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aishil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教女儿学〈论语〉》[连载]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23:57:18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19)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 哀公,就是鲁哀公,姓姬,名蒋。定公死后,哀公继位,其时孔子已经58岁,正在各国间奔波。十年之后,孔子才应召返回鲁国……
    ○ 那哀公召见时,孔子已年近70了。
    ● 是啊。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服服帖帖?”
    ○ 看来这鲁哀公,是碰到问题了。
    ● 孔子回答他说:“将正直的人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上面,百姓就服帖;将不正直的人安排在正直的人上面,老百姓就不服帖。”枉:弯曲,不正直。错:即措,放置之意。
    ○ 怎么象教小孩子一样?即使在我们班级,也不会让功课差的或捣蛋鬼做大队长,这道理国君也不懂?
    ● 政治的事情很复杂,要真象你们班级选大队长那么简单,天下就太平啦……
    ○ 对了,前面孔子的讲话都说“子曰”,这里为什么写成“孔子对曰”?
    ● 《论语》中凡是回答国君提问,一般都写成“孔子对曰”,以示对国君的尊重,哪怕他是昏君──这也算是“礼”吧。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4-29 23: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00:00:23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20)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 季康子,名叫季孙肥,鲁国的大夫,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角色,并不把当时的国君鲁哀公放在眼里。孔子68岁那年返回故国,就是听从了季康子的建议。
    ○ 这么说来,哀公召见和季康子请教,发生在差不多时候?
    ● 应该是的。鲁哀公、季康子召孔子回鲁国后,名义上尊他为“国老”,偶而有政事会咨询一下,但大多数情况下,还只是一个摆设。
    ○ 所以,上一回鲁哀公,这一回季康子,他们向孔子请教,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 差不多吧。季康子问:“我想叫百姓对我又尊敬、又忠心、又卖力,有什么办法?”
    ○ 唷,鲁哀公关心怎样使百姓服帖,季康子关心怎样叫百姓为他卖力……
    ●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才这样问。
    ○ 比他老板鲁哀公问得还具体……
    ● 孔子说:“面对大家时,你保持庄重,他们就尊敬你;你孝敬长辈、爱护小辈,他们就忠于你;你提拔善人、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为你卖力。”
    ○ 感觉上这个季康子,是既不庄重、不孝慈,也不能够提拔善人、教导不能的人。
    ● 孔子的意思是:你只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行为,百姓自然会听从你。
    ○ 他说得还是比较婉转。
    ● 另外,你注意到没有,季康子和鲁哀公问的问题差不多,但孔子要求季康子的是“管好你自己”,要求鲁哀公的是“管好你手下”。
    ○ 是暗暗的在说季康子咄咄逼人,鲁哀公大权旁落?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4-30 00: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4-30 02:42: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自己和宝宝正在学,很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4-30 10:34:4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完了呢?谢谢!还有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5-1 00:01:21 | 只看该作者
高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2:41: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支持,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2:44:40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21)

    ———————————————————————————————————————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小知识尚书]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为远古至周朝的历史和文献资料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后来和《诗经》一起,成为儒家“四书五经”中的一经。

    ● 前面我们讲过,孔子“三十而立”之时,开始授徒讲学,没过多久,便名闻远近,慕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上至贵族官僚,下至乡野贫贱之士,络绎不绝……
    ○ 孔子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一直在做老师吧?
    ● 是啊。由于孔子在讲课时,常常议论时政,评点历史人物,于是,有人对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从政呢?”
    ○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看他这么精通政治,何不直接就去做官?
    ● 孔子说:“《尚书》里说:‘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可以延及并影响于政治啊。’这也是从政啊,非得要做官才算从政吗?”施:延及。
    ○ 是不是有些强词夺理?
    ● 孔子认为,我教育大家孝敬父母这些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影响政治──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一方面说,孔子其实也蛮想从政……
    ○ 是啊,不然为什么五十岁的时候会去从政呢。
    ● 或许,当时还没有适当的机会吧──没机会时教书育人,有了机会,就出山从政,以实现平生抱负──这大概就是孔子的想法吧。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1 12: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2:48:19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22)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怎么办好了。就象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它怎么行走呢?”
    ○ 輗和軏是什么?
    ● 牛拉的车叫大车,马拉的车叫小车,輗和軏就是车上套牲口的地方,象插销和挂钩一样联结着车与牲口,没有它,车和牲口连不起来,当然也不能行走──就象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
    ○ 他用车比喻人,用车上的輗和軏比喻信用。
    ● 是啊,信用是为人行事最基本的修养。
.
.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1 12: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2:50:22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23)

     ———————————————————————————————————————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小知识三代] 古称夏朝、商朝、周朝三个连续的朝代为“三代”。商朝的君王盘庚曾经迁国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称殷朝,或殷商。

    ○ 子张,就是那个“学干禄”的年轻学生。这一回他请教什么?
    ● 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古代一世为一代,三十年为一世,所以子张问的是三百年后的事情。
    ○ 这子张,一会儿学干禄,一会儿又想这么远的事,他当孔子算命先生了?
    ● 孔子没回答他十代以后怎么样,而是回答他十代以前怎么样。
    ○ 问他将来,他回答过去?
    ● 孔子认为,知道过去,就能预知将来。他说:“殷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殷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未来继承我们周朝的,纵然过了一百代,应该也可以知道吧!”
    ○ 周朝哪一年灭亡的?
    ● 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的。
    ○ 那我们现在一直到公元2744年的事,孔子也已经预知了?
    ● 这话怎么说?
    ○ 周朝之后一百代,就是三千年呀。
    ● 呵呵,你算的倒蛮快──不过,你觉得现在和孔子那会儿,差别大吗?
    ○ 嗯──好象除了牛车变成卡车,马车变成轿车,其他方面嘛,真的是差不多。
    ● 也是有所减少、有所增加吧。
.
.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1 12: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2:54:04 | 只看该作者
为政第二(24)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 这儿讲到了鬼……
    ● 古人称故世的祖先为“鬼”,所以祭祖宗也叫“拜鬼”。
    ○ 哦,这里不带贬义。
    ●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它,那就是是讨好人家……”谄:献媚之意。
    ○ 为什么呢?
    ● 祭祀是为了报恩,是很虔诚的事,对你没恩的“鬼”,你也去虔诚地祭祀,为了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讨好活着的人,那动机就有问题了。
    ○ 哦,知道了,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墓,也是“拜鬼”,虽然不是我们的祖先,但先烈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报恩──原来我还以为是春游呢。
    ● 孔子接着说:“遇到正义的事情不挺身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 哦,“见义勇为”这句成语,就出在这里。可是,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吗?
    ● 有关系啊。你想,对你没有恩的“鬼”,你去祭拜它,那是献媚讨好;对你没有恩的人遇到危险了,你该怎么办?
    ○ 帮助啊,见义勇为啊。
    ● 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吧?
    ○ 自己都有危险,还有空讨好别人!那是为了“义”嘛。
    ● 知道这两句话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了吧!
    ○ 就是说,同样是和你没什么关系的事,有些当做,有些不当做……

    ———————————————————————————————————————
    [相关词语]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勇于去做。语本“见义不为,无勇也”。
.
.



[ 本帖最后由 haishili 于 2008-5-1 13: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11 , Processed in 0.11031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