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mayavat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ZT】培養胸懷萬世的人格——聽王财贵先生談他的教育理想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0-19 19:23:23 | 只看该作者
   要切中要点首先要头脑清明,中国的生命学问系统,或称道统,虽然是内容的强度的真理,是有弹性的,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观念概念,相反它也有很严密的次第和内部逻辑.道可道非常道,该讲逻辑的地方一定要清明的理性才可以.而不能忘记了为学日益才能为道日损,为道日损才能更为学日益.讲这种系统的道理相当于以前小讲后的辩论,只要不是无理攻击和谩骂都是有所必要的.我哪里是善于说理的人,我在这里一年都没怎么说话只是观察.我所做的工作也是和文化事业乃至道统学统贴切相关的.说实质性也要分两层去分析,此正是一般国人不喜欢用老实工夫的地方,这个时代无论从学的还是修道人,都很容易受时代风气浮躁所影响往往心难平正好高骛远,不愿透彻清晰清明自己的理性,美其名曰“整体把握”,实则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整体把握也要在不违背逻辑和见的大方向上贞定之。号称只喜欢把握实质其实正是最远离实质,这首先就违背了直心是道场的修心原则。慎思明辨是必经过的功夫,否则难免盲修瞎炼迷信浮浅。
    另不知你说的“理宗”是 指的宋明理学大宗还是以理性为宗的意思。不止是我,一切学习儒家的必然要老死于此念兹在兹,传承而后才能发展日新又新,此正是儒家生命学问之进路。这个也叫实质性,并非每日里迷恋玄怪神奇浮想联翩,懂一些修道的路数才叫实修的。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接受平常,大都要有现实或哪怕宿命未来等的利益在心灵游荡,实则还是放不下甩不脱终究蝇蝇苟且却以为智慧大开光照寰宇了呢。故原文经典不得不读,借用佛教一句话这个才真叫依法为师,以理性人性之如如不动为师,以自性为师。这个也可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老死道中实乃人生之最大幸福,当下净土当下入大光明藏当下就是解脱当下就是逍遥就是虚一凝定生死一如。我若真有此境界哪里还用在这里拾圣贤余唾,呵呵。谢谢鼓励!!谢谢!!:)
     你既然推荐链接至少自己要仔细看几遍,那样错误百出水平浮浅的就别推荐不就得了。他的那个问题是明显的失误或错误,根本不是仁者见仁的意见问题,做学问的人或者修行人嘛错了就是错了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刚才的这个链接连错字都还没好好修改过呢,明显的错误三个自然段就出了四个,我都懒得说了,因为我说的很确切明白仔细,你依旧不会认为合理,随便回个两三句敷衍,这样也不是修道求学问的真诚心。

        所谓诚意毋自欺也!有情绪的执着就不好发出理性的,拜托这位大哥推荐也推荐点靠谱的,这类伪学术性的还是算了吧,因为用一般大众不经常涉猎的道理颠倒错乱,师心自用的讲解这个是害人慧命,非推广文化也,这个叫好心办坏事.你若不知道看不出来那不完全是你的罪过,但那至少要有严谨的态度,若明知很多漏洞错误还要推荐给大家,那形同取人心灵之“性命”,为何呢 ??想来您也是真心求学问真理或真心求道的人,何苦做这种害人不浅的事情呢?呵呵。不过你是很有心于文化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只是不要像五四那帮人一样把爱国变成了爱国激切,把爱护中华文化变成了肆意曲解,变成了文化激切的心理才好。要周密了解仔细学习才好真的有实质性的实践或修道,而不是落于连谈道都泛泛流俗而不能自己。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8-10-19 19: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0-19 23:06:2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声明我不太懂你们讨论的那些, 我只是一个关心自己孩子的妈妈。我是上了这个论坛才知道读经教育的,才知道王财贵其人的。我本人一向觉得中国的经典应该学习,西方的经典也应该学习。但是我有一些疑问:1.读经是否太重视文科教育,对科学重视不够?2.经典中有的内容是否不符合现代潮流,比如法治,比如男女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0-20 13:48:49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重要的一半。
http://www.daode.biz/plus/view.php?aid=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0-20 13:50:3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版主"也"字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10-20 21:33:12 | 只看该作者
   丹芮妈 朋友的问题在我置顶的《北京孔子学校在谦学堂教师必读》帖里,先生也早已回答很多遍。如果您是新来的可以先反复看看疑难自然消解。
  您的问题其实是这个不了解经典时代普遍产生的假问题。我也可略答如下:
    1.读经是否太重视文科教育,对科学重视不够?
我的回答是:
  按学问的系统分可略分东西方两种大的路数,一路偏向于所谓思辨的理性,由人类认知的智识开分析分辨的心灵,由对时间空间的感受自然产生逻辑而后产生数理的概念与科学的阐述。此正是现在我们学校里几乎是唯一作为重点的教育。这个不是不对,只是还不够;所以思考问题不能是直板式的,好像学习这个就不能同时学习那个,面向东方就不能面向西方,这个是僵化的物化的心灵,人的精神思想并不如此规律。科学智识当然重要也都是真理所在,不过它偏重于广度的外延性的架构,所以西方除了希腊的学问系统很悠久以外,还有希伯来的宗教系统和音乐美术等艺术学问的系统自然来做补充,这个是西方民族比较贴近倾向研究外部客观世界而产生的独特的看世界的理性通孔,我们不是否定科学,只是说科学或唯独强调科学是不够的,因为西哲罗素也曾说科学只有外延命题,所以这些是对外延的广度的真理的追求。科学只是描述性说明只说明这个是什么?而不解决这个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更加不能在人生的全部现实里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解决这个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就交给了哲学。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很多人习惯托付于宗教,这个也引发道德的他律还是道德的自律的两重问题,一般人讲道德实践的学问从西方很难得到满足与圆融,因为西方民族比较容易这样平面的分开的看待世界,连他们的宗教也比较容易是离教的系统而难进入圆教,上帝永远是上帝,人是不能成上帝的,上帝只有一个儿子他是耶稣,不能信上帝的都变成上帝或者耶稣,因此它只能是人类全幅理性的一面,而我们中国国学这三家哪一家都是要学什么就证成什么,它的最高标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些是因为他们都是主体性生命的实践性极强的学问;客观并不能尽人类理性需求的全部,怎一个客观了得。呵呵
   而另外一路也就是大分下的东方学问体系的路数,是往生命的强度和生命的深度里用心思发理性,比如孝悌忠信这个全部是和自己生命的主体性息息相关的,这个是有弹性的学问是内容的真理,它也有它的系统理路,比如佛道两家修行的一些法门和路数,这个你不能枉自用科学来判断它没有真理性,但它是需要你去用你的生命实体去做主观实践的,这个里面也有主体的客观规律在,因此这个叫生命的学问实践的理性,它自然区别于人类另外一种理性,思辨的理性。我们进入所谓科学挂帅的时代以后学校里基本在不再教育这方面的真实学问,因此高级知识分子未必恰当了解内容真理,知识程度高却很迷信,很喜欢玄远神奇的东西,甚至信仰邪教这个是很自然的现象,人心空虚时代浮躁这个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们东方民族本来在这个上面是真有见地与实际教育的,可却因为短视浮浅和急功近利抛弃了恰当了解内容真理的机会,只去把这个世界变成了思辨理性的坟场。
  而读经并不是反对或缺乏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规律就是他懂了才能教,否则下多少努力也是费力多而收功少甚至无功。比如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按照美国和一些发达西方国家的学习方法,初中再教我们小学的课程,高中甚至大学才教我们初中的课程,他们就是一直这样做,他们并没有我们对学科学的态度那样“紧张”,可是却自然的开启了他们民族的孩子的思辨理性。并且多有创发性而喜欢研究科学,培养了真实的科学精神。这个是科学就要按照人类认知能力的递进法则教。这个先生的演讲之所以讲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三原则也。您可仔细再看看,我讲的不全面,只提个引子。读经正是该什么时候教就什么时候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这其实是最尊重科学啊!语文教育正好和数学教育的教学规律相反,不是科学的科目你按照科学的方法教,其实这个也才最不科学,是表面喊科学口号实则反科学。一个人语文能力强注意力逐步能随时集中所谓定力加强,注意力得到开发,理解力的翅膀才可以真正舒展,然后才说判断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所以读经教育是文科理科甚至艺术性情等面面兼顾的教育,它是在打下孩子一辈子各种成就的地基,无论你学什么,学习的地基不能太浅薄,人类的心灵不能太浅薄。所以语文要从深度丰富度上做真如门中如如不动的文章,这个叫开发根本智的教育,它和分别智的开发有个本末次第的关系,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先后紊乱了就是理性必然不能全幅得到充沛,就像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是要从根本上开启人性,引导弥补改善这些,并非要培养几个简单的守规矩的好人就是成功,只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没有深度生命感受的人是难以真正幸福的人!而幸福其实就在当下就在目前。不相应奈之何!
   中国人并非永远缺乏外延理性的思考,只不过一个民族对世界的对自身生命的重视与开启理性的重点,自有一种历史文化机缘的截然不同,所以我们遇到另外一个民族理性的展现,必然会从心灵中发出一种力量,也会很重视科学的学习(并非重视科技才叫有科学精神),因为那也是人性所需要,正像现在很多西方的高明人士也很重视东方的文化和经典一样,因为只要是理性大家都需要学习接受,其实这也是人性最自然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无需长吁短叹,我们无需妄自菲薄。

   但人性的开发有个本末兼顾的问题,有个是否只是依照静态机械的多元,就能真正开启人性,还是要动态一元先立其根本的智慧再开发无限多元理性的,这个教育的大问题需要我们先明白选择。我们读经教育正是用动态的深度的一元打下孩子一辈子无限多元理性的根基。我们用纵贯的智慧撑开广度的空间,这个不是把智慧的概念按文字略作平铺随意引申就可以决定的,所以真正的学问必然文字要通但也要跳出去,逻辑要通也不只被逻辑局限,见地要高远但还是要下学才可以上达,顿悟者智慧也并不违背次第,渐俢者原则也并不离弃本来。
2.经典中有的内容是否不符合现代潮流,比如法治,比如男女平等...
  
  我也略作回答:经典里的事件是古老的,但它所包含的无限启发性的智慧和道理以及开启人性的作用,是无论古今中外都应当学习的尊重的。

  所以经典即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有可靠的文献依据可知,所谓西方十八世纪的大宪章精神,法治观念等和我们祖先的一些典籍比如《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都是有很大的干系的,所以只有不争气的子孙,没有不能日新又新与时俱进的典籍,连与时俱进日新又新这个词和道理都是经典总结归纳出来的,为何现代人会这样数典忘祖呢人云亦云呢?因为不再读经了不再那样贴近,不再那样熟悉一切最理性最清明的圣贤生命的自性所流露出来的经典了。
  又好比我们不能把中国的宇宙飞船没有能到月球的责任推给孔子,因为他们并没有反对你学习知识改善世界,《论语》第一篇第一章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的精神,学者觉者明白者,甚至有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说法。可见三百六十度的开放心态,完全学习的态度也是孔子教化的一大重点。孔子是那么的谦虚平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种智慧这种精神这种理性这种清明,难道有什么符合不符合现代潮流的问题还存在吗?生灭起伏的心念生生灭起伏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多接触原典,多深入智慧,这个也叫内容的真理生命的证悟,若说神通这个才是大神通,若说人性这个才叫大贞定。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人法地地法天天道自然”这种经典这种教化难道有什么背弃时代吗?天道无亲,这个还用特别宣示平等吗?西方男女平等喊得那样凶是因为平等了喊,还是因为不平等了喊,喊完了真的见效了吗?不能把人类永恒的问题当做责备经典责备祖宗智慧的长矛,因为那是要缺憾还诸天地的,人就是为了弥补这个世界种种缺憾才有了莫大的生命的价值,这个才能叫弥纶天地之道。所以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是一成永成一在永在的,圆满顿悟智的直觉可从此处讲,它不是知识那样必须一个萝卜一个坑,渐修次第,了解的分析的贯通的也当从此处讲。
  因此我们思考问题只要按照良心按照理性,大抵都会通达到一定的理性,以及体会世界的真实处。我所能说的道理亦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人人心中只要按良知按理性去思考自然人人如此,这个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缺憾固然还诸天地,高明依旧还是还诸天地,其实也无所谓还与不还,本来如是,如是如是!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8-10-20 22: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10-21 07:46: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耐心的回复。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以后有问题,再向您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10-21 22:46:57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客气应该 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10-23 13:38:48 | 只看该作者
版主您好!末学很配服您的才思,思维敏捷,笔下生花。也配服版主的博学。但我请教的问题您却迟迟没做回答?
   为什么经典中那么多“也”字,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而字是文化的载体,古人造字遣句,用意深远精准,特别是经典中常出现的一些特别字,是内取诸身,远取诸物,才能明白字载事物本质的真谛。
   “佛祖拈花遍示大众,而只有迦叶一人微笑”。
这个典故说明人类在语言诞生以后,逐步告别了“相对无语味最长”的神性交流和心灵解读阶段,逐步地进入了智识生起谈锋健的时期。这个典故是否昭示慧性和智解的差距呢?

正象一个“也”字,如果不是内求诸身,则难见“也”字真谛,就会落于智见。没有内求诸身的德性物质,就不可能全面掌握一元四素方法论(象数理气和一元的德和道)认识民族文化的真面貌。


正因为害怕误人慧命,也就不得不慎重。

言语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版主21帖并无见证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28 22: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10-23 13:42:13 | 只看该作者
走近传统道德根文化;
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daodu/20081016/381.html
一、民族复兴的源动力在于根文化:
民族复兴的源动力在于根文化,重点是要理解,什么是根文化?根文化这个词义是我们自己在学习《老子·德道经》之后提出来的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对根文化要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把握和理解,才能掌握好为什么她是民族复兴的源动力。对于根文化的理解,并不仅仅只限于我们东方,而是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他们的根文化。而我们在这里重点所要谈的,是我们本民族的根文化。根文化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对于我们“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意义,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家庭的道德环境,社会的道德局面,都具有指导的意义,基础的意义。因为我们观察历史,可以从中找到这样一个普遍的共性规律。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现象。每当历史进入转折期,步入兴盛阶段时,都会伴随着文化的复兴运动。而且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会回到历史文化的源头上,在文化基因的井泉中汲取营养,在根文化中重新发掘创造的潜力,然后再前进,才会创造出辉煌的成绩。以欧洲文艺复兴为例,在14世纪,意大利的有识之士就是借助研究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站在欧洲古文化的源头活水中汲取精神营养,也就是进入了他们自己的根文化当中,进入到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之列,汲取了这个营养,从而开创了欧洲文化的新纪元,创造了科学与艺术的崭新局面,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全面发展,使欧洲从此进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独领世界风骚几百年之久,至今都还没有明显的衰微。文艺复兴一词就是源于意大利,Rinascimento,其意为再生或复兴。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认为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由此可见,文化的再生和复兴,必定是指某种古文化的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必定是指某种根文化的重新再生兴起。古文化、根文化的再生或复兴,必将推动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形成新的鼎盛发展时期。这就是其中的共同规律;这就是进入各种根文化当中进行文化复兴的一个共同规律。这样的现象在欧洲曾经发生过,而且我们现在还能感受到这种成果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历史现象呢?回答是肯定的,同样的存在着这种现象,同样曾经诞生过几次回归古文化、根文化汲取精神营养,从而诞生出文化复兴,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产生历史奇迹的时期。中国历史上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全都具有回溯到中国传统根文化、古文化历史源头上的共性特点。而且,这四次成就丰硕和辉煌的文化复兴,具有一个共性特点,全都是回归于道德根文化的井泉之中,在老子五千言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是在原生态的儒学中或者引进的佛学中汲取精神营养。 这些历史上文化复兴的光辉典范,全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的根文化,古文化就是道德根文化,就是以《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德道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宝库。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诞生于黄老学说的应用之中;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诞生在老子五千言的国家教育和社会应用之中。而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形式的变革也曾经层出不穷的出现、出台,但是所有变革与改革,如果一旦背离了回到道德根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文化基因的井泉中汲取营养的基本法则。那么,无一例外地全都以彻底失败或者收效甚微而告终,并且无法真正推动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近代最典型的是五四文化运动,她就是一场将婴儿和污水一起泼出的文化运动。她虽然革了犬儒八股文化的命,全面引进了西方的近代文化和科学技术。但是由于没有接续自己民族的根文化,没有回到自己民族古文化的源头中汲取营养,也未能进入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源头中借取、移植精神的食粮。完全抛弃“古为今用”,独取“洋为中用”,因而不仅未能及时治愈中国社会的痼疾,相反却使整个中国逾加远离自己的根文化,跌入了文化的百年迷失期之中,继而又孕育出了史无前例,却又损失惨重的文化大革命。万幸的是,我们最终迎来了“反也者,道之动也”的道德根文化复兴的机遇和时期。我们应当珍惜形势,珍爱机遇,为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走近中华道德根文化之中,我当其责地贡献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10-24 14:24:21 | 只看该作者
行一朋友呵呵所谓不打不相识,这样咱们也算交上朋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26 , Processed in 0.1427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