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499|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天3000元,浸泡英语玩时间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 17:3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种炒作虽然很厌倦了,但不得不再提一提。

这种浸泡据说逼着孩子用英语表达,吃,住,玩都跟外教,营造一种外语环境。

这个宣传利用了外教,外语环境,浸泡这样的概念。道理是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这14天上。

14天能泡出什么来?在国外呆过的应该都知道。

可以把what's up? fine,i'm good. how are you! thank you!等等最简单的玩意说得滚瓜烂熟,
当然也有稍微复杂点的,我在美国第一天就永远记住了一个句子,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但是,花3000块钱学这么几个简单句子性价比何在?

可广告宣传利用了人们心理上对于外教以及全封闭,浸泡等等的好感,打了个时间差。

真正的浸泡怎么也得3个月吧。没有3个月以上的浸泡,还是少提这个概念。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2 新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1 22:07:35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2 00:47:32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现在很多人都有钱,他们愿意出这个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2 11:56:38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楼主观点,参加这种班也就是凑个热闹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 14:53: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漏屋”先生的英语教学误区

很早的时候,在天涯看见“漏屋”的一篇英语教学帖,也涉及到英语环境的误区问题,与edu的议题相关,部分摘录,贴上来分享一下(比较长,但确实写得好):

=======================================================================

    那有外语环境不就好了吗?比如出国。答案:非常错误。这一条是中国同学误解最深,吃亏最大的一条。现在出国的留学生和移民很多。大家在出国前,英语大多不好,可都这么想:到了国外英语环境自然就会了,天天听,而且被迫说英语,有几个月就流利了。当然,听说有人也不行,那他们一定是因为老在中国人圈子里。大家都说在唐人街上的华侨一辈子都可能不会英语,我可不在唐人街住,到时候找外国房东家住,有机会跟他多练习。可到了国外后,发现大家真还都不在唐人街住,因为那里讲广东话,更不懂,在唐人街上跟中国人也是讲英文的。尽管人家一般先用广东话跟你打招呼,发现没反应后双方就开始各操费力的英文开始交流,好在到那里去的唯一目的是买菜,对付的了,不过感觉很滑稽,大家明明都是华人,还非得讲洋话。在国外一段时间,居然很多人把广东话学会了,包括我在内。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了,国人在广东话环境能很快学会粤语,这可和学英语的原理截然不同,实际不是在学外语。近似度太高,而且大家的语言思维是一样的,几个月就够。会西班牙语的人学意大利语就很快,也因为太接近。不用学,这两国人也能各操自己语言彼此交流。马克思用三个月学会的那个外语和这个情况类似。)


平时是在英语环境的,是在外国人家住的,也大工,也上补习班,也看英文电视和报纸。可过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过去了,发现怎么自己的英语还是这么差呀,听不懂,说不好,只会一些日常生活很简单的用语,还讲得好难听。当然,到了国外,从张不开嘴到敢于开口,这一关还是过了。到国外两星期都敢说了,因为被逼的。一旦敢说了,也就不再有心理障碍了。但说了两年了,怎么翻来覆去还是只会那几句?英语环境出什么问题了?
大家如果现在上网,在搜索器中打“出国才知道的十大秘密”这几个字,就会看到,第一条就是“发现了并不是在英语环境中就能自然学会英语。”


  我帮大家分析一下,很容易懂。比如有同学住到了外国房东家,满心欢喜认为可以通过交流学英语了。早上起来和房东问好:
  老中:Hi, good morning! (练这句话有用吗?早会了,也不用到外国练呀!)
  老外:Morning! Nice weather ah? Any plan for the weekend? (嘿,全听懂了,真是太棒了。)
  老中:Stay in home. (想说点啥,一时没想起,这句接得还周正。或许有点毛病?反正人家听懂了直点头,也没提出异议。)
  老外:OK. Did you know last night there was a racoon got trapped in the dumpster? I heard the noise and called the cops, then they came and called the vets. A vet shot a tranquilizer dart from the tree at the its butt, ah bang, bulls-eye! Hell of a shot. Still, took them another hour to rescue tha’ poor bastard…

   这回傻眼了。在老中听来,是这样的 ..last night tradumpter? Heard noice .shut .lazer, 还有。。。什么“不在”啊不可能,老外一定不会中文,可能是个和中文“不在”同音的字吧。接下来是an hour .pourbutter? 不懂,于是尴尬地说了声see you later. 回屋了。设想一下,如果多听几遍是否就能懂?就算多听几遍,把一些连接处听懂了,there was, heard the noise, called.. took..仍有很多难点,比如racoon, trapped, dumpster, vets, tranquilizer, bulls-eye, 所以还是不明白。那在多听呀,比如重复一百遍tranquilizer, tranquilizer, trann-qui-li-zerr!能懂吗?大家知道一定不行。所以并不是多听就多懂。
  给大家举个极端的就例子明白了。你不是想要外语环境吗?很好,我给你找一个。我找几个阿拉伯人在一间办公室交流,你每天都来,一天8小时听他们交流。过了三个月后我来看你,问你阿拉伯语听懂几句了?很多人这时候很明白:“一句都不懂。”因为你听到的那些外国声音,都被语言学家称为“无效的输入”,或本人管它们叫“无效的声音”,因为不懂,跟听到的噪音没太大区别。所以并不是多听就懂,听懂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后面我们重点讲需要什么严格条件,大家先不忙。

   回过头来再看刚才那位老中。如果那房东老外很有耐心,给咱解释一下总行吧。好,那咱看他应试图如何解释vetstranquilizer这两个概念。别忘了他只能讲英文,当然他在发现你有困难理解时,会试图从难到易变换解释方法。预备,开始: Vet, vet, a veterinarian, you know, a doctor who practices veterinary medicine, ehh, an animal doctor! 听的人更晕,怎么什么什么医生?还像动物?他很凶吗。接下来更莫名其妙了:”Tranquilizer, ehh, a drug that can knock an animal over. You know, you put this drug in a cartridge inside a dart, then you fire it from a gun and knock the target over, ehh, to pass out. Dart, a dart, small arrow….Oh for gods sake, forget it. You take care of yourself, buddy.”

   交流结束。先不管交流是否愉快,大家再仔细分析,从刚才的对话对提高英文能力什么帮助吗?可以说几乎是零。无非是与“真人”交流了,说了几个以前早就会的简单问候语,听懂了几个单词但不知人家到底在讲啥,而且没有任何单词或其他东西是从以前的“不懂”到听过以后变得至少大概“懂”了吧。刚才我们论述过,不懂的是“无效的声音”,纯粹白听,和听阿拉伯语广播一样,永远也不可能懂。这时这位同胞大哥又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用英文解释英文是不现实的。其实大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却非要到国外去证实。大家都查过英-英字典或双解吧?早就听人说英文解释英文更准确,而且连查带学多好呀!碰到一个单词去查英-英字典,结果发现解释里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再查解释的解释,一会儿就乱套了。很多读者都有英-英字典吧?我敢向大家保证,查过两次之后就放书架上再也不会去碰他了。大家先别忙笑,分析一下为什么。

   这位新来的大陆同胞后来如何?先不说这位房东从此失去的与你交流的兴趣,而且你每月也不需要再和他交流,只要按时把支票放他信箱里就好。很快最短租期一到,这老哥就搬走了。不是不好意思见房东,而是老外的房租比华人的贵(华人比较不注重装修,并且常不开发票收现金,所以给你优惠)。既然练不了英文,还不走?还曾出过一个头疼的事:刚住下时订了份英文报纸,第一份还没看完半版,一个星期的都堆起来了,赶快退订。


这时,有以上同样经历的出国的朋友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国外的真实语言环境太难了,我不适应,所以难学。咋办?去加拿大的同学们真走运。政府给所有新移民准备了英语培训班ESL Course。“小班纯外教。”原来在国内认为是很贵但是是最理想的学习条件,在加拿大居然是免费的。一个Native speaker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用英语每天在一起交流。在这里不但免费,还发午餐。管饭!不但管饭,还发每天上课来回的车费。不但发车费,有的偏远省份还发钱。只要一个月全勤,可以去政府领几百加币(几千人民币呢)。有如此的国家和政府,真幸福。再说不管饭也要去呀,英文要紧。于是大家踊跃报名。每天高高兴兴来教室和老师同学交流英文。


   可是接着发生了这样的事:两星期后,许多中国同学就开始不来了。中国同学多半很聪明,很快就观察出问题来的。刚来上课时非常兴奋,老师自我介绍: Hi! How are you? My name is , I am from Canada. Nice seeing you all.;同学互相认识,开始交流。但很快同学们发现,两个星期过了,并没有学会几个以前不会的“新东西”。还是只能听懂那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有一天中午吃饭老师说是 spaghetti”,这词记住了,是“通心粉”。但两星期才这几个词,太慢了,两年也不行啊?还不如我自己回家背单词呢。我当时听到这情况时还劝他们:那也别走啊。至少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英语呀!回家找谁去呀?总不能老在街上跟人聊吧。这些同学不以为然:多说英语更有问题。因为我们发现,说来说去,都是在说那些以前就会说的那些话。不会说的话,我们都在那里瞎说,这样越说越差。很多同学以前认为有机会多说就越说越好,但现在又明白了,原来不会说的话,是不会在外语环境中自动变会的。比如有个同学想说她把全家福照片做了塑封带来。塑封不会说,怎么都不行。有人提出了:说个简单形式的总可以吧?她说 I put plastics on my picture. 老外能懂吗,当然能。于是英语交流实现了,人家继续跟你聊:Oh, whats the picture about? 简单英语也可以交流啊, 甚至可以应付生活中的大部分琐事。但您说英文的能力提高了吗?零效果!所以不是“随意多说”就好。说是输出过程,脑子里还没有的拿什么输出啊?于是退课了。(可怜的加拿大老师们还不断打电话求中国学生们回去。倒不是喜欢他们,而是上课学生少会被政府裁员的。)

   这时大家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噢,原来到了国外和老外瞎交流没效果,说的都是会的,听的都是能懂。不懂的很难懂,不会说还是不会说。我们现在明白了,原来到了国外,英文还要靠自己系统学。(那篇出国十大秘密的文章得出类似观察结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2 16:51:01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的50岁以上的第N 代华侨,很多都不会讲华语的,能听得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2 19:56:2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吗?继续呀!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2 22:13:04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不会的到了环境还是不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 23: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也要限定一下条件吧?

女儿刚到美国,阅读课的课文一个字都看不进去,说的还是“I am China.” 这种水平的英语。
但半年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学校,听、说都没有问题;看原版电影听原音故事也没问题;和同学聊天吵架也没问题;看完了英文版的《哈利波特七》和《悲惨世界》;阅读速度至少是我的四倍;写作作品代表全年级参加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的比赛得奖。。。。。。

这是我在国内搞英语二十多年都达不到的水平。

怎么会说语言环境没有用呢?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0-2 23: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2 23:23:5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英语老师讲个一个故事.
一个老头在美国打杂几十年.英语能听懂,但说的时候几乎用Do和Be代替了任何动词
开门和关门都是do the do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5:09 , Processed in 0.1933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