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三类不同性质的学习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8-17 01:56:1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型学习就剩做题

俺晕。以偏概全。俺儿子看故事书也会思考,但绝对不是做题呀。

是不是俺又和楼主理解两岔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02:1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alain 于 2007-8-17 01:54 发表
技能型学习不够彻底.

其实技能学习,也无所谓彻不彻底,比如学钢琴,是不是学到钢琴家就彻底了,没学到就不彻底呢?

其实不尽然的。学到能见谱能识,不是非常高难度的曲子能弹,能自娱自乐,能对音乐有比 ...


费那么大力气学琴恐怕不都是自娱自乐吧。买个MP3岂不更省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9-25 15:49:43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

这就是许多高考状元后劲不足,高分低能的根本症结所在


做题当然锻炼思考能力.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作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就有思辨,折衷,妥协,矛盾,辩证,质疑等等思维方式.中国学生由于整天泡在标准答案中,这些生活中最有用的思维方式没有练到,
却形成了盲目自大,走极端,一根筋,盲从跟风,不辨是非等等不好的思维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9-25 23:1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不在高考,在于资源问题。
家长的惰性导致责任推卸,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己无关,出了任何事情都找学校算帐.

非常之赞同,特别是第二点,在现今这个时候越演越烈,甚至开始出现不是家长也把教育的责任全推到学校头上,可谓“旁观者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9-28 08:27:2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08:32:04 | 只看该作者
小小修正一下这个观点。

高考状元的问题主要指90年代之后的高考状元,在此之前的那些状元或者大学生的素质还是相当相当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9-28 09: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为什么划分90年代以后?有讲究吗?

我知道91年高考是高考难度降低的开始.这样说来你这个划分支持我的减负减出问题的观点.

老易是什么年代的状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1:32:5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九十年代的,很不堪。

进入九十年代,应试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学习好的呆头呆脑,片面发展的越来越多,
不像80年代,很多人刚从农村回来,随便读读书就去考了。
这个时代出来的大学生能力不是一般的强。比如现在正在讲玄奘西游记的钱文忠。

你不要以为自己玩着闹着就考上名牌大学就以为这条路还不错。
实际上我当初考大学也没特别累着自己。

我们失去的其实是机会成本。就算我们玩,闹,我们敢偏科到一定程度,
钻研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吗?钱文忠的时代,84年大学生,就可以这样,
他16岁就给季羡林写信,已经对古典文化很着迷了。

应试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后问题就出来了,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不敢有自己特别的爱好。也不敢偏废某个学科,尤其是状元级别的学生。

我看你的经历,你现在文字中体现的思维,说实话,是典型应试教育出来的半瓶醋。
这句话是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故意刁难你。包括我自己也经常反思。

你的特点,知识面很广,小聪明有点,但说实话,你的专业我不知道,但就你
的思维和学养来说,比较浅薄。这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人文素养太差。

大多时间都搞应试去了。思想没有深度,品味没有高度,什么都懂点,兴趣很广泛,
可惜失去了深入思考,研究的时间,就剩半瓶醋在那晃悠。

你说可以让孩子玩着闹着考上好大学这点如果孩子够聪明我相信,
但这样的孩子即使读了好大学也摆脱不了半瓶醋的宿命,除非大学的时候使劲补课,
但大学也糟糕,补课多半是奢望。

应试教育不仅仅是“累”,负担重的问题,我在好多文章里提到了,你可能还没看懂,
因为你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没弄懂,以为自己已经很成功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
你自己已经很成功了我没话可说,但我总觉得以你为标准的成功定位还是低了点。

口不择言,不要见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9-28 12:1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8 11:32 发表
我看你的经历,你现在文字中体现的思维,说实话,是典型应试教育出来的半瓶醋。
这句话是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故意刁难你。包括我自己也经常反思。

你的特点,知识面很广,小聪明有点,但说实话,你的专业我不知道,但就你
的思维和学养来说,比较浅薄。这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人文素养太差。

......

你说可以让孩子玩着闹着考上好大学这点如果孩子够聪明我相信,
但这样的孩子即使读了好大学也摆脱不了半瓶醋的宿命,除非大学的时候使劲补课,
但大学也糟糕,补课多半是奢望。

应试教育不仅仅是“累”,负担重的问题,我在好多文章里提到了,你可能还没看懂,
因为你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没弄懂,以为自己已经很成功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
你自己已经很成功了我没话可说,但我总觉得以你为标准的成功定位还是低了点。


谢谢老易的回复。

我确实人文素养差,这点我从没有否认过。我也从没有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算是做得不错的,做技术的时候,我参加过国家标准制定,转型管理后,所带团队年年是优秀。我也承认自己是在很多方面是半瓶醋。

但是我不认为偏科好,郎朗,丁俊辉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现在小丁已经遇到瓶颈了,人不聪明,做什么都难。我估计小丁最多就是一个高手,而成不了戴维斯,亨得利这样的大师。而看看现在最红的姚明和刘翔,这两个人的智商绝对不低,他们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作为一个普通人,太偏科,很危险,一旦不成功,会死得很惨。

现在的应试教育,恰恰和你说的相反,是让人偏科,而不是全面发展。
首先,人文培养不够,不管文科理科,语文只起到学习语言的作用,没起到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这样的文科使人不喜欢。
其次,分课不科学,中学时,地理这样的边缘学科是分在文科。大学时,经济,会计这样的纯理科学科又是文理兼守,导致学习进度不得不照顾数学水平较的文科考生。
第三,大多数老师重理轻文,聪明学生喜欢挤理科独木桥,不喜欢思考哲学问题。即使喜欢思考哲学问题的学生,也得不到名师的指点。
第四,学生知识面狭窄,只知背书,不看课外书。前几天我给洋洋讲天上的金星和黄道,有个孩子妈妈带着小孩来跟着听,她给小孩说:叔叔讲天文知识了,快听。这样的家长还是很有教育意识的。

我本人实际就是偏科的受害者,人文素养不够高,导致现在的写作能力不强,英语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即使是这样,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中,也没见到几个人文素养高的。老婆有个表弟,人文素养高,人也不笨,理科太差,现在在一个小单位混,一个月就千把圆。

因此,我觉得,小孩教育,首先要全面铺开,然后再选定方向突破。小学学校的东西太少,没什么好学的,课外多接触广泛的知识,多接触人,多到些地方。在一两个方面突破就可以了。
我自己就是没有铺开,就在数学物理上突破,突破的力度又不够。高中三年和大学后两年玩得太疯,才导致现在这么个不上不下。

我希望洋洋以后走理工转经济这条路。即使失败,理工这条路上也能过得不是很差,所以现在的突破方向就是数学。当然他现在还小,也许需要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2:38:35 | 只看该作者
你这里说的偏科跟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你那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

我所谓的偏科,偏的是这种东西:

喜欢,极为喜欢,又非常适合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特点。

我以前发过一个说天才的文章。说一个人在自己极为喜欢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十年就能成为天才。

应试教育扼杀的就是这个机会。而大学的糟糕又把学生最后的可能性剥夺。

所以培养出来的多是平庸之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22:11 , Processed in 0.195715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