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金石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给孩子自由》—小巫/著 连载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6-14 16:03:31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的安排是完美的,当孩子看到大人吃饭馋时,大约在6个月,也长牙了,能坐了,小手可以抓东西了,这些都是给他添加副食的信号,这也是孩子的味觉敏感期,咀嚼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断奶时,大自然也安排好了,那就是孩子会自己做主的。

母子一体,做了母亲后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在外面,感觉到孩子饿了,奶汁已经流湿了衣服,就千万火急的想要抱着孩子听她欢畅的吃奶的“咕咚,咕咚“声。这种幸福体会不做母亲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男人也无法感受到,也许这也是大自然恩赐给女人独有的。因此为错过给孩子喂奶的姊妹们感到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7:08:2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人发言啊?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哦,最起码给我点鼓励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7:22:58 | 只看该作者
篱中人+-->引用:篱中人 楼主,挺不容易的,284页的书全敲出来,太累。建议你挑几篇典型的,有启发意义的敲出来就行了。
全敲出来,我担心小巫会起诉你哦。
你到提醒了我,其实起初的想法挺简单的,只是想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里面的方法和理念。没想到这样侵犯了小巫的版权啊,看来真的不能连载了!大家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15 12:27: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写成文摘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6-15 16:13:3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B>放下你手中的砍刀(节选)

(1)</B>

2001年元月,中国第一本时尚育儿杂志《妈咪佳人》(后改称《都市主妇》)正式出版,我在首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事后被编辑部邀请去参加他们的读者评刊会。

会后主编邀请几位妈妈读者吃午饭。主编是一位未婚年轻女性,十分好奇地问了我们这些“过来人”许多养育孩子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孩子刚刚出生,一直到一岁多都不会说话,不能够直接表达自己,你们怎么知道他都需要什么呢?”

一位读者妈妈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他所有的需要都是由你来告诉他!”听到这种奇怪的说法,我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嘴里含着的一口饭也差点噎在嗓子里呛着我。

因为我自己的体会,和这位妈妈所说的,恰恰相反。Sam所有的需要,都是由他自己告诉我,即使他还不会说话。我从来没有傲慢地认为我是他的需要的制定者。

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表达自己的方式丰富多彩,尤其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儿童。到是你认为只有说话才能够表达,那你永远也不会理解你的孩子。

从Sam降生开始,我就发现他绝对不是传统概念里的“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有着独立的思想活动和丰富的表达能力的小人儿。他的确有很多需要,他也很会表达自己,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他,理解他,满足他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

蒙特梭利将婴儿这种从母体中带来的内涵称为“精神胚胎”。我们做父母的,要给这个胚胎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让他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欢快地成长。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要充满尊重和关爱,要欢迎他,接受他,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

只是有些父母自以为是,认为不会说话的孩子就是什么都不懂,就是一只可以任人摆布的小玩偶,就是一张任人在上边胡写乱画的白纸。

蒙特梭利说过,“新生儿的需要并不是病人的需要,而是一个迫切想使自己在身体上,心理上适应一个新的陌生环境的人的需要。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一种怜悯,而应该是对创造的那种神秘的崇敬,不应该使一个有精神的人一直被限制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之内。”

<p align="CENTER"><B>(2)</B>

北京的《信报》“亲子乐园”版做过一期“东西方育儿观念大冲突”,采访了包括我在内的四名中外妈妈。一位姓朱的妈妈激烈反对西方的自由育儿理念,反对让孩子的需要做主这样的观点,说,“小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不能一味地任由他自由地生长,家长要不时地给他剪枝修叶,这样他才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多么熟悉的论调啊!我都能够想象这位母亲张牙舞爪挥动着剪刀理直气壮地残戳那棵无辜稚嫩的幼苗!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大自然不依靠任何剪枝修叶,已经存在了上亿年,长出了无数棵参天大数。恰恰是在人类出现后,大自然才遭了灾,不仅仅是参天大树,多少物种都迅猛地消失了。而人类也为自己的傲慢,无知和荒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再说了,要是那棵幼苗不是参天大树的种呢?要是他只想快快活活地成长为他自己呢?难道只长成小白杨就对不起谁吗?

样孩子不是种盆栽,不是培植病梅。记住《爱和自由》的话: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让儿童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6-16 09:32:07 | 只看该作者
金石头+-->引用:金石头 </B>[/SIZE][/SIZE]
Sam一直吃母乳,一直和妈妈心贴心,他最爱妈妈,也最听妈妈的话。看书上写的、听别人讲的,幼儿会有一个反抗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说“不”,经常任性、哭闹、难以调教。英语中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

Sam都快3岁的时候,我还在等待他的反抗期。母乳喂养把他变成了国际母乳会出版物里所描述的the terrific two,“可爱的两岁”。
我深切地体会到,做一个好妈妈,养一个好孩子,一切从母乳开始。

terrible two 就是因为没有构建好亲子关系。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有的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16 17:35:14 | 只看该作者
Qmom+-->引用mom terrible two 就是因为没有构建好亲子关系。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有的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


弗氏认为1岁左右孩子的口唇期结束,也就是本我到自我开始发展阶段了,开始了解接受现实,也就开始有了自我本我的冲突,即本能和外在的约束纪律的冲突,这个构建建立好了,孩子就不会有反抗的"terrible two",这包括重要的亲子关系,即孩子对父母和世界的安全信任,被过分干涉又对外指向的孩子越会产生反抗。

我观察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也感觉确实是这样的。大人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去发展,孩子的性格就很温和,秩序感被打破了也不会大发脾气。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消极,发脾气,大哭,专注力弱,易反抗,敏感。借此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17 10:08:0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10:20:01 | 只看该作者
考虑《给孩子自由》因为每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所以放弃连载,决定每篇文章单独发贴讨论。请大家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17 10:58:5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每个作者写一本书,都只代表了个人的理解、看法和行为。而作为读者,也是一个个体,你未必都认同作者的观点,但是只要对自己有借鉴意义,就说明这本书,没有白看。《给孩子自由》还是提出了很多我们以前没有考虑的到的问题,当然小巫的观点也未必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适合。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怎么理解怎么做。
金石头:
我觉得《杜绝开裆裤》也得挺不错的。你能不能打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6:49 , Processed in 0.09945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