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喜还是该忧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12-9 20:20:52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2005-12-09 16:47-->引用:jerryhao @ 2005-12-09 16:47 这个说的是,关键是你替他处理,还是教他处理。有些人认为对小孩子的行为不要干涉,对错都要依他的去做,让他自己慢慢体味,即所谓让孩子自己作主。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这样,对于很小的孩子,你必须要告诉他很多东西那个是对,那个是错,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还没有复杂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你可以慢慢培养他去学会思考,但如果你置之不理,不协助孩子进行选择,无论你随意,还是随便,你都没有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家长是要协助孩子,但是选择就是要孩子做主,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最好都得是孩子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体会以后认识到,这样孩子才能主动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学会做人。 教在很多家长不是引导不是启发是干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12-9 20:49:02 | 只看该作者
hq1966+2005-12-09 15:53-->引用:hq1966 @ 2005-12-09 15:53   老鼠这样教没有错,就是对暴力有点过虑了。 说说人性好吗  我的理解:   如果把人和野兽相提并论,人性包括兽性。   如果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人性包括动物性。   如果把人和一块石头、一根木头相提并论,人性包括物性。   这是宽泛的人性。事实上,这才是完整,真实的人性。   如果把人性和兽性对立,人性是指人区别于野兽的特性。   如果把人性和非人性对立,人性是专指剔除兽性后人的特性中的正义、美好的一面。不包括奸佞、逐权、阴谋等区别于曾性的人性。时常听到骂人没有人性,这个时候所提到的人性就不包括人性中恶的部分了。   上贴中提到的人性,是宽泛的,所以,下面提到的部分好理解了。   最近几年玩CS这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玩家有上千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没有见谁玩了游戏出去就随便杀人。是指人性中兽性的部分需要宣泄,宣泄对象是虚拟的,并不会造成社会动乱,这又是体现人高于动物的地方。   人性中公理正义始终占主导地位是指人性中正义美好的那一面所占的比例。   再囗囗囗。   实际上,一个人总是同时包括人性中善和恶两方面的,只不过,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好,越是自律的人,善的成份越多,恶的成份越被压抑。恶的成份一般都是些低级(没有贬义,这个问题也有的说)物欲泛滥的结果,受压抑并不是表示它不存在了,相反,越是压抑,越是想出来捣捣乱,一下压不住就冒头。   对头上戴光环的人物,我们只看到人性中剔除了兽性、物性及其他恶的部分,所有的宣传也只提到这些部分,从来不敢想象,圣贤或是道德高尚的人会有恶的成份。实际上,恶的成份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来,看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土壤。把他们和野兽、动物、石块、木头一样来看,同样具有兽性、物性和其他恶的成份,只不过善的成份比一般人多,维持这种平衡的时间比一般人长(天啊,原谅我的大不敬,接下来还是要说)。   实际上这些圣贤和一般商品一样是有使用环境和使用期限的要求的,超过保质期一样有问题。   女同志对男人沾&ldquo;腥&rdquo;的戒备,要从这里得到启示:首先相信自己的男人有圣贤一样的自律,其次相信,即使圣贤也有不能自持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美人计去试男人到底会不会越轨,<em>一次二次能把持</em>,月圆之夜就难说了。   总结:盲目相信一个圣人或者道德高尚的人,就象盲目相信品牌商品一样,有可靠的时候,也会有走眼的时候。
这个好像是静态的人性人,是动态的,始终在变化的,比如你的月圆说<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人的发展是具备前进性的,也就是类似于自然法则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但存于各自心中的&quot;德性&quot;决定人性,这个是不会变的.此帖由 jjhs 在 2005-12-09 20:5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12-9 20:58:03 | 只看该作者
hq1966+2005-12-09 18:03-->引用:hq1966 @ 2005-12-09 18:03   全托和孩子打人的问题,dyly应该有专业见解。
愧疚,专业不精。孩子打人我觉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如果是明显的暴力倾向,那孩子的问题肯定是家庭的问题。也许是安全感缺乏和爱的缺失,也许是故意要捣蛋成为问题人物引起父母的关注,还可能是转移父母的矛盾维持家庭。如果只是单纯的孩子交往模式,那也得分析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打人,孩子打人的处理方式对事情的解决有益吗? 我觉的大部分孩子的打人肯定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和背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9 23:24:3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在说&ldquo;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这么长大的,我并没有暴力呀&rdquo;,以证明这些事情对孩子没什么影响,我觉得大家实在是太大意了。事实上,目前国人的品格整体上实在不能恭维,都是因为我们那时的教育方法所致,如果这种方法很正确的话,我们也没必要到这里来费心讨论了。也许大家认为这是件很小的事情,没必要大惊小怪,可是如果我们不关注着每一件小事,那培养孩子合格的品格,就会是一间空话。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迷恋游戏不能自拔的时候,往往愿意把责任推给社会,实际上问题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都是做父母的在每一件小事上,应该做的角色缺乏导致的。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坚强勇敢,但可惜孩子的勇敢绝不是从暴力上获得的,而是从自己的自信上获得的。对比中外的孩子,那个更孱弱一些呢,你就能知道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不可能给你你希望得到的东西,而且是恰恰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5-12-9 23:38:25 | 只看该作者
虎爸无犬子,哈哈,你这只老鼠,鼠目寸光,志向远大着呢!放眼未来,他一定会出蓝而胜于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5-12-12 10:43:46 | 只看该作者
jjhs+2005-12-09 20:49-->引用:jjhs @ 2005-12-09 20:49 这个好像是静态的人性

人,是动态的,始终在变化的,比如你的月圆说<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人的发展是具备前进性的,也就是类似于自然法则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但存于各自心中的&quot;德性&quot;决定人性,这个是不会变的.
  前面说了,圣人也是在善恶之间维持平衡,善的部分体现的多,维持时间长,后人把他叫作圣人。
  圣人都要维持平衡,一般人更不能脱俗,我不可能穷亿万之众赚金币,论坛承受不了,目师会追着我打。

  我们常常对人性混不清,就是因为不敢想象人们推崇的人性光辉竟然会有阴影,圣人也会有恶的人性。
  特别对自己敬爱的人不敢想象,对高高在上的人不敢想象。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你的生杀大权,你的生命就悬于他的一念之间,而他人性中竟然有恶的一部分,天哪,不敢想了……

  所有人维持平衡的过程应该不是静态。如果认为一个人好就是永远好,坏就永远坏,这才是静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12-14 16:52:14 | 只看该作者
老虫的观点和25楼的观点我都支持,我家就有一男孩,就是爱管闲事,爱打架,甚是恼火,听了各位的高见,我心态好多了,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12-14 18:07:44 | 只看该作者
wjx871+2005-12-14 16:52-->引用:wjx871 @ 2005-12-14 16:52 老虫的观点和25楼的观点我都支持,我家就有一男孩,就是爱管闲事,爱打架,甚是恼火,听了各位的高见,我心态好多了,谢各位。
25楼是我,一袋子宁静!请唤我&ldquo;袋子&rdquo;,千万不要打成&ldquo;呆子&rdquo;<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5-12-16 11:08:10 | 只看该作者
袋子可不是呆子,谁要把袋子叫成了呆子,那才是呆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7-20 10:14: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万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7 , Processed in 0.0766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