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奇异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婴幼儿潜能开发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3:35 | 只看该作者
宝宝摔倒后的处理方式影响宝宝性格

1-2岁的宝宝,因为学习行走和跑,常常会摔倒。在宝宝摔倒以后,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宝宝勇敢、倔强等人格品质的形成。
首先,要注意对宝宝第一次摔倒的反应,从一开始就给宝宝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有的家长过分担心宝宝的安全,一看宝宝摔倒了,赶紧跑过去,大惊小怪,又是抱,又是亲,不知道怎么安慰宝宝才好。本来宝宝没什么事,一经这种过分的安慰,反而使宝宝产生了恐惧心理,大哭起来。最好的做法是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后就让他自己爬起来,如果家长坚持这么做,宝宝就知道摔倒了应该自己爬起来,其独立性会因此而增强。
有的家长在宝宝走路时,总不敢放手。这会使宝宝产生一种依赖感,动不动就要让家长领着,或去拽着家长的衣服。只要离家长远一点,本身应有一种不安全感。家长更不要在宝宝自己独立行动时,做出随时准备着宝宝摔倒的姿势。这样做只会形成宝宝依赖和胆小的性格。
最后,家长要在宝宝摔倒后鼓励他。家长应在宝宝摔倒后显出不在乎的样子,并用温和肯定的态度告诉宝宝没关系,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勇敢的宝宝是不哭的”。如果有了点小伤,家长要注意给予宝宝适当的安慰,但一定不要过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4:48 | 只看该作者
安慰碰伤的宝宝要适度

    对宝宝碰伤后经常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宝宝人格品质的形成。适度的安慰
有益于宝宝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不适度的安慰将使宝宝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质。
过分的安慰会使宝宝变得胆小怕事、懦弱娇气、缺乏自信心、创造性和勇敢坚强的精神。有些家长对宝宝的小伤小痛常常夸大其词,大惊小怪,过分惊慌或采取过分的保护安慰措施。手碰破了点皮,又上药又包扎,又抱又哄,买好多好吃的,宝宝说怎样就怎样,就连宝宝以此为借口提出的无理要求,也都答应。久而久之,会使宝宝形成不良人格。
    安慰不足会使宝宝受到压抑,否认各种情感(包括温柔亲切的情感),变得冷漠、孤僻,以致影响一生中自己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友好关系。有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人,一贯很严厉,担心自己的安慰会使宝宝变得懦弱娇气。当宝宝碰伤后表现出痛苦和疼痛时,显得漠不关心,或很严厉,用批评的态度斥责宝宝娇气,这样做会使宝宝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压力。致使亲子关系疏远。
    所以,在宝宝碰伤后,应保证:①对于小伤小痛不要夸大其词,而应表现出平静亲切之情;看到宝宝安然无恙表现出很高兴。②要尽快结束安慰,不要没完没了。③安慰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安慰的时间可缩短,身体接触可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5:04 | 只看该作者
宝宝扔东西怎么办

    1岁左右的婴儿,开始有目的地扔东西,他们学习从椅子一边往另一边扔东西,把桌上的食物扔到地板上,把玩具一个接一个地从小车里扔到小车外。突然宝宝哭泣了,原来这次扔的没能达到目的。
    宝宝为什么扔东西呢?他是故意和家长过不去吗?其实,他们被一种新技巧深深吸引,想着整天地“熟练”下去,以达到“生巧”的水平。如果家长把宝宝扔掉的东西又扔了回来,宝宝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两个人也可以玩的游戏,他们扔的兴致会更高。家长最好养成一种习惯,不要把宝宝扔掉的玩具马上拣起来。宝宝开始乱扔东西时,把他抱起放到地板上。家长当然不想让宝宝坐在餐桌前往地板上扔食物,但吃饱饭后,他还是要开始扔的。要及时把饭菜都拿走,让宝宝到地板上去玩,对扔东西的宝宝大喊大叫地训斥,得不到好的结果,只会使自己感到失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5:3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解决宝宝“不买就哭”的问题

1.5岁以后,宝宝的知识经验增多,语言的发展使宝宝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宝宝在街上看到好吃的东西或好玩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坐在地上哭闹,惹来很多人注视的目光。
宝宝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这是宝宝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对于1岁多的宝宝刚刚产生的独立性,家长要予以保护。因此,对于宝宝大哭大闹的原因,家长要加以判别。如果宝宝的愿望和要求合理,就应该满足;如果宝宝的要求不合理,就一定不要迁就,切不可心软妥协,同时还要告诉他家长不能答应的理由。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懂得“我这样的要求不对,所以爸爸妈妈才不答应”这个简单的道理,并知道“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
一旦宝宝出现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的场面,家长可以试用走开的办法解决。如果宝宝站着不走,一定要买了东西才走,家长要对宝宝说:“这个东西不能买,你不走,我们走了。”宝宝看看家长走了,也就会跟上来。如果宝宝哭闹得厉害也可以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抱到人少的地方,放下来,离开他一段距离。尽管这个距离并不太大,但对宝宝来说,足够使他觉得安全受到威胁。这会分散他对原有目标的注意力,很容易忘掉刚才哭闹的目的。这时,家长再及时恰到好处地去安慰一下,并尽量将宝宝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有趣的事情上。应该强调的是,同行的人意见要一致,行动要统一,否则,宝宝会因有的人支持他而哭闹得更加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5:59 | 只看该作者
宝宝发脾气怎么教育

    几乎所有的宝宝在1~3岁之间都会发脾气,那么,怎么对待发脾气的宝宝呢?
    “冷处理”。在宝宝发脾气时,干脆不理他,走开去干自己的事,表现出不在乎宝宝的哭闹,宝宝很快会平息下来。最好的办法是尽量表现出不在意,必要时要给宝宝一个台阶下,还要及时地加以引导。表现出不在意并不是说撒手不管,让宝宝随心所欲,否则他会有意识地总这么发脾气。也不要在他发脾气最凶的时候讲道理,因为这时他没有情绪听你讲道理。当宝宝发脾气最凶的那阵子一过,就建议他玩点有趣的东西,转移其注意力,并抱抱他以示安慰。
    注意以下原则:
    ①不要用东西哄骗。
    ②不要恐吓和打骂。
    ③预防在先,事后劝导。
    ④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⑤给宝宝树立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6:28 | 只看该作者
保护宝宝的好奇心

    宝宝在会说话之后,在同家长的接触中,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逻辑性。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问个“水落石出”,表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正是扩大宝宝的知识面、丰富宝宝心灵的好机会,家长应做到有问必答。
    宝宝每看到一件东西,遇到一件事情,往往会对家长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是他肯动脑筋、积极向上、勇于求知的良好表现。因此,无论宝宝提问多么简单,多么可笑,多么难回答,家长都应该鼓励他提问。同时,根据宝宝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用形象浅显的科学道理给予直接明确的回答,给宝宝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家长实在回答不上宝宝的提问,切不可因为宝宝提问而显得不耐烦,或不回答,或简单搪塞几句,或用斥责的语言对待他,这样会打击宝宝的求知欲,扼杀宝宝的聪明智慧,挫伤宝宝提问的积极性。家长应该和蔼地对他说明:现在妈妈还不会回答,等我弄懂这件事后再告诉你。这样做即保护了宝宝的好奇心,又让宝宝能学会认真回答别人提问的好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1:26:48 | 只看该作者
轰炸式教育手段影响宝宝早开口

宝宝1岁了,很多家长唯恐宝宝不会说话而加强语言刺激,一开口就如滔滔流水:“瞧,我的小宝贝,多可爱的玩具啊!这是妈妈给你买的。小狗会叫,会跑,会摇尾巴,还会翻身打滚呢!它是电动的,它的肚子里有电池,开关就在肚脐上。看,它的一双小眼睛多黑啊。别怕,小狗不咬人,它喜欢宝宝。它只咬坏人。瞧,它还要亲亲你的脚呢。”这样一口气讲下来,本来想教给宝宝的词,在大量陌生的听不懂的词语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种轰炸式的教育方法,使宝宝失去了许多开口说话的机会。
所以,家长教宝宝说话要使用短小而又简洁的短语、丰富多彩的句子,如“这是一只球,红色的球,抓住球。那是爸爸的球,接球!”这一串短语,可以在一个连续性的对话中使用,同时要把重音放在所要教的“球”这个词上,清楚地说出来,以便让宝宝说出“球”这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7-3-15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呵呵,我已经收藏了,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7-3-16 11:18:26 | 只看该作者
收下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7-3-20 13:39:2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谢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10:26 , Processed in 0.076080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