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娃娃妈妈, 你认为中医只是欠缺在统计, 我不敢苟同。应该是中医根本就无法统计。我将我以前的一个帖子转来你看看, 别对我说中医不在乎量, 我就不相信五倍量的药跟一倍量的药是一样。从中药和西药看中医和西医光从理论上看, 中药比西药要"优越":自然资源,符合环保意识. 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相差比较悬殊,"安全".因人用药,比较人性化.......等等.但至少在现阶段,我建议大家还是尽可能地用西药而非中药. 原因也有很多,这里我只举一条:中药无法量化.具体解释就是你人是同一人, 医生开了六剂相同的药, 你分两次去配的药效果可能相差非常大, 甚至于你一次配的药效果可能也相差非常大.为什么呢?举个例子: 中药现在用植物比较多,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 我们去药店配药是按重量来算剂量的, 这就有个问题: 一两黄连含多少有效成分是无法确定的.我们知道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受很多因素影响, 野生的和种植的生长周期可能相差十倍, 那么是不是两者药用成分百分比还是一样的呢?另外历史上黄连主产四川地区, 但现在大部分省份都有出产, 那么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矿物含量,如何保证黄连的有效成分还是一样的呢?还有每年的降雨量不同, 大家知道雨下的多了西瓜都没那么甜, 那凭什么黄连还是不论干旱还是洪涝都是一样苦呢?再加上根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物质浓度, 采药后的处理情况......等等因素, 你明天服用的那剂药一不小心就是今天那剂的药量的三五倍, 甚至十倍八倍, 相差这么悬殊, 是不是还是无所谓?大家见仁见智吧. 西药标出的就是有效成分, 管你老天爷干旱还是洪涝, 我服用的量我自己知道不会有大的偏差.好的理论, 很多时候也就只是好在理论上, 无条件实施的时候,再好的理论也是枉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