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58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掀开孟母堂和一些儒家原教旨主义者的面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0 19:5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掀开孟母堂和一些儒家原教旨主义者的面纱  作者:陈一观    今年夏天可谓是一个“儒热”的夏天,接连几件事都和儒字有关:一是儒家原教旨主义者蒋庆又在到处高喊“儒教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和“读经救国”,并提出儒学应向文艺作品抽税;二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郑家栋被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他涉嫌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申请“妻子”同往,前后共有6名“郑妻”滞美不归;三是孟母堂事件被媒体嚗光。  和许多善良的普通民众一样,在孟母堂事件刚出来时,我是非常同情孟母堂的。这种同情里包含着对政府在文化和思想上的管制的不满,包含着对现行教育体制`模式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不满,包含着对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的不满和担忧。但随着对孟母堂事件的逐渐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  先例举一些被媒体批露出来的事实,然后再来看一篇极具欺骗性和荒唐性的读经宣传文章。  一,孙悟空七十二变般的身份角色的转换。  1孟母堂究竟是谁的。  这个问题要彻底弄清楚,那已经是法律上的事了,我无权也无力去说什么。我这里只是让大家看一些已经被媒体批露和证实的事实:用“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其实上海孟母堂就是绍南文化在全国推广读经活动的一个具体成果。”孟母堂的创始人吕丽委也是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办了个网站叫“绍南文化”。该中心成立于1999年5月,其前身为中华文化研习中心,是大陆最早的读经推广机构,目前绍南文化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的成员机构。乍一听,这是一个文化机构,但且慢,该中心另外还有个身份——绍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用该中心主任周应之的话来说:“绍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999年注册成立,对外推广时使用中心名义,目前的经营收入以读经教材为主,包括孟母堂等上述几家全日制私塾的教材均由其提供。”他说的上述几家是指“在孟母堂之前,湖南娄底、厦门、广州等地都办起了全日制的现代私塾。”也就是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的中心就是这个对外推广时使用文化中心名义的“绍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中心主任摇身一变成家长代表。  “7月14日,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4名工作人员来到孟母堂,首次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家长代表”周昌鸿匆匆赶到孟母堂,与其交涉。”   “家长代表是家长们自发推选的。”周昌鸿自称是一家公司的董事。他说,包括吕丽委在内的所有学生家长都是一些很要好的朋友,学生每年需要的费用也只是用来支付老师的报酬和学生的日常开销,“都是家长分摊的”。  “吕丽委说,目前每个孩子的收费大概一年两三万元,也是统一交给家长代表周昌鸿保管。”  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在事实面前,孟母堂的“家长代表”周昌鸿承认,他就是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主任周应之。他曾以“周昌鸿”的名字和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博士顾瑞荣以学生家长身份在网站上发文:《“孟母堂”违背义务教育法吗?》  让我们来简单理一下事件的线条:每个家长所交的两三万钱没有交给学堂的创办人吕丽委保管,而是交给了家长代表周昌鸿,也就是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主任周应之的手中。当有关机构来叫停时,周应之又化身为家长代表周昌鸿来叫屈。当我们知道吕是周所在中心(公司)的一员,知道孟母堂所用教材由该中心(公司)提供的时,一切就很好理解了。  二。一篇极具欺骗性和荒唐性的读经宣传文章。  孟母堂事件出来后,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有想把它搅成政治事件的,有借此来发泄对现实不满的,有站在官方站在体制内来谴责的~~~~~~~~总之,自由主义者左派右派赞儒的反儒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网民纷纷上阵,真是好不热闹,乱成一锅粥。但非常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一篇冷静的学术意义上的文章。(其实,孟母堂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有极强的现实层面上的典型意义的,它牵扯着很多敏感的现实话题。而那些所谓走出书斋的文化使者文化大师们何在呢?或许他们正忙着在电视上表演着典雅的四分之三侧面吧。当然这是别人的文化或行为取向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我自觉才疏学浅,无法从更多更深的学术层面来谈论此事,我只能从一个角度来简单的谈谈。从哪谈起呢?就从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网站上他们以绍南文化之名发的宣传读经的一篇文章谈起吧。那文很长,为了避免有人说我断章取义,各位可以去该网查看,网址是:http://www.dujing.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88  标题是:儿童读经教育疑问解答九题   (不过要去看此文要趁早哦,原因嘛大家应都知道的吧)太长了,各位去看看,我这里随手举文中一些段落给大家欣赏一下:  “〈论语〉〈孟子〉是立人之本,必须先读。不读《诗经》小孩子长大不会写诗。〈左传〉比较长,所以后读可以,(如果孩子记忆较快)有时间再安排一下〈庄子〉〈离骚〉,〈左〉〈孟〉〈庄〉〈骚〉是最美的文字。这四本书背完,你的孩子就才华横益了。唐宋八大家不敢和你孩子比了。”  我不知道各位看了“这四本书背完,你的孩子就才华横益了。唐宋八大家不敢和你孩子比了”这样的句子是何感想,我是想到了电视上很多虚假广告。  类似的还有:“有了这些书作基础,更本不用担心文科会如何,届时,他们的文才不亚于唐宋八大家了” “英语只要学半年就可以去参加高考了。” “一年左右的时间,名曲大概就可以听几遍了。您孩子从小就能成为音乐天才。”  而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但是还是以立人为先,〈论语〉〈孟子〉必须先读。〈唐诗〉有精力读一读,没精力不读也可。〈三字经〉唐诗等比较肤浅的东西就当课外读物好了。”  唐诗在他们眼里成了肤浅的东西了!大家都知道,唐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高峰之一,非常精妙的语言里浸透着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思考和体悟。我认为,加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唐诗宋词倒是比例应当占得重些。因为艺术相比较那些思想或理论而言,更鲜活,更感性,也更适合儿童作为初学的内容。让那些诗词中美好的山川河流美好的人类情感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美好的种子。至于思想,如果过早地去强行灌输,岂不是让他失去了选择的自由?而且那些儒家原教旨主义者比如蒋庆比如这个网站上鼓吹的对圣人的经典只能是怀有敬畏之心一味接受,一味死记硬背,这岂不是在培训新的思想奴才么?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是可以进行学术上的争论的。但从他们把唐诗看成是肤浅的东西可以看出,这些人有知识,有一定国学功底,但只怕是唯独少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样一些人教出来的学生不又和现行教育培养出的能力低下的知识机器一样了吗?或许他们也知道唐诗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心目中那些经典是至高无上的,是救国的灵丹妙药。不过,如果他们真的是真心的在寻找救国的灵丹妙药倒也是可敬的。但,是真的吗?请再来欣赏几段妙文:  “孩子的童年时期很长,0-13岁都算,只要家长有心,坚持不懈,年年安排一些内容给孩子学习,是可以学习非常多的经典的。我的建议是,先学初级启蒙,人文初建,先正其心。”  “补充几句,〈论语〉〈孟子〉是立人之本,必须先读。  “但是还是以立人为先,〈论语〉〈孟子〉必须先读  “ 二、儿童读经能否理解?   “个人认为不能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三、记忆时能否让孩子理解?   “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就目前中国人状况而言,大人没有几个能理解古文的,哪怕是最粗浅的、片面的,甚至理解的是错误的。自己不懂怎么让孩子理解呢?这一点,王教授已经讲的很清楚。只要读,不用理解,长大后慢慢理解”  注意,文中在反复强调“〈论语〉〈孟子〉是立人之本,必须先读”的同时,又反复强调“不需要理解。”反正你读就行了。除了读还是读。既然《论语》等经典是立人之本,必须先读,却又说不需要理解。这就非常奇怪了。请问:对一种思想不能理解,一点也不懂,又如何能作用于心,如何来立呢?不能理解的文本只能是一堆文字而已,又怎么来起到立人的作用呢?  为何他们会出现这样自相矛盾的话呢?其原因不用多说吧。无非是降低读经的门槛,这样其公司的光盘和经书才好销呀。理解?很多经典就连汉儒宋儒大儒小儒们自己都在那里各持己见闹嚷嚷乱哄哄的。  所以还是吕丽委“说得好”:  “说这些孩子是实验品也可以,但这种实验,中国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了。”针对一些媒体有关“家长把孩子作为实验品”的说法,吕丽委说。  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口中!  再来看一段:在成都商报上,也是这位吕某这样说道:  “她很自信地说:“我们的学生素质那么高,还愁就业吗?”她表示,把孩子送到孟母堂来的家长,对高考并不看重,有相当一部分计划将来送孩子出国读书,剩下的对于孩子将来是否参加高考也无所谓。“我们家长都不担心的事情,别人倒替我们担心,我看不必吧。”吕丽委笑着说。”  看了这番话或许就能明白为何人家是不怕自己的孩子成为实验品的。那么那些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买了他们的光盘经书花了时间和精力跟着他们走的没钱出国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办呢?至少从现实角度来说,他们出路何在?这让人想到那个卷了钱跑到美国去了的李教主,可怜不知有多少人为他垫了底。  三. 几点不成熟的思考。由于水平有限,权作抛砖引玉吧。  1. 作为政府不能一禁了之。  孟母堂事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跟目前的现行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有关,跟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有关,跟教育模式单一有关,等等吧。政府一方面应好好反思一下教育改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必须思考一下如何来规范新出现的一些民间办学。既有利于教育,又不能给一些利益集团不负责任地为了卷钱而胡作非为以可趁之机。总之不能一禁就万事大吉了。还是要学一下大禹治水。说实话,我和很多民众一样,对现行教育状况是非常不满和担忧的,对政府是非常不满的。政府在教育以及其它很多问题上,实在是太无能太失职了。有时真不知道那些官僚或御用学者们成天干什么去了。  2,要引起警惕的是,小心“儒”和权力相勾结。这有二个层面。一是深层的,这是已经有历史教训了的。二是一些打着儒家旗号的利益集团和权力中的腐败分子相勾结。在一些地方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出现了。也要小心一些权力部门介入某事,其实是要参与分赃。  3,复兴国学,不等于全盘复古,更不等于 “儒教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我们不能一下子竟退到了“五四”前。五四时,启蒙和救亡搅在了一起,有些事没理清,但大方向是对的。正如对传统不能全盘否定一样,对五四岂能全盘否定?至少鲁迅胡适一代人从思想和文化上为我们开启了现代之门。我们现在有口饭吃了,后面也没洋人拿枪追了,生命安全是有的了,应该是可以更冷静更从容地来梳理一下了。正如徐友渔先生说的:" 说到这里我倒想对当前倡导国学的学者冒昧建言,如果你们珍惜自己的事业,对之有长远打算,那么一定要保持低调,力戒鼓噪;首先而且长期埋头做学问~~~~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国学热时兴了一阵,马上被打压下去,原因是有人(尤其是儒学研究队伍内部)对国学热的所谓“意识形态动机”大加追究,而不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人从学理方面提出了疑问与批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以为,艰苦、长期、低调的文化建设而非张扬、鼓噪,是复兴国学的建设性道路。”。  急功近利必然出现新的弊端。举个例:就拿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推荐成人去读的“ 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经、史、子、集”来说,他们称之为“教师、家长了解经典的捷径”。已故的著名学者张中行曾在《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中随手指出南怀瑾书中的许多错误,而且一些错误还很低级。把这样的书作为捷径推荐给家长和教师,岂不是成了歪路?至少很不慎重吧?再者,搞国学的人应该知道“宗师”的含义吧,能这样随便浮夸地把这样的称号安在一个人头上吗?这些例子也正好反证了徐友渔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应该说,孟母堂的人不一定全是儒家原教旨主义者,但在急功近利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那样的急功近利,那样的迫不及待呢?一些网友和学者的话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1.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指出,孔子本人就曾经提醒过自己的弟子不要陷入“小人儒”的境地,成为言行不一,借儒家之名牟利的人。而蒋庆的这一提法却事实上与近年来,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通过宣扬儒家文化牟取利益的行为不谋而合了。”  2. 网友子颠:“那些想敛财的人怎么会低调呢,怎么会长期艰苦呢,出名要趁早,发财更是等不及呀。现行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空出这么大的蛋糕,不赶快去分割,岂不是被别人分走了?”  3. 网友1ongfellow:“正和现在的中国特色的传销一样,读经的下家越多,他们的教主就收入越多,影响越大”  4. 网络写手羽戈:“蒋庆“重建中国儒教”的真面目,往上是为了权力,往下是为了利益。所谓复兴,也就不再是儒教的再生,而是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我要说:伪圣不死,闹剧不止。”  5. 评论家沈宏非:“任何和儒家沾上边的都要被征使用税?他是不是饿昏了?照此说来,我们是不是还要给仓颉的后人交‘汉字使用税’? 蒋庆口中批着别的知识分子‘知性愚昧’,可他自己身上却体现了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劣根性———两面性。他对别人是儒教的三纲五常,可对自己呢?  6. 网友冷月不葬花魂:“也不能把儒家一棒打死了。不过也说明读经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  7. 儒者乐音:从现在披露的一些情况来看,我对这个事件还是疑虑重重的,如果真有那么多家长肯完全放弃“正规”的中小学教育,这在今天的中国,恐怕不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毕竟事关自己孩子的前程。即使这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一些典籍的教育,也完全不必如此与“正规”教育彻底决裂。如果我所料不错,这要么根本就不是什么家长的联合行为,要么就是这些家长已经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控制。  一些网友的话可能是“意气”了点,不过倒也切中了要害。确实是“伪圣不死,闹剧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9:53:51 | 只看该作者
吕就是周应之的老婆,那个中心也就是个夫妻店都是号称教导孩子的,怎么他们自己去满口谎言呢?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8-10 19:5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8-11 13:48:3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帖子,即使再忙我都要顶!最近忙,不好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8-18 20:57:23 | 只看该作者
不可遏止的功利之心,致使圣人留下的经典也成了他们谋求功利的工具。可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9-1 12:06:31 | 只看该作者
政府做法正确,但作为政府不能一禁了之,教育主管应反思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9-3 16:24: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12:29:07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父母教育孩子是天赋人权,这句话最有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以此认为就可以随便把孩子放在家里教育的话。那九年义务教育就成为一纸空文了。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不让孩子读书,而在家里放养割草了。是不是到时候我们再去呼吁,救救孩子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其实中国还缺这个,学学美国把,家庭教育可以,但必须把教案上报认可,必须接受统一的考核测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去允许做父母的,粗暴的剥夺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权利。</span>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9-04 12:3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9-20 22:49: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9-20 22:51: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0-26 21:53:21 | 只看该作者
读经教育已经彻底沦为了牟利工具

四书五经本来也只是众多可读书籍之一而已,有兴趣看看也没有不好,没兴趣不读也无所谓。

只是读经教育机构,千万不要打着高尚的幌子,做着卑贱的勾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2 , Processed in 0.12901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