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金石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给孩子自由》—小巫/著 连载

 关闭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5-7-1 23:46: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以前都没看过小巫的文章,只听说过此人。
如果母乳够当然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5-7-4 17:19:3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额可是小巫的粉丝哦~~~看额的签名就知道了~~~

我几乎是完全按照小巫的去做的,基本上,只要用心领会了,就做得很好。我们家萱萱20个月左右断奶,基本上是无痛苦断奶:)

只不过这几天来吃饭又淘气了,赶紧复习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5-7-5 10:19:15 | 只看该作者
诸神的黄昏+-->引用:诸神的黄昏 呵呵呵,额可是小巫的粉丝哦~~~看额的签名就知道了~~~ 我几乎是完全按照小巫的去做的,基本上,只要用心领会了,就做得很好。我们家萱萱20个月左右断奶,基本上是无痛苦断奶:) 只不过这几天来吃饭又淘气了,赶紧复习去~~~
羡慕啊,吃到20个月,那得省多少买奶粉的银子啊,可惜我儿子吃到8个月就没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5-7-5 10:20:30 | 只看该作者
该松手时就松手 冬季的一天,我的朋友南希带着她刚满一岁的女儿艾米去翻斗乐玩儿。旁边一位带孙女儿的老太太好奇地问南希艾米多大了,当听说艾米刚满一岁时,老太太不禁感慨万分——“刚一岁就走得怎么好了!我孙女儿都快一岁半了,走路还离不开人哪!唉,你是怎么教孩子走路的?”南希看着被层层衣服捆绑的像一只十字架的小姑娘,看着跟着孩子亦步亦趋、无论如何也不肯松手的奶奶,心中纵有千种经验、万般忠告,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孩子穿的那么多,四肢无法活动,怎么走路?”南希对我感叹。“孩子走到哪里,老人都拉着她,没有自由,孩子怎么能学会走路?”这样的情形简直太普遍了,属于典型的家长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会冷,就多给孩子穿衣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也不看看孩子到底是否需要这么多衣服;怕孩子摔跤,就无时无刻不拉着扶着牵着孩子,自己心里感到安全就行了,完全忽略孩子在成长中对自由的需求。结果呢?我经常看到快两岁的孩子,还依附于大人的牵拉和辅助,不会独立走路,更不要提爬楼梯、玩儿器械等需要四肢协调的动作了。也经常看到发育正常的孩子,在游乐场的器械上被大人拉扯得东倒西歪,明明可以自己滑滑梯,却被大人揪扯着不能痛快滑下来,明明可以自己爬上台阶,却被大人拉拽着,不能尽兴爬上爬下跑来跑去。孩子对自由行动得渴望于大人对他们得过分保护产生激烈冲突,孩子大哭大闹、大人烦躁不已,最后凭自己的身体力量强行把孩子带走。为什么不给孩子自由?大人们总是振振有辞:怕孩子摔着!怕这、怕那,成为多少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了多少孩子的正常发育啊!而且,这样对孩子的阻挠,往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大人怕孩子摔跤、不肯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久之孩子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失去对环境的观察、失去对四周物品空间距离的判断、也失去自我保护意识。许多在大人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走路直眉瞪眼,不看四周(因为没有障碍物的概念,也从来不需要自己小心),当然也很容易被一个小小的台阶绊倒。这个时候大人会飞奔过去,扶起大哭的孩子,自我满足的感叹,“看见了吧,就是不能松手,一松手就摔跟头!”可是,此时不松手尚可,难道你能够做到跟着孩子一辈子不松手?不摔跟头,孩子就永远学不会独立走路。小时候不摔,长大了会摔得更狠。不松手的家长,说是为了保护孩子,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不是怕孩子摔跤,而是怕给自己找麻烦。孩子总牵在自己手里多省事儿,而放手让孩子探索世界,就需要看护人开动脑筋、时刻提高警惕,有创造性地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同时也需要看护人更加勤快,及时更换濯洗孩子玩儿脏了的衣服。蒙特梭利说,“不必要的帮助就是对孩子的压制。”Sam从生下来开始,在四肢体能的发展上、对四周事物的探索方面,就没有受到过任何限制。从他能爬开始,我们就经常带他到一些游乐场所,让他在器械上爬来爬去;10个月左右,只要把他放到滑梯顶端,他就会一欠屁股一努劲儿,哧溜一下滑下来。我相信所有小孩子都喜欢飞驰下滑梯的那种感觉,Sam就特别喜欢玩儿滑梯。待到一岁多,他还玩儿出花样来,要么翻过身子趴着滑,要么头朝下倒着滑。凡是转为儿童设计的滑梯,只要地面铺的是海绵砖,我们就随他滑,在他旁边稍加保护就可以了,但是从来不拉着扶着他,给他造成任何阻碍。Sam学习走路的过程也十分顺利,我们一直采取弯着腰扶着他练习的方法,虽然大人累一些,但是对他的保护更加可靠。我看到过不少家长给孩子胸前拴一条绳子,像牵小狗一样牵着孩子,孩子就探着身子,一扑一扑地踮着脚尖向前冲。这样做地唯一好处是解脱了大人的劳累,对孩子却有百弊而无一利,不仅仅在危险出现时大人无法及时保护孩子,更会损害孩子将来的走路姿势。Sam在一岁生日过了整整三个星期时,正式开始独立走路。孩子学会走路,对于他自己、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放:大人不必总抱着孩子了,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自由来探索世界。Sam会走路后不久的一天,我带他在园子里玩儿,牵着他的手上下喷泉旁的台阶,一位邻居走过来对我说,“你不必这样牵着他,我看见他爸爸带他出去时,就让他自己上下台阶,根本不管他。这孩子很棒,几下就会自己走了!”听言我不禁放了手,果然小家伙上下台阶十分自如。看来我这个当妈妈的还是过于小心,对孩子过分保护了。而且Sam在这方面也流露出小孩子的天性来:跟着爸爸,知道爸爸不管自己,就独立行事;跟着妈妈和阿姨,知道她们更“心疼”自己,也就顺水推舟,多一些依赖。作为父亲,在发展孩子体能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男性天生就更加大胆,更放得开手。从不到一岁开始,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带他到朝阳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玩儿。Sam最喜欢的就是一座美式树屋,布满各种让孩子随心所欲钻来钻去爬上爬下的通道,还有4座长达6米的树干滑梯。这些滑梯我都不敢钻进去滑,Sam和爸爸却滑的不亦乐乎。每次Sam都在滑梯顶端通过树干大呼“妈妈!”我在底端接应他,叫他找妈妈来。他滑出树洞口后放声大笑,然后回过身来叫“爸爸!”爸爸也随后应声滑下来。树屋二层和三层之间有一套围着编织网的楼梯,几乎直上直下,网子很窄,成年人无法钻入,爸爸就让Sam独自爬上这个网梯,他自己走平常的楼梯,在网口等Sam。第一次看到丈夫撒手让Sam独自攀爬,我吃惊极了,问他行吗?丈夫说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好多次了,没有问题。我仰着脑袋,看着刚满一岁不久的儿子稳健地一步一步爬上网梯,心中无比的自豪!这两年,各地居民小区添加了各种普及性健身器械,Sam也成为在这些器械上翻飞的小小健身家,每每招来周围邻居惊讶的目光和评论。有几次,一些孩子跑来玩这些器械,他们的家长本来要阻止的,但是看到比自己孩子小许多的Sam在上边运作自如,也就打消了顾虑,放手让孩子玩了。可能很多家长没有发觉,孩子其实天生就有很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只要你相信他,放手让他探索世界,同时在一旁给他提醒,告诉他该注意些什么,一般来说不会出什么事儿。给孩子自由,就是鼓励孩子认知四周事物,认知自身能力、培养对事物的观察、也锻炼各方面的体能。关于攀爬,著名教育学家孙瑞雪这样说——<i>只要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幼儿从1岁开始到6岁都喜欢攀爬,为什么人类所有幼儿——不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域、哪种文化,是文明还是落后,幼儿都无一例外的喜欢攀爬呢?</i><i>因为攀爬是幼儿早期创造力发展的一种自发的自然表现形式。</i><i>人对自身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早,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是一体的,禁止了儿童的行为也就等于禁止了儿童的思维。因此儿童的行为也恰是创造能力发展的一种早期形式。儿童是在攀爬中判断自己能力的,当这种能力在攀爬的高度和难度上达到某种程度,并使儿童在心理上感到自己能承受时,他便开始探索难度更高的、冒险性更大的行动,并不断突破自己心理的承受力。儿童的这种创造倾向同成人相比,看上去是那样的势不可挡。一般情况下,人在基本生存达到满足时,这种称为创造力的探索精神就会自然地发挥出来。</i>当孩子探索世界时,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成年人过多地干涉会破坏孩子的专注,磨灭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损毁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往往那些上学后不专注的孩子、有所谓“多动症”的孩子,追溯其成长史,都有家长干涉过多、限制过多的痕迹。Sam一岁半的那个夏天,我们带他到青岛度假,每天下海戏水,下边摘抄一段我以Sam为第一人称所写的日记:今天好险啊!差点儿把妈妈丢了!又是一个大晴天,我们早早来到石老人浴场。今天人少,大概昨晚啤酒节开幕式,大家都喝多了,这会儿还睡着呢。我们全家泡进海水里,跟着海浪一起蹦高。浪头很猛,一个接一个的打来。有的浪特别大,跟一堵墙似的,哗啦打下来,冲击力十分强大。爸爸抱着我,浪来了就把我高举起来,让我骑在浪尖上。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乐得咯咯的。所有的人都特别惊讶我的胆量,大部分人肯定心里都以为爸爸妈妈发疯了,因为实在没有我这么小的孩子在浪里玩儿的。有些比我大的孩子都不敢下水,很多成年人都带着救生圈。再说妈妈,她不会游泳,也诈着胆子跟我们海里弄潮,因为实在非常刺激非常好玩儿。一个巨大的浪头打过来,妈妈一下子没影儿了。过了几秒钟,我们看见她脚丫子朝天在海面上露了一下,然后又没影儿了。爸爸抱着我,身体凉了半截儿,心想我抱着孩子,可怎么救老婆!我搂着爸爸,也有点儿着急,妈妈怎么不见了。妈妈呢?倒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大浪把她冲倒,头朝下栽进海里,一直沉到海底。她没有惊惶失措,倒是很沉着,屏住呼吸,摸到海底。浪的冲力把她的身体推出一个侧手翻(在陆地上做不出来的动作,在海里易如反掌,妈妈成体操健将了),翻完了,她触着海底站了起来。我们看见她终于浮出水面,松了一口气。她跟我们说,哎呀,刚才完全失控了。还没说完,又一个大浪打过来,我们急忙集中精力对付它去。后来妈妈说,有了今天这回惊险,再也不怕水了。她夸了我好几次,说我好勇敢,有胆量的宝宝,什么都不怕,能够对付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也敢于体验生活所提供的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5-7-5 16:10:58 | 只看该作者
大力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5-7-6 15:26:06 | 只看该作者
篱中人+-->引用:篱中人 羡慕啊,吃到20个月,那得省多少买奶粉的银子啊,可惜我儿子吃到8个月就没奶了。
吃一天都比不吃好呀:) 额老婆下岗了,所以可以坚持母乳喂养。唉,塞翁失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5-7-7 10:47:47 | 只看该作者
诸神的黄昏+-->引用:诸神的黄昏 吃一天都比不吃好呀:) 额老婆下岗了,所以可以坚持母乳喂养。唉,塞翁失马。
哦,全职妈妈了!从理论上说,不记得是哪个牛人说(小巫还是孙老师?),孩子小时候多花些时间,大了,就省事了。(俺还没有看到这个曙光,路漫漫其修远兮!)所以,你就咬咬牙,把人家娘俩儿好好养着吧。(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5-7-7 21:55:48 | 只看该作者
诸神的黄昏+-->引用:诸神的黄昏 呵呵呵,额可是小巫的粉丝哦~~~看额的签名就知道了~~~

我几乎是完全按照小巫的去做的,基本上,只要用心领会了,就做得很好。我们家萱萱20个月左右断奶,基本上是无痛苦断奶:)

只不过这几天来吃饭又淘气了,赶紧复习去~~~
第一次知道小巫,是由于她那些鼓励母乳喂养的文章,我在另一育儿网站贴过很多,为了对抗那些宣扬早断奶的说法。她的文章很有说服力,凡是认真读过的妈妈都感到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5-7-7 22:39:46 | 只看该作者
小巫这段文字感情多于理智.我反对过早断奶,我认为孩子半岁前断奶都是属于过早.不断奶影响吃饭的说法我也不苟同.但象小巫这样到了孩子两岁还在喂奶,仅从此文字还看不到充分的依据.唯一的"既然孩子喜欢,为什么要断了它",这是通篇文章可供考虑的一点. 提供几个长期吃母乳的负面情况:一\我家的猫初胎生了四只小猫,由于没找到收养人家,其中两只猫一直到成年都未离开猫妈妈.小猫已经有牙,并能啃得动骨头,吃得下饭,而且已发情,还是时不时吃母乳. 二\农村常有孩子断母乳晚,上小学了,课间休息还不忘了回家吃一口母乳.我家就有这样的亲戚. 三\有个朋友,男的,已为人父,幼时吃母乳好象吃到中学.说话听起来总觉得舌头短一点,不知与断母乳晚有没关系.为人懦弱,悲观.最听他妈的话,因此婆媳关系也不大好.   不管怎样,有奶吃的孩子最幸福!我孩子是九个月断母乳的.原本想喂到孩子一岁的,但我奶不多,断奶后都不需要吃退奶的东西,因为根本不胀.那时候孩子一看到奶瓶里是奶就根本不喝,吃辅食也吃不好,日渐消瘦,只好把母乳断了.断了母乳后,孩子就移情至奶瓶,再大些时候,就断奶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5-7-8 15:00:58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小巫这段文字感情多于理智.我反对过早断奶,我认为孩子半岁前断奶都是属于过早.不断奶影响吃饭的说法我也不苟同.但象小巫这样到了孩子两岁还在喂奶,仅从此文字还看不到充分的依据.唯一的"既然孩子喜欢,为什么要断了它",这是通篇文章可供考虑的一点. 提供几个长期吃母乳的负面情况:一\我家的猫初胎生了四只小猫,由于没找到收养人家,其中两只猫一直到成年都未离开猫妈妈.小猫已经有牙,并能啃得动骨头,吃得下饭,而且已发情,还是时不时吃母乳. 二\农村常有孩子断母乳晚,上小学了,课间休息还不忘了回家吃一口母乳.我家就有这样的亲戚. 三\有个朋友,男的,已为人父,幼时吃母乳好象吃到中学.说话听起来总觉得舌头短一点,不知与断母乳晚有没关系.为人懦弱,悲观.最听他妈的话,因此婆媳关系也不大好.   不管怎样,有奶吃的孩子最幸福!我孩子是九个月断母乳的.原本想喂到孩子一岁的,但我奶不多,断奶后都不需要吃退奶的东西,因为根本不胀.那时候孩子一看到奶瓶里是奶就根本不喝,吃辅食也吃不好,日渐消瘦,只好把母乳断了.断了母乳后,孩子就移情至奶瓶,再大些时候,就断奶瓶.
断奶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个时点,额家萱萱就是先断午睡的那一餐再断午夜的那一餐到最后不吃母乳,长达近一个月。断奶,只要妈妈或者BB任一方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实施。额家是妈妈准备好了,BB还差一点。母乳,不仅仅是个食物,说到底,还是个方式,一种很彻底很包容的爱:)额家萱萱平时对奶瓶根本就不感兴趣,现在已经可以拿杯子喝了。不过,还得大人监督监督,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5:09 , Processed in 0.10215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