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35|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爱你的孩子,走近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9 10: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自选择,然后好好学习吧,医药不是用来辩论的。此帖由 Riley 在 2006-07-23 22:34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7-19 10:52:22 | 只看该作者
总的来说不错其中关于缺钙、扁桃和思迷达的部分有点问题西医的缺钙和中医的体虚是一回事.中医不建议补钙,认为小孩在长,所以缺很正常,不缺就不长了。所以用调理方式改善吸收。西医则用补钙。现在西医认为扁桃是免疫第一线,淋巴重要组织,认为扁桃可有可无是老黄历了,不过我就是割了扁桃的受害者。5555555555555。思迷达是一种吸附粉,不是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7-19 14:03:1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赏楼主认真讨论问题的态度,本贴予以置顶并加分鼓励。作为辩论一方,我肯定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既然都不是专业的,我向大家没有必要执著于专业概念,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觉得这种具体的讨论,对于做孩子父母的,是非常之有意义的基于讨论需要,我不再使用引用的方式,而用颜色来区分不同人的发言,并用方括号括起来,原文使用黑色,希望其他的讨论者,采用相同的方式,我本人是用红颜色中西医之争不如中西医对比,任何医疗知识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豪和庆幸有机会选择中医。中医首先是一种观念,之后才是一种技术。基于两种文化和哲学的两种医学观最终可能会合并,但中医的观念、哲学一定是起指导作用的。中医对人体的了解虽然没有解剖的细微,但中医对活人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这点是足以令人面对疾病时候,充满信心的。[恰恰相反,其实中医对活人的认识,非常的不深入,他们一直在用他们那些虚拟的理论在自圆其说,所以拿它治病,非常之没有信心]不谈未来了,既然说爱孩子,我们这里就用孩子的一些病来做比较。更深入的也不在我们家长的范围内。其中所列西医,仅指我们大多数人能接受到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仅指本人理解范围内的治疗,而且检验有效的方法。[这个我本人很支持]观念:中医,以活人为本,五脏六腑平衡发展就可以健康;西医,以深入研究物质为本,认为病灶切除、细菌和病毒杀死,微量元素达标人就健康。[中医讲平衡这没错,关键是如何才能保证平衡;西医确实是非常细致的研究治病机理的]新生儿黄疸:中医,胎毒,根据黄疸情况,清除胎毒即好;西医,胆红素不正常,照蓝光,抑制胆红素。[黄疸是自愈病,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大多都遇到过,相信大多数都没有用药。只有特别严重的才去治疗,对现代医学来说,这是个很容易治疗的疾病。坚决反对给孩子服用中药,中药治这个病,一般的都采用甘草和大黄,其目的就是让孩子的大小便非常黄,以使孩子的父母相信黄疸已经随分泌物排泄出来了,完全是一种欺骗手段。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刚刚出生,自己的免疫系统还未建立,肝、肾等内脏刚刚启用,其能力还非常弱。而甘草、大黄,都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东西、既是对成年人都有很多不良反应。比如:甘草被认为促进钠的贮留和钾的流失,从而导致水与电介质的紊乱。大黄更是被列为和关木通一样危险的中药,古谚都称,“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拿这些东西给刚出生的孩子服用,为一个自愈的病,为了给做父母以安慰,损害了孩子的身体,真的是得不偿失]新生儿肺炎:中医,如果没有液体吸入肺里,应考虑是胎毒,脾虚导致内湿,健脾清胎毒;西医,一律认为是细菌感染,住院7天以上,点滴抗生素和抗病毒药。[这个怕是楼主误解,是现代医学才把新生儿肺炎分为了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种类型,同时根据感染性肺炎感染源是病毒还是细菌,分别进行诊治。而中医从来就不明白还有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等可能。他们就是根据孩子的症状一样,就笼统的人为是有了胎毒,于是就下要排毒,毒没有排出来,反倒让孩子中毒了。还是在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给新生的孩子服用中药,大人服用还能有一定的安慰作用,对刚出生的婴儿连安慰作用都没有,千万不要害自己的孩子]夜啼、多汗:中医,脾虚,健脾养血即好;西医,缺钙,补钙。(中医认为含有钙的很多东西有安神作用,所以西医补钙看上去有效,实际上并没有抓住本质,很多这种现象的小儿检测并不缺钙)[夜啼、多汗从现代医学来看不是病症而是现象,所以需要检测才会治疗,检测不缺钙绝对不会补钙。其实还可能有很多原因呢:孩子睡眠环境温度高,太热了、孩子饿了、要撒尿了、消化不良了等等。明明是孩子需要撒尿,你不给他撒,反倒去给他吃什么健脾养血的药,这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呀。] 湿疹:中医,湿热或湿毒所致,健脾除湿,不但可去根,还能治好其他湿热问题,不再复发;西医,皮肤过敏,用激素类药膏,用时好,停了复发。[湿疹本身就是自愈性的疾病,孩子大了免疫系统正常了,自然就好了,治疗的方法还是以外用药物为好。中医吹嘘去根,去个看看,到底根在哪里,怎么去法,去了湿了,天气干了又如何办]鹅口疮:中医,脾湿热导致,和前面一样健脾除湿;西医霉菌感染,用药水擦嘴。[同上,用一类药,治所有的皮肤病,大家说可能么]腹泻:中医,小儿多脾虚,有各种腹泻可能,针对情况采用健脾除邪的方法,注重小儿脾胃健康;西医,除生理腹泻无法治疗外,其他腹泻诊断为肠炎,用抗生素、点滴、思密达(一种类似堵漏灵的止泻药,吃了就堵住)。[把所有病菌都叫外邪,不研究、不分类的盲目去治,能治好才奇怪]感冒发热:中医,感冒情况很多,辨证施治,小儿感冒治疗得当,一两剂药就好,而且以后越来越不爱感冒;西医,病毒、细菌、支原体引起,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杀,使用退烧药退烧,病后必然导致咳嗽、体弱、喉咙肿痛、食欲不佳,重则哮喘、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甚至每月感冒发烧不断,只要坚持西医治疗,没一个小孩能逃脱这样的情况。由于乱治疗感冒引起的白血病、耳聋、哮喘等疾病,都在家长考虑之外了。[哈哈,中医治感冒,烧不发了,咳嗽不咳嗽了,可病菌还在哪里好好的呢,这样治疗不导致肺炎、脑膜炎、心肌炎才奇怪呢。所以中医才是真正的治表不治本呢]扁桃体发炎:中医,认为扁桃体是元阴的第一道防线,伤津、心脾热导致红肿,用对证药物调理脾胃气血;西医,认为扁桃体可有可无,发炎是细菌感染,使用点滴抗生素,基本上会反复发作,切除扁桃体。[扁桃体发炎相信大多数做父母小时候都得过,自愈型的,大多数成年就好了,怕也有很多切除的。中医里还没扁桃体的概念呢,盲目吃中药治这个东西,除了有害身体,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意义]支气管炎和肺炎:中医,咳嗽有很多原因,要根据五脏六腑情况辨证施治;西医,咳嗽轻就是支气管炎,咳嗽重就是肺炎,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点滴,同时使用激素,防止哮喘。另外使用止咳药,麻痹中枢神经,让人体不再咳嗽。最近出现的非那根造成婴儿呼吸衰竭,就是因使用非那根导致人体不再咳嗽,痰壅于肺造成。[支气管炎和肺炎,现代医学有很好的检测手段,从来没听说根据咳嗽轻重来判断的,楼主大概是挺中医胡说的吧,只有中医才会这么蒙人。现代医学治疗这个是毫无问题了,包括肺结核也不是什么绝症了。中医呢把这些可能就叫做肺痨了,多少年也没啥法子,连做皇上得了肺炎肺结核都会死掉,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哮喘:中医,很多原因导致,从综合调理人体平衡入手治疗;西医,遗传或伤害,使用激素,直到不喘。[幼儿哮喘小孩子常见病,成年后会自愈,现代医学认为是孩子免疫系统完善过程中,对异物反映过强导致。成年人的哮喘则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但小儿哮喘,因为有危险性,病重的时候一定要看医生,目前有很好的方法来缓解。中医从来没有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目前的一些所谓中药里,为了保证有效果,都掺加糖皮质激素。大家知道,现代医学对这些药是严格控制用量的。而他们放到中药里,根本不告诉你含有这些成分,经常会导致过量服用而危害身体。请大家切切小心,不要服用这些中药]小儿流鼻血:中医,心脾积热等原因导致,清热健脾就好;西医,毛细血管太薄,没有治疗方法,轻的堵住不用再管,重的做手术割除。[普通因为干燥导致流鼻血,不用慌张,也不用治疗,采取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了。经常莫名其妙的鼻出血一定要去医院作全面的检查孩子患血液病时,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鼻出血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所以切切不能服用什么清热健脾中药就不管了,贻误了孩子的病,你会后悔终生]水痘:中医,体内湿热,感受外邪导致,令湿毒发透,外邪自然不得入内;西医,病毒所致,使用抗病毒和抗生素。[水痘是病毒性疾病,有传染性,现代医学有很好的方法治疗,千万不要去尝试其他的手法,以免贻误病情]小儿眼屎:中医,肝气不合,平肝气,清肝热即好,采用菊花水;西医,泪囊堵塞,结膜发炎,点抗生素。麦粒肿:中医,内热到眼导致气血不通,清内热,热敷眼睛散结即好;西医,囊肿,需手术。[以上眼部疾病现代医学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非常有效,无需乱吃药]近视:中医,肝脾肾气不合导致眼部气血不足,对证治疗养护;西医,晶体变形,如果治疗换人工晶体或角膜磨薄。[楼主总算客观,近视目前无有效疗法,保护眼睛最重要,假性近视经保护后自然会恢复。对成人的近视目前西医有物理手段,但对儿童不适用]过敏:中医,体内不平衡,导致外邪易侵,健体即好;西医,各种感染源导致,轻的用抗过敏药物,麻痹神经,不再作出反应,重的使用与感染源同样的药物不断刺激,直到人体没有反应。[过敏类似哮喘]器官存留:中医,五脏六腑皆有所司,血气不能伤;西医,小孩的扁桃体、盲肠、胆囊都可以切除,没有影响。[急性盲肠炎、胆囊结石、息肉,在没有现代医学之前,病人只能等死]点滴:中医,点滴不顾症状,以寒水入体内,大伤元气,即使症状消除,病已越过太阳(人体表面的防护,小儿如果病在太阳,说明身体好,很快能调整)入腠理,进而过太阴(人体内部的防线,病在此,难好,需要长期调养)入膏肓;西医,点滴有害,不能乱用,治疗时必须根据情况使用,但在中国,点滴赚钱,不可不用。[目前国内幼儿点滴确实过滥,本人同意其观点,但在孩子不能进食的情况下,点滴是非常有效的,对中医来说就束手无策了,中药再有效,吃不进去也是白搭]抗生素:中医,只能杀死细菌,且不分敌我,不能治本;西医,抗生素有害,而且导致耐药性,不能滥用,但没有别的办法。[楼主在本文内一直提抗生素,似乎抗生素是一种毒药,很多鼓吹中医的也借机拿这个来说事。恐怕其他的父母也有此类误解。抗生素滥用大家可能都听说了,我不多做解释,我只希望拨乱反正一下。不正确的宣传,导致很多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滥用到不用抗生素。其实这几点是大家必须了解的:1、抗生素是目前解决细菌感染的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有了抗生素,使得以前大多数不治之症都变得极其容易了。所以该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就必须使用,否则就会贻误病情。2、抗生素副作用很小,正常的用量,其副作用和治疗效果比,微乎其微,很多病再没有其他新手段的情况下,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也最安全的方法。3、做父母的不可因噎废食,只听说抗生素滥用,就不给自己的孩子使用了。孩子吃了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这是个误解,你自己的孩子不吃抗生素,只要存在滥用现象,照样会有抗药的细菌变种。即使你的孩子以前不吃抗生素,当感染了已经有抗药性的细菌的时候,你再吃同类<span class="highlight">抗生素</span>照样没用。4、抗生素要尽量对症使用,能确定情况下,要用最合适的,而不是用广谱的抗生素,而且要一用到底,不要说症状好了就停用。5、要进行正常的检查后,再对症使用。中国受中医传统的影响,不爱进行完整的检查,而是根据外部观察的症状,就贸然使用药品,或者干脆就吃着看,这都是抗生素应用的大忌,导致了中国<span class="highlight">抗生素</span>严重的滥用。另外,抗生素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像楼主援引的,是不分敌我]补养:中医,小而早纳五谷,多吃杂粮,不健康是因为人的脏腑不平衡;西医,补充钙铁锌锡和其他各种维生素,不健康是因为缺了这些微量元素,或多了病毒细菌。[现代医学也是希望大家要吃饭,不吃饭会饿死的]河水发臭:中医,清理河道,清源正本,并促使河水流动起来,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西医,研究河里有什么细菌,然后研究药物,杀死细菌,如果细菌有耐药性,再换一种抗生素杀,实在控制不住,干脆填掉河流。这只是比喻,用在河道上,东西方都懂得如何做,但用在人体上,未必都能想明白。[中医讲养生道理,效法自然,用类比的方式,中国的百姓通俗易懂,因此要多多发扬。讲起治病中医动辄肝、心、脾、肺、肾,和我们周知脏器又不相关,明明胃有问题却说你是缺心(眼),大家只能糊里糊涂地听,糊里糊涂地信。而现代医学,研究了的病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真的是老百姓的福气。无论中医是非,孩子的病总是免不了的,毕竟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你都要进行选择,作为普通的孩子父母,大家都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参加这个讨论。]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7-19 14:0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7-21 07:07:5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道理,看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7-21 07:15:36 | 只看该作者
近百年来,中西医比较说,是个十分风行的话题。坚守中医壁垒者认为,中医辨证思维的光辉,理应优于西医;而祟尚欧化者则提出,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而中医则固守传统,自难取得新的长足发展。以上所争,虽各自从彼此的比较中得出,可是毕竟因为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所以势难得到客观公正的评判。   若要客观公正地评判、比较中西医的异同,自有多种不同角度,可供选择。然而,比较切实而为多数人所接受的,通常还得从生理与病理,辨证与辨病,药物与治疗等方面加以考察。   在生理上,西医的优势在于从五脏六腑,血液神经,肌肉骨胳等客观功能上,进行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从这—点上看,中医则与之相去较远。虽说中医也有解剖,并且起源极早,如古代医学巨著《灵枢·经水》就曾说道: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各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但是中医学并没有沿着解剖研究的方向发展自己的中医理论,而是有其独特的抽象的生理模型。为此,中医解释心的功能,可以超出心的范围,解释肝的功能,可以超乎肝的个体。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在解剖生理的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综合。  就病理而言,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并且注重追查实际的病根。如心悸不适,西医就诊必先分析其为功能性,还是心脏脏器本身出了问题。此外还十分地重视微生物如细菌毒素所引起的人体病理反应。而中医则从综合思辨的角度,把人体的一切病理变化,纳入到“病机十九条”的范畴中去。此后,临床医学,对此并有较多的发展补充,如阴阳失调,邪正相争,气血津液失调等等。其中尤以阴阳失调为其最基本的病机。   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处在“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当这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便就进入病理状态了。譬如同一咳嗽:碰到西医则必先明确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还是肺结核病,甚至肺癌等等,而中医则辨明其为外感还是内伤,如系外感则又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如系内伤则有肺虚、肾亏,甚或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再如就头晕来说;西医必定先要辨明是高血、贫血、神经衰弱,还是脑中生有其他疾病,方始用药,而中医则辨证为血虚、肾亏、肝风……等等。  无庸讳言,辨证施治虽有其特长,然而借鉴西医现代化的诊断设备, 更能弥补中医辨证的不足,因而早已引进到中医临床中来了。譬如中医碰上某些必须借助于西医现代比诊断手段的病例;实际上是同样毫无例外地采用透视、化验等方法的。  谈到药物与治疗,西医所用,多数为化学合成品,而中医则以天然药物为主。从目前来看,西药的优点是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点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当然,这种比较只是相对而说的,如中药制成成药服用,也很方便,并且对某些急性病也有着很好的疗效。  以上中西医比较,只是就现象而说,如果再深入一步,不难发现,两者形式虽然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无庸讳言,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与西医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两者都能治愈疾病,都是科学。这一点,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看得十分透彻。1953年,爱因斯坦在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J·E·斯威策的复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大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上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当中国医学在世界发散其熠烟光辉的同时,限于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直到18世纪,西医在许多领域尚不能与中医同日而语。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生和技士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确非溢美之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结构决定功能”,重视考察组织结构,并以实验和分析结构为主的西医学,凭借化学、物理学及显微镜等各种仪器的帮助,逐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中医的优势是否丧失殆尽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总体来看,在整体的医学模式、独特的理论体系、灵活的辨证方法、特殊的治疗手段、科学的药物配伍等方面,中医药学至今仍具有西医西药所无法取代的优势。  以临床而言,现代医学感到棘手的某些常见病、危重病和疑难病,如病毒感染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病、哮喘、慢性肝肾疾病、胶原性疾病、神经系统病后遗症、衰老及老年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癌症等,采用中医药物及针灸、气功、推拿、火罐等特殊治疗手段治疗,每每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使国内外医药界人土更寄厚望于中医药学。  实践证明,理论体系完全不同的中西医学,并无绝对的优劣高下之分,双方都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又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如果说中医学缺乏分析定量和实验,那么西医学则有机械唯物论和缺乏整体统一性的遗憾。  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协和性理解的很好的结合,将导致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而这个理想体现在医学上,显然就是未来的中医现代化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7-24 15:29:08 | 只看该作者
某一个群里的朋友叫我到此看一下有关争论。看了几页,头晕,看不完了,也没必要看完。jerryhao是个好人,但他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好中医。也不奇怪,现在好点的中医,只有农村还能找到个别,中医的传承因为卫生部门的政策原因出了大问题。中医学院的教育,用李今庸教授的话是: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但是,中医高手是存在的!我本人不是高手,但通过我,可以略知高手风范。我断断续续自学十年,大约只习得中医的百分之四五(这个估计,是心里话)。但你大可以叫些人来我这里试一试脉诊和舌诊的威力!也可以试一试通过吃饭让你吃出病来!(儿童为中医儿科,我没有学过,仅限成人。)来人无需开口说话,我只需诊脉观舌,便可以知其症状、感觉,以及一些生活细节,准确度达到七成以上(病情较重,准确度高。自我感觉无病者达不到这个程度)。至于第二点,我只需通过中医诊断,察知你身体的薄弱环节在何处,再选择你吃什么菜,如何做法,吃什么水果,如何生活起居,绝不虐待你,可以让你吃出病来,并且可以预先告诉你会出什么问题。甚至于也让你用西医治,也总治不好,或者治好一种又来一种,换句话说,就是身体垮掉。当然,这有点毒辣。庸医杀人不用刀,名医杀人更加不用刀,而且无人知晓!辩论无用,只有显一显真功夫,才会见分晓。此帖由 青山隐隐 在 2006-07-24 15:3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7-24 15:38:53 | 只看该作者
啊哈,我相信楼上是有一定经验的人士,其实只要是做医生,临床经验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国外做医师的门槛是非常高的。不过我特别不赞同所谓的好中医隐藏在民间的说法,个人认为那不过是普通老百姓更容易糊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7-24 16:11:53 | 只看该作者
来看一下中医的现状及其原因吧。令人悲愤。太长,可以选看一些段落(以不同颜色标示)。【转帖】 孤独的百年中医(上篇):一百年后,还会有中医吗?原载于《现代教育报》2001年9月21日矛 盾今年(指2001年)3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体卫分组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医医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有的医疗保健服务。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江总书记3月4日发言是对中医工作没有批评的批评”。焦老和邓老尤其强调:“中医高等教育如果现在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再过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我们看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中医药学的学术价格与历史地位的同时,中医药界内的权威人士却对中医的前途深感忧虑,甚至有一种危机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先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医的历史。一部辛酸的近代史近代以来,中医药学被斥为“唯心主义”、“民族的耻辱”,甚至被同于骗人的“巫术”,而予以“废除”,这是尽人皆知的。正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所言:“中医近百年来受尽了摧残”。1912年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在关于大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只设西医课程,拒绝设备中医课程。为此,全国19省医药团体赴京请愿,遭到当时教育总长汪大燮的拒绝。民国时期中医药界求生存的斗争,在1929年开成高潮。1929年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卫生部,随即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没有让一个中医参加。会上抛出了四项废止、限制中医药的提案,其中首先是打着“医学革命”旗帜的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打除医事卫生之联邦案”,提案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提案通过的消息一经公布,全国中医界群情激愤,强烈抗议。这就是中国医药史上有名的“三·一七”斗争。“废止中医令”的提案虽然最后不得不被迫取消,但是轻视、歧视、排斥、打击中医的政策却一直在执行。终民国之世,中医药界集会、抗议、请愿、游行、罢市、绝食,为中医药之生存延续而斗争,不绝于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余云岫本人仍受器重。余云岫说中医之所以有效,那是由于“精神之慰籍也”。而卫生部领导王斌也说“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医生治疗的安慰作用”,称中医为“封建社会封建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取消中医的措施。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扭转一种思潮,并不容易,因此长期以来中医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医事业不被重视。据统计,全国24所中医学院的财产比一所南京工学院的财产还少几百万元。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形势大好 危机四伏”文革之后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1982年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列人了我国宪法;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并拨专款发展中医;1988年国务院再次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呈现蓬勃发展局面。但是,正如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所说:“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医事业实际上日趋衰败,活不好又死不了。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仁,无不忧心忡忡。”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也指出:“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和学术水平不但没有象党和人民所期望的那样得到继承和发展,反而陷入十分严重的危机和混乱之中,在其虚浮繁华的外表掩饰下,中医中药的实质和特色正在迅速蜕变和消亡。按老中医的话说是‘形势大好,危机四伏’。”崔月犁先生在北京市中医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提到:“在我国有中医消亡的问题,是长期消灭、中期消灭、还是短期消灭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中医消亡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医后继乏人。“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全国知名的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和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今年五月三十日是焦老—焦树德八十岁寿辰,一位高层领导到中日友好医院给焦老祝寿,另外邀请了几位老中医来谈谈中医教育。除了焦、邓二老,还有任老—任继学、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等。在这次会议上基本取得了这样一个共识: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大家都同意这种看法: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来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近十多年,世界100多个国家学习中医药的学者普遍反映国内“中医水平越来越差”。德国一位学者反映:国内的中青年中医“真”的不多;法国一位学者反映:不少中青年中医对他们关心的中医药问题“一问三不知”。湖北中医药学院的陈国权教授在读了现代教育报8月10日的“中医药院校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吗?”一文后来信告诉记者:“回答是否定的:不能!早已不能!!数年内也不能!!”陈国权教授还告诉记者:以湖北中医学院为例,与西医院校相比,同为5年制,中医学专业的19门西医课占总学时(3106)的31.12%,是西医院校中医课的5—10倍;而19门中医课只占42.88%,其余26%为公共课。如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社会讥刺为“两个中专生”。中医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浓浓的西化、西医氛围中岂止是自卑?许多人都有一种耻辱感,只能仰仗西医的鼻息艰难度日。因无法胜任中医工作而被迫就西、搞药、从政、经商者大有人在。北京一学者“很可能下个世纪就再也没有中医了”的预言并非无稽之谈。中医界后继乏人尤其是缺乏正宗中医之术的问题比贯彻56号文件以前更加严重。这种严酷的现实多被中医界表面的繁华所掩盖。学生:“是传人,还是掘墓人”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告诉记者:“1981年,当‘文革’后第一批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我的母校)医疗系的学生即将毕业时,我所了解的学生专业思想的状况是:热爱并热心学习中医的不足10%;热爱西医并认为中医专业必须学业好西医的占30%左右;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中、西医学点,将来工作时好应付的占60%左右。”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自发组织的调查报告(刊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报》1996年1月25日第3版,标题是“1996我们走向何方”)显示:“92.9%的学生认为跟西医院校的学生相比,自己不具有优势;”“9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或一般”;“82.5%的学生是第一志愿报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的,而通过几年学习却有许多学生对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表示怀疑”;“67.7%的学生认为西医药类课程设置太少,9.9%的学生认为西医药类课程设置过多……72.7%的学生觉得在毕业前夕需要补充西医类知识”;“51.5%的学生认为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中医学前景不容乐观,另有26.3%的学生对中医药的前景竟然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认为现行教育体制使得学生们“中医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到”。上述情况,是中医教育的普通问题,应该说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大多如此。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一年也就遇上一、二位真心喜爱中医的学生”。一些学者还指出: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必须是实验研究性的论文,没有突出中医药学术,要西医方法点头才行,再过十年,等这些研究生成为教授以后,中医就全变了。难怪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李今庸曾作诗一首哀叹今日之中医教育:“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德国著名汉学业家、中医药学家满晰博也曾说过这要的话:传统中医缺少传人,随着老一代中医的消失,中医的科学核心与精髓将处于被淹没的危险之中。想学中医的也实在是无门可入,无路可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小同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怀抱着想认真学习中医的希望,处于现在的学生环境和教育体系下,常常感到失望、无奈和悲哀。入校几年,眼看周围本无兴趣的人埋头于外语、计算机之中,而原本感兴趣乃至想为中医做些什么的人也渐渐壮志消磨,随波逐流,不是不想好好学,是实在无门可入,无路可走。”“刚入大学之时,本以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谁知深入接触才发现,大家选择这所学校,有着各自的目的。有的是因为家长希望家中有个医生,有的是因为这是一条进京之路,还有的就是被调剂来的,只为了想学中医而来的寥寥无几。当然,高考时的选择毕竟有种种偶然,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然而,学习两年之后,问一问周围,立志要做中医的剩不下几个人,现在已如此,待到毕业后呢?有的同学甚至还不相信中医,生了病从不吃中药,认为那不如西药管用。在学校里学习了几年,却还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教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学生的来信中提到:“我们是为了学中医而来,为什么上课老师不讲些治疗的临床经验,而反复陈述在小鼠、兔子身上验证的药理作用;为什么老师讲课一边说按课本写的去看病根本治不好,一边是考试时你们千万要按课本答题否则就会没分;为什么在中医院里病人没有经西医手段处理出了问题就算是大夫的责任而中医大夫不开中药,开一堆很贵的西药却不会被视为不学无术。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走在校园里,看见人来人往,他就感到十分绝望,因为这些名义上中医未来的接班人,没有一个能担当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民国时期国民党企图废除中医,这大概是中医遭到的最惨重的外部打击,然而中医依然生机旺盛,难道今天几千年的传统竟要毁在高喊着‘振兴中医’口号的我们手上?”老中医:“我们是一代完人”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曾就现在中医界忽视名老中医效应这一现象告诉记者:自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以来,旧社会过来的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怀绝技的老中医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已辞世,仅北京地区,从今年1月26日—2月3日即有董建华、赵绍琴及刘渡舟三位病故;56—59年入校,最迟毕业于65年,中医功夫扎实,且略知一点西医的承上启下的四届新中医,绝大多数也退休。如果说中医界正在上演一场特大型空城计的话,并不为过。去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江西的伤寒学家陈瑞春教授不无感伤地对我说:“全国现在有熊猫300余只,而拿得出手(即每周坐诊3-5个半天,平均每半天接诊30-50个病人)的名老中医比熊猫还少”。陈国权教授还沉痛地指出:“再过10年左右,当中央首长及外国总统患重病,在经西医治疗无效时,我们很难拿得出能独立于西医之外治病的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名老中医了!”记得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采访时,著名老中医张灿玾教授痛苦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老中医私下里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们是一代完人’,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意思是这一代老中医一死,中医也就没人了,很可能走向灭亡。崔月犁先生在《致江泽江同志的信》中也提到:“不少老中医反映说:老一代中医去世后,中医即可能被西医‘消化’,而走上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7-24 16:49:12 | 只看该作者
这到不一定这么悲观吧,在成都就有很多有名的中医诊所.而且很多老中医都在培养自己的儿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7-24 16:55:10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2006-07-24 15:38+pid918416-->引用: jerryhao @ 2006-07-24 15:38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18416">查看原帖[/url]  啊哈,我相信楼上是有一定经验的人士,其实只要是做医生,临床经验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国外做医师的门槛是非常高的。不过我特别不赞同所谓的好中医隐藏在民间的说法,个人认为那不过是普通老百姓更容易糊弄而已。
我的经验,仍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指导。我没有师傅,是从中医古籍自学的。理论学得好,碰到你从来没有治过的病,也可以治好,并且从此以后就有了经验。要学好中医,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要有极好的古文功底。说农村有好些的中医,是基于这个原因:城里的医院,中医科大都被撤得差不多了。中医院里的中医,多数不会开中药,他们反而用西药治病。因此,虽不能说城市里没有好中医,但确实是很少很少。反而在农村,还有一些是师徒传承的中医,其水平要比城里的好一些,人数也多些。当然,这些人,也大多数称不上高手。也许是我心目中高手的要求高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7 , Processed in 0.12145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