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awnc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天生婴才——重新发现婴儿的认知世界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0:35:14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看巴夫洛夫的狗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以前许多哲学家,包括英国的经验学派,都认为先天的释放机制这种固定的反射机制无法解释高等有机生物的多元性行为及应变的能力。他们认为愈进化的动物愈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一个复杂的行为则是由许多基本的行为“联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sociation<font face="宋体">)而来的。因此,一个有机体可以藉由这个联结的方式去不断地扩展他的行为库,将新的反应与原来的刺激相结合。 <font face="宋体">俄国的心理学家巴夫洛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Ivan Petrovich Pavlov<font face="宋体">),注意到一块肉可以释放出一只饿狗的某些特定行为,例如流口水。这块肉的作用就好象前面蟾蜍的蚯蚓一样。它自动引发了一个非制约的反射——流口水。假如我们在这个时候,反复地呈现另一个刺激,例如巴夫洛夫实验中的铃声,现在即使单独出现也会引起口水的分泌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vlov 1927<font face="宋体">)。而制约的反射与非制约的正好相反,它是有可逆性的——假如我们对一只狗一直摇铃,但是肉没有随之出现的话,这个制约得来的联结就越来越弱,最后就消失了。 <font face="宋体">巴夫洛夫认为这个机制是学习的基本元素。的确,制约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有机体的行为会跟他过去的经验有关,为什么他所生存的环境特质对他的行为很重要。但是巴夫洛夫的制约是完全不需要智慧的。只有联结刺激和新刺激的“频率”次数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建立了联结以后,制约的反射就可以充当另一个制约的基石。这就是所谓的次级制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econdary conditionig<font face="宋体">)。例如,我们将与肉一起出现的铃声与光一起配对的话,以后只有光出现也会引发流口水的反应。 <font face="宋体">虽然上述的理论很有吸引力,巴夫洛夫还是认为它不足以建构一个一般性的学习机制。用这个方法想去激发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为都很困难。同样的,一个非自动化的行为也很难在制约中找到。因此,制约无法是智慧行为的根本。所以科学家又去搜寻其他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0:56:49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把受过训练的鸽子当作。。。。。。。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经由哪一种机制动物可以学到复杂的行为吗?这就是有名的心理学家史金纳问的问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kinner, 1959<font face="宋体">)。他从远古以来驯兽师所采用的方法得到灵感,演变出了“操作制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operant conditioning<font face="宋体">)这个概念。它的原理原则非常地简单而解释力非常地强。因此,一直到今天研究者还在用它,受它的影响。它主要的概念就是“增强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einforcement<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假如我们将一只鸽子放入史金纳箱——所谓史金纳箱就是一个笼子,里面有按键,鸽子可以用它的嘴去啄它。每一个按键背后都有电线连接到电脑或仪器上,可以计算啄键的次数或力量。每隔某一段时间,一个信号灯光就会亮起来,假如鸽子在光亮的期间去啄键的话,一个盒子就会打开,里面有食物,鸽子可以吃到。但是假如它没有在灯光还亮的期间去啄键的话,那个盖子就不会打开,鸽子就只好勒紧裤腰带。在经过一些尝试之后,我们可以看到鸽子在灯光亮时,啄得特别勤,而灯光不亮时,啄得比较少。鸽子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的情境,因为它使鸽子以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多的食物。 <font face="宋体">我们在这里谈的不是巴夫洛夫的制约,因为这里没有非制约刺激,也没有制约的刺激可以附着上去。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鸽子“了解”了灯光和按键之间的关系呢?它是不是“想”到了在恰当的时候去啄那个键,就会激发那个盖子,使它吃到食物呢?事实上,这样想实在是太抬举鸽子了。在学习的阶段,鸽子几乎是什么东西都去啄一下,因为啄东西是它的天性。有的时候,它碰巧在灯光亮的时候啄到了键,有的时候它在灯光不亮时啄了键。当然,在前者的情况下,它吃到了东西。这个引到食物行为就得到增强而其它的一些啄的行为就逐渐淡出了。所以到了训练尾声时,只有信号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 <font face="宋体">啄键这个联结留下了。 <font face="宋体">我们可以使这个变得更困难,让鸽子从两个键(红色和绿色)中选一个对的去啄。例如它只有在灯光亮时去啄了绿色的键才有东西吃。再变得困难一点就是它必须要在灯光亮时啄绿键,灯光暗时啄红键才会有东西吃。经过几次尝试后,它很快就学会了得到增强物的动作顺序。利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教鸽子可以适应新的环境。比如说,我用一个个橘色但不同形状的键来取代红色的键,鸽子很快就学会了这个新的形状。它不必从头学起,它可以利用既有的经验去类化它的行为。 <font face="宋体">即使如此,这种行为还是不能代表鸽子是有智慧的,或是它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事实只不过是刺激食物的重复出现使得有增强物的那组行为留下来罢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鸽子会发展出一些迷信动作,例如在灯光亮去啄绿键这个正确反应的同时,它会翅膀拍一下或单脚跳一下。因为只要有正确顺序的行为出现它就会得到增强物,所以后来鸽子就系统化地重复这结无用的动作,这些动作就叫做“迷信的行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uperstitious behavior<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1:24:42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行为主义者的诱惑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动物的复杂行为可以直接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来解释。这些联结可以是天生的(蟾蜍的例子),也可以是以操作制约造成的(鸽子的例子)。这两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抛开欲望、信心、目标以及意识等说法而直接地解释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人类的行为下同样的结论? <font face="宋体">这个想法就是行为主义运动的根本精神。他们希望塑造一个客观的心理学,完全没有那些不科学、循环论证的心智说法。根据行为主义者的看法,语言、推理、知觉、记忆,简单地说就是全部人类的行为都可以用“心智化学”的观念来解释,即都可以化约到基本的刺激和反应。此外,行为主义者也认为刺激都可以化约到被测量的物理总集合。字是与视觉影像刺激联结的反应或是与基本感觉相联结的反应。学习“红”这个字,它就包含了学习与红色视觉刺激的联结。联结律本身是非常简单、非常广泛的普遍规律,使用它并不需要智慧。就象巴夫洛夫的狗一样,联结的基本原则在于两个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当一个字是下面那个字的刺激时,句子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就如同鸽子的复杂行为顺序一样,句子不过是字联结顺序的结果罢了。 <font face="宋体">事实上,对行为主义者来说,“想法”这类说法都应该用可观察到的名词来代替。这是为什么他们把思想叫做“无声的语言”。我们心灵中所产生的最微小的念头都与我们发声机关的肌肉动作有关。 <font face="宋体">至于如何用简单、相同的机制去追踪人类心灵复杂的现象则是非常诱人的挑战。此外,行为主义还假设一个人和其它动物之间的连续性。即使如此,行为主义的运动还是失败了。不但海参和人类之间的类比无法解释人的语言和推理等心智活动,就是动物的行为也无法以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来解释。即使是解释一个很简单的行为也不能忽略动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个心理状态虽然测量不到,但是它对行为却很有影响力。这个现象在我们定义什么是简单刺激,什么是简单反应时就不说自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1 11:31: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能否发个完整版的到我邮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1:55:41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刺激的模棱两可性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我们如何来界定刺激?行为主义者认为它可以化约请以可以测量的物理向度,象是体温或是一个光亮刺激的波长等等。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定义太狭隘了,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单一的刺激,还需考虑刺激彼此之间的关系。 <font face="宋体">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实验。假设我们把一只老鼠放入一个迷宫中让它跑,它必须要转对方向才会有东西吃。这迷宫漆的是两种不同的灰色。当上半部墙的颜色比下半部颜色深时,它就要向左转才有东西吃。实验结果发现,老鼠学会这个行为时,它会把它类化到其他的刺激上去,甚至不同的颜色都可以,只要一个是深,一个是浅。换句话说,老鼠学会是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刺激的物理性质。 <font face="宋体">其它的实验更显示有些动物对大的、一般性的特征敏感,它会对整个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起反应,而不会对构成这个刺激的物理部件起反应。鸽子可以学会将非常不同的东西作复杂的分类,例如它可以将松树、枫树、橡树的照片分类,依照它们从近距离拍摄的或是从空中拍摄的来分类。在越战的时候,美国的陆军研究鸽子的这个特征,训练鸽子如何在丛林中辩认出人来。最令人惊奇的是,鸽子可以类化这些相片的知识,比如说,半身的照片可以类化到全身的照片。经过训练后,它可以找出一个人的任何姿势照片,即使是在学习时没有看过的照片,它也可以认得出这个人来。它同时可以在浓密的林木中认出这个人来。美国陆军还训练鸽子去估算人数,并以绑在它脚上的发报装置将讯息以无线电传回来。 <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red"><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awnch <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插嘴:我从一个学校宣传页上看过该校一名校长的照片,照片是半身的,当然也是静止的。然而,当我参加学校周年校庆时,有一个人一出台,面孔还未来得及亮给观众席时,我就一眼认出这就是照片上的校长。当时的心里的感觉,好象看过的那张照片电灯火石般地一下跳出来,非常合适地贴在那个出台人的脸上。后来从后来的主持人绍得以证实确是宣传页上的校长。可最奇怪的是,我坐在后排,眼镜不够度数,台上所有人的五观及领带我都看不清楚!) <font color="red"><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普墨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emack<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78<font face="宋体">)的猩猩可以学会做抽象符号的配对。为了要知道猩猩学会的不只是分类,同时还包括数量,他给猩猩半个苹果和四分之一个苹果。普墨克发现猩猩可以把它加起来。为了要确定这一点,他要猩猩去选另一样东西,它的数量跟前面的苹果是一样多的。结果,猩猩的答案是半个苹果加四分之一个苹果等于一个四分之三满的瓶子。虽然这两样东西非常很不同,它们还是很容易地就学会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可以把四分之一个苹果加上四分之一瓶的水等于半圆。对人来说,知觉对我们的重要性远大于接收到的物理能量。事实上,我们很早就知道视觉刺激可以是模棱两可的。例如在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 face="宋体">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位少妇侧过头望着她的背后,或是一位老妇人的侧面。但是我们不能同时看见少妇和老妇人,一次只能看见一个,两个交替出现。这个简单的物理影像象背后有好几个不同的心智建构在进行。因此,视觉知觉并不完全是光能量的刺激而已,它还包括了建构的历程与影像的诠释。 <font face="宋体">我们的知觉机制甚至可以使我们看到物理上不存在的东西。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 face="宋体">是四个截去一角的八边形所构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突出在黑色的背景之前。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白色长方形,好象我们的视觉系统试图在最少因素下想办法诠释这个场景。 <font face="宋体">这些例子表示刺激和它的知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erception<font face="宋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我们的心智在做计算,并且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空间等来使它合理化。知觉绝对不是外面真实世界的直接翻版。它是一个解释及表征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只用物理向度去界定一个刺激而不去考虑有机体的心智结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1:58:24 | 只看该作者
ray+-->引用:ray 谢谢!能否发个完整版的到我邮箱?
好,完整版,等我打完整本书就有了。急着看的话到网上买吧,原价十二元多,网上价格好象是四元多。 这本书并不讨好,对家长来说,这书太专业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太普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1 12:28:37 | 只看该作者
哎呀,你是自己敲的啊。感动 ~
我在当当上搜索过,没有。不知你在哪个网上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3:11:32 | 只看该作者
ray+-->引用:ray 哎呀,你是自己敲的啊。感动 ~我在当当上搜索过,没有。不知你在哪个网上买的?
  我是在书店买的。在找电子版的时候偶然瞥到网上有卖,好象是旌旗吧.淘宝好象也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6-1 13:32:32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blue"> 反应的意图 <font face="宋体"> 我们一开始去界定什么是“反应”立刻就会遇到困难。对行为主义者来说,反应应该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好象肌肉的反应或是一套有顺序的动作。在某些情况之下,这的确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例如史金纳箱中的鸽子在经过一段尝试与错误后,可以执行实验者要它做的一长串相当复杂的动作。但是,假如我们给动物多一点空间去用它的头脑的话,它的反应就变成有创意的目标追寻而不仅仅是肌肉的运动了。 <font face="宋体">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教一只狗用它的右前爪去打开一个箱子,里面盛有食物。学会后,我们将狗绑住,使他的前爪碰不到食物。这个时候,你觉得它会继续不断地屈伸它的右爪肌肉,跟以前一样吗?当然不会,它会改用它的鼻,改用另一只爪,它会交互替换地用任何可以使它身体伸长的运动顺序,因为情境改变了,它必须适应经。这时,只有达到目标才是重要的。 <font face="宋体">这个现象到处可见。我们可以训练一只老鼠跑一个复杂的迷宫,要顺着某一个固定的路线跑才有东西吃。然后我们将隔板凿开一个门,制造一个捷径出来。这时老鼠就会改变它原本的路线,走新的捷径,省去绕路,尽早将食物吃入嘴中。 <font face="宋体">灵长类研究显示它们可以做更复杂的反应。一只猩猩跟随着它的主人到野外,看着它的主人将一些食物分别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然后主人将它松绑放开,让它自由行走。这时它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去把主人藏的食物统统找出来吃掉。但是它不会乱找或是循着主人的路线再走一次,它的做法是取两个收藏点最近的距离,直接走去取出,完全不绕路。所以,我们若是不知道动物的目标或是行为的意图,如何能来研究反应? <font face="宋体">这些研究显示动物不只是以目标为中心在作反应,它们同时拥有生活环境的内在表征,象是迷宫或是野外的空间位置地图,这个地图使得它可以依照目标去选择一个最适当的途径达到它。因此,我们不能说动物的行为都是机械化的,没有心灵在后面控制,或者说是增强物使得适合于这个情境行为留下来。动物显然有它的心智生活,这使我们对行为主义的假设产生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1 14:08: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敲得这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6 04:25 , Processed in 0.08053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