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上这位先生是争长短的心理呵呵,别看耍噱头的那些资料,看看比较有严谨逻辑规格,把握历史文化命脉的学术典籍,比如把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看看就知道为什么先生这样讲了,就会改观此平面堆积式思考事物的方式了,现在需要提倡把握儒学,是因为宋明前周孔并称之后孔孟并称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简单,宋明后儒家之大宗才正式把孔子的成德之教的思想完全阐述出来,把这个道统发扬光大,就这样还有伊川和朱子在儒家学问义理系统上的歧出。而这之前孟子以下绝少有和先秦一脉儒者大宗所相应者,董仲舒以宇宙论的思想中心体系欲发扬光大儒家,实则并不相应,汉代仅有传经之道并非儒家真实生命之发挥。而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并非一般人的势利心理,孔子之前之有客观研究的典籍如《诗经》等也含有类似人格神倾向意义的天,上帝等词,但毕竟不是希伯来宗教精神的完全凸现,可以说孔子之前的文化意识尚未完全成熟定型为我们今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成德之教的大背景,商汤崇鬼神等很多思想依据可以查到,一个民族的思想也是逐步理性化清明化的,前圣后圣一脉相承者有继承也同样在发展,此大学里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到了周朝才因为文武周公的开拓文化意识为主导而出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局面,而那时是儒道思想皆未分别也未完全确立的时代,更早的上古时代所谓尧舜禹汤在严格意义的文化意识上也还是混懵初开的阶段。一般人是没有文化或家国天下的意识的。而一般人混淆文化开创初期的首发概念和文化成熟期运做的概念是很容易犯的错误。而儒家经典如四书是中国文化大系定在天人合一心性是一的大道上的经典中的经典,不是一定称做“经”才是经典的。而且它们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这在历史上也好现实学术上也罢早是不争的定论,呵呵这个地方不能被街头地摊文化浅薄化,虽然这个时代是不尊重不了解经典意义的时代,但严格做学问的人这上还是不能混同的。儒家自孔子而开成德之教真正朗显人之所以为人之一大生命学问方向之宗旨,后来与道释两家互放光明智慧润泽苍生,尤其开启光明人性之大教化被称做人文教化使中国再也没有走向类似西方文化中偏于知解的形上学,以及宗教系统的性格;是中华民族特有哲学智慧理性光明的显扬,因此所谓“孔子的智慧也尚不能与伏羲、黄帝、老子的大智慧相提并论”,只是在一般人成见里的是非取舍,非历史之真实也。何况能做如此评定的人莫非已经自认是学究天人之际通达古今之变的大圣人,否则怎么敢轻易下这种主观评断?!学问智慧各有光明通孔,核心一以贯之也不妨进路因缘之各个不同,何况天下道是公道,真理哪有两家,喜欢玄远神奇不喜平正端正正是这个性好偏邪的时代的种种思想弊端锢蔽之难解处,君不见滔滔口念弥陀实则玷污宗教者,君不见这个功那个法某某大师胡乱引申发挥之人吗?又有几个老实从学读书老实实践修行的呢?都被肤浅的见解所迷惑,刚强难化,有一两跳脱者能不幸甚哉!?还有你高我低的互相指责若孔老相会也是互相赞叹相视莫逆,哪里还有那些子意气,中庸说道并行而不相悖,能不慎乎?愿此间朋友认准真学问,抱含真理性,开启大清明。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8-10-20 22:3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