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04|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我为什么反对“读经”------商友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2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百年来,以“弘扬国粹”为理由而鼓吹“读经”的呼声,似乎没有断过.算起来有五六代人了。只有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大家都识时务,不敢提,因为举国都在唪诵别一种“经”。“文革”才结束,鼓吹“读经”之声又起,而且海内外、海峡两岸遥相呼应,有办班的,有筹建书院的,有广为印制发行的,甚至还有“国际交流”的,似乎成了一种气候,但效果却不见显著,因为大家都读不懂。

本来。读也好,不读也好,各有自由。你宵鼓吹的自由,我有反对的自由:你有“弘扬凼粹”的理由,我也有“救救孩子”的理f}1。

先来说说“读经”的过去:孔子的时代是怎么教书的?不清楚,但在《论语》里大致可以看到,是谈话法,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差不多,有时师生之间还互相辩难,这就留下许多名言隽语,记载在《论语》里。这些话好不好?今日看来有极好的,有一般好的,有可看可不看的,也有大可不必一看的。以后呢,随着孔子在历代王朝地位的升迁,他的话不管你懂不懂,不管你认为好不好,都要读都要背。光读、背《论语》还不够,再加上《孟子》和《礼记》里的《大学》、《中庸》两篇,合称“四书”,由南宋的朱熹集各家注解,编为《四书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最基本的教材。非但要读,还要{};非但背正文,还要背注解——因为要考。明7清两代科举考试题目就是“四书”里的一句话,然后考生用“四书”里的话语写成“八股文”,叫做“代圣人立言二。这样可以造成几个后果:一是学生的思想都被“四书”罩住了,用现在
的话说是“思想不解放’j二是学生只会用“圣人”的口气说话,别的话不敢说,久而久之也就不能说了;三是在这个脑袋瓜子上可以戴一顶官帽,用这种口气可以打打官腔。其余的本事呢?一概没有。用清代名医徐灵胎《道情》上的话来说是:“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时文叹》)——所以才有19世纪末的“废科举”、“废八股”,同时也就宵“废读经”的呼声和行动,接下来“兴学堂”,“编新式教材”,使中国的教育走上一条新的道路,用现存的话说就是“与国际接轨”。在这个问题上,北师大的郑国民博士有一本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一一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说得很中肯,也很详尽。我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尽管有坎坷,有失误,有迷茫,但不管怎么说,总比“读经”好。

但是不是就把古代的经典都废了呢?也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它毕竟是古代重要的历史文、思想资料、精神资源,有的还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关键的问题在一点:不要把它当“经”读

什么是把它当“经”读呢?你只要看寺院的和尚是怎么念经的,教堂里的信徒是怎么念经的,三十几岁以上的朋友一定记得-..文革”时是怎么“天天读’r、“早请示,晚汇报”的。用林彪的话说,“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它们在精神、态度和方法上是一致、 这就是“跪着读“:屈膝,表示崇拜;低头,表示屈服:口中念念有词,表示信仰;脑子动也不动,表示毫无怀疑,全盘接受。

你如果认为这样做可以成为一个“好人”,;我是杀了头也不能相信的,这样做的人只能成为一个愚昧的人、麻木的人,或者是个伪善的人。

“五四”的精神,就是启蒙的精神,让我们的国人从“跪着”的状态中站起来,学校里的学生再也不能以‘‘读经’’的态度来读课本,我们该“站者读”了。

“站着读”的书,不管是什么,都不是“经,,而是“文”,清代学者章学诚有句名言:“六经皆史“,他把据说是孔子整理的教科书《诗》、《书》、《礼》、《乐》、《易》、《春秋》等,都看作 是“史”,;j历史的资料。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客观的态度:我们今天看待“六经”或者“四书”以及一切古代文化典籍,也都可以这样看,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也只是一些可供挑 选的“传统教材”。所以你可以选《论语》、《孟子》中的片断,可以选《礼记》、《诗经》中的某些章节来敦学生,使他明白古代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古代人的思想是怎样的,古代人说话是怎样的·记得好的可以记住,并化为自己的语言;有兴趣的,自己还可以找书看,多阅读~些,也可以扩大见识增加修养;认为是真理 的也行,蓼不相信的也行,以后阅历多了,意 见改变,过去相信的不信了,过去不信的又相信了,也行。——总而言之,是用自己的脑子来衡量,用生活的实践来检验。这就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读书态度与方法。因而,这就不“读
经”。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八根儿 + 5 + 5 好文!好见解
hq1966 + 10 + 10
一袋子宁静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6:10:5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反对办“书院”,反对读古代儒家“经典”,还有两点具体的理由:
一是:“四书”、“五经”没有办法读。先说“五经”。《诗经》里面有几篇好懂的,往往都已选人大中学校的教材里,作为古代的民歌和诗篇供学生阅读欣赏了;《易经》是占卜的书,除了有人将其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类的话用作“格言”、“校训”之外,别的也没必要再去光顾它了;“三礼”、烦琐至极,一点也没有用;《尚书》,连韩愈都说它“佶屈聱牙”,比“绕口令”还要难读,而且比“绕口令”还要无用,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历史的,是绝对用不着读它的;最后剩下《春秋》,古人已讥之为“断烂朝报”,相当于今日报纸的“大标题”,有什么读头?只有《左传》里的几篇,也选人教材,如《曹刿论战》等等,不过数篇而已。——总之,“五经”不必读,也不可读。

四书”呢?稍微好一些。《论语》可以选读其中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孑L老夫子的事迹、意见和为人,他是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句句是真理”的“通天教主”;《孟子》也可以选几篇读读,孟子能言善辩,有时不免强词夺理,但有一股“气势”,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言说话和写文章。《大学》是修身”的教材,讲道理太简单,用一根“因果的链条”把一切都串在一起j“古之欲明明德于一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世界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令人难以置信。《中庸》就更难懂也难行了,如不是专门的研究者,不可能鬣卖它。

“四书”、“五经”不好读,那就退而求其次,读后人编的“蒙学读本”吧,那就不能算是。“读经”了,但今日流行的正是这些。“蒙学读本”有两个问题,一是极迂腐极庸俗,二是违反科学甚至违反常识。我们随便翻翻那些流传最广的东西:

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广贤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幼学琼林》)

“四字女经,教尔聪明。娘边做女,莫出闺门。行莫乱步,坐莫摇身。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轻言细语,缓步游行。梳妆伶俐,洗浆浴尘。红粉不傅,肌肤自清。……”(《闺门女儿经》)

“天子重英豪,文字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学从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中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这些“蒙学读本”一翻开,就臭气熏天,我不知道今天提倡读这些“经典”,印这些“经典”的人是何居心,是什么用意,孔夫子活过来也会气死。

所以说,一、“经”不可读;二、所读非‘‘经”。今日提倡“读经”者,绝对是误人子弟。1935年,傅斯年写过一篇《论学校读经》的文章,其中说道:

“当年的经学,大部分是用作门面装点的,词章家猎其典故,策论家壮其排场,作举业的人用作进身的敲门砖。念经念到迂腐不堪的缺点虽极多,而真心用经文以‘正心诚意’的,可就少了。这本也难怪,经文难懂,又不切后代生活……若明白这件事实,便当了然读经的效用,从来没有独自完成过。

“我不知今之主张读经者,为的是充实国文或是充实道德力量?如欲以读经充实国文,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如欲以之充实道德力量,哲学。在现在又是办不到的事了。

今日学校读经,无异拿些教师自己半懂半不懂的东西给学生。若是教师自己说实话,不懂’.或说‘尚无人真正懂得’,诚不足以服受教者之心;若自欺欺人,强作解事,无论根据汉儒宋儒或杜撰,岂不是以学校为行诈之练习所.以读经为售欺之妙法门?”

”读经”的最可恶之处是教人“先崇信,后理解”.甚至不必理解,盲目崇信。也就是把人当成‘。礼教”的工具,丧失了人的独立性和人格。六十八年前,傅斯年先生把话都说透了,想不到时至今日,还有人要来提倡“读经”,真不能不使人惊叹:反封建、反专制、反礼教的任务,我们远未完成;而启蒙的工作还需继续不断地努力。没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什么“现代化”的,更谈不上成为世界之公民”。口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12 18:55:52 | 只看该作者
:lol :lol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12 23:42:59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看你的帖子,我专门到读经专栏看王财贵博士的说明手册。正在学习、思考。初步认为不能对读经狭义定论。他的用意很深,你应该看看。当然也要防止食古不化的问题。

引用他一句话“生命是难以测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14 00:14:54 | 只看该作者
读还是要读的,“站着读”的方法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14 19:54:04 | 只看该作者
  
  俺们先读《笠翁对韵》
  这个臭气少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2 大胆 敢说哪个臭气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4:10: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xycskrp 于 2007-10-12 23:42 发表
因为看你的帖子,我专门到读经专栏看王财贵博士的说明手册。正在学习、思考。初步认为不能对读经狭义定论。他的用意很深,你应该看看。当然也要防止食古不化的问题。

引用他一句话“生命是难以测度的"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孩子花得起这个时间吗?那我们用什么来检验?

首先要研究的是反方意见,而不是正方的理论

教育界流行的东西多了,从phonics、珠心算,到读经,到现在的整体感知,从鼎盛走到衰败,这些东西只有在最鼎盛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并站出来反对。读经算是走得最好的了,王财贵在推广读经的理念上把先破后立用得非常彻底,要想在教育上赚钱的人一定要把王先生的发家之作:王财贵在北师大的演讲好好读一读,非常有煽动力的一篇文章。基本上读经到现在已经比较萧条了,所以现在有人推出了所谓整体感知的亲近母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15 14:16:5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本贴.

人云亦云的东西,我一般都不太感冒.

包括楼上大力支持的素质教育和韦前校长的"做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0:33:48 | 只看该作者
素质教育和做中学,无论你赞成还是不赞成,这个是一整套的体系的问题,从基础理论、大纲、教案、课件、评价等等,家庭教育或者某个想牟利的机构都是无法完成的,不可能象珠心算或者读经那样去推广。所以赞成还是反对都是无所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20 19:40:06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反对读经的人多是些没认真读过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6 , Processed in 0.153403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