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与不打向来都有很大争论.
我相信不是单单打与不打及何时打的问题, 而是要弄清打的本质. 以我看打的本质是管教. 所以当父母打孩子时是出于管教而不是发泄情绪, 那样, 打不是个大问题. 但有多少时候父母是心平气和的打而不是怒气冲冲的打呢?
孩子是会学习父母的, 如果父母随意地打, 那样孩子可能会学父母, 甚至因为一动气就打人, 这样应该不是你的目的. 而且, 时打时不打, 孩子会无所适从. 他也不能从打得到任何正面教育效果.
如果打是建基于"爱"与"约", 那样会好一点. 约的意思, 就是你先与孩子约法三章, 预先警告他当他犯甚么严重过犯时就会打他. 并且告诉他订立这约是因为你爱他.例如: 如果他从高处跳到地下就会打他, 告诉孩子因为你爱他, 不想他受伤, 因此要用打去作警戒及提醒. 要他同意. 以后, 当他真的由高处跳下时, 你先心平气和告诉他, 他犯了规, 因为大家曾经立约, 重新提醒他这个是因为爱而立的约, 跟著就按约打他. 至于轻轻的打还是狠狠的打, 就要视乎你与他立约的内容了.
这种先警告, 后立约, 约是因父母爱子女, 然后遵守约而打的模式, 可以令孩子清楚你为何打他, 清楚甚么东西是不可以犯的. 见到父母打他时是心平气和而不是情绪化的, 就不会学著因情绪而打人了.
但这个方法的先决条件是: 父母的自制力及耐性.[ Last edited by palmchristy on 2004-1-30 at 11:29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