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61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王财贵博士问答录】转贴:请教王教授一个关于《道德经》的问题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5 05:0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05:06: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16 11:03: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16 11:05: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4 09:53:20 | 只看该作者
理解中国文明的内涵,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只要有恒心,我觉得可以做到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5 16:49: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7-10 22:24:47 | 只看该作者
读经的顺序有问题么,先读论语,先读老子真有那么重要么]
我是不是马上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23:36: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0-8 07:52:40 | 只看该作者
从马王堆汉古墓的稀世陪葬品,看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历史真实性
从马王堆汉古墓的稀世陪葬品
看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历史真实性

愚 夫

一、震惊中外的西汉古墓再现

  1971年至1974年,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西汉古墓先后进行了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民间流传说此地有一个大型墓葬,传说是一个姓马的王侯葬在这里,因此,这里一直叫“马王堆”;还有传说说,这里埋着古代长沙王的生母,并因此产生了一些传奇故事。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次无意的发掘,这个传说中的大型墓葬的主人才终于被确定。
  就在长沙马王堆,当人们正在挖掘地下室深入到十几米的时候,施工者发现大量又细又软,就象面团一样的白膏泥。工人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当钢钎从白膏泥中抽出后,钻孔中冒出一股呛人的气体。当时正好有人划火柴,这股气体被点燃了,发着蓝中带红的火苗,像一条扭动的蛇一样燃烧。有人往火焰上浇水,但水泼上去却被强大的气体压力反喷出来。最后用泥袋堵住钻孔,才将火焰熄灭。
  经专家实地探察,初步确定被挖的地下是一座古墓。墓穴被打开后,人们发现,墓底和椁室填满了1米多厚的白膏泥,在白膏泥下面铺着厚厚的木炭,约有5千多公斤,装了整整4辆卡车。木炭被取完后露出了棺椁,棺椁上铺着几十张竹席,刚出土时,竹席颜色嫩黄,光亮如新,但仅十几分钟,竹席就变成了黑色的朽物。墓中有四层套棺,外面的大椁长近7米,宽5米,高近3米。
  棺椁打开以后,人们被墓主女尸栩栩如生的面目惊呆了。这具女尸外形完整,面容清晰可辨,头发光鲜,手指脚趾纹路清晰,皮肤湿润,肌肉有弹性,四肢关节可以活动。解剖发现,女尸各内脏器官完好,食道、胃及小肠内有甜瓜子100多粒,说明墓主人是在吃甜瓜子时死的,死亡的时间应在瓜熟季节。墓中有“妾辛追”的名章。据考证,墓主埋葬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名叫辛追。
  “千年不腐女尸”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专家、游客、拍缬暗摹⒏憧蒲械模??几系搅顺ど呈小>萦泄夭棵磐臣疲?硗醵雅??鐾梁蠛芏痰氖奔淠冢?ど呈械牧鞫?丝诙冈隽?万。
  辛追墓发掘后的两年间,在其附近又发掘了两个大型汉墓,据考证,一个墓主就是辛追的丈夫、长沙国丞相利仓,另一个墓主则可能是他们的儿子。这三个墓葬被统称为“长沙马王堆汉墓”。该墓葬保存完好的女尸,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湿尸。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前,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这是防腐学上的奇迹,因而震惊了世界。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湖南省博物馆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这具古尸入土已经2000多年,仍保持着栩栩如生的面目和弹性肌肤,令人不可思议,至今仍然是个迷。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西汉时期这种墓葬技术也是最高级一类的,防腐的科技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马王堆古汉墓陪葬品的珍贵价值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一大批品种繁多、保存完整、价值极为珍贵的文物,堪称中华文明古国的瑰宝。马王堆三座汉墓出土珍贵文物非常丰富,包括衣物、食品、药材、漆器、木俑、乐器、陶器、帛画以及大量的帛书和竹木简。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马王堆汉墓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价值极为珍贵。其中500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在品种众多的绢、绮、罗、纱、锦等纱织品中。该墓出土了1400多件纺织品,被称为“令人惊叹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丝绸宝库”。其中有两件素纱单衣,衣长有1米多,两袖伸直近2米,而重量仅有28克,长袍式的单衣,折叠起来就能握在一只手中,穿着起来,就象古书中说的“薄如蝉衣,轻若烟雾”,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时,评价极高,外国友人誉此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不仅保存了2000多年前的茶叶,而且还从竹简菜单上(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一份菜单)发现了用茶做成的食品――苦羹(茶羹)。而且直到现在,湘西侗家仍然流行喝苦茶的风俗习惯。因此从中不难窥出:楚地独特的茯砖茶不但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传统,而且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增强世界人民友好的特殊桥梁。  
  长沙马王堆的发掘,对中国考古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专家认为,该墓最有价值的是完好无损的古尸,并且有成组成套的物品,还有内容珍秘的帛书、竹木简。这三者能有其一,已是考古的重要发现,如今三者兼有,在中国考古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因此,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汉古墓陪葬品的高档性不可置疑

  汉代古墓的陪葬品是不是真的像某些人所说的“粗制滥造”呢?从古墓中发掘的大量珍贵物品巳经足以证明了,它不仅不是“粗制滥造”,而且是无与伦比,举世无双,这一点连外国专家都是充分肯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了一个愚智的时代,这已经是在哄祖先了,哄先人了。你看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吗?给死去的人烧二奶,烧汽车,烧洋房,甚至烧飞机。古代是这样吗?绝对不是!翻开《后汉书•礼义志》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古代是非常重视殉葬品、陪葬品的。特别是汉代,从西汉起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当时用最高档的物品殉葬陪葬,用人间最稀有的、最尊贵的物品作陪葬,既显示墓中主人公身份的高贵,也是后人对逝者精神与物质享受的一种精神寄托。当然由于墓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同,陪葬物品的质量、数量也有所差异。这种陪葬风气一直延续到了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才告终止。
  翻阅大量出土考古文献就不难发现,在当时那些王候等达官贵人及其眷属的陪葬品中,都是当时社会上最珍贵的精品,其目的在于显示墓中主人身价的高贵。在大量陪葬品中,特别是金缕玉衣的陪葬更引人注目。例如皇帝的金丝玉衣,就是用一块一块的美玉做成的,玉衣外还有金丝织成的金龙袍。这种情况在当时社会来说,无论是物品属性的贵重,还是匠人加工的技艺,无疑都是一流的上等水平,的确是最高档的了。一件玉衣所用的玉片共高达2498件,所用的金丝高达1100百克。而一般的王侯是用银、铜丝来串缀玉片制作而成。
  从马王堆汉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来看,已经达到了极为精致的水准。一件素纱样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工艺之先进,堪称尖端。现代一些企业家参观后受到启发,开始试制如此精美的素纱织品,虽然采用了现代科技方法反复试验,最终也未能达到如此轻薄的49克,而只能达到54克的水平,可见当时纱织品工艺的炉火纯青程度。
  出土的大量帛书、帛画,都是当时最高水平的,尤其是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金银器皿、工艺品等,都是世界公认的稀有珍品。
  

四、汉古墓帛书的历史价值不容否定

  汉代古墓陪葬品都是高档的物品,这在当时成为官方制度和民间时尚,一直延续到魏文帝时代,曹丕下令禁止用昂贵物品进行陪葬才被取消。看一看这个时期的墓葬史,这一切就非常明显了。在整个汉代这四百多年历史中,墓葬陪葬品都是用最好的物品,包括金玉器皿、服饰、工艺品、日用品,包括帛书帛画。尤其是帛书《老子》这部圣典,在当时造纸业还没有产生时,帛书可以说是最高档的一种编织物,只有富人才有。由此可见,能将《老子》一书写在最高档的帛织品上,是一件极为庄严神圣的事情,所选的经文版本必定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书写者也必然是当时最有学术造诣的书家名流,绝不会是某些人所断言的“低水平抄写者的随心所欲之作”,以此想当然地作为否定帛书《老子》真实性的佐证。这一点从帛书《老子》的字迹清晰、书写工整、线条流畅、笔法神韵等情节上都可以充分得到验证,只要稍识文墨之人一看都会坚信无疑的,怎么能说帛书《老子》是“粗制滥造”呢?
  从公元前120年前陪葬的大量文物、古籍及其它陪葬物品的精尖水平来看,其中一些文物的精美和高科技含量,连西方国家的专家们也为之惊叹不已,对我国古代祖先的聪明智慧赞口不绝,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某些人,自己并未亲眼目睹,也没有探讨研究,就武断地硬要说这些都是“粗制滥造”。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这种所谓的“粗制滥造”,岂不是强名、强加在古先辈头上的莫须有吗?这是要将现代这个愚智时代的愚昧现象硬要误导到汉代的道德文明时期,要用现代人的所谓“聪明”(无知)去否定历史,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想通过否定古墓中历史文物的珍贵,贬低帛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而达到否定《老子》——即“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德道经》)版本的目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墓中出土的帛书和竹木简,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帛书《老子》、医药专著《脉法》和《五十二病方》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数量庞大、内容极为珍贵,有些是历史佚失了、至今社会上从未见到过的珍品,书中记载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有的许多学术观念和传统认识,澄清了历史上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真伪质疑。
  从以上西汉时期马王堆古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事实,雄辩地验证了帛书本《老子》(《德道经》)“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历史真实性,恢复了她的历史原貌。也无情地否定了某些人认为的帛书《老子》一书是“古墓堆陪葬品的粗制滥造”。
  我国历史上曾经辉煌于世的汉朝“文景之治”文明时代,是以老学治世的,当时从朝庭到百姓,人人诵读《老子》,《老子》这部书则应当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典,应当是当时最慎重的精品。另外,从当时同时存在甲本与乙本两种不同版本也可以看出,当时对秦代流传下来的版本,未敢修润与取舍,而是同时恭录传诵,此现象也可见文景之治时期, 社会上对《老子》学说敬畏慎重的程度。

附:马王堆古墓出土帛书目录:
一、老子甲本
二、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
三、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四、老子乙本
五、春秋事语图版  ,
六、战国纵横家书释文
七、足臂十一脉灸经释文
八、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释文)
九、脉法释文
十、阴阳脉死候释文
十一、五十二病方释文
十二、谷食气释文
十三、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释文
十四、导引图题记释文 )
十五、养生方释文
十六、杂疗方释文 ;
十七、胎产书释文
十八、十问释文
十九、合阴阳释文
二十、杂禁方释文
二十一、天下至道谈释文)
从马王堆汉古墓的稀世陪葬品看帛书《老子.德道经》的历史真实性 (续完)
五、追古溯源正《老子》

  马王堆古墓的墓主是西汉初人,死于汉文帝12年,古墓中陪葬的帛书《老子》亦应是古本无疑。因此,深入研究《老子》一书,就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传世本《老子》(即通行本《道德经》)历经二千馀年的流传、整理与诠释,由于自唐宋以後各种版本的辗转传抄,彼此承讹袭谬,一些文人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意窜改,将“道篇”置前,“德篇”置后,完全颠倒了《老子》一书的次序,将本是《德道经》改为《道德经》,这就从根本上错解了老子传世五千言于后人,其良苦用心在于教导人修德修心,由德进道,返朴归真的本愿。其结果是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导致了后世历代众多学者在注释经文时,不明老子的真义,所注也必然是经文内容皆同流,大同小异,区别仅限於衍文脱句或虚词用字。阅读今通行本《道德经》,虽明知其误,却无法核证。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的出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都在倾心研究,并据以校勘,这为《老子》—书真伪的鉴别,提供了至今最为可信的依据。
  1993年10月,考古学家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组1号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简。这些竹简因古墓曾受破坏,因而版本不全,仅存的叁组竹简字数仅爲今本《老子》的叁分之一左右。
  马王堆帛书与郭店竹书《老子》的出土,其意义不单在於提供了现在可知《老子》的最早文本,更在於它爲解决聚讼纷纭的老子其人时代、《老子》成书年代,以及给先秦思想源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植根於对《老子》文本真义的理解。因此,以严谨的态度来校注《老子》,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毫无疑问,汉马王堆帛书与郭店出土的竹简内容都是古代典籍,是距今最早、最可信的真本。也是鉴别至今流传于世的通行本《道德经》的最可靠依据,是出土本可资对勘的最爲重要的一种。竹简帛书这两种《老子》版本的重现于世,无疑是传统经典证伪的重大事件。李零先生在谈到它的意义时,曾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古书比作一条藏在云端的龙,宋元以来传承的古书是它的尾巴,敦煌的发现是它的身子,那麽,现在的发现就是它的脖子,我们离看到龙头的日子已不太远了。”(李零《重见七十子》)
  就两地古墓考古发现的《老子》一书实物入土时间来看,许多学者认为:郭店竹书本成书于战国中期偏晚,马王堆帛书两本分别写于秦汉之际,敦煌写本《想尔注》则写於六朝,并且保存了汉末时的面貌,这些多被唐代碑刻、写本保留至今。至於宋以来的《老子》刻本则更是五花八门,汗牛充栋。中华传统典籍虽然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像具备这样古代留下来的完整实物依据,成爲唯一较为完整的古代典籍的,恐怕也仅有马王堆汉帛书和郭店竹简《老子》一书了。因为这部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根正才能正本清源,干直枝壮,才能带动整个民族文化大系统的正本清源,从而复兴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所以她对研究中华古经典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也是吸引衆多学者倾心研究帛书、竹书《老子》的初衷所在。

六、《老子.德道经》勘校本面世的强大生命力

  国学大师熊春锦先生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复兴,多年来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在教学、学术研究百忙之中,翻阅了众多经典古籍,参阅了古今大量不同版本的《老子》版本,与他的学生—起,在以古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别、勘校、补遗,对个别古难字作了注音、释意,并逐章列出了简繁字对照。熊先生以他的先天大智慧和深厚的国学功底,经过显隐同观、玄理共探的艰苦努力,终于于2004年完成了我国第—部《老子.德道经》的校注,并印刷出版发行于世。近年来先生对这个勘校本又进行了两次修订完善,并出版了拚音普及诵读版,配制了诵读录音光碟,受到了广大道德实践者和爱好者的普遍欢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部经典版本的正伪,都要经过广大实践者的躬身践行,经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证,才能真正检验出这个版本是否符合道德的自然规律。熊先生多年来致力于道德事业,虽旅居国外,但时刻未忘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而操劳,为造福于天下百姓而无私奉献。多年来,他不仅在西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应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群众学术团体的邀请,经常回国演讲道德理论,弘扬老子的德道思想学说,受到了广大学者、师生的极大欢迎和高度赞赏。熊先生演讲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国内外前所未有。仅在甘肃张掖地区的一次露天演讲道德理念时,听课者竟达七千人之多。
  熊先生对《老子.德道经》的弘扬传授对象,不仅是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学生,而且拓展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许多联络点,进行《德道经》诵读实验,甚至包括胎教的实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智开慧、强身健体的诸多效应。通过国内外各类不同年令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广泛实践,大量的经验和成果,充分验证了先生校注的帛书《老子.德道经》的科学性、真实性、巨效性,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这些大量活生生的验证成果,有力地批驳了某些人的“《老子》帛书本是古墓堆里的粗制滥造”的论调。
  愿《老子.德道经》的无量光明照亮神州大地,照亮整个地球村,照亮每个人的心灵,造福天下,福慧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8 07:54:23 | 只看该作者
对《老子德道经》的校订,一般是三种原则与取向可供选择:
   
解其真义者,则取修意而定取含;
   
识其理义者,则取文辞而定取舍;
   
游离两者之间者,则都作参考而取舍。
   
任何一方武断地否定另一方,其实都在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同时在伤害着自己。
   
以上是熊先生就这个问题的解答,学生觉得这个解答很有见地,因为熊先生是在真实不虚的实践基础上来解答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吗。没有实践,终究是在玩文字游戏而已啊。

《老子》有多个版本,建议喜欢经典诵读的朋友实践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实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与古人谋的境界。
通过诵读去感悟经典的意蕴,感悟作者,哪个版本才是适合您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通过
实践选择适合您的。


祝愿经典颂读让更多的人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37 , Processed in 0.42569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