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57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本文不代表本人观点)民族尊严不能靠谎言维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4 11: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芦笛

最近有人质疑“四大发明”和“五千年历史”等经典教义,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对这种反应再熟悉不过了:你提出某种离经叛道的说法,伤害了人家的感情,自然要引起人家的强烈情绪反弹。

对“四大发明”的帖子我倒是细心看了一番,但那“五千年”帖我就没打开看,因为觉得没必要:连我官方撰写的教科书都只敢吹“四千年历史”,到底那多出来的一千是谁加上去的?既然要加,为什么只敢加一千,加到“一万”不是更过瘾么?

据我这票友所知,中国唯一有证据证明存在的最早的朝代是商朝,夏朝只存在于几千年后的历史记载中。那还和沈括记录同代人毕升的发现不同,在过硬证据发现之前,后人的记载只能视为传说。你当然可以坚定地相信夏朝确实存在,不过那是一种信仰,而谁都知道,信仰只能留给自己,不能强加于人。

其实类似的观点我早就在近五年前说过了:中国古代不是科学落后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的问题。记得我讲过,科学不是由没文化的工匠口口相传的手艺,是由知识分子建立、通过教育传播、由系统的教科书和学术书籍代代相传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请问诸位,中国历史上有过这种东西么?早在古希腊时代,人家就创立了雅典学院,传授当时所建立的百家学说,而在中国,教育从来是一人开办的私学,教授的是一家之言。孔子不必说,就是后来的“书院”也根本不是洋学堂的等价物。国学只有一科,就是文科,您在私塾里学到的是四书五经,不是四舍五入开平方。您的 “专业”,也就是在那几本经书里挑一本,决定去“治”哪一经。“治”出名声来后,朝廷自然会请你去做官,此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诗)。

而且,这“治”也不是什么研究,无非是去体会圣人的“微言大义”,把那些远古的伦理教导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的一种思想改造活动。这当然也可以勉强算作智力活动,但恐怕没什么创造性可言,否则文革时期应该是咱们咱们智力活动最辉煌的顶峰时期也。

直到晚清,白首穷经的老儒们才和学童们一道,日夜钻研托人从上海买来的《算学》,琢磨如何解最烂最臭的一元一次方程。您说在这种情况下,古人还能有什么科学发明?

我早就说过了,不要相信某些媚俗宣传,误以为劳动人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在社会脑体力劳动分工形成后,所有的发现发明基本上都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作出来的,此乃人家的专业,否则还何必有什么劳动分工?

这就是中国古代科技发现不如人的根本原因:不是咱们比人家笨,而是因为咱们没有这个职业队伍,更没有西方式的求知传统。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原因。

无论是儒道释哪一家,都不鼓励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儒家的中心兴趣是以牺牲物质追求和物质进步来维持社会的安定团结,为此视“奇技淫巧”为“玩物丧志”,刺激邪欲的“动乱苗子”,道家有浓厚的反智主义传统,不但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庄子更论证过“以有涯随无涯(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殆矣!”四大皆空的和尚们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的人材都给吸引去读书作官去了,只有兴趣确实与众不同、而且没有什么文学写作能力的异数才会去心甘情愿地充当“下九流”,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的任务完全落在了文盲大众身上,您说这还能发明创造出什么玩意来?即使发明出来又如何?毕升那天才发明竟然落到了无疾而终的下场,不就最生动地证明了传统社会与科技不相容的事实?

类似受害的还决不止科学,除了诗歌之外,其他文学艺术诸如小说、戏剧、雕塑、音乐、建筑等等,也无不在大众眼里成了“王八戏子吹鼓手”的下流活动。凡是真正熟悉传统文明的同志,恐怕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确实创造出了高度的灿烂文明,而南宋似乎确应算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文明社会。之所以如此说,是我并不认为科学的存在是文明社会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显著的区别也就在这一点上:在西方,文明基本上是由精英们创造的;而在中国,除了诗歌、散文、绘画之外的文化活动却基本上由大老粗和极少数的“士人败类”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来,我看主要是靠咱们“人口众多”的规模效应。

其实不但马克思曾指出中国没有科学和哲学(我同意他这一论断,中国确实没有科学,更没有哲学),就连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纳闷地说过,中国是一个没有科学的国家,不过人家不照样活的好好的么?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也是这样。所谓文明,无非是人类的一种有别于动物的生活方式的表现。谁规定了一种文明必须有科学?咱们按儒家的理想把社会进步冻结下来,不是也很幸福、很愉快地活了两千年了么?

可惜这地球上还有别的活法,等到扩张的西方文明打进来,封闭系统给打破之后,原来的最适生活方式立刻就进入了危机状态之中。这不是说咱们的文明不如人家灿烂,而是说咱们的文明不如人家的强大。说到底,这还是个“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功利问题。

可笑的是,爱国者们竟然看不出自己是在用西方传进来的价值观念在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正如胡适指出的,传统中国的主流社会一向鄙视小说,可后来却发现小说和小说家在西方的地位很高,这才赶快来“整理国故”,把那几部“才子奇书”刨出来,吹到了天上去。如果不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恐怕“王八戏子吹鼓手” 关汉卿同志绝对不会变成“中国的莎士比亚”、“世界文化名人”。

科技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西方崇尚科学技术,所以咱们赶快翻箱倒柜刨家底,从古书中断章取义,硬要弄出一群人去凑数。可惜这还和戏剧、小说、雕塑不同,在那些方面咱们确实能弄出点玩意来和鬼子分庭抗礼,而谁也没本事去煮无米之炊,连科学都没有却能弄出什么“古代中国大科学家”的神话来。

我在和别人争论时已经说了这个问题。您要说张衡是伟大的科学家,请问他发现了什么科学定律?他的学术著作在哪里?您要说祖冲之是什么伟大的数学家,请问他建立了什么数学理论或数学体系?

古代中国从来也就没达到古希腊人的高度,认识到定理必须加以证明,这可是人家在2600年前就认识到的。而且似乎从来也不具备抽象能力,用一个符号来代替所有的具体的数,换言之,咱们从来没有发明“代数”—用抽象的数学符号“代”表具体的“数”。

因此,咱们不但不知道逐步推导求解,竟然连给出一个抽象的数学公式的能力都没有。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在我模糊印象里完全不能称作什么“体系”,无非是杂乱地教你一点具体的算法,那都是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给出的,不但不知道教你一个通解(例如如何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又如何去解决它),而且就连具体解法都从不告诉你道理何在。

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就是告诉你一个笼子里关了鸡、兔,不知其数,数头有几个,数脚有几只,问你鸡兔各有多少。那答案不是用这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一个普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而是告诉你把头数和脚数加以何种运算之后,便可得出答案。如此学法,请问有什么举一反三的作用,还能体现什么数学的抽象特点?

正因为缺乏这种抽象能力,中国古代数学家才从来没有创立什么普适的数学定理,统统成了只会作具体运算的工匠。可笑的是咱们还愣要说中国人发现了“勾股定理”,当真是海外奇谈!

所谓勾股定理,是古希腊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此人生于公元前6世纪(?),人家不但给出了一个普适公式,即大众熟知的“勾方+股方=弦方”(请原谅我无法打入数学公式),让弱智儿童都知道怎么应用它去求解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而且更作了完美严格的几何证明。

而咱们就有那本事厚颜剽窃人家的智力成果,愣要说是中国人发现的。那依据就是《周髀算经》上的一句话:“勾三股四弦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为3和4,则斜边长为5。

任何一个客观的读者来看这问题,都只能得出结论:这不过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解而已。发现了这个特解,能算发现了该定理么?知道这个特解,能在知道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后,求出第三条边来么?更何况那严格的数学证明在哪里?

比这更无耻的,是愣要说所谓“杨辉三角形”其实是牛顿二项式。我已经说了,那不过是该三角形恰与牛顿二项式的系数一样而已。原书上根本就没解释那是怎么回事,是后人发现了两者的偶合。愣要说那就是牛顿二项式,到底有何根据?更不用说人家牛顿二项式可是给出那系数的通项公式来的,任你给定二项式的指数,人家立刻就可以算出某项的系数是多少来。就算“杨辉三角”真的就是二项式的系数,那又便如何?具体推导过程在哪里?能随便给个指数和项数就算出系数来么?杨辉三角可是只列出了有限的数目,指数超出了那数目又怎么办?

这些笑话,真正有民族尊严的知识分子应该引为耻辱。民族尊严不能靠谎言来维持,干这种事,和那些卖水猪肉的市井骗子到底有何区别?

当然,在一个自信心备受挫伤的民族中发生这些烂事也很自然,应该说是一种普遍现像。这种烂事似乎是老修首先发明的,凡文革前的中学生都该知道当初的数理化教科书里充斥着无数他们的谎言:罗蒙诺索夫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衡定律,巴祖诺夫发明了蒸汽机,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茹可夫斯基发明了飞机……等等,等等。可是如果大家都这么争着卖“水猪肉”,到最后不是连谁发明了什么都要变成一本糊涂账了么?

而且,我那天说了,据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车轮,而印第安人却偏偏没发明它,难道人家就该为此去打连环吊,因为没有作出这人类的最伟大的发明而集体同赴黄泉,“死而足愿,欢乐归阴”(引自《李秀成自述》)?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咱们这个民族要想成熟起来,首先心智要健全,有敢于正视事实,直视自己的弱点的胆气。过去咱们确实不如人,现在也不如人,为什么?那无非是咱们采用的生活方式和人家的不一样造成的,以后认识到这个毛病,急起直追,争取作出比人家更多的发现发明来不就完了么?何必要无聊到去吹老祖宗怎么怎么阔,甚至不惜堕落到胡编乱造,愣把八卦也吹成是二进制?

可惜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我的意思是,需要以崇拜伟人来为自己的自信心“催谷”的作法,无异于抽鸦片。如果那伟人或伟迹是编造的,那就更可悲了。不敢睁眼正视历史和现实的民族是胆怯的民族,而胆怯的民族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这贴观点有点错乱
一袋子宁静 + 2 谢谢僵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24 12:00:03 | 只看该作者
坐个沙发,唱个反调:

拆穿又有什么好处呢?
中华民族有多少年历史,不可能那么精确到天的,哪个民族都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曾看到过一个韩国的历史地图,简直了太不要鼻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24 12:03:28 | 只看该作者
谎言是很有用的。
人不就是靠着一点虚幻的东西来维持一点东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24 12:05:48 | 只看该作者
恩,以下言论也不代表本人观点

偶们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中国古代哲学决定了中国没有自然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4 12:21:10 | 只看该作者
  
  这位芦笛女士的贴子鼠版前段时间讨论过


  她还给科学下了定义
  相对论都没有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们到哪里找完整的理论体系去

  古代西洋有成串的珍珠
  古代中国有散放的珍珠
  这位芦笛女士一定义
  散放的珍珠不算珍珠了

  八卦与二进制的关系
  以前早讨论过了
  一个学过排列组合的高中生就能看出其间的联系

  个人空间关闭了
  一时半会搜索不到
  从另一空间复制原来发的一贴

      再现二进制发现过程

  十一年前,我们对“八卦是电脑的始祖”略有所闻,当时很不以为然。有一个朋友是计算机系毕业的,我们调笑地问她是不是“西洋之所谓电脑,乃古之所谓八卦”,朋友一时找不到证据反驳。
有一次忽发奇想,何不将二进制的发现过程复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随着对八卦图和二进制发现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为自己当年的轻狂浅薄汗颜,现在想起来,当时太肤浅了。所以,想把这段不为人重视的历史重翻一翻。

  1678年,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从一位法国传教士白晋(Bouvet)那里得到《易经》的译本,对六十四卦的数学结构进行深入研究,1701年,他把阳爻“─”换写成1,把阴爻“--”换成0,悟出了二进制的原理,发现了二进制数系,当时称为“二元算术”,为计算机的发明在理论上开了个头。

  我们拿《易经》中比较熟悉的一段叙述量化就可以明显看出:

是故易有太极, 2的0次方

是生两仪,   2的1次方

两仪生四象,  2的2次方

四象生八卦。  2的3次方
  
  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时已是我国清朝康熙年间,他曾和康熙皇帝通过信,就64卦问题交换过看法。菜布尼茨认为,64卦的排列,就是把64个 数字用二进制写出来。而早在宋代,我国的邵雍就运用加一倍法描述和分析从太极到阴阳、四象、八卦直到六十四卦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从单纯的“数”的角度来 考察,其表现为:“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皇极经世书》第285页)。 他将八卦作了量化:“乾七子,兑六子,离五子,震四子,巽三子,坎二子,艮一子,坤全阴,故无子”,可以说他已经描述了二进制的原始形态,只是没有作进一 步的表述,没有把它理论化,也没有在数学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而是专心研究他的预测术《梅花易数》了。特别要注意邵雍最后一句“坤全阴,故无子”,说明他 是以阳爻作为1子,而且考虑到了阳爻所处的位。大家请仔细对比先天八卦图研究研究。
第一次接触八卦图,很难记住各个卦形及其排列顺序,一旦悟出其中的二进制原理,头脑中马上就可以存有一张清晰的八卦图,你会有一种发现真理的狂喜和对先人的崇敬,这种情绪会很好地促进你继续学习研究。

  八卦图有两种排序,街头算命摊子上摆的八卦图大多是文王八卦,也称后天八卦,顺序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作了调整,多侧重于实用。而我们的研究是用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顺序见附图(本文以先天八卦图为例)。如果按莱布尼茨的做法,用1和0代替阳爻和阴爻,并且把最外层当最低位,就可以悟出先天八卦的排列与二进制的原理。
  一个卦由代表“天”、“地”和“人”的三个位置组成,在三个位置上要么是阳爻(代表1),要么是阴爻(代表0),有三个位,就有2的3次方即8个卦形,对应于数字7-0,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中的任意两卦组合,也就是有六个位表示不同的形态,有2的6次方个不同卦形,即六十四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先天八卦图中每对面两卦的对应位刚好是阴阳相对,对应两卦相加都会得到乾卦。
  西方科技权威认为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根本发现不了二进制,在没有对这些资料作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全盘否定中国对二进制的发现。相反,莱布尼茨本人倒是非常谦虚,对我国古代的这些研究赞不绝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24 12:23:3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孩子从小接触古希腊文明,我买了本古希腊欧里几德著的《几何原本》,全收有400多题,我要求孩子每天做一题。

我对这本书附录《数学的历史年谱》很感兴趣,在元朝1303年前,中国的数学发现和著作不会比古希腊少!
有兴趣的朋友可看看这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24 12:29: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很大很复杂的系统
  如果只有一个氛围一个标准
  那就太单调了一点

  中华文明与西洋文明
  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
  目前我们似乎太过关注它们的差别
  而对它们之间那共有的基础视而不见

  如果把各种文明的发展看作是登山过程
  中华文明扭着秧歌上山比之西洋文明跳着华尔兹上山
  不过是登山的方式不同而已
  不管怎样
  最后它们都将在山顶胜利会师

  西洋文明曾在登山过程中用不文明行为阻止中华文明登山
  我们应该批判这种不文明行为
  而不是找本民族的缺点来做理由以配合人家的不文明行为
  那才是真正的下贱
  中国知识分子不耻
  中国劳动人民不耻

  中国人也不需要撤谎来维持尊严
  N多的事实足够维持尊严
  只要还我们事实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24 12:41:30 | 只看该作者
file:///I:/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My%20Documents/2005/05/RS/xiantian.gif  
  个人空间关闭
  原来先天八卦图的地址失效

  再传一张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3:39:43 | 只看该作者
hq1966 2007-10-24 12:43 威望 +10  这贴观点有点错乱
hq1966 2007-10-24 12:43 金钱 +10  这贴观点有点错乱

本文不代表本人观点,但其中关于儒道佛的一些描述确实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无论是儒道释哪一家,都不鼓励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儒家的中心兴趣是以牺牲物质追求和物质进步来维持社会的安定团结,为此视“奇技淫巧”为“玩物丧志”,刺激邪欲的“动乱苗子”,道家有浓厚的反智主义传统,不但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庄子更论证过“以有涯随无涯(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殆矣!”四大皆空的和尚们就更不用说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24 14: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jiangying 的帖子

五明是佛教引进古印度的学科分类。
很多在藏地的佛学院名字都叫做“五明佛学院”,表达了以智慧和技能普度众生、圆成佛道的愿望。

以下是百度上的解释:

【五明(panca-vidya)】wuming

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处,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同的,后一明各学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则以四吠陀为内明。
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利益众生,以五明为学人所必学的内容,并认为经是圆成佛果的“大智资粮”。

声明 :研究语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构成的学问。义净说“西方”6岁童子开始学《悉谈章》等声明著作。中国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著。藏文大藏经中译有声明专著近40种。

工巧明: 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医方明: 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释伽牟尼在世时,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医)对医药就有所贡献。随着佛经的传译,天竺医术也传入中国,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和“四百四病”之说,早为中国古代医学界所采用。义净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除病品》中曾讲到风、热、痰荫、总集等病和针刺、伤破等8种治疗方术。融合汉、印、藏医学的西藏《四部经典》也颇负盛名。

因明: 印度逻辑学。印度正理派首创。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著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重在辩论术方面的研究。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带有认识论的意义)为主要内容的探讨。北魏延兴二年(472)吉迦夜译《方便心论》,梁大宝元年(550)真谛译《如实论》,因明之学开始传入中国。其后玄奘传习因明,译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后窥基作《因明入正理论疏》6卷,成为汉地研习因明的主要典籍。从此因明在中国佛学界中得到广泛流传。

内明: 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1、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2、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3、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4、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王新)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0-24 14: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6:44 , Processed in 0.091097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