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平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快速识别多音字 作者:废品先生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1301] 禇(zhǔ)衣:绵衣,絮有丝绵的衣服。《新唐书•李愬传》:“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曰:‘是洄曲子弟来索禇(zhǔ)衣尔。’”宋朱弁《送春》诗:“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禇(zhǔ)衣。”    [1302] 许禇(Zhǔ):见[1290] 许(Xǔ)禇(Zhǔ)。    [1303] 禇(zhǔ)师: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吏。春秋时宋、郑、卫等国设置。《左传•昭公二年》:“(郑国的公孙黑)请以印为禇(zhǔ)师。”杜预注:“禇(zhǔ)师,市官。”    [1304] 禇(zhǔ)幕:古代覆盖在棺材上的布幕。《礼记•檀弓上》:“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禇(zhǔ)幕丹质,蚁结于四隅。”古代礼制,大夫以上死后可用白锦做成的形似蚊帐的棺罩,叫做禇(zhǔ)。子张只是个士,用禇(zhǔ)不合礼制,所以他的学生公明仪用一块红布覆盖在他的棺材上,这块红布就叫做“禇(zhǔ)幕”。    [1305] 禇(Chǔ)师:复姓。春秋卫国有禇(Chǔ)师声子。《通志•氏族略四》:“禇(Chǔ)氏,即禇(Chǔ)师氏。汉梁相禇(Chǔ)大,元、成间有禇(Chǔ)先生少孙,并以儒学称焉。”《广韵》:“禇(Chǔ),丑吕切,姓。出河南,本自殷后,宋恭公子石食采(cài)于禇(Chǔ),其德可师,号曰禇(Chǔ)师,因而命氏也。”复姓禇(Chǔ)师之禇(Chǔ),《辞源》音zhǔ,《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chǔ。禇(Chǔ)姓各辞书皆据《广韵》“丑吕切”注音chǔ,禇(Chǔ)姓源于复姓禇(Chǔ)师,且复姓禇(Chǔ)师之禇(Chǔ)《广韵》亦为“丑吕切”,故从《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1306] 禇(chǔ)币:即纸币。禇(chǔ),同“楮”。楮树皮可造纸,故以“楮”代称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始,豫僭位,作禇(chǔ)币,自一千至百千,皆题其末曰:‘过八年不在行用。’”    [1307] 禇(zhě):古代称兵卒。因古代兵卒着赭色(红褐色)衣服,故称。《方言》第三:“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或谓之禇(zhě)。”郭璞注:“言衣赤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禇(zhě),卒也。从衣,者声,或曰从衣从赭省,亦声……按:今兵役民壮以绛缘衣有题识(zhì)‘勇’‘壮’字样,此其遗制。”    [1308] 禇(zhě)伍:泛指军队;行伍。也作“禇(zhě)五”。    [1309]《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hǎn)如虓虎。” 阚(hǎn),虎怒貌;虎怒吼声。虓(xiāo),虎怒吼。    [1310]《万姓统谱》:“宋侏(Zhū)俣,新涂县尹。”    [1311] 侏(zhōu)张:强横跋扈;放肆。《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自顷輈张,困于逆乱。”李善注引汉扬雄《国三老箴》:“负乘(shèng)覆餗,奸寇侏(zhōu)张。”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朱滔长驱于河北……希烈侏(zhōu)张于淮、楚。”《宋书•索虏传》:“天未忘难,祸乱仍起,猃狁侏(zhōu)张,侵暴中国。”——《汉语大词典》    [1312]术(Zhú)虎高琪:金末大将。女真族。大定末充当护卫,渐升为军官。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兵入关,他率军入卫中都(今北京),渐升至元帅右监军。贞祐元年(1213年)以连战失利,惧为权臣纥(Hé)石烈执中所杀,发动政变,杀执中。宣宗任以国政,为平(pián)章政事。南迁后以重兵守汴,不顾州郡残破。贞祐五年请攻宋,引起宋金之间连年冲突。后为宣宗所杀。——《辞海》。术(Zhú)虎,姓。“高琪”或作“高乞”。    [1313] 术(Zhú)赤:成吉思汗(hán)长子。曾参加攻金及中亚各地的战争。成吉思汗(hán)十七年(1222年)哲别、速不台越太和岭(高加索山),西攻钦察部,深入斡罗思,他领兵为后援,巡视征服地方。成吉思汗(hán)分封诸子,他得到海押立延伸至花剌子模地区。十八年,成吉思汗(hán)东还,他称病不往,被疑谋逆,后病死。——《辞海》    [1314] 兀术(zhú):一作乌珠、斡啜,即完颜宗弼。金大将。女真族。太祖阿骨打第四子。初从斡离不、粘罕等攻宋。天会七年(1129年)任统帅,渡长江,追宋高宗入海。次年为韩世忠阻击于黄天荡,相持四十八日,才得渡江退去。未几调往陕西,与张浚(Jùn)(字德远)大战于富平,苦战后勉强得胜。以后连年进攻秦岭北麓地带,都被吴玠等击退。金熙宗时封瀋王,任都元帅,进封越国王,撕毁挞懒等主持的和约,于天眷三年(1140年)重开战事,进兵河南,受到刘錡(qí)(字信叔)、岳飞等军的阻击。但因南宋政府乞和,终成“绍兴之盟”以秦岭、淮河为宋金分界。——《辞海》    [1315] 术(Zhú)甲:复姓。金有术(Zhú)甲法心。见《金史》本传。    [1316] 单姓读术(Zhú):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吾乡章丘县有术(Zhú)氏,乃金南渡奸相术(Zhú)虎高琪之后。”    [1317] 术(Zhú)忽:元时称犹太人为“术(Zhú)忽”,见《元史•文宗本纪》。清乾隆《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称“珠赫”。穆斯林的《汉译塔布》称“朱乎得”。    [1318] 莪术(zhú)、吴术(zhú)、苍术(zhú)、白术(zhú):皆药草名。    [1319] 术(suì):通“遂”。古代行政区划。《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suì)有序,国有学。”郑玄注:“术(suì)当为遂……《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    [1312]-[1319] 术(zhú)本作“朮”。技术、战术之术和术(suì)的繁体字是“術”。姓氏和人名中的术(zhú),《辞源》《辞海》音zh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据《广韵》“食聿切”音shú。《广韵》:“朮,直律切,药名。朮,食聿切,同秫。”其“朮,食聿切。”下并未列姓氏人名。姓氏和人名中的术(zhú)原本作“朮”,且《广韵》成书于公元1011年,其时尚无那些少数民族姓氏和人名。    [1320]亨(pēng)人:古代司炊之官。《周礼•天官•亨(Pēng)人》:“亨(pēng)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pēng)煮,辨膳羞之物。” 亨(pēng),“烹”的古字。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bgcolor="#f5f9fa" border="0"><tr><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 width="100"></td><td><font color="#008000"> </td><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 width="100"></td></tr></table>  [1321]《诗•豳风•七月》:“七月亨(pēng)葵及菽。”    [1322] 亨(xiǎng):“享”的古字。祭祀;飨献。《易•大有》:“公用亨(xiǎng)于天子,小人弗克。”陆德明释文:“众家并香两反。京云:献也。干云:享宴也。姚云:享祀也。”《隶释•汉张公神碑》:“振鳞尾兮游旰旰,时钓取兮给(jǐ)亨(xiǎng)献。”《正字通•亠部》:“亨(xiǎng),即古享字。”——《汉语大词典》    [1323] 亨(pēng)鲜:《老子》:“治大国若亨(pēng)小鲜。”后因以“亨(pēng)鲜”喻治理国家。《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乂墓志》:“妙识屠龙之道,深体亨(pēng)鲜之术。” ——《汉语大词典》    [1324] 亨(pēng)孰:煮熟。《礼记•祭义》:“亨(pēng)孰膳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 ——《汉语大词典》    [1325] 於(Yī)微闾:神话中的山名。《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於(Yī)微闾。”王逸注:“暮至东方之玉山也。《尔雅》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餮伞!?甭降旅魇臀模骸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11:35:37 | 只看该作者
[1461] 腊(xī)人:古代官名。负责制作干肉及祭祀用肉之类。《周礼•天官•腊(Xī)人》:“腊(xī)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fǔ)腊(xī)、膴(hū)胖(bǎn)之事。”郑玄注:“薄析曰脯(fǔ)。棰之而施姜桂曰脩。腊(xī),小物全干也。” 膴(hū),祭祀所用的切成大块的肉。胖(bǎn),胁侧薄肉。    [1462] 腊(xī)肉:干肉。《易•噬嗑》:“噬腊(xī)肉,遇毒。”朱熹本义:“腊(xī)肉,谓兽腊(xī),全体骨而为之者,坚韧之物也。”    [1463] 腊(là)肉:腊(là)月或冬天腌制的肉类。有的要风干或熏干,有的贮于坛内不需风干。    [1464] 腊(là)月:农历十二月。因古代在这个月举行腊(là)祭(祭祀祖先),故名。    [1465] 腊(là)鼓:古人于腊(là)日(腊(là)祭之日或农历十二月八日。)或腊(là)日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là)日,谚语:腊(là)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驱疫。”    [1466] 臘(liè):剑的两面刃。《周礼•考工记•桃氏》:“桃氏为剑,臘(liè)广二寸有半寸。”郑玄注:“臘(liè),谓两刃。”贾公彦疏:“两面各有刃也。”——《汉语大词典》    [1467] 腊(là):祭名。古代称祭百神为“蜡(zhà)”,祭祖先为“腊(là)”;秦汉以后统称“腊(là)”。《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là)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孔颖达疏:“腊(là),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là)矣。’”杜预注:“腊(là),岁终祭众神之名。”汉蔡邕《独断》卷上:“四代腊(là)之别名: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zhà),汉曰腊(là)。”——《汉语大词典》    [1468]《庄子•外物》:“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xī)之。” 腊(xī),晒干。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1469]《国语•郑语》:“毒之酋腊(xī)者,其杀也滋速。”韦昭注:“腊(xī),极也。”    [1470]《山海经•西山经》:“(钱来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xī)。”郭璞注:“已腊(xī),治体皴。”    [1471] 蜡(zhà):祭名。古代称祭百神为“蜡(zhà)”,祭祖先为“腊(là)”;秦汉以后统称“腊(là)”。《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zhà)八,伊耆氏始为蜡(zhà)。蜡(zhà)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所祭有八神也。”《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zhà)。”郑玄注:“蜡(zhà)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祭也。”汉蔡邕《独断》卷上:“蜡(zhà)之言索也,祭曰索此八神而祭之也。”宋欧阳修《秋狝诗》:“索享仪非蜡(zhà),围田礼异蒐。”明杨慎《生庵经说•礼记•蜡(zhà)腊(là)二祭不同》:“蜡(zhà)音子豫切,蜡(zhà)与臘(là)不同。《玉烛宝典》云:臘(là),祭先祖;蜡(zhà),祭百神。臘(là),取禽兽以祭,故字从獵省;蜡(zhà),享农功之毕,故字从蜡省。臘(là),于庙;蜡(zhà),于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1472] 蜡(zhà)月:指周历十二月。    [1473] 蜡(zhà)日:年终蜡(zhà)祭八神之日。晋陶潜有《蜡(zhà)日》诗。    [1474] 蜡(qù)氏:周代官名。掌掩埋路尸及清除道路不洁之事。《周礼•秋官•蜡(qù)氏》:“蜡(qù)氏掌除骴……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jié)焉,书其日月焉,悬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孙诒让正义:“蜡(qù),骨肉腐臭,蝇虫所蜡(qù)也。《月令》云: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据《说文》,蜡(qù)即蛆。    [1471]-[1474]“蜡(là)”是“蠟”的简化字。“蠟”本指蜂蜡(là),后也泛指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像蜂蜡(là)的东西。“蜡(zhà)”是祭名,凡与祭祀有关的词,“蜡”音zhà。    [1475] 筴(cè):同“策”。卜筮所揲(shé)之蓍。《仪礼•士冠礼》:“筮人执筴(cè)抽上韇,兼执之,进受命于主人。”《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筴(cè)为筮。”用筴(cè)(蓍草)占(zhān)吉凶叫做筮,用龟甲占(zhān)吉凶叫做卜。    [1476] 筴(jiā)制:挟制、钳制。韩愈《曹成王碑》:“鏺广济,掀蕲春,撇蕲水,掇黄冈,筴(jiā)汉阳。”    [1477] 火筴(jiā):火筯。筴(jiā),同“夹”。唐陆羽《茶经•器》:“火筴(jiā),一名筯。”    [1478] 楷(jiē)木:即黄连木。也叫楷(jiē)树。落叶乔木。木材坚韧,可制家具、手杖,也可用于雕刻。其叶可食,也可代茶。《说文解字》:“楷(jiē),楷(jiē)木也。孔子冢盖树之也。”周作人《关于苦茶》:“《五杂俎》又云:‘……曲阜孔林楷(jiē)木其芽可烹。’”    [1479] 螲(dié)蟷:一种生活于地下的小蜘蛛。又名颠当、蛈蜴、土蜘蛛。体黑褐色。筑穴于土中,呈圆筒形,内部满布蛛丝,穴口有圆盖,可以开闭,伺小虫经过,即翻盖捕捉。遇敌害,则闭盖躲避。……——《汉语大词典》    [1480] 菀(yùn)结:郁结。谓思积于中而不得发泄。菀(yùn),通“蕴”。蕴积;郁结。《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我心菀(yùn)结。” 菀(yùn),一本作“苑(yùn)”。——《汉语大词典》     [1481] 菀(yù)柳:《诗•小雅•菀(Yù)柳》:“有菀(yù)者柳,不尚息焉。” 菀(yù),通“郁”。茂盛。《诗•大雅•桑柔》:“菀(yù)彼桑柔,其下侯旬。”毛传:“菀(yù),茂貌。”    [1482] 菀(yù)枯:语本《国语•晋语二》:“(优施)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yù),己独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谓苑(yù)?何谓枯?’优施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yù)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后以“菀(yù)枯”指荣枯。亦喻指荣辱、优劣等。……清赵翼《浮论》诗:“识真自有兰亭本,肯逐时流说菀(yù)枯。”……——《汉语大词典》    [1483] 茈(zǐ)菀(wǎn):即紫菀(wǎn)。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根茎入药。见《本草纲目•草五•紫菀(wǎn)》。《说文解字》:“菀(wǎn),茈(zǐ)菀(wǎn),出汉中房陵。”    [1484] 菀(wǎn)牧:苑(yuàn)牧,放饲动物的苑(yuàn)囿。菀(wǎn),通“苑(yuàn)”。《晋书•束皙传》:“田诸菀(wǎn)牧,不乐旷野,贪在人间。” ——《汉语大词典》    [1485]《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卿但暂还(huán)家,吾今且报(fù)府。” 报(fù),通“赴”。去,往。    [1486]《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fù)往。”郑玄注:“报(fù)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1487] 报(fù)葬:谓人死后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报(fù),通“赴”。急速。古代丧礼,大殓后须停柩待葬,为时三月。《礼记•丧服小记》:“报(fù)葬者报(fù)虞,三月而后卒哭。”郑玄注:“报(fù)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陈澔集说:“谓家贫或以他故不得待三月,死后即葬者。”——《汉语大词典》    [1488] 报(fù)虞:古时不待三月之殡而急葬者,须随即举行虞祭,称“报(fù)虞”。《礼记•丧服小记》:“报(fù)葬者报(fù)虞,三月而后卒哭。”郑玄注:“报(fù)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 ——《汉语大词典》    [1489] 杕(duò):同“舵”。船尾用来控制方向的梢木。《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yuè),毁舟为杕(duò);心所欲,毁钟为铎。”高诱注:“杕(duò),舟尾。”铎,铃铎。毁舟为杕(duò)、毁钟为铎都是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    [1490] 杕(dì)杜:1、《诗•唐风•杕(Dì)杜序》:“杕(dì)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后多以比喻骨肉情谊。南朝梁江淹《王侍中怀德》诗:“既伤蔓草别,方知杕(dì)杜情。”2、《诗•小雅•杕(Dì)杜序》:“杕(dì)杜,劳远役也。”后多用为欢庆凯旋或远道过访的典故。南朝梁沈约《正阳堂宴凯旋》诗:“昔往歌《采薇》,今来欢《杕(Dì)杜》。”杜甫《收京》诗之三:“赏应歌杕(dì)杜,归及荐樱桃。”苏轼《次韵钱穆父(fǔ)会饮》:“行人已结束,杕(dì)杜乃归期。”——《汉语大词典》。杕(dì),树木孤立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6-5-19 11:37:12 | 只看该作者
[1491] 椎(chuí):1、同“槌”。敲打用的棒槌,大多一头较大或呈球形。2、同“捶”。用椎(chuí)击打。3、形状像椎(chuí)的东西。4、朴直;愚拙。今关中谓头脑不灵活的人为“椎(chuí)子”。    [1492] 椎,于椎(zhuī)骨义读zhuī,其他义读chuí。    [1493] 拆(cā)烂污:吴方言,本谓拉稀屎,喻苟且马虎,不负责任,把事情搞得很糟糕。拆(cā),排泄(大小便)。烂污,稀屎。《续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老三是打格拆(cā)烂污主意,耐倒不可不防。”叶圣陶《倪焕之》九:“我只知道守我的本分,教功课决不拆(cā)烂污。谁能说我半个不字!”储安平《一场烂污》:“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拆(cā)足了烂污。”《无锡日报》2004年12月2日:“《门前场地常有人‘拆(cā)烂污’,主人数说几句反遭粪涂门》。”    [1494] 脯(fǔ),本义为干肉条,引申为干、干枯等。脯(pú),胸脯(pú)。脯,于胸脯(pú)义读pú,非胸脯(pú)义读fǔ。    [1495]仔(zī)肩:责任;负担;任务。《诗•周颂•敬之》:“佛(bì)时(shì)仔(zī)肩,示我显德行。”郑玄笺:“佛(bì),辅也;时(shì),是也;仔(zī)肩,任也。”宋叶适《贺叶丞相》:“未能独任,容有累于设施;命以仔(zī)肩,固显示于德行。”郭沫若《为“五卅”惨案怒吼》:“当局一方面希望有人出来排解,以卸仔(zī)肩,别一方面更竭力减轻条件以图敷衍了事。”朱德《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诗:“将军猿臂依然健,还我山河任仔(zī)肩。”仔(zī)肩之仔(z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音zī,《辞源》《辞海》音zǐ。    [1496] 纶(guān)巾:冠(guān)名。先用青色丝绞合成带,再用青丝带制成的头巾。或谓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相传诸葛亮常服用此巾,故又称诸葛巾。《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周瑜)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案:《说文解字》:“纶(lún),青丝绶也。”唐孙愐:“古还切。”则青丝带之纶(lún)本亦读guān,故用青丝带制成的头巾谓纶(guān)巾,后青丝带之纶(lún)音变为lún。    [1497] 纶(guān)布:即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草八•昆布》:“按:吴普《本草》:‘纶(guān)布,一名昆布。’则《尔雅》所谓‘纶(guān)似纶(lún),东海有之’者,即昆布也。纶音关,青丝绶也,讹而为昆耳。”——《汉语大词典》    [1498]《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lún);王言如纶(lún),其出如綍。”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lún)言”、“纶(lún)音”、“綍纶(lún)”等代称皇帝诏书。    [1499] 奇(jī)零:不满整数的数,零星。    [1500]《吕氏春秋•不屈》:“竖子操蕉(qiáo)火而钜。新妇曰:‘蕉(qiáo)火大钜。’”高诱注:“蕉(qiáo),薪樵也。” 蕉(qiáo),通“樵”。[1501] 蕉(qiáo)萃:同“憔悴”。1、形貌枯槁貌。清史夔《陶靖节故里》诗:“门柳故萧郏?榫找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6-5-21 16:11:35 | 只看该作者
对小朋友来说有点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6-5-22 08:19:39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6-5-22 14:31:03 | 只看该作者
哇!好多啊!收藏起来细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6-5-22 15:44:41 | 只看该作者
超强,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6-5-23 15:05:4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太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6-5-23 16:51: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厉害了,这都能搞得到,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6-5-24 16:07:3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3:55 , Processed in 0.08196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