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25年前,我还是个小学低年级的幼童.厂里有个老太太,膝下儿女有五.人人说她不识数,我不懂什么叫不识数,问她,有几个孩子,答5个,拿出3个核桃,问几个,答:3个,再拿出一个,再问,答:很多.想她有五个孩子,5总该知道吧,于是再 拿出一个,答案仍是很多.于是明白了什么叫不识数.原来她只知道3以下的数.也知道有5个孩子,却不知道5个核桃.
但是就这个老太太,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可以准确无误的摆出正确的筷子数.对她,你能说数学就是生活?
托新中国的洪福,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next generation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人了.
不可否认,基础的重要性,但是重复的训练基础有没有必要?
解决问题,要看解决什么问题,摆筷子的问题也太小儿科了吧?估计丘教授要的不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这是这样的低要求,估计全世界不是数学家的人都成熊猫了.
至于第二个例子,更是让我觉得搞笑,我不知道现在的高中生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我读高中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自制电棒赚了点零花钱的.我是在二年级算过鸡兔问题的.
故,有无这样的能力,和二年级的时候有没有研究鸡兔同笼没有因果关系.
用没有因果关系的果来驳斥没有因果关系的因,这样的推论实在是有点奇怪.
话说回来,设计这么个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也算不上什么发现问题的能力,顶多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大多数中学生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还是在最后的动手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