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记听/读

[复制链接]
1411#
发表于 2009-1-14 10:58:3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和元元一样,1月17——2月14

qs 看来要垫底了,怎么回事啊,你那不是个特别的学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2#
发表于 2009-1-14 11:1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11 千江有水千江月 的帖子

特别之处,就是我说过的;而放假情况,则如我现在所说。哪里有什么面面俱到的特别之处。你们考试比我们晚两个学习日,放假推迟5个学习日,多放三天。考试时间你们和元元不一样,因此放假天数实际和元元不一样。我希望多放一点,至少放足一个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3#
发表于 2009-1-14 17:48:39 | 只看该作者
秦文君的东西有孩子读过吗?推荐这篇给妈妈爸爸们:

秦文君回忆童年畅谈教育

2009年01月14日  新京报

  秦文君最近新出了一本书叫《会跳舞的向日葵》,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窗边的小豆豆》,主人公香草就像小豆豆一样,有着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所不同的是,小豆豆遇见的是一个通情达理了解孩子内心需求的校长,而香草身边这个关键人物变成了她的父亲。其实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秦文君童年的真实故事,父亲在她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力量和关怀让她获益良多。在采访中,身为儿童文学作家的秦文君回忆了童年诸多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陪伴女儿成长的一些细节。

  小时候 我看过向日葵跳舞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父亲是个软弱的人,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看他有过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但其实,他是个非常慈爱的父亲,非常民主,而且对孩子非常有办法。

  刚上学的时候我非常不愿意去学校,第一是老师太严厉了,总是让我们手背在后面,眼睛还得看着她。我一进去就很害怕,眼睛一直看着她,结果她又说:“你怎么老看着我。”我就被她吓住了,不愿意去学校。我在《会跳舞的向日葵》里写到小女孩香草看到向日葵会跳舞,但是其他人都没有看到这个向日葵跳舞,所有人就都不相信她,所以她就更不愿意去学校。其实我小时候真的看到过向日葵跳舞,太阳下山的时候向日葵就会摇摆。

  我不想去上学,就躲在家里,一天不去、两天不去,就更不想去了,然后父亲就帮我想了个办法叫堵嘴的糖。他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问我问题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到了学校,如果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继续让他吃糖。父亲让我用这个办法回到了学校,父亲帮我克服了这种尴尬。成长中会有很多尴尬的事,有时候为了一件尴尬的事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取向。

  两件事 父亲善于迂回战

  我很幸运,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都有父亲的影子。小学时他让我在发挥天性的情况下,自由成长,少女时代,他告诉我,在外面吃饭,任何情况下不能碰酒;等到我结婚前,他又告诉我,永远不要责备你爱的人,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影响我到今天。

  接着回忆父亲的事情吧。有一次,我又不想去上学了,父亲就跟我说,我们来个三天的约定,让我再去学校三天,如果三天以后还是觉得不适应,那就休学一年。我当时想的是,反正再去三天,就去了,结果那三天风平浪静。到了第四天的早上,我想父亲肯定会问我,那我就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可是父亲却表现得非常忙碌,根本就没有主动跟我说话。我想他肯定是把这件事忘了,于是我就又背着书包乖乖去上学了,后来也一直去,这件事就过去了。长大以后父亲才告诉我,他当时紧张极了,生怕我跟他提这件事。我出门以后,他在窗户前一直看着我,直到看我是往学校的方向走了,才放下心。

  和我这事差不多的,我弟弟也有过一次。他小时候特别想跟戏班子出去学戏,收拾了行李就要去人家家里。我父亲觉得如果不让他去,他肯定还会念念不忘,索性就先放他走,但是父亲跟戏班子的老板说了,孩子这么小肯定是不能让他离开家的。于是当我弟弟坐上戏班子的车,跟着老板走的时候,老板就把他带到朋友家里,吃完饭再把他送回家。第二次我弟弟又跟着戏班子走了,老板就把他带到另一个朋友家,再吃完饭再送回来,到了第三次我弟弟自己也明白晚饭后会被送回家,后来就不再闹着去了。

  忆童年 有父亲的日子最温暖

  上山下乡时,我在山区插队。有一次父亲去看我,他过来前拍了电报,但是大雪封山,我没有收到。结果他步行了很久到我插队的深山老林,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坐了一下又要回去。父亲没有说什么,就说看我挺好的,也就放心了。后来父亲去世时,他的朋友才告诉我,那次看完我回来,父亲心里堵了好久,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怕干扰我对生活的判断。

  2007年初,我父亲被查出到了癌症晚期,家里非常震动。他生病的时候我经常去陪他,我们在一起会谈很多东西。其中很多就谈到我们小的时候的事情。对他来讲,作为一个父亲,他记忆最深的还是他年轻的时候带这些孩子的记忆。所以,很多记忆是我们的共同回忆,我们在一起非常温暖地回忆这些细节,这些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沉浸很深。后来很多遗忘的东西都回来了,原来不明确的东西,也通过跟父亲的共同回忆知道了。

  这段经历也让我萌发了想要把我童年故事写出来的想法,所以就有了《会跳舞的向日葵》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我也在想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一些什么东西?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而不变成那样的人?我总结有几个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一个人的成长童年美好的情怀比较重要,还有就是信念比较重要,再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比较重要,以及被人包容和包容他人的能力。最后一个是温暖的记忆,如果一个人没有温暖的记忆,可能也会有一些欠缺。

  当妈妈 给女儿一件“故事围裙”

  父亲对我的教育,也影响到了我对女儿的教育。从小我会给女儿朗读故事,但是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变成了一个电视迷。为了培养她的阅读兴趣,我就和她一起扮演书里的角色,我专门做了一个“故事围裙”,和她一起扮演狼啊、海盗啊,很多逼真的角色。有一阵子为了她,我还专门编了一个叫“调皮的日子”的故事,把她表哥、表弟那些生活中的人物也都编进去,她就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会儿我是口头上说这些故事,有时候第二天接着讲的时候,她就会说:“不对,和昨天的接不上了。”

  她小的时候我和她爸爸经常出差,她就会有一个疑惑,是不是自己不重要,为什么爸爸妈妈经常会离开。所以我每次走的时候都会跟她告别,写一张纸条,肯定不会不告而别。等到回来的时候,我就把这一路上的风景和见到的有意思的人都讲给她听,告诉她那些地方长大以后她也可以去,于是她对世界充满了向往,也理解了我的生活方式,不会再有动荡感。

  谈教育 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

  女儿在学校学图画课的时候,开始总是画得不好,老师就批评她。我就托朋友从台湾带了有最好看色彩的彩笔回来,女儿用这套笔画出来的画她就会觉得比其他小朋友画得都好看,然后我把她画的画摆在家里。后来她喜欢上了画画,她的画还被儿童博物馆收藏。

  学钢琴也是,开始老师发现她曲调记忆力非常好,所以我们才带她去学琴,她自己也喜欢。起初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老师那里学,很快她就把我们甩下了。我们跟钢琴老师说的是,不要给她布置太多的练习,我们就是想让她从兴趣出发,学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她在家想练琴就自己练,我们不会逼她。她从四五岁一直学到16岁,也考下了10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着急,把好的东西给孩子就好,孩子不接受的时候可能是途径不对,父母要有眼光找出孩子的长处。

  我总喜欢在深夜写作,每次写完我就喜欢走到窗边看看窗外,有时会想起我的父母,以及卧室里安稳睡觉的女儿,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很安静,没有什么再需要惦记的了。父亲去世以后,我依然会在窗边想起他,在记忆中,我和父亲有很多次分离,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再也不会有分离,而他在我记忆中还是活着的。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cheng917 + 2 + 2 我好喜欢。。。
fgcp102 + 2 + 2 我好喜欢。。。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瑜珈 + 5 + 5 精品文章!
hlp525 + 2 + 2 女儿看过笠笠系列的四本书,还有其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4#
发表于 2009-1-14 18:08:1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段文章,很温情。有机会把这本新书找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5#
发表于 2009-1-14 18:09:2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楼主在前面提到田氏大话成语。试听了五六个。我感到还是有话想说。我觉得这样学成语还是有可议之处。比如:

一、我觉得一个成语谈得过长,历史故事、细节颇多——这要求孩子在听的时候始终保持注意力才能抓住成语的主要本义,孩子同时也难以有时间来想成语现在可以用的地方;

二、没有用这个成语的例句,因为这和说故事学成语的模式不融合,但真正好的成语学习是在语境也就是文、句中学习的;

三、听,如果同时配合文本阅读,就花去双重时间,如果不配合文本阅读,由于汉字同音字太多的缘故,孩子会有很多字、词实际上没有听清——我的意思也就是中文东西离不开阅读。

上述观点只是个人见解,希望引起讨论。当然通过听来学,也有很多优点。

记得小时候仅有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64开,也不厚,反复看过,后来上面的成语掌握了90%以上。我觉得汉语成语学习还是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所包含的字的写法、字义;简略了解成语的出处以及成语的本义;了解成语的重要引申义;在文、句中了解成语的用法。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瑜珈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0:30:1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几本,但我忘记书名了.应该在贴子里提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0:4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15 qsqsqsqs 的帖子

赞同你的看法,因此,我并不是把这个当成是学成语用的,而是当成听历史故事用的.这里讲的成语有很多都是比较生僻的.

我有一套<中华成语典故>图文版,准备寒假里学习,作简要笔记.  http://www.wl.cn/117581

报告一下,今天上午语数考试. 本学期结束. 20日回校取成绩报告单.    晚上数学老师短信通知女儿考得满分,可以免做数学寒假作业.高兴得跳起来. 这可是女儿的一次突破啊,上学以来的那么多期中\期末数考没得过满分,总要错那么一小些. 值得祝贺.

[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09-1-14 20: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32 金币 +32 收起 理由
颀颀妈妈 + 3 + 3 真好哇!
huaxu + 2 + 2 同意作为了解历史去听.
丽莹妈咪 + 5 + 5 同大家一起祝贺。
Adeley + 2 + 2 多么轻松的寒假啊!
zmj0048 + 2 + 2 祝贺!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真好哇!
qsqsqsqs + 2 + 2 祝贺!
fengNwei + 10 + 10 恭喜!
hlp525 + 2 + 2 巧儿真棒.元元的数学很少满分:)
luck1 + 2 巧儿真棒!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01:47 | 只看该作者
巧儿现在喜欢这个歌手,今天下午在家除了看那本厚厚的<沃特希普荒原>(因为考前的两个晚上没作业,都在看),看了<公主日记2>DVD(没怎么看正剧,主要看bonusu部分), 余下的时间一直到晚上,甚至现在都在放着这位歌手的歌,还自己打印下歌词来,听说已学会其中一首,连歌词都记住了.唱过给我听了,没吹牛.呵呵

歌手名:Jesse McCartney  

http://www.stsky.com/geshou/2897.htm

补充一句,上面这个网站是巧儿下午在家自己上网搜出来的. 巧儿知道这位歌手是在我买到的一张H M  的CD歌碟里有他的歌.附带的歌本有歌词.

<公主日记2>里有一首歌是他唱的, 他还在H M 剧的某一集里客串过.

[ 本帖最后由 瑜珈 于 2009-1-14 21: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喜欢唱歌真好!羡慕!
丽莹妈咪 + 5 + 5 巧儿很喜欢唱歌。
qsqsqsqs + 2 + 2 多好的爱好啊。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孩子长大了^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发表于 2009-1-15 10:31:58 | 只看该作者
QSQSQSQS关于成语学习的观点,真是好啊,我有同感,儿子今年该上小学了,我也开始收罗些成语故事讲给他听,在图书馆里搜寻好几次,反复地选,发现从学成语的角度来看,太长的成语故事讲得太慢,儿子感兴趣的还行比如拔苗助长、爱屋及乌等,不感兴趣的故事效果就不好。最终我选了一两本内容短小精悍的成语故事,还有成语出处和简单古文句子,以及成语意思解释和造句;对学龄前孩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漂亮的插画,我选的这2本插画不精美但比没有强,目前我还没找到特别令人满意的彩绘版成语故事。QSQSQSQS给大家分享他的语言学习观点,真是我们的福分,我还专门建了一个QSQSQSQS语言学习的FOLDER,把你的文章都COPY下来好好学习,另外有一个问题,QS提到过学前口语训练,不知有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可以提供大家学习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0#
发表于 2009-1-15 11:29:42 | 只看该作者
瑜珈说的看中田氏说话中的故事,那是很好的。随便听,结合书面语学习成语,就可以了。rebecca_yqh儿子要上学了,祝贺。不过这么大的孩子,我觉得还是应立足于单音的字词以及双音的词的学习。成语是因为使用而焕发出光彩的——所以叫成语,也是由使用历史而得名。较小的孩子社会经验还很少,因此用的机会就少,因此多学就难免变成为学而学了。

rebecca_yqh说的口语训练,我认为那是非常重要的。0~3岁的孩子,父母、祖父母、阿姨与其对话应注意口音的标准、用词用句的生动变化和规范、内容的亲切可感以及对话性。4~6岁除了前一年龄段要注意的,就更要注意内容上的扩展。7~9岁,就可以有主题的谈论,比较深入的谈论。10~12岁,就可以像和大人一样的互相交谈了。谈话内容包含的抽象性应适应年龄逐步增加,但抽象性并不意味着排斥形象生动,这是互补的两方面。

我们并无特别的课程一样的训练,因此也就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但这方面非常重要,是孩子口语能力,进而书面语能力,以及社会情感,以及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发源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瑜珈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16:36 , Processed in 0.236957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