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听觉因素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当我们听到一个复杂的声音的时候,我们的知觉机制会把最重要的部分抽取出来。例如你在听演讲,你左边的女士在咳嗽,你右边的邻居在说话,在外面马路上,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去,一辆汽车在大按喇叭,一位迟到的人刚进来,门“碰!”的响了一下。这些对演讲者是一种干扰,但是对你来说又何尝不是?假如这位演讲者的内容很有趣,他知道如何掌握听众的注意力的话,你可能根本不会被这些声音干扰的。你只听到演讲者的声音、他的句子。所以,即使所有的声音都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杂声音,我们的知觉仍然是清楚的、有组织的。我们当然会听到关门声、喇叭声等等,但是我们会依照声音的品质和声音的来源来组织它。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很多人研究我们的知觉系统如何去重新建构外界发生的事情,并且将复杂的音转换成有组织、相当清楚的音波。频率、音色、时间上的顺序等等是组织的要素。但是我们的认知机制也建构了一个三度的空间使这些音能有正确的位子。那么婴儿是如何来组织他们收到的声音刺激呢?尤其他们并没有什么经验来了解视觉讯息和听觉讯息之间的关系。这问题令我们十分地好奇。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刚出生没有几个小时的婴儿在听到人的声音时,会朝声音的方向噘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legria & Noirot,U978<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82<font face="宋体">)。但是他们真的会联结一个声音和一个空间上的位置吗?一个月大的婴儿如果看见他的妈妈在一个地方,但是她说话的声音从外一个地方出来时,他会感到很焦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ronson & Rosenbloom.1971)<font face="宋体">。他们的知觉空间已经组织成一个有条理的外界表征,所以视觉和听觉的讯息不相符时,他们会觉得不安。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我们很早就知道当母亲说话时,婴儿会转头去看着她。一九七一年的实验发现婴儿会转朝向所有声音的来源,不仅仅是母亲的声音而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Wertheimer,197<font face="宋体">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这个结果并没有被重复地观察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cGruk & Lewis,1974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cGurk,Turnure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Greighton.197; Butterworth & Castillo,<font face="宋体">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76)<font face="宋体">,一直到一九七九年,研究者成功地发展出新的、完善的实验法才进一步地确定这个现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uir<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ield<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9<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这个实验做得很仔细,控制了所有的变项。观察婴儿反应的实验助理并不知道声音从哪个方向来,而且他给婴儿十二秒的时间作反应。以前的实验给的时间太短,婴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作反应。刺激的长度从一秒到二十秒不等。刺激的性质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用的是摇玩具的声音。最后,婴儿一定要维持在一个他可以自由转动他的头的姿势上。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婴儿头的转向与声音的来源相关。一般来说,他们头转向对的音源方向比错的次数来得高,但是他们不是每一次都作反应。因此,必须要测试很多的婴儿来看他们是否对音的来源有所了解。婴儿对音源方间的反射大约在两个月左右消失,四个月左右又再出现,不过这次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larkson. Clifton & Morrongiell,1985).<font face="宋体">我们还是不了解这个机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也不清楚这个早熟的行为与成人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对一个成人来说,当两个耳朵同时听到一个声音,如果一个耳朵听到的比另一个稍微早一点,这个非常微小的时间差异就足以使我们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但是这个效应一直要到四个月大才能在婴儿身上观察到。因为这个现象需要两个大脑半球的合作,所以在大脑成熟到某程度以前是不可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lifton. Morrongiello,Kulig & Dowd, 1981)<font face="宋体">。不过婴儿对于垂直方向声音来源的位置判断则是逐渐在进步的。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这个能力与立体视力一样,要到婴儿四个月以后才会有类似成人般的表现出现。但是这个行为的先行指标在一出生就有了。对于这个行为的特质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它。例如我们需要知道刚出生的婴儿是否能定位来自同一边的音源,他们是否对左边或是右边的音源比较敏感,以及是否对高音或低音比较敏感等等。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看起来,在四个月左右有许多知觉的革命在发生。这个时期也正好是大脑皮质在作重组的时候,所以婴儿可以去开发立体视力的因素,去从平面的影像例如相片中找出深度,去准确地在空间中找出声音的来源。那么在四个月以前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是生活在一个扁平的世界中呢?还是他们可以利用别的深度线索?这些问题目前还是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假如婴儿没有深度知觉的话,那么物体就会因为距离的远近而改变它的大小,也会因为看的角度而改变它的形状。在四个月以内的婴儿应该是远没有恒常的概念,他们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充满了不成形状、一直在变动的混乱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