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6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ylan 与 Tony:哈利快乐英语角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4 11: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这是表兄弟俩,我最近收的学生,来自长春。大的Dylan到我这里的第二日,即2月24日,正好是他的八周岁生日。小的Tony要到今年5月才满六岁。在确定来之前,他们的Grandfather张先生与我在电话上曾多次长时间通话,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的印象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十分重视孙辈的教育。首次通话的半年之后,张先生提出要特意带着孩子来造访。春节前,他们真地来了。张先生一直关注我的帖子,也很赞同我的理念,我们的讨论非常愉快。特别是他的外孙遇到很多令人头疼的难题后,他非常赞赏我的现代私塾的做法,决计将两个孩子带到我的私塾来与我女儿共命运。2 我被告知,Dylan有点心理问题,尽管智力状况不错,还跳了一级(在读三年级),但对学校的学习越来越难于适应。然而,在我眼中,孩子身体健康,玩的时候非常活泼。不过,就在春节前来的那次,当我纠正其读音时,他马上就给我脸色看,课后还在骂“这个鬼地方!”这次来的次日,在课上,他一开始就表现出不愿学习的种种样子:上课不听、不看书、不跟着做朗读练习,不仅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态(不断地打哈欠、东倒西弯),而且一旦我提醒他或批评他,他便立即变了脸色,轻则板起脸,重则骂声不断,还自己急得流眼泪,一脸委屈的神色。上课的第一天,尽量给他留些余地,不做过多的批评,只是观察他平常生活中的言行和表现。第二天起,我渐渐感觉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厌学,我与他的外公交流,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他生活上的整体表现,我觉得不应把他的心理问题夸大,他与孩子的交流、谈吐没有自闭的问题,玩的时候十分正常,饮食生活方面没有问题,唯独上课或安排他学习时才引起他情绪的变化,这应当是一种典型的厌学症。他外公也讲到一些情况,比如在两岁前,因为留在老人身边,给他的生活环境是十分的呵护,但到了幼儿园,环境变了,又在教学上管得过死,回到家里,父母不够细心,尤其是父亲脾气不好,于是在这样的环境生活了几年后,逐渐出现心理问题,到了上学以后,日益加重这种情形,以至到了上学期,差不多只好处于半休学的程度。即使去学校的时候,也因与老师打了招呼,都是听其自然,可以不听课、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特殊的孩子,与学校的环境格格不入。 鉴于这种情况,我的对策是,正面与孩子“较量”,不作迁就,借此改变环境的机会,迅速地改变孩子。从第二天、特别是第三天起,我加强了对他的管束和要求(当然也讲究适度),并随时对其正面批评,有时甚至是“声色俱厉”,完全压过他的无理取闹,并让他明白,我的底线是不允后撤的:至少要和Angella、Tony做得一样。我给他的信息很明确,我不承认他可以特殊,我不把他当成有问题的孩子,我也要他重新把自己当成正常的孩子。我确实觉得孩子的心理问题被夸大后,家长不敢管、老师不敢管,给与过多的迁就,反而会使孩子的心理发展更倾向于偏失。这样发展下去,可能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初步尝试的结果,在第四天来看似乎效果是好的。我注意到孩子也在克制自己,尽量按我的要求做。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即予以表扬,并进而鞭策他做得更好。3Dylan虽然有点问题,除了心理问题(主要是某种程度的厌学),还有情商的发展与智商的发展不够平衡。但也有他的优势,敏感、思维反应快;在一般厌学的同时,却也有他自己的兴趣,对数学和科学知识类的兴趣就较大。总体来看,知识面并不差,只是有些基础方面训练不足,显得薄弱,比如文字表达方面,就有这样的问题,学习的习惯方面也有些问题。Tony的情况,某种程度与他的哥哥有类似之处,尽管因为早期教育的原因,很早就能进行阅读,知识面也较广。但是,迄今不会写字,这两天在我这里学习书写中英文,累得很,但我要求他每天都要有进步,也就是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写得多,写得好。应当说,他做得还不错。这孩子的自尊很强,也很有个性,当我想听他读书,他却说他只想自己看,我妻子故意问他那个字怎么读,他却回答说:“这么简单的,你还要问我?”但他还是不肯读给我们听。他内心多少有点怕读错,怕人家笑话他。昨天晚上,因为与一个大孩子争一个弹力球,他生气起来,因为他的幼小(个子偏小)和逗人,引得我们哄堂大笑,他却更为生气,整整两节课,都在那里罢课,趴在桌上生闷气,直到他爷爷来把他抱走。4我第一次见到Tony,就觉得这孩子颇有灵气,感悟、思维和表达都不错。与他的哥哥相比,情商就要高很多。比如,我在用一种玩笑似的语气,批评他哥哥吃饭搞得像个大熊猫时,大家都在笑话Dylan头上、手上、衣服上——哪里哪里都是米饭,Tony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看看自己饭碗的周围,而且悄悄地捡起掉在桌上的米粒。他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对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启发和引导的。<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12:23:34编辑过]</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3:43 | 只看该作者
答爱莫能助:以前我教小逸和其他孩子的日语,已教完一本书(《新日本语基础教程》上),但后来这些孩子因为家庭不重视和缺乏语境的原因,我想多半是忘掉了。尽管小逸后来还曾跟一个初中生一起学了一段,也始终停留在复习旧知识,而无新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她突然对汉语、尤其是文言方面感到兴趣,为了适合她的兴趣,有半年多来基本上将学习日语的时间让给了古汉语。最近,我想趁Dylan、Tony的到来,想重新恢复教学日语。法语方面,因为正值小逸对英语词汇进行记忆的重要阶段,我故意搁下了,怕混淆记忆。日、法语的教学推进不如以前的设想,有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孩子稍大以后有自己的取舍,小逸就有点取汉语而舍日语的倾向;第二法语的教学时机把握得不好,要么早,要么再晚一点,我现在倾向于晚一点。多种语言的一起学习,总体上我觉得有利于对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开发,只是具体教学时难度很大。我的方法是将所学各种语言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现在也常进行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中文与英文、日语与中英文之间的比较。小逸之所以能较快地运用中文写作,应该说与我多种语言的教学有关。现在在语言上,小逸将面临第二次提升,即运用英语来读、写。我估计不出半年,小逸将可以达到此境界。<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 13:12:30编辑过</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4:20 | 只看该作者
5最近,开春后,Angella的作息时间有点自发地由晚睡晚起向早睡早起发展,这些天一般也能在晚上十点前后睡觉、早上八点左右起床。只是晚上的电视决计不让她看了,她与妈妈也达成了协议,自看完《大长今》后就不再晚上看电视了。最近的作息时间是:上午九时开始上课,主要学习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英文原版。既学了英文,也了解了人类历史。每天一段原文,学完后,Angella基本能背对白板,将原文复述出来。这些句子都是较长的复合句,恐怕高中生都未必一眼看懂。Tony、Dylan一直叫难,但有Angella冲在前面,他们也只好勉强地跟在后面感受。在英语学习的间隙,也穿插一些活动和其他的内容,如古汉语、写毛笔、科普知识的插入。吃过午饭后,Angella要睡一午觉,然后自由阅读,直至四点半的英语课,晚上照例是两节英文课。有时我也会带着他们出去玩一阵。不久将开设日语和数学课。6Dylan和Tony昨天的表现都很好。特别是Tony,把下面的一段文字都抄写出来了:Upon these lifeless rocks the rain descended in endless torrent, wearing outthe hard granite and carrying the dust to valleysthat lay hidden between the cliffs of the steaming earth.这段文字,我把它分成上列五个意群,通过讲解理解其意思,然后再诵读十遍左右,将其即时复述出来。——这就是今天早起后的第一个练习。Angella顺利通过。但,Dylan开始时畏难不肯认真跟读,当然连读都读不顺,经批评后,给他两个选择:或者读十遍,或者背过身去复述出来。他选择了读十遍。Tony因为小,只要求他读出即可,他做到了。根据Dylan的表现,我又及时教导他要有不怕艰难、战胜自我的精神。顺便说一下,训练孩子在理解和朗读的基础上,用分意群的方式进行即时的记忆和复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这不同于简单的背诵,但能加强孩子的语感。<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 13:13:37编辑过</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5:19 | 只看该作者
答把握节奏:1,我这里讲的复述是严格按照原文。2,就要用较长而复杂的句型才有价值。3,强调理解,用意群就是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强调短暂和快速),并化为自己的英语思维。4,讲一点语法,但更注重语义的理解。这方面我有一篇旧文:我谈曲刚与英语学习1 在哈利快乐英语角的墙上,只有两张关于英语的贴图: ——曲刚·快步英语·语法大表 ——曲刚·快步英语·语音大表 这体现了我对曲刚的赞赏。 曲刚很年轻,算不得英语研究或教学界的权威,甚至都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 但他对英语真有钻研,也真有理解,特别是对于语法那一块,对学习有用,对教学也有用。我在教学中吸取了曲刚,我也常常向我的学生推荐曲刚。 2 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曲刚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著作。认同之余,我在上课中介绍了他的《一张大表讲清英语语法——曲刚·新英语语法理论》,还采用他的《曲刚·快步英语·造句卡(积木式英语造句卡)》作为晨读的教材。 我觉得效果还是很好的。 在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的感悟就是,一定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语感?又如何培养?传统的教学,包括一些大家,都认为主要是通过背诵,由背诵而得正确的第一反应,就似乎有了语感。 我觉得,这有点似是而非。 3 曲刚提出了把语感量化,让你看得到,摸得着。 他从造句出发,通过数学的方法(如排列、组合、归纳、演绎等),将语言解析,形成零件——或积木块,再将他们重新拼装起来,一拆一装中,既有量化的感觉,也有语言思维的条理。 比如,它把句子结构按规律,分成了十八个句子零件。 在我的训练中,更是以意群代之。去掉那些复杂的语法名称,再让学生切实感受。 他的根零件的概念很好,——这里又沾上了计算机语言。语言再复杂,都有其根。 英语的 —— 主谓宾 ——主系表 —— there be 三大句子结构,既包含了一切,也衍生出一切的句型。 对学生输入句子结构,再让他们利用零件,进行组装,——用各个意群往句子结构中填充。 分步进行,先抓主干,再加细节。 通过这些搭积木式的操作,逐渐建立起英语的思维习惯。 4 曲刚的语法新解,自有其不够完善的方面,但确有其实用的价值。 他曾设想将其用于中小学生,能使他们掌握本为大学生所学的句子。 而我则用这样的方法,让幼儿感受到本为大学生所感受的句子。 (2005.4.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5:5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用各个意群往句子结构中填充。 分步进行,先抓主干,再加细节。 通过这些搭积木式的操作,逐渐建立起英语的思维习惯。 </div>我这么理解对么?这是主干: the rain descended in endless torrent, 第一级树枝(不管这些结构叫什么名字,反正都是描述雨的(位置、行为等)): Upon these lifeless rocks wearing outthe hard granite and carrying the dust to valleys 第2级树枝(描述valleys): that lay hidden between the cliffs of the steaming earth. 是这样给孩子讲么?(可以把这个句子写在白板上,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意群和级别,以强调句子的结构)-----------------------节奏以上的理解完全正确。但在讲解中,还可细化。比如最末一个意群总体上为定语从句,其中心词between the cliffs, 表示valleys的确切位置,而ciffs又带一个后置定语of the steaming earth。拆解完,再总装起来。分意群时,尽量不超过七个意群(幼儿最好在五个意群内),这样符合人脑记忆的规律,能达到快速记忆性复述。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就能帮助孩子理解复杂的句子,并感受到英语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将词化在意群中,又将意群化在句子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6:22 | 只看该作者
7今天训练的句子,也分为五个意群如下:Finally the hour came when the sun broke through the cloudsand saw how his little planet was covered with a few small puddleswhich were to develop into the mighty oceans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这个句型体现了主题先行(第一意群)说明在后(时间状语从句,由“when...”以下的意群所表述)的特点,正好与汉语思维相反,如果我们翻译,就会先说“当太阳突破云层。。。。时机终于来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7:1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tablebody2"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style="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18pt" width="100%">8今天,Dylan在我的鼓励下,首次选择复述,并继Angella之后,成功地完成了复述练习。需要指出的是,Dylan、Tony兄弟俩在长春市就已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英语课程,并受过外教的培训,因此“听说领先”是他们的优势。相反,在阅读、甚至在朗读方面,基本功不够,发音的不够准确、语调的不连贯与语速的缓慢,已影响他们对英语的进一步感受和提高。Dylan的成功复述,也是他“战胜自我”的一次值得记述的事情。成功之后,他在内心的喜悦、对今后学习的信心提高,毫不夸张地说完全是一次重要的战役性胜利。来此仅一周,就有这样的变化和表现,使我对他也更有信心了。</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7:3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lass="tablebody2"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style="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18pt" width="100%">8今天,Dylan在我的鼓励下,首次选择复述,并继Angella之后,成功地完成了复述练习。需要指出的是,Dylan、Tony兄弟俩在长春市就已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英语课程,并受过外教的培训,因此“听说领先”是他们的优势。相反,在阅读、甚至在朗读方面,基本功不够,发音的不够准确、语调的不连贯与语速的缓慢,已影响他们对英语的进一步感受和提高。Dylan的成功复述,也是他“战胜自我”的一次值得记述的事情。成功之后,他在内心的喜悦、对今后学习的信心提高,毫不夸张地说完全是一次重要的战役性胜利。来此仅一周,就有这样的变化和表现,使我对他也更有信心了。</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8:1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Finally the hour came when the sun broke through the cloudsand saw how his little planet was covered with a few small puddleswhich were to develop into the mighty oceans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这一段,真是很难呢!小逸能掌握体会这个句子的意思,进而意境么?很想听听袁先生给孩子们讲解这一句的“实况转播”。(如果方便的话)(把握节奏)——————————————————————————————————————Finally the hour came when the sun broke through the cloudsand saw how his little planet was covered with a few small puddleswhich were to develop into the mighty oceans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emispheres.</div>当太阳冲破云层、看到地球这个小星球上有一些小水洼,这些小水洼将要发展成浩瀚的大洋,覆盖于东、西两个半球时,机会终于来了。——以上是我对这段英文的理解。在讲这段英文的时候,Daddy还给我们讲东、西半球,他们是以英国的格林威治为分界,各有180度,格林威治为零度线,即所谓的本初子午线。我以上说得对吗?Angell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11:18:5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太阳<font color="#ee1111"> <u>看到</u> 。。。”的“看到”,是一种修辞的需要,它的意思是虚的......唉!我觉得这个句子没法直接翻译。因为在句子里的意思还有,太阳看着小水洼<u> 怎样 </u>遍布地球并发展成了海洋.我理解是不是可以这样翻译:“这个时刻到来了(指拨云见日的时刻到来了),阳光冲破云层,照到了地球上, 然后 ,(见证了)一些小小的水坑(是怎样)覆盖了地球,并发展成了覆盖了东西两个半球的浩瀚的海洋”。(这不是圣经里面说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好象还是不确切呦!俺语文水平太差了!Angella:你来好好翻译一下吧!)(把握节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握节奏:Angella在这里的理解,我认为是对的。The hour(机会)是指生命诞生的时机,房龙的下文是:Then one day the great wonder happened. What had been dead, gave birth to life.The first living cell floated upon the waters of the sea....___huge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断章取义了。(把握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4 , Processed in 0.17224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