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893|回复: 2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成功?[本楼更新完毕见201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6 15: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应一位朋友的需求而整理的,原本是自己给孩子学前培训的第二课,原先的上课时的资料比较乱,只能整理一下,具体的还要自己去补充,每个人都不一样。

之所以学前培训,就如同工作前的岗前培训一样,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岗前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够胜任。一共是5课:

1.节约
什么是节约,节约的意义,节约包含哪些内容,现代意义的节约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应用。。。。

2.何谓成功
成功的定义,成功包含的基本要素,成功与成就的区别,成功的实现过程。。。。。

3.爱
爱的含义,爱的分类,爱所产生的意义,恨对人所导致的后果,爱从哪里做起。。。。

4.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三则的关系
为什么要学?学习是基础,是保障,学习方法的功效,在实践中导致的结果比较,学习效率的决定因素,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种方法。。。

5.安全意识和个人综合素质
定义安全的几个方面,安全意识的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包含哪些方面,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不是老师,也不做什么研究,我只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从不把希望交给幼儿园,之所以还送孩子去那种地方,无非是自己的孩子还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承受不了与一般孩子产生巨大差异的心理压力。

给自己的孩子上到第三课,效果不错,几点经验:

1.半个月上一课,太快了,孩子没法消化,在半个月中要经常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反复,具体化自己讲述过的理念。

2.上课的时间选择:
每个孩子都不同,找到自己孩子一天中最能安静并且能保持兴奋得时机,而且需要一个绝对没有干扰和安静的环境,并自备一个小黑板(去买一个,总要用的)

3.一课一般1个半小时,理念的东西尽量结合具体的事例讲解,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引申出你要将的道理,具体的事例自己要先准备好。

4.上课采用互动的形式,让孩子的思维能跟上你的节奏,通常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能维持20分钟,如感觉他们思维节奏跟不上你,可适当放慢,反复讲解,并要求他们自己复述,如感觉他们产生疲劳,切忌继续,让他们适当休息,吃点东西,但千万不能让他们玩,一玩全完了。


其实,学前的培训可以看作是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现在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都让我感觉很有必要提前灌输,最让我感触地是我儿子幼儿园的第一年,回家后竟然在口语中带了一句骂人的话,真是流利啊,比我叫他的英语讲得还好,晕,罚站了8个小时,没吃的,他总算是挺过来了,但我通过思考知道必须给他一个学前的教育,在外界干扰形成前先给他自己作个铺垫,同时,也是他对自己高要求的一个具体量化,即标准。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才发觉自己的孩子这个那个的问题,其实说白了,你是将一张白纸送进了学校,学校给他什么颜色,环境创造他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那还不如你自己先给他染一层基色,发现问题也至少比较容易改,也能让他知道自己是那个点做错了,如,孩子自律性比较差,其实就是成功学上讲得“知、信、行”的合一,也就是说,他明知道不对,也相信这么做的不对,但他的行为和思想不能做到“合一”的状态,就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今后他遇到类似问题对自己的一个具体的要求,只要他能相信你的理念,并予以坚持的话,就一定有收获,当然,前提是你的讲课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打动了他的心。



学前培训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你的讲课,简单的说,学前培训也即是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具体的行为量化的标准!


==========================================================
何谓成功?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提起:长大了要做一个成功的人!

那什么才是成功?可能连父母自己都不很清楚,那既然你自己对这个概念都不清楚的话,孩子就不可能理解成功的真正含义,对你而言,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粗糙点说,废话一句!

1.可能有人认为,能赚到钱就是成功,象比尔盖兹、李嘉诚之类的,那赚到多少呢?100万?赚到99万是不是就不能算是成功呢?

2.有人说,当官就是成功,越大越成功,那不当官是不是就不能算成功?

3.有人说,当个发明家,为人类造福,让后人永记,这就是成功,那又有几个能成功呢?

看到这,有人会说,事事无绝对,成功相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你这是在偷换概念,成功没有定义,也不可能将其分类

这其实就是我要谈的主题,成功怎么可能没有定义?并且还有专门的学科[成功学],以上的列举,都是对成功的认识不够,让孩子能正确地解读什么是成功,可能对他一生的发展会奠定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功是一种概念


1.亨利福特曾说过:你认为自己行或则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绝对的相信自己,不要有任何的怀疑。

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遥远的是连你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会成功!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成功会降临在你身上,那你自然就与成功无缘。永远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会成功,那成功就会眷顾于你。

2.成功在于不断地突破思维的障碍

其实你可能有很多的机会让你体尝到成功,但你总固执的认为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自己从未去真正的努力过,没有做,是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放下固执,去尝试做做,可能你会意外的发现,其实做到成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难。

3.成功来自于适应变化

现实中会经常出现意外,让你有所改变,比如,由于单位的种种原因,你下岗了,环境发生了变化,有的人毅然下海,他觉得对自己可能是一种机会,他没有被突来的压力给吓倒,结果,他成功了,而有的人,哀天怨人,结果是一事无成。



成功是一种态度
1.失败乃成功之母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一个商人讽刺他是个毫无成就的人。爱迪生哈哈大笑:“我没有失败,相对的我却成功地证明了1200种行不通的方法而已”
对失败,你所持的态度,你所理解的角度,决定了你是否能成功,如果爱迪生沉浸在自己失败的痛苦中,那他将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再去失败。
2.成功先生与失败先生
成功者方向不变,方法常变,失败者方法不变,方向常变
一位经常跳槽,最后一无所成的博士生这样感叹,如果能以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工作,以对待婚姻的慎重来选择去留,也许事业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世界上没有全能奇才,你充其量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成功。在这个物竞天择的年代,你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适合你的方向,专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你。
那位经常跳槽的博士生方向常变,以为通过变化能使自己成功,其实他每一次跳槽后自己所持的还是自己原有的方法,只不过企图利用方向的改变来实现自己的成功,结果呢,等待他的还是失败,而成功的人他选定了一个方向后,他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法,而不会去选择改变方向,最终就能成功,
成功是一种习惯
1.成功是“知、信、行”的合一
今天我告诉你怎么样才能成功,你知道了,也相信照我说的去做,你就能成功,但你不行动,天天在家睡觉,你说,成功会来找你吗?
当然不会,知道、相信,那就要付诸于行动,要不怎么可能成功的。
2.简单、坚持、习惯、成功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习惯做,习惯的事情用心做,那成功就离你不会太远
3.命运=性格+习惯
展开:
成功是一种责任
1.成功需要微笑的面对人生
展开:
2.成功需要代价,不成功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展开:
3.成功是一种对自己、对家人的义务
展开:
4.成功吸引成功
展开:
5.成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展开:
所以,成功是什么呢?
成功是一种概念,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责任。
成功是一个人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且为达到这个目标持续努力并形成习惯,至于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过程,所以成功是一个过程。
成功与成就的区别

展开:举例上海的陈良宇

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1.综合素质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行动能力

2.对自己设定的目标的信心

对自我的信心、对事业的信心、对工作单位的信心、对自身行业的信心

展开:就如教师,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用自己的付出培育出未来有成就的人

他首先要对自己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有信心

其次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信心,整天说自己的学校怎么怎么复杂,怎么怎么不满,你也很难做到你的学生不受到你的感染

再次,要对自己将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有信心,很多教师,做了几年,跳槽了,嫌待遇低,付出多,可过了几年,情况可能变了,国家开始重视起教育,就我了解,上海很多学校,一些新人每月都几乎有4、5千,但还嫌太少

最后,要对自己所处的教育这个行业有信心,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就决定于教育的力度,所以,教育必将受到重视,教师也必将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如果你整天哀叹,我们国家的教育完了,搞不好了,那你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于这个事业,其结果也就必然

3.专业技能

展开:各行各业都不同,就其本身,只能代表各自所处行业的特征来决定


以上我只能暂时列出提纲,以便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解读,展开部分抽时间更新




关于心得方面补充二点:

1.关于学前培训的必要性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错误,目前还往往停留在发现问题,再让其改错的阶段,也就是被动教育,属于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可能也因人而异,但孩子就错误的本身往往会经常地反复,很少有教育一次就得到根治的可能,就孩子而言,随着错误数量的不断提升,他自己也很难将其分类,并就自己的行为予以对照,而学前培训就是为了提供这么个对照的标准,让其自己选择该怎么做,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是为主动教育,这种方式就其结果来看,收效会比被动的模式来的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管理自己,而且一次收效,不存在反复的可能,即孩子一次选择了正确的处理方式,今后就会形成习惯。

2.关于学前培训的可行性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么深奥,可能大人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让一个6岁的孩子去学,是不是不会有什么效果啊?搞不好就是对牛谈琴!这也是我最初思考过的问题,有没有可行性?

这个问题分二方面来说

(1)是不是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正如你所思考的那样?

其实孩子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在思考,在感受这个对他而言完全陌生的世界,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接受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同样将你和孩子同时放到美国这个社会中,一年后,无论从语言、食物、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你的孩子都会比你强,因为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正常的,而你就不同,你会感觉语言沟通困难、对食物不习惯、对该社会的很多事物不接受,所以孩子就如同是一个空箱子,你想往里面装什么就是什么,但在孩子的初期,你可以选择往里面装什么,是他最需要的。

(2)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是否适合进行学前培训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这就是特定性,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个原则,他提出“你可以选择任何的汽车,只要颜色是黑色的”,即他当时开发的汽车充斥了几乎整个美国,但他就为他制造的汽车设计了一种颜色-黑色,结果,福特公司几乎面临倒闭的危险,受到了市场对他的惩罚。

同样,学前培训的对象就是选择一些比较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相当的好奇心,并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孩子,如以前接触的一位网友-豆豆的孩子,他就喜欢提出一些自己不理解而又很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不论天文、地理、数学,兴趣广泛,喜欢思考的孩子,而相对于很多家庭,现在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可谓尽心尽责,还提出一些“无痛成长”的概念,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尽量不要施加任何的压力,让他们在麻痹的状态下生活,言重了,其实,社会很现实,成长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痛苦,而孩子也正是在一次次的痛苦中得到了他们应该具备的能力,家长过度的为孩子考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锻炼机会,从而也让他们丧失了很多踏入社会搏击的能力,那才叫痛苦,所以不要期望什么无痛,无痛就某种意义而言,就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就这类孩子而言,学前培训几乎意义不大。

3.突出重点,反复强调

一个理念往往包含了很多层面,我列出的是提纲,具体的内容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去发挥,根据孩子的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没有重点,你说10句,可能孩子能记住并复述的只有一句,在讲解完后要用一句最精炼的话来总结,而你孩子就只要记住这一句,其余的只要能听懂并通过你的列举,理解就成,不能都要求记住,太多重点就是没有了重点,结果只能是你讲完后,孩子还云里雾里的,因为孩子在归纳总结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因为这个能力是需要通过培养形成的,所以,一定要突出重点,而这个你所归纳出来的重点也就是他以后参照自己行为的一个标准。



在此对“天堑”的配音表示感谢,谢谢,有心人


哈哈,看了回帖,只能做个发帖声明了!~

1.本贴本意只是整理给朋友,做个参考,发布在个人空间中,链接到鼠目寸光的,因为个人实践后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有兴趣的话,我会安排时间整理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阐述),而无意就论点的本身和大家进行辩论,教育无对错,每个家长教育孩子只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不能变相的作为自己炫耀的工具,孩子不是试验品,家长也无权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而牺牲他们的童年。

2.每个人来到论坛,无非是二个目的,或为获取资源、或为分享经验,如果只为了听取自己需要的话语,而无法看到不同的意见,那就其本身,就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个人提出观点,发表建议,只是自己的经验总结,不是商品,它不可能处于利益的驱动,诱使你去使用,你觉得有借鉴的地方,那是你的收获,你觉得不切实际,你完全可以拒绝,如果你责任心更强,为了避免别人受其的误导而受到损失,你可以持不同的观点,用你的理论来反驳,分享、接受、反对都应该是一个和谐、快乐的过程,要不,只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也同时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

3.回帖中大家就罚站8小时特感兴趣,其实这就论点的本身不很重要,既然大家有这疑问,简单的诠释一下。

每个孩子就其本身和家庭的环境不同,我能说得只是自己的孩子,不很聪明但相当的机灵,他懂得越多,对我的压力也就越大,因为他学会思考后会发生一些另你都意外的行为。如,第一次规定早上7:45分必须自己全部准备好,由于经验不足,吃饭的时候慢了,等穿完鞋,弄好书包,时间已经7:50分了,我自然知道,我有二个选择,原谅并鼓励他,今后再快一点,继续送他去幼儿园,或告知他,过了5分钟,让他接受并面对,我针对我孩子的特点,采取的是第二种,那通常家长会说,第一种也不错呀,鼓励大于惩罚的效果,如果这次我采取的是原谅,那可能不单是这次的规定,以至今后的规定,在他的思维上就会产生一个误区,大人只不过是说说吧了,不会真的做的,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几乎是很难改变,那我们再看看效果吧,又是一个周一,7:30,他已经全部准备好,站在门口,对我说,我全好了,因为他不愿再接受上次那种一天没去幼儿园的失落,在他的思想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直接反映到他的行动,这就是结果,只要结果对了,那你选择哪种方法还重要吗?不重要了!~

再举一例吧,也是周一,周一的问题特别多,因为他们二都是全托,有次,7:45分不到,他就准备好了,我也很习惯的送他去了,回来后,偶然发现厨房间的地上怎么多了一个马甲袋,好奇,打开一看,晕,全是给他吃的早饭,估计他是怕时间来不及或胃口的问题,全倒在里面,作为一般的孩子,通常会对大人说,我吃不下了或怎么怎么,但他不同,他学会思考后,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当然咯,我也同样处理了一下。不同的孩子改变自己错误的决心都不一样,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作出判断,可能不是你在教育孩子,而是孩子在愚弄你,你以为他接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根本就是在敷衍你,受骗的是你自己,所以家长除了要建立起一个和孩子很好沟通的渠道外,奖惩的力度也必须有相当的力度,要不你的孩子可能第一时间忽悠你。至于惩罚的力度具体多大,取决于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且差异很大,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同样的错误,大的最多二小时就不行了,但小的就不同,最多的一次,不吃不睡,我陪着他,站了28个小时,但结果是,他一边说,我没有错,我要睡了。一边就向自己的小床走去,那是一年多前的事,自那以后,我就知道,小的承受能力完全超过了我,惊讶之余,我在研究另一种方式,终于今年从感情上彻底将他擒获,他理解了,我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他。


4.关于痛与不痛的诠释

感觉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其实网络中很多都是因为文义上的解释错误,所谓痛,并不是家长一定要刻意去安排一些东西来锻炼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一个能力的提升。我通常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生活的技能(穿衣、吃饭、大便、洗澡,具体了吧)以及一般家务的协助,在学习上,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规定时间内)并能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不一一例举了,这相对于很多家长过分的爱护自己的孩子,5岁了,还帮他穿衣,搽屁股,为了孩子能多长上一斤肉,还不停的喂饭,从而让孩子失去了本身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的技能,这样的无痛,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也是对孩子本身的一种伤害,但家长在这么做的时候,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是多么的爱,多么的关心,我也完全赞同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该干什么,并习惯经常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让孩子适应并学会自己“选择”,而不是我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必须干什么,如果是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几乎就会被你灭失掉他们的创造力,举了例吧,有次,他们的外公去幼儿园接他们,因为错误的以为小的可能去体操办训练,就只接了大的,结果,老师很快就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小的发现后,在他哥的大班一个人很伤心,我马上就去了,看到他,我没有安慰,我给了他三个选择:1.我带他出去玩,练习自行车;2.送他去我爸爸家;3.送他去外婆家,和哥哥在一起,他选择了第三个,而后我就送他去了,对于他已经习惯了选择,也学会了遇到问题自己怎么去做出选择,这对他一生都很重要,因为他今后有太多的选择,一个正确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相对于选择,安慰还有必要吗?

5.成功之所以还能单独成为一门学科,前提就是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理解,有人可能会说,我不管什么成功学不成功学的,我能赚到钱就是成功,看了你的成功学我就能赚到钱吗?

回答是肯定的,不能!~离开你的努力,任何事都是无法完成的。

既然它是很多家长都很迷茫的一样东西,对于孩子就更应该在最初的时候形成一个正确的理念。

它很难吗?真的是难道大人都没法理解的程度吗?不是,是你根本就不想去知道,因为你自己就肯定成功对你没有太大的意义,知不知道无所谓,这么说,不过吧?

其实,它很好理解,难点在于你本身就不是很理解,就不接受,那自然你就会认为孩子也不可能理解,就回帖看,还没有一个能真确解读成功的定义,有些把成功和成就混在了一起。

你认为不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孩子不需要的,它的确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走向成功的行为对照,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来让孩子自己衡量自己的行为,减少错误的发生。

不多说了,自己去判断吧,对于我所不熟悉的事物,我所采取的态度一直是学习、理解,再断言!~



关于那个成功的概念,只能慢慢更新(也有可能本楼已经受到3000字符的限制),对于目前添加的一些声明,倒是在我原先意料之外的。












[ 本帖最后由 qqmei 于 2006-11-25 05: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41 金币 +46 收起 理由
梦幻妖精 + 2 + 2 太高深了
klcz2002 + 2 + 2 原创内容, 文章很长
susan_1201 + 2 + 2
hq1966 + 5 + 5
jjhs + 5 精品文章
小灰熊 + 10 赞成!
一袋子宁静 + 5 + 5 严重关注
jerryhao + 5 + 5 坐等着瞧
ealain + 5 + 5 拜读心得.
行至水穷处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1-6 15:48:4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等着待续~~
过得开心就是成功了~~
没有固定标准的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同感
爱的翅膀 + 2 + 2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6 17:11:4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要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6 19:37:2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到前面的内容了,佩服一下!确实自己的方法有时比传统的教育好的,但是到幼儿园其实是集体生活的锻炼,一个孩子,要在集体中才体现真正的性格,得到良好的成长呢。
文章很好,很有深度,给我们很多启发。
可是关于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讲一句所谓的脏话却被罚站8个小时,持保留意见,孩子固然白纸,需要我们教育,但绝不是木头,想修什么样就用斧头去削,充其量孩子是一棵树,我们尽量给他们修剪长得不好的枝叶,但是不能盲目地砍,也不能控制他自己的生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天堑变通途 + 5 通俗易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1-6 19:43:02 | 只看该作者
对我自已来讲,我应该算是成功啦
曾一度被父母亲担心嫁不出去,现在已结婚生子
曾一度被父母亲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现在也能自给自足
反正相比较别人而言是不成功的。不过自已定义目前暂是成功的,也许是我的成功标准比较低。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爱的翅膀 + 2 + 2 怎么我和你差不多.呵呵
行至水穷处 + 5 自己满足就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6 22:34:20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楼主回来发贴。

按着楼上乐乐妈的说法,我也算成功了。其实,自己知道,这成功来得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6 22:38:37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不就是失败他妈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cool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7 08:05:03 | 只看该作者
真正好东西呀,佩服!佩服!今天有幸看到如此一篇文章感觉学到不少,楼主的观念到务实,而且务实的层次也非同一般,把一些观念进行接受,同时还对相应观念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组合,肯定花了不少的功夫。
再次表示佩服!盼续及其它四讲课。


最让我感触地是我儿子幼儿园的第一年,回家后竟然在口语中带了一句骂人的话,真是流利啊,比我叫他的英语讲得还好,晕,罚站了8个小时,没吃的,他总算是挺过来了
8小时,非常人也。为什么要罚8个小时?不是20分钟,平时觉得20分钟都已经非常厉害了!8小时之后他是什么反应?
对此我保留意见,失败成功其实是一种选择过程,既然是选择过程为什么小孩不能经过选择骂人的话和礼貌的话?而且也不能让小孩太正义了,否则将缺失制邪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6-11-7 08: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7 09:10: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说白了,你是将一张白纸送进了学校,学校给他什么颜色,环境创造他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那还不如你自己先给他染一层基色,发现问题也至少比较容易改,也能让他知道自己是那个点做错了”

这个我太有感触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去接他,跟他们老师交流比较多,课程不多,儿子在那里玩得很好。上小学后,问题就来了。所以上了一年学后我让孩子回家自学了两年,算是我在孩子这张白纸上刷了一层基色吧。现在儿子又上学校了,但我想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后,他能自觉抵抗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了。

以前看过李幼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说她招美术老师,绝对不要那些曾经当过老师的人,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很僵化了。这或许也是我觉得幼儿园比小学好的原因,而且幼儿园的老师,很多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刚刚参加工作,有热情而没有以前的条条框框,再加上幼儿园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硬性规定,可以自由发挥,给家长和孩子的感觉更好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7 10:51: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灰熊 于 2006-11-7 09:10 发表
“其实说白了,你是将一张白纸送进了学校,学校给他什么颜色,环境创造他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那还不如你自己先给他染一层基色,发现问题也至少比较容易改,也能让他知道自己是那个点做错了”

这个 ...

李跃儿的理念是从实践中反省出来的,很尊重孩子,我也很喜欢他的一些方法,放手,有时是使孩子走得更远,没有规范,有时是最好的规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04:06 , Processed in 0.35939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