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金石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给孩子自由》—小巫/著 连载

 关闭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6-23 09:35:47 | 只看该作者
续谈大小便和羞耻心 Sam在2岁3个月时顺利地过渡到白天能够自如控制小便,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每天仅仅需要两块尿布,一块用于夜间,另一块是为他大便预备的。他会自动要求:“Sam要戴尿布拉屎!”戴上后,他会悄悄躲在一个避人的地方用力,而且谢绝参观,只要我们出现在他左右,他就很着急地把我们轰走。不知道为什么,拉完后他却特别不愿意我们给他解开尿布清理,如果我们不略施强制,他能够戴着脏尿布玩儿好久。一旦被俘,捉到尿布台上清理,他经常大哭大闹,十分伤心。很长一段时间,握弄不明白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一次我们带他去朋友家,他和朋友的儿子玩儿的正开心,突然大叫“妈妈Sam要戴尿布拉屎!”我看他已经在用力,来不及取尿布,赶紧把他抱到马桶上,他拉在了马桶里。但是回家后,他还是坚持戴尿布大便,每次问他,要不要取厕所,就像在Max家里那样?他都拒绝,我也只好随他的“便”。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一天我们去我爸爸家,Sam要求戴尿布大便,我告诉他今天妈妈忘了带尿布来,他只能坐在马桶上大便。他欣然接受了,也顺当地排了便,还自己冲了马桶。从此之后,他白天完全摆脱了尿布,大小便都在厕所进行。一开始他还曾经要戴尿布大便,我都以尿布用完了搪塞过去。由于Sam人还小,成年人的马桶对他来说太大了,我们都是扶着他,他搂住我们的身体来平衡自己。在坐马桶大便的头几天,他曾经数次要求我“妈妈别看,”如果我把头抬起来,他会继续要求“妈把头转过去,”于是我只得把脑袋扭向一边。他拉完了,我给他擦屁股,他会说,“妈别闻,Sam的屎臭着呢!”那时,Sam在我们小区里新开的一所蒙特梭利儿童之家半天入托。一天,儿童之家的领班老师很兴奋地向我汇报了这样一幕:上午,Sam对老师说,“老师,Sam要拉屎。”老师说,“老师带Sam去厕所吧。”Sam很专注地凝视着老师,小脑袋明显正在进行紧张的思考。老师安慰他,“没问题,妈妈说老师可以带Sam去厕所。”Sam这才跟随老师进入厕所大便。结束后,老师说,“现在老师要给Sam擦屁股,好不好?”Sam再次凝视老师,迟疑不决。老师也再次耐心地对Sam解释,“老师必须给Sam擦屁股,不然又脏又臭,Sam也不舒服。放心,老师给Sam擦得干干净净的,就像妈妈那样。”Sam这才允许老师接触他的屁股。这位从事蒙氏教育7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感慨,“换了别的孩子,早就撅着屁股让我擦了!Sam却很警惕,思考后才让我给他擦屁股。我教过这么多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象Sam这样有着如此强烈的自尊心、羞耻心、隐私感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我对她说,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给Sam把屎把尿,也从来不给他穿开裆裤。 同时我也恍然大悟,原来Sam的坚持要戴尿布大便、顽抗我们给他清理,都是他的自尊心、羞耻心和隐私感使然!他认为大便是他的隐私的事情,也羞于让我们闻到他排泄的臭气,所以拒绝换尿布。在无可奈何必须坐马桶时,他还念念不忘让我们转移视线,维护他的自尊,并体贴地提醒我们他的排泄物很臭。孩子的自尊心、羞耻心、隐私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原来是天生的,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同时这些意识也十分脆弱,如果不加以保护,会很容易地遭到破坏和扼杀,而把屎把尿和穿开裆裤就是对这些意识的无情杀手。 夏末一天,我的老朋友Erika要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北京回美国,来我家和我告别。我们在园子里一边溜达一边聊天,突然Erika站住脚,略带惊异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一个5岁左右的女孩子,脱了裤子在草坪上大便。她的家人在草上垫了一张报纸,她拉一下,撅起屁股看一看,外阴就那么赫赫然地昭示于众。一个差不多岁数的小男孩儿,蹲在她身后,聚精会神地研究她的私处。男孩的家人正在和女孩的家人聊天,看到他的行为,大声呵斥他“不要脸!小流氓!”男孩听到斥骂,跑走一会儿,但还是忍不住回来蹲着看。Erika看了一会儿,说,“这大概是这个男孩子一辈子所能够接受到的最自然的性教育了,反正他的父母不会正面告诉他任何知识,他自己琢磨出男女之别也好。”这样年纪的孩子公然在花园里大小便,是我们这所高级小区里每天都能够见到的景象,就不用提那些穿开裆裤、或者根本什么裤子都不穿,随意随地排泄的小小孩了。园子里宽阔的草坪上立着牌子“请勿践踏草坪”。其实就是运行我们走,我们也不敢涉足草坪,里边不是狗屎就是孩子屎。我只见过一家人在狗排泄完毕后,将排泄物铲走。也只见过一位保姆,在给孩子把完大便后,将排泄物装进塑料袋里拿走。 我很庆幸自己两年多来,顶住了各种压力,顶住了批评、嘲讽甚至人声攻击,给Sam完全的成长自由,保护住了他的羞耻心、隐私感和自我保护意识。2岁7个月的Sam,夜间也脱离了尿布。至此,我们的toilet training,获得圆满成功。历时仅仅四个月。 个人意见:小巫的做法,未必人人都赞同,也未必人人都做得到。关于孩子的羞耻心,我个人的观察(基于我自己的3周岁的孩子)是现在才出现,比如上厕所要求我关门,幼儿园午睡时不肯脱裤子。我自己也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认识到开裆裤的严重性,孩子小的时候,在家是穿开裆裤的,但是只要出门就穿满裆裤,尤其是到公众场合玩耍的时候。而且我觉得玩耍的时候不穿开裆裤,能较好的保护孩子,特别是防止擦伤,还有卫生的问题,特别是处于坐、卧、爬时期的孩子。 另外一点需要提醒各位家长注意的就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巫没有详细阐述这部分的内容。不去评论现在的社会如何如何,只是想说,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从小要注意自我保护的培养。说明白点儿,就是家长要经常在孩子上厕所或者洗澡的时候告诉他们:裤子除了家里人(亲密接触的人),和老师(不能自理大小便的孩子)可以帮助穿脱裤子。屁股,其他人都不能碰,更不能随便让别人看或者摸。男孩子的家长特别要引起重视。我也是在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之后才注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5-6-23 13:19:0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可以这样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5-6-24 12:19:41 | 只看该作者
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
一个孩子只有在他所有成长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发展。
很多家长把孩子对自己的需要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方面的需求:吃饭、穿衣、玩具、书籍、乐器、家庭教师、重点学校、甚至大把大把的零花钱等等,认为只要自己向孩子提供了丰盛的物质环境,孩子就没有理由抱怨,而是应该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指令去生长。
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对自己最大的需求,是情感上的,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这些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一切听从自己,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花费应有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满足孩子对自己的依赖需要。
比如说,我经常看到、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我/人!”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l        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l        经常希望妈妈抱;
l        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互相询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是牵扯大人的精力。
在着手“改掉”孩子之前,我们不防先看一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粘人”的行为一般出现在一岁之后。根据《聪明的爱》作者芘亚珀夫妇,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在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方面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成长,他能够判断――
l        自己单独玩儿/吃饭/做事情;
l        跟妈妈一起玩儿/吃饭/做事情。
哪一样给他更大的快乐:当然是跟妈妈在一起!
他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要那种给我更大快乐的情景――跟妈妈在一起!
一岁左右孩子的妈妈,大多数已经重返职场,每天起码有8个小时不在家。这些妈妈的孩子,比全职妈妈的孩子,表现得更加“粘人”一些。妈妈一回家,就被孩子“独占”了,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陪。妈妈想休息一下、看会儿书、做点儿自己得事情,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妈妈难免会觉得不耐烦,希望保姆或其他看护人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走,或者干脆送全托。
但是,妈妈们要意识到,孩子这样做,不是成心跟你过不去,而是在很清楚地向你发出信号:“妈妈,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他只是不会用语言来说明这个需要而已)他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弥补白天不能和妈妈在一起的缺憾。他是在向妈妈表示爱,也是在要求妈妈证实她对自己的母爱。这种对母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妈妈一定要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需要,否则给孩子的终生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
芘亚珀夫妇指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快乐源泉:“首要幸福感”primary happinese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 happinese。
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对 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证,是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这个幸福感地完全建立,是在3岁左右。3岁之前,孩子需要父母经常地向自己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爱。首要幸福感一旦建立,终生不会动摇,孩子也不会需要父母时刻在自己身边才能够感觉到爱,他开始走向独立。
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搭积木、过家家、拉小提琴、玩儿篮球,等等。
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成人,内心的快乐,不会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波折、挫败时,不会丧失自信心,不会一蹶不振。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成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他们内心的快乐,过度依赖于外在的“成就”:是否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食品、考试成绩是否好、老师是不是喜欢我、老师是不是欣赏我、这次提拔有没有我、比赛是否能得大奖、等等。如果顺利,就特别高兴;如果不顺,就特别感到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爸爸妈妈怎样对待我,都是对我来说最好的抚养。
父母尽力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永远快快乐乐的孩子会认定,快乐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忽略孩子的需要、躲避孩子对自己的需求、经常呵斥甚至打骂孩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不会认为父母的教养手段有何不妥,反而会坚信,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坏孩子、得不到父母(自己最爱的人)的注意力、经常感到伤心、绝望、愤怒是一种正常状态。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阶段,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不耐烦甚至推走,过一阵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现得那么“粘”,有些家长会窃喜:这孩子变“好”了!殊不知,这是问题深化的表现,是一件坏事情、
孩子在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停止以前的手段来试图得到满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会转而用别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明显的就是对物品的依赖。那些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发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地玩具不愿意何别人有一丝丝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别“难缠”、特别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些经常做危险事情的孩子……
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感情的黑洞,今后他会使用其他手段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那个向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以及吸毒的年轻人。比较常见的表现在对爱情关系的处理方面。因为孩子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爱”,他爱别人的方式以及所追求的爱人都与此有关。孩童时代感情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人,成年后会无意识地寻找那些不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来爱,同时对于爱人也不够关怀,并且表现地忌妒心何占有欲极强。这样的感情生活,后果都很糟糕,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但是在受伤之后却不会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从小就认定,“爱”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
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烦,不会首先想到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妨碍,而是平静地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检讨一下自己最近以来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质量,进而努力满足孩子地需求。
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松”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你在孩子幼小时期所额外花费的心血,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它不仅会硕果累累,更会在今后省却你无数的时间、精力、伤心甚至钱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6-24 22:26:55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6-27 11:40:33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black"> 奇迹般的独立 经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别人的孩子,被惯坏了,总是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Sam才是真正被“宠”出来的孩子呢,正是因为她得到了足够的母爱,才会表现得十分平静。那些“闹”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何爱,采用“闹”来唤醒大人的注意。Sam被我母乳喂养到2岁多,虽然有人说母乳喂养的弊端在于牵制了母亲,但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养基本由我来承担,在这期间,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和脾气、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据他给我发出的信号,尽力满足他成长需求。他也因此对我建立了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和爱。 因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离焦虑阶段度过的十分顺利,从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分离焦虑。1岁之后到2岁之间,有一段时间他表现的特别需要我的注意力,无线做什么都要我看见——“妈妈看!妈妈看Sam!”我知道他这是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时刻满足他。他成长中的一切细节,都在我的观察之中。妈妈陪着他长大。从出生到两个半月,Sam在我们给他安排的卧室里自己睡婴儿床,我在那个房间里睡单人床,夜里起来喂奶。当时我丈夫正在组织一个大型会议,非常辛苦,所以我们跟他分开睡。两个半月到四个月,Sam夜里不起来吃奶,于是把婴儿床搬到主卧室,一家三口一个屋子睡。四个月以后,Sam又每天夜里起来吃奶,我觉得抱来抱去的麻烦,干脆让他跟我们一床睡。开始还不确定这样做好不好,后来读了西儿斯医生的《亲密育儿百科》,发现我这样做是歪打正着,是受到鼓励的,而且他讲的好处——比如有利于夜间哺乳、增进孩子对母亲的信任、加强孩子的安全感、改进母子双方的睡眠等等,都在我们身上应验了,于是立刻受到鼓舞,并且极力推崇这一做法。再长大些,我们把单人床搬进主卧室,放在双人床旁边,一家三口睡的比较宽敞了。但是,同时在小卧室我们又安了一张单人床,平常Sam在这张床上睡午觉,所以他十分熟悉小屋,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屋子。 Sam在一岁九个月时,自己断了奶。具体过程时这样的:那年的11月底,我要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前后一共要离开Sam整整一个星期。但是曾经犹豫良久,一边是结交了16年之久的亲密好友,是我最初赴美时的担保人兼监护人,后来还主持了我和丈夫的婚礼,年逾不惑成婚,是惊动了美国总统的大事,谁的婚礼都可以不去,他的婚礼我是赴汤蹈火也要去,而且还要代表所有他在中国结交的中外朋友发言;另一边是自从出生至今从来没有离开过左右的幼儿,一下子走掉一个星期,我可怎么放得下心?婆婆打电话说,你去吧,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思念远远超过他对你不在家的不适应。他还没反应过来呢,你也就回来了。放心去吧。于是我撇下孩子,去了芝加哥。到了那里,我魂不守舍,把一架崭新的富士牌数码相机落在了出租车里。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有睡好觉,还需要不断地挤奶。回到北京,进了家门,Sam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奶奶!”扑进我的怀里,吃了个够。但是那之后他吃奶的时候不再认真吃,而是咬我,我就干脆不给他吃,他也没再要,就这么顺顺当当断了奶。没几天,晚上哄他睡觉时,他突然说,“小屋睡!”于是让他再小屋里边睡了一觉。好么,这下是一去不复返了。开始,他睡的好,我倒睡不着了,特别不习惯他不在我身边的那种感觉,夜夜起来几次去看他。后来,我们都一觉睡到大天亮。凌晨他会吧嗒吧嗒地跑过来上我们的大床,把他老爸踢出去,让他在小屋睡个回笼觉。(但是彷佛要证明母乳的必不可少似的,Sam断奶两个多星期后,就得了一场秋季腹泻,不想吃饭,只想吃奶,就又把母乳吃回来了。随后去新西兰之前发高烧,到了新西兰诊断出双耳重度中耳炎,只好继续吃母乳,直到两岁三个月才最终断了奶。)好多家长都要把孩子对自己的依恋看做是必须纠正的:“坏毛病”,把满足孩子依恋的需要当成“宠”和“惯”,认为这样回怂恿孩子越来越粘人。数不清有多少妈妈曾经向我咨询,怎样才能够改掉孩子吃着奶入睡的“坏习惯”?记不清有多少家长,在听说孩子跟我们一起睡觉、或者听到我推荐父母和孩子一起睡时,谆谆告诫我,“这样下去,孩子岂不是永远离不开爸爸妈妈了,永远不能够独立了!”于是,当我告诉大家,Sam主动从我们大床搬出去自己睡觉时,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本来也是,传统的育儿观念,往往不肯让孩子的需求做主,把孩子的需求看做是累赘和毛病,横加阻挠,强行改正。似乎只要顺其自然,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就会无节制无休止地依赖父母,父母也永远不能够摆脱孩子。Sam为什么要主动要求独立?根据西尔斯医生,根据国际母乳会的理论,只有孩子的依赖心理得到完全的满足,他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就会主动走向独立。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吃饱了的人,是不会继续喊饿的,而是会把注意力从食物上移开,转向其他更有趣的事情。著名教育学家孙瑞雪说,“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有独立性,有了爱才导致独立性。”(《爱和自由》)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要准备好了(ready),愿意接受独立时,才行。就像Sam的上厕所,没有ready之前,即使把他,他也会反抗,还是要尿裤子。所以我们从来不强迫他接受传统的把便做法,而是顺其自然。他准备好了,就会自己主动要求上厕所撒尿。又如Sam的睡觉,两岁之前他几乎每夜都要醒几次,到了快两岁,他能够一整夜不起来。不少父母对于孩子夜间频繁醒来感到十分不耐烦,总是千方百计想让孩子一觉睡到大天亮,其实这种违背儿童天性的做法,往往招致两败俱伤。如果接受孩子睡眠的特性,耐心安抚夜间醒来的孩子,慢慢地到了一定时间,孩子就会安稳地睡上一夜了。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是什么真正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自己创造出来的问题,其结果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满足孩子不同时期地需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Sam自己主动断了奶,主动要求搬出我们的大床,自己睡一间屋子,并且能够开始自己玩儿一段时间,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内心安全感的从分建立,他的依赖感被从分满足,因此才能够自然地走向独立。Sam的首要幸福感已经比较稳定,他一直都很大方,很懂事很关心别人,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在很困很累的情况下,他极少因为不能马上得到一样东西而发过脾气。曾经有一阵子,因为稿约比较多,我白天陪Sam的时间少了。丈夫因为要组织一个大型会议,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个人带Sam睡觉,他无论多困,从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腾”一个半小时,搂着我唱歌、说话、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弥补和哦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着回到电脑前接着写稿子。陪伴他从两方面讲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满足他的需求的幸福。他的身上总是那么温热,那么柔软,那么香。有时早晨醒来,Sam会过来搂着我,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的腮帮子,亲热亲热,还喃喃自语,“妈妈爱Sam……”幸福啊!幸福!心里痒酥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5-6-27 20:08:41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吃那么长的奶我还是觉得不佳。不过有的不错噢。如那个吃饭的那个和那个孩子的羞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5-6-27 20:21:29 | 只看该作者
发帖人辛苦了。
不过提要求行吗?那个字号能否大些,还有行距。这样我们看会更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6-28 14:11:3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佩服,敲出來讓大家分享.謝謝樓主啦!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5-6-28 14:22:25 | 只看该作者
金石头和篱中人辛苦了,为你们伟大的爱心而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5-7-1 10:25:04 | 只看该作者
爱你宝贝+-->引用:爱你宝贝 发帖人辛苦了。不过提要求行吗?那个字号能否大些,还有行距。这样我们看会更清楚的。
敲的时候字体挺大的,贴过来就变小了。 不过,现在知道怎么编辑字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8 04:54 , Processed in 0.0949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