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nowyiy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假了,我正在恶补奥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7-11 10:24:31 | 只看该作者
奥数对于开拓孩子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在南京,基本上好学生都在学习,有点民办小学,将奥数作为一门课程。
时代在发展,对知识的要求也在提高。

我的意见: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接触奥数了。

在南京,拿冬奥数一等奖和信息奥赛一等奖,可以免试录取南外。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雪人姐姐 + 3 + 3 有这种事?
梦幻妖精 + 2 + 2 在成都可以上清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7-11 11:3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0 可人妈妈 的帖子

在学校教育版里想这么做来着,结果这几天时不时出差什么的,没来得及。哪天有空了抄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8-7-11 11:52:31 | 只看该作者
初中时候,我的几何就是这么学的.

许纯鲂初等几何4种

父亲要求我每天学点做点题(只写思路,不做完).然后他下班回来看我写的,看不懂就要求我讲解.

刚开始的时候,我写得不是很清楚,要花很长的时间讲解,后来就完全不用讲解了

开学后,平面几何的教科书对我来说,小儿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7-12 09: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9 jiangying 的帖子

僵大人,我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想,当然没有数学大家的要求。
我不懂奥数,我也搞不清鸡兔为何要同笼,是否可以同笼 ,所以肯定也算不出鸡多少只,兔多少只。

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上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数学也就是problem solving 的一环。
数学的发展,源自于古人为了记录生活上的点滴而演变。
没有数字的时代,古人会以打结、堆石或刻画树皮来记载其量和发展十进制等概念。
后至有了数字代替打结等非正式计算,数字符号才正式衍生。

幼童学数学,生活上上问题比比皆是,能否解决才是关键。
家中五人,平日用餐就摆上五双筷五只汤匙。假如来了阿姨一家四口,叫孩子帮忙开饭,他是否能正确无误的摆上适量的餐具,抑或要成人提了又提才拿对?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本概念是最重要的。
假如家中要做一个三层置物架,采用三角剪铁(那种L形铁,按要求剪)让高中生去设计买材料完成的话,他是否能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个稳固的置物架?

我想的就是这种生活数学而已,用以解决生活琐事,哪能参透大师数理概念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
snowyiyi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7-12 15:23:5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学奥数目的,应该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只有解方程一种方法.像我看到问题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小升初时为什么会注重奥数的原因了。
我的数学是很差的,脑子不灵活,所以希望孩子不要像我,所以我赞成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培训班学习,可是好像效果不佳。看来我要学习一下99的方法,以及姜爸爸的教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会搞坏思维方式也是有可能的
snowyiyi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7-13 22:5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4 小狗一只 的帖子

大约25年前,我还是个小学低年级的幼童.厂里有个老太太,膝下儿女有五.人人说她不识数,我不懂什么叫不识数,问她,有几个孩子,答5个,拿出3个核桃,问几个,答:3个,再拿出一个,再问,答:很多.想她有五个孩子,5总该知道吧,于是再 拿出一个,答案仍是很多.于是明白了什么叫不识数.原来她只知道3以下的数.也知道有5个孩子,却不知道5个核桃.

但是就这个老太太,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可以准确无误的摆出正确的筷子数.对她,你能说数学就是生活?

托新中国的洪福,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next generation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人了.

不可否认,基础的重要性,但是重复的训练基础有没有必要?

解决问题,要看解决什么问题,摆筷子的问题也太小儿科了吧?估计丘教授要的不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是这样的低要求,估计全世界不是数学家的人都成熊猫了.

至于第二个例子,更是让我觉得搞笑,我不知道现在的高中生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读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自制电棒赚了点零花钱的.我是在二年级算过鸡兔问题的.

故,有无这样的能力,和二年级的时候有没有研究鸡兔同笼没有因果关系.

用没有因果关系的果来驳斥没有因果关系的因,这样的推论实在是有点奇怪.

话说回来,设计这么个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也算不上什么发现问题的能力,顶多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大多数中学生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还是在最后的动手上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狗一只 + 2 + 2 嘻嘻!泄漏年龄了。年青有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7-13 23: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6 jiangying 的帖子

僵大人,老太知道有五个孩子,也许不是他自己算出来滴,是身边人告诉他,他记住了。但凡有人问他,他就回答五。

她的数数能力或许只到三,所以三过后就是很多了。

他的数学启蒙只有“三和很多”的概念而已。
家里来了客人,他会正确无误的摆放筷子,或许他采用的是“一对一“概念,并不是加减法。
无论是用“三和很多”(幼儿数学是学“一和很多”概念,这个“三和很多”是我为老太假设的)以及一对一概念都是数学的基本概念,都应用在生活上了,怎能不说数学即生活呢!

正如我说数学大家的数学概念是我所没有的,当然也知道丘教授不会要这种小儿科的能力。我思考的是幼儿数学概念而已(估计是职业病)。重复的训练基础有没有必要,是指笔和纸作业吧?纸笔训练固然重要,让孩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也是不或缺的。

在数学学习中就是让孩童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比方说,学校要去郊游,早上八点集合,小朋友要什么时候起床,用多少时间梳洗、换衣、早餐和准备其他才不会迟到?

唉!说起这个置物架,我曾看过一个高材生,剪了铁回来要架起来时,才发现缺少一些横的竖的,螺丝也不够,问他缺什么还答不准,跑了几趟才凑齐材料,这让我觉得好莫名其妙。我估计,他画设计图时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所以也别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10 + 10 别叫我大人,新中国都快60年了
snowyiyi + 2 + 2 其实能力非常重要,学到的知识如不能应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8-7-14 01:38:48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大家的讨论挺长见识的,佩服!“小狗”的观点好像和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致。别的不知道,反正我们这儿的孩子学习奥数的动力大都是升学。
另有一事:我们孩子用的是马传渔主编的“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对一点有些迷惑甚至反感:书中有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应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这些初中的知识,有没有必要让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掌握?我不喜欢,在家辅导时就让孩子按自己的理解去做,用的方法其实和公式一样(毕竟公式是根据方法总结的嘛),我觉得给小孩子总结好公式去套,是不是违背了“奥数”的本意?我还不喜欢给应用题归类,什么归一问题、行程问题、植树问题。。。这都有“套”思维的嫌疑!这也许小时候俺老师没这样教有关系,现在孩子也严重反感这个,我知道这和我的态度有直接关系,请教各位的看法,别误导了孩子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7-14 05:59:23 | 只看该作者
看见恶补两个字,我的心里就凉凉的,孩子反感时正常的,不反感就说明孩子已经对这样的恶补麻木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nowyiyi + 2 + 2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们放学一回来,就开始埋头完成各种各样的回家作业,不管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学校也不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其实,在学生阶段学习的各种基础知识,就是为了将来生活中能够应用呀。而现在呢?毕业了的大学生有很多什么都做不来,但英语6级、8级、中级口译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都可以轻松应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55 , Processed in 0.096872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