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657|回复: 1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4 03: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模式教育,让优等生成了问题生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可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式教育,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硬逼着孩子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孩子原有的灵性,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是不错的了。
  这个女孩很幸运地进入了北京八中少年班,该学校以善于培养智力超常的儿童著称,学习环境宽松,能发挥孩子们的个性优势,使这个问题学生成为了优等生。

二、宽松环境,发挥孩子个性优势

  北京八中还有一个男孩,读小学时不爱做作业,他的道理是:“作业不就是让我们练习嘛,我懂了,为什么还要做?” 她妈妈先去找老师商量,孩子都会了是不是可以不做,老师没有同意。后来妈妈就模仿儿子的字体天天帮着他做作业。妈妈认为:重复劳动会把孩子的创造性磨灭了。据说就是这个孩子让少儿班的老师定了条“规矩”:通过老师测试的孩子,可以不用做作业。
  更有意味的是:这个男孩有个小表哥,小时候和他的智力差不多。小哥俩曾比过看谁爬墙的办法多,结果是不分伯仲。可是表哥在做作业时常因为错写了一个字就被罚写100遍。到后来,他的精力被这种惩罚罚没了。
  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的,题海战术也许短期内会使孩子得到高分,却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作业的量以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地复习以加深印象。由于学校布置的作业是以大多数同学为标准的,因此,在孩子已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可充许孩子不做作业。不要逼迫孩子去做那些简单重复的题目,那样会将孩子的学习优势当成缺陷而磨掉,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少做点题目可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孩子的后劲将是很大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把分数看着唯一。

三、期望过高,让孩子苦不堪言

  扬扬成绩很一般,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便想法让孩子进了名牌中学。这个学校都是各个小学的尖子,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在95%以上。初中三年,扬扬承包了所有的全校倒数第一名,最终还是没有考取理想的高中,又留下来复读。
  像扬扬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他在学校的处境。进入重点学校或重点班能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固然有它的好处,但如果长期让孩子处于那种的差距很大的学习环境中,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像扬扬这样的孩子如果到的是普通中学,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
有 一位网名叫苦心的人,他说:“孩子进入中学后,每天做作业要到晚上22:30或23:00左右,周末的时间也全用上了,可还是完不成作业。经常出现前课的单词未记完、以前的数学内容未掌握的情况。每晚搞得太晚,疲惫不堪,又影响了新的课程的消化。”我说:“如果他实在完不成作业,就暂时和老师联系一下,少做几题,集中精力把题目真正弄懂。”还有人劝他离开这个学校。可他觉得,这就说明他失败了,心里难于接受。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正视自己孩子的差距,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只能把孩子弄得疲惫不堪。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要让孩子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像这位网友的孩子,应该把学习目标定在掌握基本概念上,让孩子先做相对简单点的题目,如练习册上的A类题目,在数量上也可少一点,把题目真正弄懂。其实基本概念就在A类题目中反映出来,做题目关键在于弄懂而不在于多,考试时基本概念题占有相当的份量。惟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

四、因势利导,让孩子享受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不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这样,孩子才会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要充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知识,也有的学生喜欢静静地独自思考。对前者我们应尽量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而对后者,我们就应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的孩子喜欢通过构词法来帮助记忆英语单词,而有的同学则善于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对前者我们可给孩子提供有关构词法的书籍,对后者则须提供一些水平相当而又有趣味的英文阅读材料。有的孩子喜欢做摘抄,而有的孩子却习惯反复阅读所喜爱的文章,这都能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对后者就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去做摘抄,提供一些相应的课外书籍让孩子读同样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如有的喜欢追星,可通过给他们讲解明星们是如何成功的,以激发孩子积极上进之心;如对个性强,自制力也相应强点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制定相关规定,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就比较能自觉地遵守了;而对于自控能力相应较弱,却喜欢“戴高帽”子,也相对比较听话的孩子,则可用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给予适度的监督,以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四、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道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奥托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于是,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敏锐,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得到的评语是:“非常遗憾: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所表现的素质令人失望,将来恐怕难有造诣。”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家都认为他成材无望时,化学老师却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耐性专一,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应有素质,因此建议他改学化学。瓦拉赫改学化学后,潜能被激活了,最终获得了化学诺贝尔奖。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有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3-4 08:36:44 | 只看该作者
  当前学校传统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都是“大锅饭”教育,忽视孩子们的差异,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就要想办法适应它。让聪明的孩子上少年班、跳级或在课外多多学其他知识;而跟不上的孩子就要家长多想办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3-4 08:58:02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好文章,不过话说回来。家长认识再高,也没用,学校和老师的方法千年不变,万年不变,你家长能如之何?!。
论坛这类的好文章使我受益匪浅啊,众网友能不能把这些文章转到一些教育部门的EMAIL、网站上去,让那些人洗洗脑,别一天天的只知道顶着家长的钱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3-5 00:05:1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真的需要改改了!没办法,家长只不过是干着急,一点办法没有,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升学率,只好拿着学生使劲。但是,家长总不能告诉孩子,你不要去听老师的话,家庭作业不用做了。能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3-5 00:22:43 | 只看该作者
培养有灵性的孩子,谈何容易! 我每天面对的学生都是考试机器(毕业班),
毫无灵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3-5 00:36:51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朋友很有见地,我建议您去看看《赏识教育》,对您很有帮助,论坛上也有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3-5 00:44:2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kcfanny发表于2004-3-5 00:36:
这位朋友很有见地,我建议您去看看《赏识教育》,对您很有帮助,论坛上也有下载
你是说我吗? 《赏识教育》早已看过!你们没看过的我都看了(包括世界各国知名的教育家的理论书籍)! 国情决定一切,老百姓是翻不了身的,永远是倒霉的,也包括他们的孩子!政府言而无信。。。。。。你毫无办法![ Last edited by yu0099 on 2004-3-5 at 00:47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3-5 11:40:3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个同学的孩子因为多说一句话就被老师罚写一个字写40遍,共50个字。天哦,有什么用呢/他儿子边写边骂老师。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3-5 11:41:2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个同学的孩子因为多说一句话就被老师罚写一个字写40遍,共50个字。天哦,有什么用呢/他儿子边写边骂老师。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3-5 11:43:54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国情决定一切没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6:25 , Processed in 0.08805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