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jh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一个讨论蒙台梭利教育的帖子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4-9-27 22:24:0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在上蒙氏班,感觉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4-9-28 14:03: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占有欲的敏感期,具有了解,在蒙氏的理论里,从来没有占有欲的敏感期。不知是孙老师讲错了,还是理解错了。占有欲是一种心理歧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04-9-28 14:14:16 | 只看该作者
rosexin+-->引用:rosexin 首先,我是个懒妈妈,对于新兴的尤其是长篇大论的东东,都不肯花时间去学习。在我眼里,蒙氏有化简单为复杂之嫌。不就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么?两句话说完了的理念,值得搞成一个系统,动辄几十上百页,弄得我等懒妈妈头大如斗,只好放弃学习。
第二,蒙氏这种“三岁决定一生”的理论还没等我看内容就把我吓坏了(我说过我是懒妈妈,不会去看这种长篇大论),我儿子已经5岁,能识能写的字斗大的还放不了一箩筐,有时他会自己拽过写字本,照着字描,我只管他不写倒笔划就是了。我可不会迫他学习语文算术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以后他还要念十几年的书呢,从幼儿园就开始到大学毕业,漫漫一二十年,那不得念傻?如果我接受蒙氏,难保不把儿子的现状划入已经残废的行列的。所以继续做我的驼鸟,当自我感觉良好的妈妈。
第三,蒙氏收费高,对于按商业模式运作的教育方式,我一概回避。象阶梯英语、蒙氏班等等。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用心教出来的,不是用钱堆得出来的。要不,历来的帝王将相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创下的伟业千秋万代地传给后辈呢?他们倒有的是钱和权!

第四,我是个夜郎自大的妈妈,自以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颗乐观向上的爱心,现在做了全职妈妈,加上我从网上学来的东东,还加上我对儿子的了解和用心,当然用心是最重要的,还加上和幼儿园老师配合和沟通。就足以应付儿子的教育了。我甚至夜郎到了自认为比那些蒙氏班的老师更出色的地步。

第五,我对儿子的要求很低很低,在小学以前,我不要他刻意地学知识,而只是学习学习的习惯,我只是不断满足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只是要求他自己的事儿自己做并对自己做过的事负责,我只是希望他快乐。我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阳光男孩。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比快乐更重要吗?
去他的蒙台梭利吧!推动摇篮的手,是妈妈的手,可不是蒙台梭利。
----希望没有哪位妈妈拍我砖。呵呵。
其一、蒙特梭利首先是一位妈妈;其二、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其三、蒙特梭利说,现代人有了点知识联母鸡式的本能都没有了!^_^这位妈妈千万不要拍我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04-9-28 14:26:57 | 只看该作者
左思右想+-->引用:左思右想 事实和价值是要进行区分的。正如一份食物好吃和应该吃这份食物,是两回事。

幼儿期的某个阶段存在着某种对于秩序的偏爱,这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但是由此就得出“应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意识)”,是否存在着某种逻辑上的谬误呢?

我自己没有亲自体验或实施过蒙氏教学法,但是凭借观察和分析,也大致可以得出一些看法。不去说它好不好,只是想通过客观地分析,表明蒙氏教育内部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自然主义教育有一个基本的信条:凡是自然的、与生俱来的,就是好的,凡是人为的就是不好的。在蒙氏的秩序教育以及其他类似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自然主义教育的逻辑——幼儿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帝的某种精神意志的体现,所以它是好的,所以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典型的儿童中心的逻辑。
这是蒙氏教育中自然主义和儿童中心的一面。
但是蒙氏教育中还同时存在着与此相对立的另一面。这就是通过教具、教材和教法中的高度控制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主义,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具和教法中所体现出来的程序教学的原理。

蒙台梭利眼中的儿童,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五光十色的儿童,而是抽象的、体现“上帝精神”的儿童,她对于儿童的观察固然有准确和启发人的一面,但同时也是极其片面的,因为她戴着天主教的宗教神秘主义的眼镜。

正是这种抽象性和片面性,使得蒙氏以为她所设计的教具和教法既充分地体现了上帝的意志,又完全符合儿童的自然。她的一致性建立在对儿童和对教育的片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宗教给了蒙台梭利极大的自信。

我以为,不否认蒙台梭利的实践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有些主张也颇有见地,但是蒙台梭利的理论基础是相当薄弱和混乱的。她的个人魅力感召许多人,她的宗教精神也使她的观点戴上了光环,——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其理论中的根本矛盾。

另一种矛盾,已经有人说过了,蒙台梭利在坚持实验精神的同时,却有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精神胚胎的内部展开,也就是“预成论”。这也决定了她的试验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试验。也就是说,不管她做什么,她总是在验证自己,而不是发现新的规律。

这种封闭性,也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一个人如果不完全进入蒙氏教育的体系,据说就没有批评蒙氏的资格;而一旦一个人真正进入了蒙氏的体系,她很可能就被洗脑了,成为蒙氏的忠实信徒,失去了批评的能力。这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蒙氏是不可批评的。

一个自由的教师,是不应该有任何宗派倾向的。一个自称自己是某某流派教师的人,她的心灵是不自由的,而她的教育,虽然可能有某种效果,却必然是片面的,许多危害性的结果,要等许多年之后才能够真正显现出来。
蒙特梭利方法是从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空对空的做理论上的思辩除了暴露自己的无知外,没有别的收获。理论是地对空,然后再空对地,循环反复。蒙特梭利不会法术,怎么会洗脑。如果你天天喝黄河水,有遭一日有了农夫山泉,那你是不是成了农夫山泉的信徒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04-9-28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jjhs+-->引用:jjhs 实践:



昨天非常热,宝宝偏中午要求到电瓶车里玩,
我反复告诉他太热,宝宝就是不听,
让他感受一下吧,我想,
虽然我很心疼,
于是我在车外面等着,
宝宝在在车里蒸了大概有一分钟,宝宝哭了,
可能是他感受到了恐惧,
我借这个机会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热的时候到这里了。


这种实景教育不知道有什么问题?
宝宝对热没有经验,你跟他说没有。以后碰到这种情形,她自己就知道了。<I>我借这个机会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热的时候到这里了。</I>不是你教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04-9-28 14:38:18 | 只看该作者
jjhs+-->引用:jjhs “宝宝可以承受繁重的工作”
这段意思理解不了。是不是说孩子可以长时间做游戏,而不知疲倦?

我陪宝宝做游戏,坚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感觉累,是年龄造成的变化吗?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在衰老!
孩子喜欢的事情就不会累,因为这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比如孩子两岁作用喜欢搬运重物,这是满足肌肉成长的需要,孩子会乐此不疲,不要去阻拦,相反是家长要提供合适的东西和环境让他能向运动员那样训练自己的身心。
<B>关注蒙特梭利教育,敬请光临中国蒙特梭利协会网http://www.montessori-amc.org.c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4-9-29 12:15: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fguard老师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04-9-29 15:45:5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蒙特梭利在说她的语录时,是否考虑过把她自己纳入现代人的范围?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我想,这位蒙特梭利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妈妈吧?在我看来,她起码比众多的聪明妈妈多出一个优点:就是把她的教育归纳成几十万字洋洋大观的教育体系,这恐怕是大部分妈妈不能望其项背的。不过,仅此而已。

我不否认蒙氏的科学性。不过,在快乐中学习并不是蒙氏的首创吧?毕竟是时代造就了蒙氏而不是蒙氏造就了时代。

更何况,蒙氏理论的成功,不等于蒙氏班的成功,更不等于蒙氏理论商业运作的成功。否则,怎么会有如许的家长,把蒙氏班称呼为“蒙人氏”?
在推广教育理念的同时,建议蒙氏反省一下自己在中国的办学模式和运作规范,否则,徒然给自己的脸上抹黑而已。不值啊。

乱拍几下,仅对事不对人,不要见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4-10-7 14:55:4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寻找一种东西,一种自己可以消化的东西,理论上,是可以借鉴的,实际应用的时候还需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拿鱼和渔来说,哪种方法更为关键,对家长来说,又是哪种更为关键,你的人生观将如何影响自己,影响家庭,影响孩子,不必迷信什么,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人活在不同的条件之中,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和时代的步伐靠拢,和一种活力靠拢,努力的克服代沟现象...乱说一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2 08:51:01 | 只看该作者
转眼之间,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月了,再有4个月就三岁,呵呵,决定一生的时刻到了,我自问,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学习到了什么,一些基本的素质已经让孩子习惯了没有。书本上或者教条的东西,我不太看中,我看中的是,孩子内在的潜力或者素质是否得到一种启发,习惯从小养成,不但是对孩子的,也是对家长的,对这种要求目前好象没有一个规范的东西可以借鉴……..

没有,孩子最近好象每天都要闹一次脾气,执着的很,一点小事情就会大哭大闹,是否又到了什么敏感阶段了呢,又时候我会很耐心的给孩子引导,平息他激动的情绪,但我不知道我遇见的次数有多少,孩子是我父母带的,但我想,对这种情况的良好解决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于影响什么,在对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吗,或者对孩子的思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23:40 , Processed in 0.12183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