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62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孟母堂事件片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6 08:3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现代中国需要孟母精神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上海“孟母堂”在媒体报道后,先是引起社会的热议,继而遭到上海当地教育部门的封杀,再而演变成不屈的“孟母堂”家长公然要起诉有关教育部门的法律诉讼。尽管事件还在进行中,那些家长似乎注定要输却这场在法庭上的诉讼,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在社会道义上、在教育理念上,孟母堂早已胜了——难道当今中国不需要现代孟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09:05:44 | 只看该作者
(2)教育垄断的坚冰难道不应被打破?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缺失全面的政治改革与之相匹配,因而时时面临崎岖的道路和暂时性的倒退,也留下很多不解的难题、死角和禁区,当今的教育领域便是运用法律手段严密呵护的一块禁地。孟母堂事件最瞩目的看点,便是反映了中国的家长已意识到他们自身应当捍卫的权利,家长对其子女所拥有的天然合理的养育和教育的权力——这难道不是基本人权最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吗?尤其是当我们的学校教育已异化为新科举、扭曲为非人性时,中国的家长难道没有权力来自养自教吗?孟母堂的吼声已让我看到这块坚冰的裂缝已经出现,接下来的碎裂自是必然的,剩下的无非是时间和手段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4:38:51 | 只看该作者
(3)当猴群中有一只猴子想站立起来行走时。。。。。。也许“进化论”尚须进一步的验证,但假定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那么现在的猴子为什么再也变不成人了?有人认为,那是因为某只猴子想站立起来时,肯定是被猴群的现行法律给扼杀了,于是几千年来,猴子终于还是猴子,只会爬行,再也没有一只猴子变成了人。国外的家庭教育已演进为家庭学校,美国的家庭学校已拥有二百万以上不去学校的在家学习者。在异国他乡,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在我国由官方垄断的教育领地,居然也出现了这样一只不听话的猴子,想违背常规站立起来行走,尽管爬惯了的猴子不怎么会站,更莫说走得优雅和稳健。于是乎,很多了不起的猴子,一个个一边心安理得地爬着、一边义正词严地指责那只想站起来行走的猴子:它是那末违法、那么不科学、那么丑陋和荒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15:33:35 | 只看该作者
(4)真正的丑陋与荒唐但真正的丑陋与荒唐,却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它打着义务教育的法律幌子,却让每个家庭的父母有义务为孩子掏出全世界最昂贵的教育费用,还要倍受各种以教育为名义的折磨,而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最宝贵的求知欲、耗尽了孩子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后,只能去做个现代新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军中的一个分母,就是有幸过得独木桥、由分母变为分子,却有可能再次成为失业大军中的分母之一。而且,由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所谓合格人才,却有不少是既无思想学识、又无才华能力的现代废物。此帖由 huge57 在 2006-08-08 07:2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07:21:02 | 只看该作者
复天下第一吹:我也并不认为孟母堂在教育上已经非常完美。但在当今中国,孟母堂敢于从法律上公开要起诉教育当局,以争家长应有的教育选择权和自养自教的权利,并表达了对现代个性化多元教育的追求,仅此一点就很有建设性,当写进中国的教育史册。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是值得钦佩的。虽然先生也自号“天下第一”,但毕竟只是在“吹”。而孟母堂却在实实在在地干,而且敢于与体制和官方干,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呵!<font color=\"#000000\">http://www.chinathink.org/forum/dispbbs.asp?boardid=3102&id=128125&star=1#128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20:5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关于上海孟母堂和中国政府今天我在中央新闻频道看到了关于上海孟母堂的一则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只是我看了之后有一些气愤,中国教育机构(包括中国政府)怎么能这个样子呢?很简单,谁都知道私塾比学校好!可是有关机构怎么就是要叫停呢?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怎么是收费的呢?那我们义务献血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收点钱呢?我对中国政府非常的失望,他们有很多机构都非常黑暗,他们是执法者,而他们为什麽只让我们遵守法律,他们却是(视)法律而不见???个人己见,只供参考。我还有很多想法以后在说吧http://www.ks5u.com/bbs/dispbbs.asp?boardID=52&id=9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27:2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法: 今天,无意之中,看到了如上有关一些报道,初看到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仔细想想,我觉得孟母堂其实是一种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探索,未尝不可!首先,我觉得这所学校,不是针对所有儿童的,而是针对那些有一定自觉性、对古经典有一定爱好(或家长渴望其孩子爱好的)的孩子就读的,这样的孩子,接受这样系统的学习,我觉得是可以培养出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是可以在文学这方面好好发展的!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教学内容的一种选择。我个人教小学语文,认为研读经典是很好的,当然,经典也应该是有选择性,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教书时间不长,所用的语文教材,我个人认为内容选择并不是太好,从文学性上来说,有些文章的确不怎么样,更多时候,语文课文像思品教材,很多是想告诉学生道德上对错,或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等等,而文学性欣赏却很少!既然思想教育在思品这种科目上有体现,为何还要霸占语文课堂呢?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的习作,空洞乏味,爱讲大话,缺乏生活的乐趣……这也使我想到窦桂梅老师讲到的一句话:经典课文要多花时间体味,那些不经典的可以一笔带过!可见,出现孟母堂,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学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很多文学家,都是有“童子功”的!其次,我看到孟母堂的学科设置不太多,但在孟母堂“课程规划”中,记者看到,孟母堂对于课程的安排确有成为“学校”的打算。以数理化学习为例,孟母堂的安排是,“根据读经教育的观念,重组教材,编排数理化课程,礼聘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7周岁起开设数理课,大约六年,可以完成小学、初、高中课程。”也就是说,课程设置还在计划当中,有些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传播的!那么这样,我认为就够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什么叫素质教育?我想就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好像就是多开设几门花哨的课,多搞些课外活动,大家就素质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呢?就是一部分不专心学习的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恨不得字都不会认),天天想着怎么玩,如果,真的玩出个名堂来,那也挺好的,可结果是,什么名堂没玩出来,学习也耽误了!教育方针上,一边嚷着减负,一边要求分数上涨,合格率、优秀率等都给你设得高高的,却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倒被一些乱七八糟的活动占的满满的(我并不反对活动,但要适量、适合)。学习,是应该静下心来的!所以,也难怪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专家说这次课改是失败的,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最后,我觉得,教育局,不该取缔孟母堂这种“学校”,国外,不是允许,老师自己准备教材吗?国家并没有制定一套统一教材,给了老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发展,那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可以,给点空间和自由,给孟母堂,让他们找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呢?所以,我主张,不取缔它,而是给与一定的帮助,让它完善,让它给更多教书人提供平台,找到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方式、方法,让老师真的成教育家,而不是同一的教书匠! 萧瑟无弦发表评论于2006-8-2 20:41:00 <font color=\"#000000\">http://www.legendsky.flamesky.net/user1/2416/archives/2006/34915.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38:38 | 只看该作者
私塾教育,你认同吗?<a style="COLOR: #ffff7f" href="http://vote.qq.com/cgi-bin/survey_project_stat?pjtId=2933&amp;rq=yes]http://vote.qq.com/cgi-bin/survey_project_stat?p......tId=2933&rq=yes[/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4:39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6">由“孟母堂”说开去<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欧念洁<font face="宋体" size="5">前不久看到一篇报导,介绍了上海开办的一家名为&quot;孟母堂&quot;的现代私塾。教育的对象为适学儿童。教育的内容则是诸如《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古籍经典。看着报导,我不禁连连叫好。心想,在这样现代的都市中竟还能实现如此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实属不易。然而今天早晨看央视新闻时却发现,“孟母堂”被取缔了。理由无非是“没有办学许可证”,“教学内容不符合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收费标准未经物价部门认可”。<font face="宋体">现代私塾被取缔,各方看法有不同。在多数人对取缔表示不解之余,支持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表示现代私塾一味地追求尊孔复礼,这将是时代的倒退,现代教育应与时俱进,学生应谋求全面发展。对此,我倒有不同意见。中国现行的公办教育名为“素质教育”实乃“应试教育”。中央、地方多年来实施的所谓“教育改革”无非是些“教育改良”。而且是越改越凉。我身边不乏学习琴棋书画的狂热分子,但他们多数也只是打着“全面发展”的名号在偷偷地赚取高考加分。学生仍旧摆脱不了“分数至上”的泥淖。“全面发展”只是名字好听,根本没有太大的本质意义。 <font face="宋体" size="5">既然“全面发展”行不通,便有人站出来说:“现代私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啊,“个性”一词如今是太热门了。但我要问:究竟什么是“个性”?怎样才算有“个性”?是超女热浪中过五关斩六将的“超女辣妹”,还是台下疯狂叫嚣的“玉米”、“凉粉”?是玩弄商业文字的青春写手,还是故弄玄虚、娱乐大众的影视艺人?是花拳秀腿,哗众取宠的低级选秀,还是梦想没完没了的央视歌唱比赛?我们的个性未免太过张扬了吧,我们的梦想未免太过平庸了吧!有不少人喜欢甚至是迷恋周杰论的口齿不清,张口一个李宇春,闭口一个周笔畅,听到“咏哥”的电话更是失声尖叫。这就是所谓的“秀出自己,张扬个性”?“个性”一词在中国已经逐渐逐渐被曲解了。我个人认为,“个性”应是一种自主的能力,是一种对事物保持自我审视和独立思考的冷静,而绝不是“作秀”。<font face="宋体" size="5">让我们回到本月25日的《温州商报》。13版便有《范冰冰当校长,爸妈坐镇齐招生》的一则新闻。由此引发的诸如“明星办学是‘造星’还是‘圈钱’”的一类问题我们暂且不论。我想知道的是,既然连一个尚未脱去“包养”嫌疑的年轻演员都可以当任校长,既然连两个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的明星家长都可以“坐镇招生”,那么我们为何要质疑“孟母堂”的教育质量?如果教育部门都可以认可那么多低水平的民办学校,为何对以“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孟母堂”却要坚决取缔?这个中原由,大家自然是心照不宣罢了。<font face="宋体" size="5">事实上,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已经决定了当代学生“全面发展却全面平庸”的现状。而俯拾即是的民办学校除少数尚有真才实料以外,大都是些牟取暴力的“黑店”。也许上海“孟母堂”确实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但政府只是有责任、有义务对公办学校制定法律法规。对于民办学校的管辖力度及权限应有所放宽和收敛。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不合理之处,也是可以调整和改善的,为何要简单取缔了事呢?<font face="宋体" size="5">西方一哲学家有言:存在即是合理。既然有人研究尖端科学,也应该有人品诵古著经典。教育能否实现求同存异,在下仍将继续关注。http://www.cnhanyi.cn/Dispbbs.asp?boardid=118&ID=1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5:1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nhanyi.cn/Dispbbs.asp?boardid=118&ID=1042<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934005"><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6">由“孟母堂”说开去<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欧念洁<font face="宋体" size="5">前不久看到一篇报导,介绍了上海开办的一家名为&quot;孟母堂&quot;的现代私塾。教育的对象为适学儿童。教育的内容则是诸如《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古籍经典。看着报导,我不禁连连叫好。心想,在这样现代的都市中竟还能实现如此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实属不易。然而今天早晨看央视新闻时却发现,“孟母堂”被取缔了。理由无非是“没有办学许可证”,“教学内容不符合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收费标准未经物价部门认可”。<font face="宋体">现代私塾被取缔,各方看法有不同。在多数人对取缔表示不解之余,支持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表示现代私塾一味地追求尊孔复礼,这将是时代的倒退,现代教育应与时俱进,学生应谋求全面发展。对此,我倒有不同意见。中国现行的公办教育名为“素质教育”实乃“应试教育”。中央、地方多年来实施的所谓“教育改革”无非是些“教育改良”。而且是越改越凉。我身边不乏学习琴棋书画的狂热分子,但他们多数也只是打着“全面发展”的名号在偷偷地赚取高考加分。学生仍旧摆脱不了“分数至上”的泥淖。“全面发展”只是名字好听,根本没有太大的本质意义。 <font face="宋体" size="5">既然“全面发展”行不通,便有人站出来说:“现代私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啊,“个性”一词如今是太热门了。但我要问:究竟什么是“个性”?怎样才算有“个性”?是超女热浪中过五关斩六将的“超女辣妹”,还是台下疯狂叫嚣的“玉米”、“凉粉”?是玩弄商业文字的青春写手,还是故弄玄虚、娱乐大众的影视艺人?是花拳秀腿,哗众取宠的低级选秀,还是梦想没完没了的央视歌唱比赛?我们的个性未免太过张扬了吧,我们的梦想未免太过平庸了吧!有不少人喜欢甚至是迷恋周杰论的口齿不清,张口一个李宇春,闭口一个周笔畅,听到“咏哥”的电话更是失声尖叫。这就是所谓的“秀出自己,张扬个性”?“个性”一词在中国已经逐渐逐渐被曲解了。我个人认为,“个性”应是一种自主的能力,是一种对事物保持自我审视和独立思考的冷静,而绝不是“作秀”。<font face="宋体" size="5">让我们回到本月25日的《温州商报》。13版便有《范冰冰当校长,爸妈坐镇齐招生》的一则新闻。由此引发的诸如“明星办学是‘造星’还是‘圈钱’”的一类问题我们暂且不论。我想知道的是,既然连一个尚未脱去“包养”嫌疑的年轻演员都可以当任校长,既然连两个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的明星家长都可以“坐镇招生”,那么我们为何要质疑“孟母堂”的教育质量?如果教育部门都可以认可那么多低水平的民办学校,为何对以“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孟母堂”却要坚决取缔?这个中原由,大家自然是心照不宣罢了。<font face="宋体" size="5">事实上,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已经决定了当代学生“全面发展却全面平庸”的现状。而俯拾即是的民办学校除少数尚有真才实料以外,大都是些牟取暴力的“黑店”。也许上海“孟母堂”确实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但政府只是有责任、有义务对公办学校制定法律法规。对于民办学校的管辖力度及权限应有所放宽和收敛。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不合理之处,也是可以调整和改善的,为何要简单取缔了事呢?<font face="宋体" size="5">西方一哲学家有言:存在即是合理。既然有人研究尖端科学,也应该有人品诵古著经典。教育能否实现求同存异,在下仍将继续关注。http://www.cnhanyi.cn/Dispbbs.asp?boardid=118&ID=1042</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13 , Processed in 0.11274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