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wlj18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前识字并非越多越好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1-4-19 16:32:05 | 只看该作者
有利有敝,看自己怎么做,也许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1-10-12 16: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wy3000 的帖子

写的真好。孩子不是很喜欢阅读的话,怎么去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1-10-12 16: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wy3000 的帖子

写的很好。阅读很重要,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的话,怎么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呢。我家儿子,每天睡觉前,都要求给他读书,但很多时候,感觉他都没仔细听,可能是不想睡觉,故意找点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1-10-14 14:25:5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观点,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我当时上的学前班就教的是一年级的课程,到了一年级又学一遍,感觉自己像是留级生,现在记忆里只有学前班,对一年级没什么印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1-10-14 21:06:53 | 只看该作者
认字是为了阅读,但学前儿童认识了上千字后就能独立阅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阅读是和理解分不开的。即使他能把通篇文章读下来,但并不理解,这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不应该做那些无用功,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引导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1-10-14 21:07:26 | 只看该作者
认字是为了阅读,但学前儿童认识了上千字后就能独立阅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阅读是和理解分不开的。即使他能把通篇文章读下来,但并不理解,这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不应该做那些无用功,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引导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1-10-24 17:25:2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有道理。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有利有弊。提前学一些也有好处,但不要太强调多。楼主的意见我也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1-10-27 11:57:2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把39楼的观点复制一遍,希望多些人看到

首先,向将2005年发的贴子翻出来的人致以崇高敬意,太有才了。

楼主转贴的文章观点,我不赞同……

文章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以下四点信息,对此我会提出我的不同意见。

一、认识大量汉字的孩子上小学后,注意力没有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孩子集中,主要表现为: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平时生活中也随便、拖拉;
这第一点,我觉得太无厘头了。
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与识字多少有必然的联系吗?平时生活中随便、拖拉更是与识字多少扯不上一点关系。
识字再多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着自己的性格,或活泼好动、或内向寡言。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中随便、拖拉,这与孩子自身的性格以及平时的养成有关,并非文中所指那样,是识字多所导致的。而从统计学上来讲,一所学校仅有的几名识字多的学生,根本没有统计学意义,也没有与其他学生做对比的意义,基数太少了,这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比较,不足以让人信服。
  
二、学前过多的学习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上学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家长看重结果,轻视过程,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基本功不扎实;
这一点,有点以偏盖全。
我们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这期间做为家长有意识的想让孩子学点东西,对孩子的今后实在是意义重大,但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生理规律。作者将个别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对而造成隐性伤害的孩子来做例子,从而劝更多的家长因噎废食的这一观点实在是站不住脚。
至于‘家长看重结果,轻视过程……’这一点,更证明家长的教育方法及理念有误,需要改正是家长,而不是早期教育本身。

三、识字多的孩子与只认识几个字的孩子,在一年级入学初区别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跑越来越小,到三四年级两者之间基本就没有区别了;
这一点,从理论上来看好象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学前认识了1000个字,等到4年级,所有学生都认识了1000个字,那么早识字的孩子优势也就尽失了。这只是一个表面,那么我们来看看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
在这里我想谈谈兴趣是什么。兴趣与天赋、好奇不同,
天赋是上天赋予你的才能。这种才能是未经后天学习、与生俱来的,而且与众不同。
好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但随着对某件事物的深入,新鲜感消失好奇心理也随之消失。
而兴趣是以个体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兴趣是后天培养的。
众所周知,幼儿早期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这里指的是文字阅读)。一但孩子用汉字这把钥匙打开了阅读的大门,从被动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变为主动,这中间孩子获得的快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孩子的知识层面会更高、更广,以及对阅读产生的浓厚兴趣,这些与没有经过早期识字的孩子的差别,绝不会因为到三四年级大家都认识了同样多的字,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最后,2001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新课标将识字与阅读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其中对识字阅读这一块,新课标要求:
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平均每年要认识900个汉字)
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平均每年要认识350个汉字)
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平均每年要认识250个汉字)
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平均每年要认识250个汉字)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1、2年级识字负担最重,要认识1800个汉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我们来分析一下,2年大约435天是学校的上课日,这期间孩子平均每天要认识4个以上的汉字,还要2个左右的汉字要会写,再加上数学、音乐、体育、品德、英语等各门学课的学习,对孩子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在社会各界呼吁为孩子减负的今天,为什么新课标会给新入学的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想这应该与我国孩子阅读普遍较晚,阅读量还不到国外孩子的1/6有着一定的关系。阅读的重要性是公认的,那么现在实施的新课标是不是可以让我国孩子的阅读年龄提前呢,这个肯定有一定的效果的,但还不尽如人意。
狼孩的现象让我们知道了敏感期,错过敏感期的教育,势必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效果。而孩子阅读的敏感期是45岁,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敏感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仓促中完成,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1-10-29 21:22:31 | 只看该作者
太早識字学龄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没什麼太大的帮助, 還不如學學其他才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1-10-31 22:43:28 | 只看该作者
初衷是想让孩子增强自己阅读的能力,看来是适得其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6 , Processed in 0.11307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