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aishil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教女儿学〈论语〉》[连载]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16:47:14 | 只看该作者
以上《论语∙为政第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5-7 12:55:0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真是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8-5-7 14:29: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今天才有时间来看,非常感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3:56:59 | 只看该作者
八佾第三(1)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 八佾是什么?引得孔子这么发火……
    ● 你也知道孔子在发火?
    ○ 上次林震宇在作文里写:昨天妈妈的皮夹被小偷偷了,皮包上还划了一道口子,小偷如此猖狂,是可忍,孰不可忍!丁老师在班上读了!原来这成语出在这里。
    ● 呵呵是啊,这是发火时常说的话。我们说八佾吧:那是古代一种舞蹈,八人一行,一共八行,八八六十四人一起舞蹈,所以叫八佾,当时的礼仪规定只有天子在场,才能举行八佾之舞;象鲁国国君这样的级别,可以享受六佾的待遇,至于季氏这样的卿大夫,只能享受四佾的待遇。
    ○ 季氏越了两级了,这还了得,犯上嘛。
    ● 所以,孔子说:“季氏在自己家的庭院里举行八佾之舞,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 就象我们的校长在迎接客人时,鸣礼炮二十一响,再检阅三军仪仗队一样……
    ● 呵呵,这也是犯上啊。可在当时,孔子有什么办法,天下的形势就是这样,不要说国君没什么权威,即使周天子的权威也名存实亡了。
    ○ 不过,我觉得孔子也蛮多事的,连周天子和鲁国国君都不发声音了,他急什么?
    ● 这就是他对天下国家的责任感呀。
   
    —————————————————————————
    [造句]
    ○ 是可忍,孰不可忍──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好象一心和我们中国人作对,是可忍孰不可忍!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9 0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0:00:42 | 只看该作者
八佾第三(2)

    —————————————————————————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小知识∙三家] 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裔,所以人们也称他们为“三桓”。三桓世袭大夫,后来日渐骄横,甚至结伙篡夺政权,放逐国君。三家中,以季孙氏的势力最大。

    ○ 又是这些大夫,看样子又惹孔子生气了。这段话不好懂,你解释一下吧。
    《雍》,是《诗经∙周颂》里的诗篇,按照周礼,周天子祭祀祖先完毕,在撤除祭品时,乐人会演唱这支曲子。这里记载说──鲁国的三家大夫举行祭祀,在乐人演唱《雍》的歌声中撤除祭品。彻:即撤。
    ○ 又是一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件!
    ● 孔子听说此事后,也只能摇摇头,边念叨着《雍》里的诗句,边说“‘四方诸侯,前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庄重’,这曲子在大夫家的大厅里演唱,有何意义呢?” 相:傧相,就是助祭者。辟公:指诸侯。
    ○ 是啊,看这《雍》里写的,都是天子诸侯之事,轮不到大夫呢。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9 00: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0:04:41 | 只看该作者
八佾第三(3)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 孔子说:“人如果不仁,如何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如何对待乐呢?”
    ○ 是不是也针对那三家大夫说的?
    ● 这段话,我想是故意编辑在这里,作为上两回的总结。孔子认为,“仁”和“礼乐”是一体的,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内心不仁,礼乐搞得再隆重,也只是表面文章。
    ○ 嗯,象八佾啊、《雍》啊,既是礼,也是乐,可是那几位不仁之人不照样堂而皇之地在演奏吗?
    ● 他们是把礼乐当作抬高身价的道具了──现在不也有这种情况么……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9 0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00:40:54 | 只看该作者
八佾第三(4)

   ————————————————————————————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 林放,鲁国人,孔子的同乡……
    ○ 是很重要的人物吗?
    ● 应该是个布衣百姓吧。
    ○ 为什么突然出现个布衣百姓呢?
    ● 我们先看这位布衣百姓问的问题吧──林放问孔子: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呵,你的问题真是意义重大……
    ○ 你还是没回答刚才的问题。
    ● 我问你,这一章开头两段讲的什么?
    ○ 第一段讲季氏,第二段讲三家,讲他们都做了违背礼的事情。
    ● 那季氏和三家是什么身份?
    ○ 是大官,是贵族呀──哦,我懂了,《论语》在这里安排林放出场,是为了和那些达官贵人对比:你看,连一个布衣百姓都知道问一问礼的根本……
    ● 是啊,《论语》中的很多段落安排,都有这种意思。
    ○ 一定是林放看到季氏他们把礼数搞的那么豪华隆重,也迷糊了──孔子怎么说?
    ● 这段对话,讲的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也不一定单单针对季氏他们──孔子回答林放说:“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节俭;至于丧礼,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发自内心的悲哀。”易:周到之意。
    ○ 哦,我们倒过来读《论语》的话,就是说当时的礼,讲究的是铺张奢侈、面面俱到──孔子却认为,礼的根本不是那些表面的形式……
    ● 所以孔子才觉得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其实,孔子还是一个很重视礼仪形式的人,这我们后面会谈到。关键是他认识到什么是本,我们说“心到礼到”,本就是“心”,就是上一回我们说的“仁”。
    ○ 还有一种说法是“礼多人不怪”……
    ● 心不到,礼再多也没意义。
    ○ 可是,有些人喜欢……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10 00: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8-5-14 11:07: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期待你的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5-16 10:45:57 | 只看该作者
如此教育,谓之大方;如此教育,谓之大计;如此教育,谓之高瞻;如此教育,谓之远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8-6-21 06:53:02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谢谢楼主!等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4:25 , Processed in 0.09699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