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不去学校的女孩:Angella与Sunny、Sally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0:56:47 | 只看该作者
下是引用柳爸在2007-11-18 11:54:21的发言:


向袁老师学习。我一亲戚小孩,家农村转学到城里读初一,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全是几十分,英语分更少。亲戚要把这孩子放到我家吃住二年,早上和女儿一起读经;早中晚步行上学,要走几里路,只当是锻炼身体;下午4。00放学,先完成学校作业,我下班后回来检查辅导;其它时间,背经+记日记+背新概念。晚上9。30入睡。

这种半家庭半学校的教学方式试验二年,目标是孩子读初三时成为年级的优等生。






希望你能成功!但在我看来,也许会有问题:1,孩子的时间和精力。2,家校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某种程度会加重孩子的压力。3,什么都背,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至少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合。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 ... p;star=3&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7-11-18 22:17:42 | 只看该作者
Sally妈妈和袁博士配合得真好,欢喜!

希望有机会当面向袁博士取经,特别是关于外文的教学经验。
继续支持您和孩子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7-11-19 08:57:0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天天都来看一下  学习反省  始终关注袁先生和三个女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2:24:50 | 只看该作者
袁老师,我明白了!

经这么一点拔,我发现,坚持"忽略"她的这种情绪,对她这方面的成长是有益的.

我今天早上上班路上也在想,为什么在孟母堂三四个月,她的心灵成长不是更强,而是更为脆弱.而在袁老师这里三个星期,她分明已经在坚强起来.
(水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12:34:3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临睡前,Sally表示一个人睡一间屋,很害怕,但我还是鼓励她不用怕。今一早问她是否真害怕,她很干脆地回答:不怕了!孩子需要鼓励,也需要放手让她锻炼。

早上钢琴老师来上课,三个孩子,Sally的功课完成得最好,受到陈老师的表扬。Angella因为周末的旅游,练得少了些,完成得就很“粗糙”(陈老师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7-11-19 15: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huge57 的帖子

学习一下,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7-11-20 10:30:30 |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终于又有说话发帖的权利了。人有说话的权利,但是人要自己承担自己说话的责任。人没有封别人嘴的权利,否则就是侵犯人权。网友有发帖的权利,管理者有删帖的权利,但没有封锁别人上网的权利。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为什么做起来就是那么的难?)

有人认为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在下认为空谈教育理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真正实施教育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道是无处不在不可须臾离开的很普遍平常简易的事,但传道得道却是非常困难非常复杂非常漫长的事。

教师,不容易啊!

事无完事,人无完人,所以我们要去否定一件事否定一个人那简直太容易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否定,而是真诚的肯定。

面对一块石头,我们需要的是有发现其中有玉有金的能力,而不是取笑和漠视。

好长时间不能上网,先发个务虚帖。接下来还得务实,与大家交流教学实施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11-20 10:59:0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来关心支持民间教育。私塾教育----老百姓自己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过于统一,缺乏个性化。这当然是客观条件决定的。
私塾教育需注意的问题是过于个性,缺乏统一。一旦选择私塾,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教育观念,并同时希望私塾能够按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我认为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最好还是考虑相对集中统一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否则会让私塾实施教育发生困难。所以,作为家长我尽量不去指手画脚的要求老师该这样教该那样教。当然,适当的沟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及必要的调整也是很方便的,这也是私塾的优势所在。
目前大陆各种私塾在各地开始出现,但它还是新生命,还很脆弱,还很不完善。大陆的大环境使得这些小生命时刻有夭折的危险。所以,有时候我在想,让孩子读私塾的一个重要意义并不是让孩子避免应试及搜娱弊端,让孩子学的更好更快乐轻松,而是以自身的参与积极支持民间教育,促动民间教育的发展。我对孟母堂这样的私塾也是这样看的,不论现在如何,我们应该去关心支持它,让它发展壮大起来,给全国各地树立一个民间教育的榜样。至于其中教育实施细节上的问题,那是内部的问题,那是长远完善的问题,那是目前还不是主要矛盾的问题。
袁老师能够全职教育女儿,就凭这一点就太了不起了,太难能可贵了。袁老师的重要意义我想也不只是将来教出一个21岁的博士,而是他将给教育界,给私塾教育、家庭教育、民间教育树立了一个榜样,带来了一股来自民间的新鲜空气。
中国百姓太需要新鲜空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11-20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受猫姐姐的影响,sunny现在的确成了野孩子了。虽然我们一直想把女儿培养成淑女,但看到她现在野也很好,她的童心是开放的,儿童的能量也是充分释放的,所以我们完全接受现在这个野sunny.

袁老师教育从语言入手的思路本人完全赞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从小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文字是象形表意的,有其特殊的内涵。反复诵读能否直接领悟其中的内涵呢?回答是可以,但是现在几乎不可能了。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文字从形、音方面很难直接与抽象的内涵联系起来了。我们已经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来直接把握理解语言文字(特别是文言文)表达的意思。所以,想只从反复的读就能深入文言文经典内涵是不太现实的。唯有从零开始从点滴积累开始,一字一文简单明了的讲解文字承载的意思内涵,让孩子逐步的将文字转化为孩子自己认知空间的意象,并能通过自己认知空间的意象去了解未知的东西。这样“文”就“化”了,孩子对文字就消化吸收了,孩子的思考力理解力就提升了,孩子就通过教通过学获得了能力。

我们常说语言的基本功,那到底什么是语言的基本功呢?我们先考察一下外语。曲刚认为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就是“语音、语音认字与记忆、语法、语言风格”,学习英语的三件大事是“语音、语法和单词”。那么我们的母语呢?我认为是“训诂、音韵和句读”。拿造房子来比喻,学外语,“语音、语音认字与记忆、语法、语言风格”是打基础,听说读写是往上造楼的砖瓦砂石。学母语,“训诂、音韵和句读”是打基础,听说读写是往上造楼的砖瓦砂石。不过话也得说回来,现在以白话文为主,似乎不需要什么“训诂、音韵和句读”,照样可以听说读写学的很好。但是,一旦到大学中文深造,还得开始学“训诂、音韵和句读”,重新打基础。可笑的是现在大学专业人士才学的东西可是古人幼儿人人必学的启蒙课。

袁老师在上古汉语时重视了句读的训练。这非常好也很重要。句读其实就是语法。我们现在的把古汉语搞的很复杂,语法书厚厚一本,而古人可以通过简短的几年幼儿蒙学学习就不知不觉掌握了文言文语法,能够很顺手的写文言文了。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袁老师的古汉语功底很深,希望能在儿童训诂、音韵和句读教育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后来者为现代私塾甚至将来崭新的教育提供宝贵的古文教学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11-20 14:48:1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和英语也可以这样教!

我有一位张姓朋友,可以说也是一位私塾老师,对中文和英文均有较深的造诣。

前段时间,他专门给孩子们讲文字,拿《弟子规》为教材,结合故事讲中国文字的起源,造字方法,文字的本义。这一门叫不出名的课受到了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欢迎,孩子们对中国的文字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内涵产生了空前的兴趣。通过讲文字,这些文字就活起来了,生动形象起来了。以前在孩子们眼里,文字是死的枯燥的,现在知道了文字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活力。中国智慧的古文造字的方法似乎很契合孩子们的心智,可以激活孩子们的心智。

文字是上天给我们人类的恩赐。我们人是上天的儿子。所以,还文字以真实的原本的面貌,文字就可以直接的自动的传达自己的内涵。

张老师也教孩子们英语,他的课叫科技英语。他并没有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他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自然知识来吸引孩子们,利用孩子们好奇好知好自然的心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的进行。张老师一改过去重语言轻内容的教学方法,改为重内容促语言的教学方式。张老师的科技英语也受到了孩子们意想不到的欢迎。孩子们似乎第一次发现原来英语课可以这么有趣。

我们一般的所谓儿童快乐英语,只是强调了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好玩性,比如唱啊跳啊。但往往忽视了内容的生动趣味性,内容还是“这是一本书“之类的。“这是一本书“之类的提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因为他早就知道了,何必反复让他说呢?而”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神奇的王国“就这一句够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得很高了。《仲夏夜之类》本是这样一个很神奇有趣的故事,无奈老师不会教,只让孩子们死读,孩子们根本无法体会和感受那有趣的精灵们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2:22 , Processed in 0.0943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