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日儿子回来说在音乐课被《世界儿童心连心》的歌给气坏了。“这歌词太没意思了,为什么要那么写呢?第一句是‘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东半球和西半球就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没来也没什么东半球和西半球,如果我们另外一种分法,就不叫东半球和西半球了。然后是‘海洋和陆地连在一起’,真是的既然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和陆地当然也连在一起,东半球里有海洋和陆地,西半球里也有海洋和陆地,能不连在一起吗,有必要唱吗?真是太没道理了,气死我了。”唉,这就是我的儿子,经常会生一些莫明其妙的气。可是一时我还真答不上来,又在做作业的档上,只好推脱没时间,改日再答。
不依不休的儿子,接下来一有空就要问我这个事儿,看来不想明白不行啊。晚上拿来歌词研究了一下。“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陆地连在一起。歌声和友谊,欢笑和……世界儿童心连心”,算是明白了。儿子做作业休息时我给他做了如下解释:
这首歌的名字叫《世界儿童心连心》,这个名字就跟你的作文标题一样,一般是说明主题的,就是这首歌主要是唱什么的。一开头唱“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和陆地连在一起”为了告诉你“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和陆地连在一起”,这谁都知道。所以这么唱也跟也跟写作文一样,是一种方法,是为了说明“世界儿童心连心”,你看既然“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和陆地连在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世界儿童的心是不是也应该象,东半球和西半球,海洋和陆地一样连在一起呢?或者说世界儿童的心相连就好象是“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海洋和陆地连在一起”一样。如果我们只唱一句“世界儿童心连心”,多单调,前面来两句歌就丰富起来,也让我们听得更明白。有时候你写作文没东西写,就象这首歌一样,我们来上这样两句,话就多起来了。
呵呵,儿子点头认可,我总算过关了。
12月17日后记:今天在宏济书院听了蓝献华老师的课颇有启发。其一就是回答问题的艺术。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问题可谓不断,无数个“为什么”经常会把家长逼入“绝境”。妄自喝斥不行,每问必答也不行,当答不答不行,不当答答之也不行。启发孩子思考问题的时机和火候确实难把握。《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启发思考的时机和火候拿捏得当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品质,如果拿捏不当也可能扼杀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就拿“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这个例子来说,如果能引导孩子思考一番是最佳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着困惑: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忙啊,有时甚至连发呆的时间也没有。当儿子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正在做作业。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比他正在做的作业要有价值得多。但是我不能让他放下作业来思考,因为没时间,花在思考上的时间多了,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就少了,在孩子心中作业是必须要做的。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只能牺牲思考的时间。可遣憾的是思想的火花稍纵即逝,现在扑灭了,再想让它燃起来就难了。儿子对“东半球和西半球连在一起”的问题倒是执着,但提出的时间总是不适时啊,要不是吃饭的时候,要不就是作业的时间,要不就是马上就得睡了 ,有了答案就乖乖的答吧,没时间启发。
|
[ 本帖最后由 greenbee 于 2011-12-17 19:2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