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车上看《超越自卑》,刚开始看,第一章“生活的意义”。看得不多,但是感悟却是不少的!书的第一句话就说到“人类生活于‘意义’的领域之中”!
人自小就被灌输,调教,训练……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要求要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要我们写作文,类如“我的愿望”而那个时候的我们,“目标”也很伟大,常常会写“我长大要做个科学家”“要做一位医生”“要当一位老师”……那时候的我,标题是“我的愿望是做一位老师”。
我那时候的老师和家长,用他们所理解的“生活的意义”,教会了我们读书认字;教会了乘法算式;教会了我们创造美术书上的“美术作品”;教会了我们用大脑在A4纸上计算那些平面的“三维几何”;教会了我们见人就“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奶奶好”的“文明礼貌”;教会了我们见到老师就敬少先队礼的“尊师重道”;在《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书本上用一首首的童谣和儿歌教会了我们“品行”与“道德”;用犹如大浪般源源不决,川流不息的考试和测验,教会了我们“竞争”;用参加“奥林匹克数学”和“全国作文大赛”教会了我们用更多的奖项和证书来增强“实力”;用特长班的学习和技能为我们增加“实力”的“筹码”。
我的小学记忆:1:记得6年级的我,被老师选拔去参加“全国作文大赛”,于是,那一篇的作文,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不断的“修改”“审批”“修改”“审批”,由于还有其他科目的小学毕业压力,这作文还只能放学以后留校修改。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但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灵感!再次真正提笔写作,已是工作以后了!
2:自我三年级开始,我就读的小学,开设了特长班。班级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报读一个特长!不知道是我天生愚笨不具备特长还是确实没有喜好,我直到小学6年级,整整三年,硬是把所有的特长班都读了个遍,英语;舞蹈;书法;美术;写作;竖笛;电脑;小小主持人……每次去办公室跟老师说下个月要更换特长班的时候,老师都会不等我开口就主动笑着问我:“这回,你又打算去学什么拉?”。最终三年的特长班下来,我最终也“无一计之长”(现在想来,大概也是件好事吧?)。其实也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因为他们确实是在以他们所认为“有意义”的方式在爱着和呵护着我们!
那什么是有“意义”?金钱?权利?名利?华丽?竞争?职位?……只是,却惟独忘了“教育”我们“快乐的生活”也是一个“目标”和“意义”!
“快乐”原本是一件最简单,最真实,最自然的事情,而现在很多人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购买快乐”“交换快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实,也不知道是社会的冷漠竞争,还是人性发生了“歧变”?
书中说“每一种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里头。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意义,而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是被人们应用的生命的意义,也不会是绝对的错误。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个极端的变化!”
“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生命意义’,它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也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的。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
那我们在生命成长中,赋予给孩子的是生活的“生命意义”?还是科学的“生命意义”?生活的“生命意义”可能是成人自己本身的成长经历和经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不是告诉孩子说“想当初,我小时候……”“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直到现在,我的家人长辈也常“经验十足”的“教育”我!
我们不是“先知”也不是一个“预言家”,所以,也不要对孩子说:“你这样不听话,将来肯定没用”“你怎么这么笨,考试总是不及格,将来捡垃圾!”……诸如此类的话!也许,我们口中“没用”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另一个“爱迪生”,另一个“罗斯福”,另一个“比尔.盖茨”因为,奇迹总是无处不在的!
这些经历和经验仅属于生活在“昨天”的我们成人;而我们的孩子却是生活在“今天”,孩子无法理解我们“昨天”经验和经历,也无法预知“明天”的未来!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今天”!用我们的:爱真实 尊重 理解 平等 自由 自然 科学,让孩子真正完全的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今天”中,协助他们学会用心去观察、发展、创造、感受、体会属于他“自己”“真实”的经验和经历,让孩子学会
“快乐”的生活……如此才是对孩子有意义的“科学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