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63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3 23:0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一)
    一个很亮的口号:“数字奥运,数字北京”,引领了很多时髦的数字化名词,什么“数字化时代”、“数字保安”,“数字农业”,“数字城市”…,太多了,以至于“数字中国”、“数字地球”…。但是这里的“数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想就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基础水平来讲,多数人对所谓“数字”的理解是不够的。虽然开题讨论的是儿童数字化思维方法训练,但是作为我们同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不断的学习,真正的理解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什么。与孩子一起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这个话题另一侧面。
    上面所说的“数字”应该属于信息化的“数字”,俗一点讲就是计算机中的数字。计算机中的数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有区别吗?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8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24 06:07:19 | 只看该作者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二)
    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获的猎物,石头就是他们的计算工具。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手指,英语单词“Digi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数数字”;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从婴儿到幼儿,幼儿到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抽象概念的建立很多都是借助于手的动作完成的,尤其是数字。通常训练孩子数学思维的方法并不适合所谓的“数字化”意识,造成的一些思维习惯给进一步学习“数字化”思维方法带来障碍,觉得“数字化”思维方法太深奥。其实“数字化”思维方法比传统的数学方法要简单多,方便的多,更符合现代信息化的运用,也和传统的数学方法没有任何矛盾,只是大家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法教孩子,形成了继承性。
    成人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定式,相对“高级化”,而对于计算机中的“低级化”思维方式反而不太能适应,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家长和幼教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让自己的思维靠近“低级化”,靠近计算机,靠近孩子。哈哈!!
    把自己的头脑变的更“简单”一些!!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9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4 21:19:39 | 只看该作者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三)
    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从开始就建立“数字化”意识?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数学训练方法没有根本区别,也是从手指开始,不过就是要引导孩子用手指表达的数字与计算机中的数字相对应。作为家长和幼教老师始终要围绕孩子未来应用更多的是计算机。把开始学的“数字”与计算机中的数字等同,世界的万物都可以用数字来描绘,比如文字、颜色、声音…。这点作为成人也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才能理解,而且孩子的理解很可能和成人同步,甚至于超前。
    幼儿抽象思维概念的建立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工具,而“数字化”思维训练的工具就是手指和算盘,加上孩子日常生活中吃的、玩的东西。当然在孩子对计算机具备一定操作的能力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算简单数字与手指及算盘对应关系。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39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12:12:07 | 只看该作者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四)
    开始当爸爸、妈妈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孩子怎么连吃奶都那么费劲?从小到大,什么不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才掌握的啊。孩子刚出生时大多数尝试都靠的是嘴和唇。在带养孩子艰苦的过程中,好像觉得学会手的运用过程是那么的漫长。等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早的学会数数和计数。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人类文明其实也是从这里开始,慢慢发展到文字语言。大家教孩子数数基本上都是借助手指来训练。一般都是用孩子喜欢吃得东西,以小于五的个数开始训练,拿等同数量苹果之类的东西和手指建立等同数字关系。
    一旦突破六,孩子就要从一个直观思维转变为相对抽象思维,因为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用一只手的五指进行训练的。要么用另一只手把大于五的数进行累计,或者以传统习惯的图案表示法把后面的数字灌输给幼儿。“六”在手形上的表示用了一个中文“六”的倒挂图形。这个对孩子理解就有个过程。按照我们平常的习惯,一只手只能从一表达到九,想想其它几个数字用的是什么图案呢?有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6-26 10:03:06 | 只看该作者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五)
    让孩子突破从五到六的表示方法的界限,在孩子心中就有了数和图案对应关系的概念。“六”和其它的数表示方法有点不同,表达方式没有相对应的数量关系,仅仅是与数量对应的一个图案记号。如果理解了这个道理,就应该和孩子讲清楚这些习惯的图案记号不止这一种,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这里就是我们成人也需要学习的表示方法。
    一般我们用左手表示数字,右手和孩子比划,那么我们规定,面朝观者(可以是自己)左手从右边数的第一个手指(一般是小指)伸直是1。那我们用从右边数第二个手指(一般是无名指)伸直表示2可以吗?太可以了!对从孩子某种意义上讲比五变换到六更容易理解。那3如何表示呢?就规定用伸直右边两个手指表示。那孩子会问“那4怎么办?”,就用伸直右边数第三个手指(中指)表示,先记住这四个数的表示法。至于道理慢慢给孩子讲,大人和孩子也一起学。
    下面就会学到5如何表示了,4到5不是就加上个1,可以把前面学过4的表示加上1,就是5,那么就是小拇指和中指伸直。让孩子记住哦!!
    现在我们应该自己储备一点知识,留着给孩子拽啊,不然孩子成长很快的,问的问题会超前呢!
    其实我们刚才给孩子训练的数字表示方法就是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法!!下面我把二进制表示和十进制的关系对应表列出,至于和手指的关系,伸出就是1,弯曲就是0。
      手指表示    十进制
     
        00000       0
        00001       1
        00010       2
        00011       3
        00100       4
        00101       5
       ……
现在应该能知道一只手可以表示多少个数了吧?快来自由发言!!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26 10:21:4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创意,谢谢分享!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6-27 13:05:19 | 只看该作者
先支持一下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18:13:01 | 只看该作者
学龄前儿童数字化思维训练方法(六)
    话题到这里,还是先进行数字化思维训练有没有必要的讨论。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理解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数字化训练。等孩子长大了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自然会学到的。可是按现在的信息化推进速度,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心里和知识准备以应付信息化需求。现在的孩子受教育条件的影响,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创新型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无条件的为越过高考的龙门全力以赴。孩子在小学五年级以前才有可能去学额外的创新型知识,当然包括“数字化”思维方法。
    说到“数字化”思维方法离不开二进制,二进位制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计数方式之一。生活中对二进制的掌握与运用,只须有一定的同异判别能力即可,对智力水平的要求比十进制低得多。不能因为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二进制逻辑最简单、最基本的特性而将它神秘化。“数字化”意识主要以二进制逻辑为依据,符合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对立统一基本规律。建立好“数字化”思维逻辑在以后更加强孩子对其它门科的理解和深入。
    “数字化”思维方法归根到底还是计算机数学,计算机数学最根本既是整数数学,而整数数学是以小学二年级以前数学为基础的,孩子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接触最多的计算机结合起来会增加孩子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更认识到数学对今后的重要。
    中国古代算术,通过语言描述完成解题过程的方法,称作“术”。用文字语言的标识,表明算法过程,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那时的算术应该是“算语”。现代计算机编程所追求的境界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算法让计算机去完成。所以孩子在建立“数字化”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借用语言文字描述算法也给语文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此帖由 不着调 在 2005-07-19 00:4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6-28 11:12:1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不可取。与现行数学教育体系不符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28 15:02: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2:39 , Processed in 0.08409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