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klcz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龙四岁,不让梨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1-12 14:49:43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读读三字经,到时就要孩子用融四岁能让梨来做,就会压制孩子,孩子的性格会受影响,平常生活中各种事情家长都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仅是在吃梨子上。呵呵,现在家长把孩子不懂谦让当作真实、不虚伪、有性格真是不敢苟同,殊不知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还在牵强。

如果我孩子把大的给自己小的给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我不会说孩子也不会给孩子脸色,更不会认为孩子就是坏孩子,我只会深刻的反省我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20zoo + 2 + 2 我很赞同。
klcz2002 + 2 + 2 精品文章!
天堑变通途 + 10 + 10 MM看问题实在啊
深蓝浅蓝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1-12 19:44: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1-12 13:17 发表

1、问得好,为什么非要让梨呢? ...


1、大家都喜欢大梨,你也喜欢大梨,但是你体谅老人,疼爱孩子,把你喜欢的让给他们,此谓之让梨,谓之尊老爱幼,是为谦让。孩子本性喜欢大梨,但是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让给爷爷或爸爸,并不能说明孩子就开始虚伪,我喜欢,但是我愿意把我喜欢的让给你,是真心的让,而不是被迫做违心的举动,这是两个概念。真心谦让,同体现公平也并不悖梨。你为什么要强迫人家让而不能让人家真心的让呢?
4、真正的孝是对父母的爱心和行动,很对呀,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但是如果连做的概念都没有呢?该体现在爱心和行动上的事情干吗要把它仅仅当作规则呢?

希望偶的回答能让老鼠明白偶的意思,如果还不明白,那偶也木办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2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2 + 2 我好喜欢。。。
行至水穷处 + 5 最后5分,给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1-12 20:30:32 | 只看该作者
龙四岁,不让梨,02写得真实

俺甘冒"虚伪"之天下大不韪,还是要教育儿子学会让梨  

不为别的,因为俺还知道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希望儿子不做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等真性情之流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典故选得精准 ^_^
skyye + 5 + 5 原来尚未失踪^-^
klcz2002 + 2 + 2 谢谢你了!
一袋子宁静 + 5 + 5 这个典故引得有意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1-15 10:17:01 | 只看该作者
拿大梨是孩子的本能,在他心里只有大小之分,而没有让与不让的区别,能给别人咬一口已经很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1-15 11:02:52 | 只看该作者
孔融让梨是后人YY出来的.
孔融这个人认为父母与自己无亲情.他的原话我忘了.大意是,父亲与子女的关系,无非是发泄欲望的产物.母亲和子女的关系相当与花瓶和花.花拿走后和花瓶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的人能让梨,我才不信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jerryhao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7-1-15 12:20:29 | 只看该作者
让与不让,家长是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7-1-15 13:10:23 | 只看该作者
让与不让,有什么关系呢
害的大家争执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1-15 13:54: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15 11:02 发表
孔融让梨是后人YY出来的.
孔融这个人认为父母与自己无亲情.他的原话我忘了.大意是,父亲与子女的关系,无非是发泄欲望的产物.母亲和子女的关系相当与花瓶和花.花拿走后和花瓶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的人能让梨,我才 ...


那倒未必,依我看孔融是饿死的,因为他总吃小梨。。。

曹操宣判罪状的令文里说孔融“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缶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谨,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说他是“违天反道,败伦乱理”。意思就是:一,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如瓶之盛物,只要把瓶里的东西倒出来,母子关系就算完了。二,闹饥荒的时候,有点食物,如果父亲是不好的,那么宁可把食物拿去救济其他人,也不给父亲。其实孔融还有过话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

这个事情,鲁迅、胡适、李敖等,都有过论证。

但我还是相信孔融4岁的时候,确实让过梨。四岁的孔融居然能做出类似“让梨”这种完全不符孩童天性的举动,和他父母平时的刻意“培养”、压制是分不开的。可能参与者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还有其他的家长以及私塾教师等等。应该说孔融的父母以及所有的这些参与者,他们的成绩是卓著的,然而当他们在塑造这样一个模范儿童的同时,却也为他最终的结局奠定了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7-1-15 14:12:24 | 只看该作者
不明白,为什么让梨呢?大家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吗?梨不是切成块吃的吗?咱们家里的梨有的是呀,小的吃2个,大得吃一个就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1-15 15:2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7-1-15 13:54 发表


那倒未必,依我看孔融是饿死的,因为他总吃小梨。。。

曹操宣判罪状的令文里说孔融“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缶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饥谨,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说他是“违天反道,败 ...


  孔融言论有点偏激,但话糙理不糙。
  孔融小时能做到让梨,成人后又能悟出子女与父母关系真谛之一,真所谓拨开云雾见青天。

  所谓结局,不正是老鼠哈哈乐道之有个性有思想么
  又准备定做素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41 , Processed in 0.082996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