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fsmz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育儿百科(出生,婴儿,儿童...数百个问题,应有尽有)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1:08:22 | 只看该作者
倔小子“改造”计划(上)


前一段时间工作忙,忙完工作,这些日子我又忙于“整肃”家风,呵呵,说白了,就是给棒棒上规矩。

和许多妈妈相比,我这个妈妈是比较好说话的。在此以前,我对棒棒向来态度温和,觉得不是大不了的错误,也就由他去了。何况,一天工作下来,自己忙得没个人形,更是懒得管他。最近我发现大事不好。棒棒越来越长脾气了,稍不如意,就懒驴打滚,以此威胁爸爸妈妈。联想到他上幼儿园一直不顺,恐怕也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太过宽松,所以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难以适应约束。我不由得着急起来。

棒棒的干妈是幼儿园老师,她的儿子,我的干儿子小动静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但是,只要是吃饭时间,他一定不敢干别的事;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看完三个片段,妈妈说关电视,他立刻去关掉……不象棒棒,一到吃饭时间就想看动画片,看了一个小时了,妈妈关电视,如果他还想看,必定会大哭打闹。虽说棒棒小哥哥一个月,但这与做妈的平日教育不无关系。为了在3岁前让儿子走上“正轨”,我决定好好“改造”他。

先是和他谈心,告诉他长大了,要有自控力,生活要有纪律性,不能想干嘛就干嘛。棒棒一声不吭,任由我兀自唠叨了10来分钟,他的耳朵象是装了过滤器,什么都没听进去。把我气得……不管他听不听,我是要照这样做了。先和棒爸统一思想,让他明白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得到老公支持就好办了。我们决定先纠正他吃饭的坏习惯,如,早饭不肯好好吃,甚至不吃;吃晚饭时要看动画片。我们计划至少用3周时间来纠正,因为,棒棒实在是个倔小子。

星期一开始实施改造计划。早上起床后,爸爸带棒棒玩,妈妈做早饭,豆浆,菜包。端上早饭时,棒棒要求看《小熊维尼》。爸爸妈妈坚决要求他先吃早饭,他看我们态度强硬,立刻倒地痛哭,嘴巴里还喊着:“妈妈再见,爸爸再见!”哭声震天动地,形状惨烈。我不断和他讲道理,棒爸抱起了他。可这小家伙什么也听不进去,使劲蹬爸爸,哭个不停。惹得火起,我把他扔到床上,自己先吃早饭,让他自己一边哭去。这小子,一直念念叨叨要看电视,鼻涕眼泪全抹在我的新床单上。就这么哭闹了半个多小时,小家伙声音小了。我们再进卧室,他又大声哭起来,现在更多的是委屈,不是发蛮。他第一次在伤心的时候把手伸向了爸爸,拒绝我抱。等他情绪稳定,我把早饭给他,他吃了大半个包子,不肯喝豆浆,要喝水,这事没什么,由着他。一切搞定,都8点半了,全家人上班上学都迟到了。但是棒棒终于在餐桌旁好好吃了一顿早饭。晚上接着来。棒棒似乎忘记了早上发生的事情,一回家就要看电视。到吃晚饭的时间,我让他把动画片暂停,吃完饭再看,小家伙又发脾气了,再次倒地痛哭。这番哭闹又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棒棒乖乖地坐回饭桌前,吃了满满一碗饭,还吃了三块鸡肉,一些蔬菜,最后象征性地吃了点汤。吃完饭,电视也不看了,拿着故事书要妈妈讲故事。

直到今天早上,棒棒在吃饭前都是哭闹。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能由着性子来,心里十分不满,只好大哭发泄。哭吧哭吧,我说,男人哭吧不是罪。虽然说饭前让孩子哭闹不好,但棒棒这段过度期,哭哭啼啼是免不了的。我只期待,他的小脑袋能早点转过弯来,千万别哭上一个月,毕竟,做妈的心还是很软的。

回复:

我有时很矛盾,我家的女孩子脾气也很倔,那可不是一点点脾气不好。

稍有一些不顺她的气,以前她是坐在地上不起来,对她吼两声,她就要小便,弄的我们每次要教育她之前先要把她放在抽水马桶上。现在她的表现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搞不懂她那来的那么多的鼻涕和眼泪。这不昨天老师批评她,她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对付老师。她爸爸和奶奶总说我对孩子心慈手软,可光打她会有用吗?棍棒下真能出孝子吗?

现在让她读点英语吧,她借口说累了,要睡觉,要不就和你谈条件,今天只读两个单词,如果听家人的话对她凶一点,我又担心她会失去读书的兴趣。

由于我和老公下班较晚,她同她奶奶一起先吃晚饭,每次她奶奶为了求“太平”让她边看电视边喂她吃,我也白这样不好,可也无计可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5:44 | 只看该作者
倔小子“改造”计划(下)


最近我比较忙,晚上和棒爸轮流接棒棒回家。每次接到棒棒,我们都会和他说好,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洗手,第二件事情是吃饭,然后可以自由选择看电视、看书、或者听故事。棒棒当然都会爽快地答应,不过,周二周三晚上,回到家,他最想做的事情还是看VCD,我们当然拒绝,毕竟是说好的事情,棒棒虽然哭,但是,多少有些心虚,哭得气不壮,所以,也就是10来分钟,他就找台阶下台,我们也趁势把他带到饭桌旁。认真吃饭好处多多,饭量突增,而且,不会越吃越冷。昨天晚上,棒棒进步很大,回家洗手,然后乖乖地吃饭,4个大虾子,一碗饭,还有其他的蔬菜,吃完要求看《小熊威尼》。我们吃饭时,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乐。看来改造初具成效,我要坚持到底,也希望棒棒能够良好配合呀。

回复:

给孩子一个时间安排表。告诉他几点吃饭,几点看电视,几点上床。开始可能孩子记不住,多重复几遍,孩子就记住了。而且,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就好象自己安排的一样,很能满足孩子当家做主的心愿哦。我家的这个就是这样让我给驯化了的。现在,即使我不在家,她也能自己安排时间了。那天回到家,阿姨告诉我,想让欢欢看电视,欢欢说:“我不能看,答应过妈妈了。”听的我心里很舒服呀。

回复:

给孩子立规矩是对的,但我建议是不是可以考虑用一个比强制更巧妙的办法呢?

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当然不好,但这个习惯已经养成,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来慢慢改。记得好象是铃木镇一(也许是井深大)说过,要把一个习惯彻底改掉,需要花两倍于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大概说法是,如果这个习惯已经有两个月了,那么你首先同样需要花两个月的时间把这个习惯消灭掉,然后再花两个月的时间把一个新的习惯建立起来。实际情况也许并不绝对如此,但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既然一开始规则没有制订好,那么要改变也最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给孩子一定的缓冲过程,在让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孩子的伤害。否则,如果突然地强制改变习惯,孩子的反应一定会很激烈。他的脑子里一定在委曲地想,怎么我昨天还可以看电视吃饭,今天却不行了,而且对我还很严厉,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他可不知道这是妈妈突然下定的决心。

我给你出个主意,是我对付沛沛的办法,你看合不合适。首先编个故事讲给他听。故事的主角是孩子喜欢的某个小动物,情节是小动物因为看电视吃饭出现了不好的结果,比如眼睛看不清了,或者消化不好不能长大了(小孩子一般都很想长大的),等等,这种结果最好是孩子非常在意的才会有效。然后,你也作突然发现状,原来看电视吃饭有这么多的问题,以后我们也不能够了。

故事是平时讲的,等真到了吃饭的时候,很可能的是,孩子仍然会要求看电视。因为孩子仍然受平常的习惯支配,突然的改变令他感到焦虑。你可以采取拖延战术。先用饭菜来吸引他,如果他坚持要看,你就问他,要看什么呢?哦,要看小熊,那去找找吧,怎么找不到呢?然后就找呀找(当然是慢慢地),这边继续吃饭。或者找个借口,机子坏了,然后就修呀修,姐姐修不好,让爸爸来修。等孩子突然又想起来的时候,就说终于找到了,准备打开。一开始不打开画面,先让他听,等他想起来要看的时,饭也吃得差不多了。

就这样,慢慢地,让孩子逐渐忘却这个坏习惯,规矩也就逐渐树立起来了,之后再让他必须遵守也就容易一些了。我想,在对待孩子已经养成的坏习惯上(其实大人也有责任的),软着陆、慢刹车是不是更合适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6:58 | 只看该作者
宝宝对客人没礼貌怎么办


“你是个好孩子,到那边去玩儿。”

“嗯。”嘴上答应着,却不肯动。

“你是好孩子,要安安静静地玩儿。”

“嗯。”嘴上答应着,却在一边大嚷大叫。

孩子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把贵重的易碎物品搬出来,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于是,忍无可忍的母亲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不用说,等客人一走,马上就是一顿体罚。

儿童的心理

“妈妈光和客人说话,真没意思!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好象我是个讨厌鬼似的。这太没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讲话。”这种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然流露,具有这种心理是幼儿的一大特征。孩子的心情是:客人是我的客人。可是妈妈却把我扔在一边儿,只顾她自个儿招待客人,真是岂有此理。孩子的这种意识并不很清楚,可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内心情感的作用。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不受重视的时候,内心便油然萌生了一处引起别人注意自己的“诡计”。这就是“吸引注目的机制”。它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

妈妈的高招

让孩子“到那边玩儿”的做法是不妥的,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看到客人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母的要求。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林的“课题”,让他感到干得很起劲。如果当着客人的面批评或申诉孩子不该做出令父母难堪的举止,反而中了孩子想要“引起注意”的“诡计”,产生相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7:14 | 只看该作者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自私: 如果你的宝宝抢去别人的玩具,应该取回那玩具,交回物主,或将玩具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要告诉他不可抢别人的东西。

2、发脾气: 不要惩罚孩子,应该安慰他,并鼓励他继续萌发挑战自己的意念。

3、追求别人的注意 当你与孩子一起时,尽量不要作长时间的电话谈话,或与朋友作详谈。如果重要,你可以给他一些玩具或其它东西使他忙于应付。

4、疾病: 你要表现极有耐心,同时要不断地鼓励他,要勇敢的面对疾病,同时多抚摸,拥抱他,让他烦燥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5、对别人太过粗暴: 及时加以制止,并以玩具或其它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当他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一起玩耍时,多赞许,鼓励,尽量给孩子多一些参与户处活动的机会,温柔的对待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8:18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儿童做事往往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他们可能想也没想过。但责任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父母的指导,孩子是很难懂得这点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签订责任合同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即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对有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进行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让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这点,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补救自己犯得错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或许对方会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而无需赔偿,但此时父母仍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能让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该由自己负责。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他们负责任,并让他们有效仿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8:55 | 只看该作者
能放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巍巍上幼儿园了,但是每天从幼儿园回家,脸上身上总是被划得伤痕累累,不是这儿破了,就是那儿伤了。原来巍巍在幼儿园常常和小朋友打架。父母怎么教育都没有效果。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时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等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等。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父母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不经意间的娇宠和放纵导致了孩子的为所欲为,孩子稍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矫正。父母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像巍巍这样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起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性情,从而达到根治攻击行为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孩子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恢复心理平衡,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看待孩子的插嘴


“插嘴”这种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常事,家长和同事说话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上课有的孩子也喜欢插嘴,成人一般认为插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当孩子知道某件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成人知道与他共享欢乐。成人在语言上给予的称赞,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有好几次教学活动快结束时,有小朋友突然插嘴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将活动升华或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契机,有的还生成了一节新的活动,所以说必要的插嘴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但有的幼儿的插嘴是无意义的,老师在私下要耐心地对他将道理。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很能 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就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这种呆板的形式会束缚幼儿开阔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10:20 | 只看该作者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策略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的不良行为,诸如拖拉,不收拾东西,晚上不肯睡,早上又赖床等等,难以纠正。有些父母说自己试遍了各种方法,说道理、鼓励、督促、指责、惩罚等等,可谓“软硬兼施”,似乎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只能重新“起用”最“传统”的方法,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停地对着孩子唠叨。确实,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易事,需要父母作出相当的努力,而且还必须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并坚持不懈。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1)确定“靶子行为”。也许你的孩子同时有几个不良行为需要纠正,但你不能期望他同时作出改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纠正一个不良行为,即确定“靶子行为”。一段时间确定一个“靶子行为”,使孩子感到这样的要求是他力所能及的,便会较有信心作出努力。“靶子行为”的确定也可使父母明确关注的重点,避免整天批评孩子。

  (2)将确定的限制和规定,清楚地、正式地告诉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将其写下来并在家庭中公布。不要以为孩子一定能从父母的行为、好恶中明白所有的规定和限制。事实上,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对他不满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难怪孩子会将父母的指责视为父母的“情绪”。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对着他发脾气,真心地感到自己很无辜。另外,每个人对同一规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规定必须明确、清晰。我个人认为在孩子某种习惯建立过程中,规定宁可明确些,刻板些。少些例外和变化。

  (3)违反了给予惩罚。如果某个规定和限制违反了,不管是否故意,都应给予惩罚。惩罚的程度要适当,就事论事,不应贬损孩子的人格。惩罚一定要前后一致,说到做到。

  (4)出现良好的行为给予奖励和赞扬。当孩子作出努力,出现良好的行为时,要给予奖励和赞扬。奖励和赞扬要及时。开始时,奖励和赞扬的频率要高,以后随着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奖励和赞扬的频率要逐渐减低。

  (5)帮助孩子体验内心的感觉。当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内在动力,达到自我指导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10: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为什么会撕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玩、揉捏、撕破纸张,甚至还会把纸放到嘴里吃。父母如果因为孩子撕书,就以为孩子调皮,爱破坏东西,那不但冤枉了他,也让他错失了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良机。事实上,孩子很少会刻意地撕书,书之所以撕破,大半由于下列原因:

  * 小肌肉尚未发展健全,没有能力一页页地翻书,加上有些书纸张太薄,孩子稍一用力,书就撕破了。

  * 看到吸引人的图片,好奇兴奋之下,想把它抓出来一窥究竟。

  * 以为书也是玩具,当作玩具玩了起来。

  * 对书籍的装订好奇,想拆下来看看。

  * 拿书的姿势错误,只提住中间几页,如果是精装书,就会往下坠,书就容易脱页了。

  * 阅读习惯不佳,看完书后乱丢、乱甩,也会造成破损。

  * 书籍本身装订不好,多翻几次就脱落。

  另外,孩子撕书也可能是情绪的宣泄,或是模仿大人的动作。有时候,给他的书不适合他的年龄,他觉得没啥好看时,也会想个有趣的法子来变通——撕,如果父母这时反应太激烈,说不定还会增强他的“撕欲”,反而造成反效果。

  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撕书行为,引导孩子爱惜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14:11:18 | 只看该作者
教孩子正确对待吃亏


“老师,这孩子在家里做什么事总是不赢不罢休,一点都不能吃亏,帮我好好管管他!”许多家长总是来向我抱怨。其实这种现象在孩子的身上是很普遍的,孩子不服输是好事,但吃不得亏却让人担忧,这看似平常现象的后面值得我们深思!

一、谦让是一种美德

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可是在众多的孩子中,有几个孩子能做到谦让!在幼儿园内小朋友因争抢玩具,互不相让的情景是经常上演的。老师为了减少这种无谓的争执,除了进行教育,并努力做到自制的玩具小朋友人手一份,可是,这种争执仍在继续……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大人吃,自己挑小梨吃。这个美丽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的国家,被世人誉为礼仪之邦。可是,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有许多人遗忘了这种美德,占便宜反而成了时尚。年轻的家长们,你们在教育孩子做到谦让时,是否自己也做到了,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你是否也加入其中,当孩子受到欺侮,吃了点小亏,你是否让孩子以牙还牙?如果这样的话,请你要警惕!

二、不吃小亏吃大亏

《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中的两只狗熊想要分吃一个饼,狐狸就是摸透了狗熊害怕吃亏的心理,故意把饼分成大小不一样的两半,它再把大的一半咬上几口,使大的一半变小,就这么左啃右啃,结果两只狗熊只吃到了一小口的饼,到这时才知道上了当,可是已经晚了。不想吃小亏,反而吃了大亏。年轻的家长你或许会说,这只是一个故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为了争一舌之长,而大打出手,弄得两败俱伤的大有人在,。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正是前人教育后人学会谦让的金玉良言。我教过这样一个班级,每到分吃水果时,我就让小朋友自己拿水果,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得根据自己的胃口大小拿水果。可是在拿水果时,仍有小朋友拿了大的吃不了,但沈舒琪小朋友总是不声不响,等小朋友都拿了以后她才拿……一次吃草莓,分完以后还多了几个草莓,我征求小朋友的意见:“这里还多几个草莓,你们想让老师分给谁吃呀?”结果小朋友异口同声的说:“沈舒琪!”从这件事你是否感受到沈舒琪虽然平时看似吃了点亏,但她得到了更多,她得到了小朋友的认可与友爱……年轻的家长,请你在教育孩子时记住不要只顾眼前,因小失大,千万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礼让要从小培养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一切孩子优先,孩子是家中的太阳、星星,大人们都得围着他们转,这是现代家庭的运行轨道。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孩子变得只顾自己,不会关心他人,不会替他人考虑、设想,包括自己的父母。但是许多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懂,或者认为这种事情可让老师教育。但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是重要的,但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不可缺少。因此,礼让的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从家庭开始。

从吃饭开始学习 好吃的饭菜,哪怕量少一些,也要分吃分享,先敬老人,不可让孩子一人独吞,逐渐养成好习惯。在许多家庭里,孩子爱吃的菜大人是不伸筷子的,偶尔大人夹了一筷菜,孩子就会说:“这个菜是我的。”又哭又闹,到了这时多数父母也只不过觉得有点恼火,心想这孩子我算是白疼了,没良心,对着孩子训斥几句就完事了,但是却没有反思导致孩子这样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过了头就是伤害!我想孩子认为父母爱吃鱼头的时代应该过去了!亲爱的家长们,在饭桌上还是“平等”的对待孩子吧!

向故事人物学习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那么家长不妨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学学孔融,和孔融比比谁更懂事。如在吃水果和糖的时候,让孩子把大的好的分给老人,长辈,用实际行动,学习“孔融让梨”。有了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好看的VCD鼓励孩子和小伙伴分享。当孩子能够做到分享、谦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看电视也得讲理 我听到好多家长和朋友说,现在有了小孩连电视都看不上了,不是没时间,而是家里的电视被“小皇帝”给霸占了,谁都不肯让。有时和孩子来硬的,小孩又是哭又是闹,结果大人孩子都没看到电视,反弄得两边不愉快。其实在孩子安静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看电视也得讲理,不可一个人独霸,大人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划分观赏时段。

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吃亏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成长路途总是崎岖不平的,需要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心,需要有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当孩子吃了一点小亏,挨了一点批评就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请家长不要和他感情保持一致,稍微表示一点同情即可,再闹就不理他。平时做个有心人,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小伙伴多接触,少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不要过于计较自己孩子的得失。因为这一过程是孩子学会自我教育的过程,他们将从中获得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控制自己,或学会以最初的道德认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或学会考虑别人的愿望与要求,并以适当的方式与人合作,等等。孩子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会更自然、更积极、更主动。他们将自主、能动地进行价值选择,是非判断和行为控制,以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目的,促进心智的成熟和社会性的成熟,利于孩子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05:19 , Processed in 0.07438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