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可爱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和孩子说话能收到好效果呢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6-12-20 22:48:58 | 只看该作者
我根本不愿意听别人夸我爱看书,这多笨哪,爱看书太容易了!夸一个作家爱看书,有什么意思?爱看书很普通。虽然也好,但是一般的很好。

  一夸多能的引导方法

  要培养孩子更好的状态,夸法上要体现智慧,叫一夸两能,一箭双雕,一个夸完成两个台阶,就夸他会看书。

  会看书有很多说法,看得快,记得牢,会讲述,看完以后还能分类,还能想象,还能把书管好,还能记得有条不紊,还能说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还能把作者说个一长二短。这么一夸,孩子不仅爱看书,还爱得厉害。而且不光是爱,还越来越会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6-12-20 22:50: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人,爱看书算什么!你夸一个作家爱看书,什么也没说明。也可能你说一个人爱看书,别人会以为这个人不务正业,不上班,光看闲书了。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就这么小的一个差别,一字之差,在这方面就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夸我爱看书,对我一点鼓励都没有,我倒觉得没意思。说我会看书就有点意思。对孩子也是一样,本来孩子挺爱看书,还有什么说的?说他会看书他就激动了,他觉得与众不同了。他觉得这里有味道,可以争取更向上。

  所以,就兴趣而言,不是一般地培养阅读兴趣,是培育孩子提高阅读能力这种实践的兴趣。

  我们不是夸孩子爱看书,而是夸孩子会看书。

  只有会读书,才能爱读书

  举个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爱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爱跳舞,讲演好的人大多爱讲演,学习好的人大多爱学习,会阅读的人大多爱阅读。

  对于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孩子,小学了,初中了,高中了,大学了,他只有越来越会读书,才爱读书,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看所有的书籍。

  一样东西你一点都不会,一做出来就比旁人差,你还爱这样东西吗?不爱吧?

  与众不同──比别人强你才爱做。

  与众不同比别人都差,这个与众不同好吗?

  要从小鼓励孩子会看书,欣赏、夸奖孩子会读书的一切表现。

  这是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6-12-20 22:51:30 | 只看该作者
7.3不跟着书走

  大多数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书籍,阅读高效率的奥秘是一句话,希望家长从小很简单地告诉孩子,是不被动地读书,或者说主动地读书。如果还不清楚,再做一个注释,叫做不跟着书走。

  什么意思?

  小说可以从头到尾不动脑筋地读下来,电视剧可以一路看下来,用不着动脑筋。但用这种方法阅读任何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的作品,包括大量学习的课本,效率极低。

  一个课本就这样不动脑筋一遍一遍地读,像读小说似的读,很多东西记不住,很多东西不理解。所以,一遍遍被动地读书,跟着书走,是效率很低的。

  好的阅读态度就是主动地读,要在思维运动中对书进行重新处理。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奥秘,这个奥秘对一切年龄段的人都适用。你就是水平再高,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现在有厚厚的一本书,无论是科学书、历史书、数学书,我们做一个尝试,把书中的目录、前言、章、节、篇,所有的题目全部取消,标点符号也不要,也没有分段。这本书从书名开始,所有的字都连着排下来,不论字号,不分段落,密密麻麻排下来。

  书名叫做《高中物理复习法》,这是头几个字,紧接着排作者的名字,一直往下排。没有段落,不分章节,这本书你能读懂吗?

  不可能读懂。

  可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上头,为什么读不懂呢?

  因为任何一本书,人们能够看得比较清楚,首先书名很大,第一章,标题也很大。再往下,第一节,然后是节标题。自然段一段一段分得很清楚。作者在书中已经把他的理论思想做了划分,有一个结构。如果没有结构,没有划分,你能看懂吗?不可能看懂。

  有了篇、章、节、段的划分,有了前言和后记,一本书才能好读。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书进行处理

  然而,只这样处理还不够,作者只是根据他的思想对所有的读者作了一般性处理。每个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做一个对自己适用的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6-12-21 21:01:30 | 只看该作者
第24节:阅读就像吃螃蟹
作者: 柯云路

  读一本书如果不分标点符号,不分章节,就好像校长到了学校,上千个人,他也不分谁是副校长,谁是教导主任,谁是老师,谁是同学,把所有的人名都排在上头,一个人一个人去认,那么,校长对学校的人员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师生、教职员工的所有的名单放在一起,他认了一年,了解了一年,这个校长可能还是糊涂的。

  因为校长在"阅读"这个学校时没有结构。

  所以,结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一本书作者虽然做了划分,但还不够,如果你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就要求你自己做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6-12-21 21:03:2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就像吃螃蟹

  大家都吃过螃蟹。螃蟹在端上桌之前厨师已经做过处理了,他把它蒸熟了,或炒熟了。但即使这样,你吃的时候也还要加以处理,能不分壳不分肉的一块儿吃下去吗?不能吧?因为即使是经厨师处理过的螃蟹,也仍然是有的部分能吃,有的部分不能吃,吃的时候还要加佐料。要把那些不能吃的部分剔除,都吃下去要闹肚子。

  阅读在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

  这样说,任何读者都会理解。你们说读我的书像吃螃蟹一样我也不会反感。

  什么含义呢?

  就是必须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需要硬记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要搞清楚。

  又比如吃酒席,一道菜上完又上一道菜,你是一道菜跟着一道菜吃,哪一样都不遗漏吗?不管爱吃不爱吃,是否能消化,全部吃到家。不可以吧?应该有选择吧?

  读书也是这样啊!跟着书走,自己不动脑子,就好像吃酒席时只知道张着嘴巴,连手都不动,让人往里倒。

  绝对不能这么吃饭,也绝对不能这么阅读。阅读就像吃螃蟹,一定要对其处理,这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坦率说,我从来不讲我读书,我说,这一堆书我处理完了。这并不是说把书卖掉,而是说读书就像处理一个案头工作,这些信息我处理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书经过我脑子的处理,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哪个上面需要划点线,哪个需要做笔记,哪个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它经过一番主观能动的安排。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整理。把这些书整理完了。

  如果你只说读书,那就是跟着走。说处理、整理是什么?就像吃螃蟹,要进行安排: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什么该吸收?什么该创造发展?什么需要记忆?什么是随便流览一下就可以的?哪些内容是天才的?哪些内容是平庸的?

  都要做一点安排和整理。

  这个本领家长们首先体会一下,然后,慢慢启发孩子掌握。

  如果你掌握了,将你掌握的要领告诉孩子。如果你一时掌握不了,请你把书中的要领告诉孩子。孩子大一点,他可能自己慢慢就能掌握。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6-12-21 21:03:55 | 只看该作者
好比让你当校长

  对书进行处理和整理,第一层意义就是按照书籍本来的内容、结构,完整全面地掌握和记忆。

  一本物理书,一本外语书,一本地理书,通过孩子主动的阅读,最终要把书里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都记住。书中有章节划分,有段落划分,有一系列整体和局部的结构,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处理真正掌握它们。从头到尾读一遍,没有掌握,再从头到尾读一遍,还是不清楚。

  这样的阅读最要不得。

  读书的关键是什么?首先要搞清大结构,再搞清中结构,再搞清小结构,这样才能从总体掌握它们。

  就好比你是校长,你到了一所学校,学校里一千多学生,二百多老师,校长怎么才能比较快地全面掌握这个学校的情况呢?

  你肯定不能把老师、校领导、学生名单都一一摆在这里,不分轻重顺序,从头一个名字不落地往下背。这样背的结果,你下了很多功夫,还是搞不清楚。

  作为校长肯定应该这样,到了学校,先弄清楚学校的大结构,校一级领导主要有谁,要搞清楚。各个教研室的负责老师是谁,要搞清楚。一共有几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的大致情况,要搞清楚。每个年级有几个班,要搞清楚。一共有多少年级,每个班的班主任是谁。

  这样,校长就对全校有了整体概念。

  然后再深入了解:数学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生物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逐步把所有的老师都了解清楚。

  那么,一千多个学生怎么了解清楚呢?校长并不需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呀!那么,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典型学生,最优秀的和比较落后的,校长可以了解一下。这样,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全面了。

  读书一定要像当校长一样,拿来一本书,书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前言写了哪些内容?全书共分有多少章、多少篇、多少节,每章每节大概结构是什么样的?

  不论是复习一本书,还是通读一本书,都要有这种全局概念。从大结构到中结构再到小结构的安排,是读书的根本。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不可能把所有的职工名字都记住。那么,他怎样掌握这个工厂的情况呢?不可能把每一个职工的名单摆出来,一个人一个人逐个了解,不必要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6-12-21 21:06:23 | 只看该作者
第25节:整理是记忆的诀窍
作者: 柯云路

  肯定也要这样,先了解厂级领导的状况,有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主任是谁?车间下面工段一级,工段长是哪些,素质怎样?全厂人员的安排如何?生产总值多少?有了大的概念,再逐步深入到各工段、各班组,细化到工人的状况,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阅读学习,掌握知识,都要有结构的概念。

  整理是记忆的诀窍

  再举一个例子,你走进一个陌生房间,房间的陈设不是你摆放的,你找不到抽屉里的东西。这时候你开始记,一样一样记,也不一定都记得过来。

  可是如果你把这个房间重新整理一遍,把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摆放一遍,你就记住了。不去整理,不重新摆放一遍,你拉开一个抽屉,看这里面是什么,记一遍,再拉开另一个抽屉,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再记一遍。这么多东西,这么多衣物,你永远记不清楚。不管看多少遍也许都记不住,因为抽屉里的东西太多了。

  可是如果把抽屉里的东西都倒出来,用你的手重新码放一遍,这些东西就都记住了。

  哦,这个抽屉里面放的是衣服,原来放的结构不太合理,毛衣和内衣怎么放在一起了?现在你把毛衣放在一边,内衣放在另一边,再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要整理房间,而不只是来回拉抽屉。

  这个比喻任何人都能懂。家里的东西不是你放的,来回数,你还是记不住,但是整理一遍就特别清楚了。

  对房间的整理和对书本的阅读是同样的奥秘。

  对一本书整理一遍,胜过随随便便浏览几十遍、几百遍。

  学习就是善于整理一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6-12-21 21:09:24 | 只看该作者
处理与整理是创造的诀窍

  永远要带着处理与整理的概念阅读书籍。

  处理与整理的过程不仅能够记住有用的东西,还可能有创造。原来可能放得没有条理,不是最合理,经你重新一放,放出新景观,新结构,新意,还有创造性。

  一本书阅读通过你的整理以后,不仅记住了应该记住的东西,还有该启发的,该发明的,该创造的,该联想的,都产生了。就像一个房间,通过整理,不但记住了东西摆放的位置,可能比原来更美丽了。

  不但记住了,还比原来更美丽了。你想,这是多么好的结果。

  不这样做,你费了很大力气,内容都记不清,一考试就忘。

  整理一遍胜过阅读几十遍。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跟着读,不要被动读,要主动地、带有整理性的读。这样就有可能在孩子长大以后,知道读一本书什么应该剔除,什么应该批判,什么有价值,什么有启发,什么能产生新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6-12-21 21:10:33 | 只看该作者
7.4阅读能力的延伸就是处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处理、整理书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读书中都能养成。

  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社会所有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要特别注意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就要特别着重。

  阅读书籍也是一种智慧,也有趣味,也是游戏。

  善于整理书籍,在整理中阅读,是一种特别智慧的游戏。

  一个人会读书,就能把读书当做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6-12-21 21:11:19 | 只看该作者
 家教格言: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处理、整理书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所有的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会看书是更积极的表现,是更需要欣赏和夸奖的。

  会夸孩子的家长要夸孩子会看书。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1:18 , Processed in 0.07857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