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uhong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变会不会导致质变---------论坛发展大讨论,请大家参与(目师)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05-6-7 20:37:02 | 只看该作者
1,第一批元老级网友的孩子已经长大,相关问题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内容了,需要论坛做好新老会员的衔接过度工作。 2,专业化的倾向可能是因为论坛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导致专业的公司需要适当的销售手段,这样宣传就成为主要的工作,专业化和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但就我来说,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的东西,我们在经济上,时间上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3,热心的问题,和第一条有些类似,新会员中家长有多少,交流的心态还是学习的心态很重要。 在此,还想说一老话,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改变自己,你是什么样,孩子就一定是这样的,不要有什么幻想。 1、有对立才有看点,促人思辨,争论中夹杂其他东西也正常啊 2、幼儿医疗医药、专业学习如音乐需要专业人士的正确指导 3、论坛的热潮和人的情绪一样,都是一阵一阵的,不会时常保持高亢的 4、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坛里大都有帖子讨论过,对于新人老话题,参与的人会少的 5、许多新朋友是刚切入早教,来了就是想要是什么,怎么作最有效,拿来就用的事 6、还有许多人真是陷入了早教的泥潭,越看越糊涂,自然无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5-6-7 21:25:18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5-6-7 23:42:53 | 只看该作者
量变会不会导致质变 一、“热心”降温 以往,只要有人发出求助帖(或问题帖),随后都会有很多热心的朋友去跟帖,尽可能地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帮助,现在的求助帖几乎是浏览人次最少的、回帖最少的主题。为此,我感到很遗憾,是什么占据了大伙乐于助人的热情?! ------------------------------------------------------------------------------------------------------ 答:记得我刚来论坛的时候,明显地感觉这里与其它论坛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很多人乐于奉献,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写、去收集、去编辑、去翻译,把自己辛苦准备的宝贵资料不求回报地与别人分享(当然现在也是),在分享他们成果的同时,更多地感觉到的是一股温暖,一种和谐!一种脱俗的安详!每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尽量帮助别人,那些求助的坛友通常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我想他们更为感动的,不是他们得到了答案,而正是这种无私的帮助。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帮助别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为这个坛子而感动。为什么很多老坛友的孩子大了,他们却依然在这里流连,正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感动。为什么不让这样的老坛友变得越来越多呢?我们用什么去感动别人呢? 我之所以提出这一不起眼的“热心降温”的现象,只是表达我对那种和谐的渴求与倡导,遗憾的是明白我的意思的人不多!我不相信,一个让人曾经伤心、失望的地方会留住人!所以,我还是要倡导人文化的氛围。有时,我们的观点完全可以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换种方式进行交流,大家在享用交流带来的收获的同时享受着友谊,那不是更好吗?这也许太理想化了,但期盼着...... 二、话题从通俗化转向专业化 很多家长参与论坛为了就是孩子的成长,那些通俗易懂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更能让人接受,也更能给人切实的帮助。现如今,很多帖子需要去深入理解,甚至要懂天文、地理、科学、哲学、宗教才能看懂,等你看懂了,却又糊涂了。 ------------------------------------------------------------------------------------------------------ 答:我绝不反对专业化,而且会全力支持。论坛大众化相对容易操作,难的是专业化,论坛能够有专业化的倾向是件幸事,受益的是家长。但这个前提是合理地、开放式地运用专业知识,而不是将专业知识作为自己“战斗”的武器。这让家长们如何面对呢?给后来坛友的感受会怎样呢?这是否有利于论坛的长远发展呢?(严重了,有点以一代全的倾向,既然发现了就说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关于专业化我和大风的爸爸的观点一致。 三、形成了明显的对立面 真正的高手是乐于碰到对手的,那种与对手交流的方式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与此相比,而坛子里的争论或者争吵,显得格外的畸形。累! ------------------------------------------------------------------------------------------------------ 答:我不知道是我过敏还是别人菩萨心肠能容天下所有事,每次我提出这样的疑惑,都会有人说类似“兼听则明”的话,我不知道我何时说过杜绝“兼听”了。我反对的是讽刺挖苦、有损人格,拐弯抹角骂人的现象(很抱歉,有一次我也说过edu象贝多芬,已经道歉了),也许还会有人说这是正常现象,可以不拘小节,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极其不正常的,我们忘记了来论坛的目的,图一时的口头快感而放低尊严,还谈什么教育?!一句话:支持争论,反对争吵!!! 四、愿意发言或者敢发言的人数急剧下降 当一个论坛发展到只是少部分人的天下时,它离毁灭期就不远了。我想那些原本爱说话的人,现在却是沉默寡言,这其中的奥妙大家应该清楚,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为地创造了不平等。 ------------------------------------------------------------------------------------------------------ 答:我从没奢望让所有的家长发言、跟帖,也没有理由勉强别人发言,坛子好自然有人说话。我也明白很多人不发帖的原因,经济的、生活的、自身的原因太多太多,正如edu说的,这些人能从论坛得到一些收获也是论坛的功德了。可现在的现象是那些原本可以来参与的家长没来,以前经常参与的坛友也少来或者不来,经常出现的坛友的帖子似乎也没以前的多了。对于一个论坛来说,即使有价值的东西再多,而人气越来越萎靡,也是致命的伤害!这怎能让人不急?我不会说:只要他们学到东西了,不发言也值!从我个人而言,我每天来论坛的原因,除了答应目师做了版主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发帖了,想看看别人的观点,或自己帖子的方向。如果我从不发帖或很少发帖,我很难保证经常光顾论坛!要想人气旺,必须给大伙儿说话的机会和余地,所以,我将这点单独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结果关于这第四点与我持不同意见的人最多。英雄所见哪里找? 我记得前些日子有一两个坛友的帖子表明了怕发言,因为怕被拍砖,对此我专门回了一个帖给他,鼓励他大胆说。这一个现象还不足以说明坛子给后来家长的印象和影响吗?我们还能说“不能以一代全”这样的话吗?一个足够了吧! 五、用心了,收获却少了,人却更糊涂了 …… ------------------------------------------------------------------------------------------------------ 答:期待着:用心了,收获多了,人也更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5-6-8 00:21:28 | 只看该作者
夜深了,还有这么多为儿童教育论坛辛勤付出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5-6-8 00:51:57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 音乐色彩 注册日期: 2004-12-08 来自: 深圳 帖子: 660 精华: 0 现金: 320 金币 资产: 1969 金币 声望: 269 再一次给 yuhongmin 添加声望之前,您必须对周围其他会员评价声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0:44:38 | 只看该作者
殊途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5-6-8 12:06:42 | 只看该作者
刚在一个帖子里感受了一下讨论的气氛,有些讨论的会员把气氛搞的很紧张,我想都是孩子的父母了,为了讨论一些事情,口气比较重,那么对于讨论来说,这个气氛和修养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关系呢。 上面有会员说,这个是认真的表现,但我这个回帖不想讨论是否是认真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5-6-8 15:30:03 | 只看该作者
小雨点爸爸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对于论坛的建设有益,作为娃娃班的一员,在此感谢!一切为了孩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我个人觉得应该多一些理性,目前社会压力大,父母工作忙,能抽出一点时间到论坛走一趟,实属不易。 所谓能者多劳,求助的帖子如果不清楚胡乱相应恐怕对求助者反而不好,因此为避免垃圾帖,就我个人来说,尽力而为吧,决不勉强为回帖而回帖。所以,不需要对访问论坛的每个成员提出回馈的要求,帮助别人亦可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可以,像我一样的论坛菜鸟相信会不遗余力的。 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5-6-8 18:02:4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新来的,偶然在摇篮网上看到这个网址才来到这里.时间不长,因为孩子三岁正在考虑学习才艺的问题,所以只进过才艺体育论坛.在不长的时间里,只接触过paganini1980和yuhongmin两位版主,看见他们耐心的回复,我真得觉得这里是个世外桃园.所以当看到目师的招募义务服务人员时,义不容辞地报了名,虽然不知自已真能做什么,但这份心是真的. 刚才花了很多时间看完这个主题及跟贴,发现网上其实也跟现实一样,一个论坛也是一个小社会.也不算失望吧,活了这么多年,也看透现实了,只是看着世外桃园的隐去,心里还是不免有些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5-6-9 02:44:08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8:15 , Processed in 0.1489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