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当然要讲解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2-2 16:04:32 | 只看该作者
真诚建议: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如读西方哲学效果更好。经典在袁博士的教学中,只需要作为语文教材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2-2 16:15:18 | 只看该作者
果行老师先发了一步。哈哈!

说实在,对袁博士的教学我是一点反对都没有,虽然我不会这么做。其实袁博士的做法是培养另外一种人,是延续五四以来那种思维。忘了另一个建议:袁博士的语文教材切不可漏掉《史记》、《诗》和唐诗宋词。《论语》其实已经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必要教材了,只需要泛读。

虽然我不会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但是我是不反对这种教学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受教育者限制的,如果教育者对《论语》的理解是这种方式,那么《史记》反而更加能够启发孩子的生命。《论语》反而是没什么用处的。王教授建议一般人选择《论语》做教材,这是大概的说法,并不是针对不同教育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2-2 22:29:5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方法有千万种
若老师足够高明,孩子足够聪明,那么在方式上应该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不知道袁先生能否在《中庸》里面,随便挑几段,给大家讲讲?
比如就拿前面几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想,您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经典
就顺带着帮助我们这些断了几代奶的人,也补充补充营养吧
诚挚候教。


另外,如果您“不太赞同题外话太多,更反对对人不对事的纠缠”,而您说话又足够真诚的话,那么,我考虑您所谓的“王财贵的方法,从其消极面来说,大概也就是在培养类似的小和尚”云云,连“小人心揣度君子腹”都算不上。

这缺乏基本礼貌的“自语相违”,恐怕是“学历很高学问很深”的人不太在意的小节吧。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2 22: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2-3 02:54:23 | 只看该作者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本来就是念经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句话是古代高僧提出的,并非外人讥讽之语,只是后来很多文人用来讥讽)。但是既然袁博士对此并无了解,批评的角度也就不切了。


大学的一个哲学教授这样说:“要一个中国人真正信仰基督教,除非他家破人亡。”(当然这位教授没有考虑到当今文化之断裂程度,已经严重到不需要家破人亡就可以信仰基督教了)

《论语》绝对不是中国的《圣经》,但是中国人的价值之源主要在儒家。其实我也偏激了,无论教育者怎么样讲解《论语》,总比不读《论语》好。

敬佩袁博士这样为教育付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2-3 11:03:18 | 只看该作者

仅此一帖

读经讲不讲,我想这个掌握权还是教给家长自己,因为每个家长的程度不一样,例如我,我不敢给孩子讲,怕误人子弟,当然也不会随便的找个老师来讲。就是那些大家的讲解还各有各的风格呢。

我回的所有帖子没有针对谁,网络这么公开的场合,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王教授提倡的读经,人要饮水思源。讲不讲解是家长的事,读不读经也是家长的事。

我喜欢的讨论,是不用讽刺、贬低别人的观点、人格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直接指出自己的观点,举出例子或论证,这才是大家的风范。

敬重袁先生和所有为为教育付出的老师、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2-3 12:43: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层楼不错,楼风很正!
思想的火花飞溅,大家都受益!

我们的社会中说的人多,做的人少,而做事是非常难的,要走出一条路来,谁知道背后的艰辛?
所以无论王教授还是袁博士,都令人钦佩!

新新唐人的帖子确有不足之处,但其含金量却非常高。
玉总是有点瑕疵,完美的很难找到。
果行您不也如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2-3 14:51: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将读经引导成一精通经文之偏才的现象,我还不敢就此下断语,不过心存疑惑,写上来供大家指正。

老师引导孩子读经,要读多长时间?要背完哪些经典?以前听说过要背完30万字,四书加起来不到6万字,再加上易经、诗经、老庄差不多15万字,就这样也要不断复习、巩固。这样全天读经的孩子也要花上三、四年。另外的15万字(书经春秋等)背下来至少也要两年,如果还加些佛经呢?这些全部加起来,孩子全天读经也要六七年时间,这六七年下来以后再读史、再解经,至少四年时间。这专才的基本功算下来要十年。

如果从幼儿开始就读,如霏霏的女儿,即使到了孩子大了才训诂解经也不会蛮多耽误。但大孩子呢,如果这大孩子又比较偏好数学呢(如我女儿),这样安排会不会欠妥当?我觉得大孩子已经读经四、五年,还没增加英文基础教学,也没有科学课程,应该算是典型的专才培养了。

读经教育,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配合,观察孩子的生命方向,给予孩子最合适的教育机会。如果偏向理科的孩子背完基本经典,把这几部烂熟于心,奠定基本的人生观、道德观,这样就可以了,不需一定背30万字。如果孩子偏向文科,对数学真的头痛,30万字甚至更多都是好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一切以孩子本身为主,而不是用理论框定孩子。

如果孩子本身根器是我们说的“道种”,孩子的气质和禀赋本身喜欢经典,并很愿意由这一通孔探知世界,这种专才真的很值得欣喜,这种安排正符合孩子的生命方向。然而,如果孩子的气质禀赋不在这一方向,我们是否也要这样强迫孩子呢?

王财贵虽偏重讲人文,但也呼吁多读课外书,也强调人文科学不可偏颇。但落实下来真的还需我们多方努力实践、修
正。

王财贵的基本理念个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妥,但实施细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好的态度是积极正面解决,而不是把基本理念也否定。

正如孩子变得不爱思考,我们要找到真实原因:那是教育方法出了错,而不是解不解经的问题。不能把原因归结到解经,更不能把原因归结到王财贵不是修行人,这八杆子都打不着。比如学校教育是提倡段落句子词组都解释的吧,如果老师强塞知识而否定思考、不允许思考,这样的话,照样孩子会缺乏灵气,慢慢变得呆板。所以,解不解经不是问题的原因,找错了原因就会又走一段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12-3 15: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私塾张老师 的帖子

给您行礼了!

凡是走入读经的家长和老师都是用行动在做事,背后的艰辛冷暖自知,然而我觉得快乐更多,收获更多,感恩更多。

后学眼拙,看不到新唐人帖子里“含金量非常高”,非常抱歉!

果行不过是读经孩子的家长,修养德行都不好,怎能妄与“玉”质相比,您高看了。果行实乃不起眼瓦砾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2-3 15:0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这一段倒是简洁明白,我都看懂了。 希望大家多多深入浅出,照顾照顾我这样的水平低的人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12-3 15:3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这段写得不错,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2 , Processed in 0.07561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