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爱睿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爱睿手记(六年级篇:每日的成长)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1:0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4-17 11:17 编辑

4月17日
刚读到的:
“我们的童年时代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或许就是那些我们认为被虚度的日子,那些沉醉在心爱的书籍里面的日子”---马塞尔。普鲁斯特

这两天小同学继续保持了早到纪录,也督促着俺养成散步+晨炼的好习惯,可谓双赢哈。
首字母,3篇。其中一篇讲到了Germs,小子看文中CUT一词聊到今天班里有倆男生课下玩一削铅笔的小刀,其中一人伤到了手指被送往医院,估计得缝针。。挺吓人的, 叮嘱小同学得保持安全意识,出点事故就是不留神的功夫,男孩子越大越让人不省心呐
练琴,给两首曲子都录了音。练习曲一遍OK,大曲子录到4分08秒旋律重现的部分,小子示意暂停,发现弹过辄了。于是仔细对照一下谱子,慢过了一遍,找出容易混淆的节点,随后又录了一遍,顺利。这下开心了,说木问题喽!俺一旁感触:弹琴跟其他的学习过程一样,练习中总会冒出来新的未知,到了一定的水平就会发现只要努力还可以做得更好,赫赫,这个过程他不能靠别人给与信心,得自己应对挑战,也是一种历练。
《The Wizard of OZ》,P2099/2780。

点评

削铅笔的小刀现在不常见了.......男孩子意外事件发生率就是高  发表于 2015-4-17 12:57
老师的意思就是自己要多思考多模仿。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发表于 2015-4-17 12:09
丫头妈妈,我们也是在模仿跟揣摩阶段,觉得就跟学画时的临摹一样,呵呵。老师也总跟孩子说:得多听,慢慢揣摩,看看大师是如何处理跟表达的,  发表于 2015-4-17 11:34
爱睿弹琴达到一定的境界了,我们还不会用心去体会情感, 左右手的轻重还分不出层次。  发表于 2015-4-17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2:1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4-20 12:22 编辑

4月19日
读加拿大专栏记者 伊恩。布朗这本《我的月亮男孩》感觉着实不轻松。。
看前言是记录与儿子相处感受的专栏文章结集,开始以为是一本温馨家庭随笔,翻开才知道书中的小沃克打出生就患有一种罕见的基因遗传疾病──CFC(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目前世界上只有300人罹患这种疾病。这意味着他得整日裹在湿尿布里,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甚至他会无法克制的打自己的脸,并不停的尖叫。医生说,他只有三岁孩子的智商。。说实话,心里第一反映是:这样的生活太可怕了!
实在是佩服作者,勇敢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并试图去了解这个”月亮男孩“的神秘世界和其存在的意义, 如此艰辛的心路历程,和达观的生命态度,让人动容!作者分享从儿子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一课:那看起来似乎将你摧毁的生命正是你渴望拥抱的。。
书中结尾 ,引用进化生物学家赫胥黎的一段:
”对于人类来说,伦理观再清晰,我们依然会永远承受命运的不公——先天畸形、不该遭受的苦难、肉身的灾难及挚爱的早逝。这些表明,人类生命中的偶然性是持续存在的,并跟道德无关:我们也许可以逐渐减少它的量,但是我们肯定永远都不能将它消除。人类是进化的继承者,但也是受害者。然而人类不仅仅是过去的继承者、当下的受害者,他还是一个载体,通过他,进化可能会展开它进一步的可能性。。。。。。人类可以将其伦理观注入进化的心灵。“

点评

健康、快乐第一,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发表于 2015-4-20 12:50
同感啊,清,健康第一,平安是福啊,  发表于 2015-4-20 12:31
是的,人类真是很贪心,怀孩子的时候希望孩子健康,幼儿园的时候希望身体好,读书的时候就希望成绩优秀了,永远是得陇望蜀  发表于 2015-4-20 1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3:44:17 | 只看该作者
周末几笔:
早上发现爷俩在对着头看书,静悄悄。仔细一瞅,睿手里是一本《法律简史》,老爸在看儿子之前看得一本《福尔摩斯》,什么情况?
听读《OZ》,P2287/2780
弹琴一小时。
中午外出吃饭+下午公园遛弯+打羽毛球+小同学蹲草地上观察一只长相奇特的小鸟,半天
晚饭前鼓捣一小时奥数题,说有一道4星题半天没头绪,终于忍不住看答案学到了设数的求法。

《闪电侠》18.原子侠客串来了,感觉比小闪还要有型。
看《少女特工》第7集。KC对来家中避难的异国王子有好感,老爸忙给女儿约法三章, 觉得这个家庭TEAM很赞:帅酷女儿+萌呆儿子+大智若愚的老爸老妈 ,嬉笑怒骂中总能化险为夷,又很有笑果。

点评

父子俩有意思。  发表于 2015-4-22 18:13
睿看的书好深奥!  发表于 2015-4-20 14:30
哈哈,爷俩儿这是互换着看书了?  发表于 2015-4-20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10:44 | 只看该作者
4月20日
“头一回真正的暖和,头一回柔和的天色,头一场芬芳的阵雨,
树林中充满阳光,枯叶和叶堆发出舒服的气味,
躺在那儿,一边梦想,一边观望,
如果你不跟春天的灵魂交流,那么,你自己就缺乏灵魂。
——约翰·布罗斯《四月的气息》”
写得真美啊,在之前借的那本《时光笔迹》中看过,今儿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又看到,倍觉熟悉,仿佛灵魂也跟着洗礼了一回。

写作业有一小插曲:
睿同学一做完数学卷子就收起来,老爸问:都做完了?答:嗯。
老爸一旁继续转悠:用不用帮你检查一下?答:不用。
“那。。你能保证全对?”
答:“老师特别强调这份卷子不能靠家长辅导,得自己完成啦”

弹琴一小时。利用周末这两天在恢复之前学过的《海顿C大调奏鸣曲》,一首曲子隔段时间不弹,就容易手生,得时不时回头复习一下,保留拿手曲目。
听读《OZ》,P2345/2780
补记周末看的一部动画:《海洋之歌》。

点评

自信的孩子,好美丽  发表于 2015-4-22 09:05
[发帖际遇]: 热情的 爱睿02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2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18:0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4-22 18:13 编辑

4月21日
放学后娘俩直奔超市,睿说想吃“白斩鸡” ,之前跟姥姥学做过一次,咋做的都没印象了。。既然孩子想吃,俺好歹得网上查资料再跟进,重做一次呗。意外收获是用鸡汤下了点杂面,撒点青葱,小同学喝得西里呼噜,味道获赞。
整理英语单元测试错题。阅读理解跟首字母无错,基础题有扣分,语法点掌握不牢,需加强。
完成数学作业之后,主动选作老师邮箱的拓展题:2页。发现题做得挺快,但是个别数字写得太潦草:如3、5、9提醒注意。写规范之后,自个也说感觉不错。
弹琴一小时。
战果: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听读完。分享TED:「成长型思维模式」“The power of Yet”


点评

谢谢分享的视频,学习  发表于 2015-4-30 12:35
默契哈,嘿嘿  发表于 2015-4-23 11:04
哈哈,又不谋而合了,前些天刚刚看过这个TED。印象最深刻的是,讲话慢悠悠的,一看就是做教育工作的人:)  发表于 2015-4-23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1:17:13 | 只看该作者
4月22日
分享:《我在剑桥学说话:使用语言的能力决定人的发展潜力》
前言:濮实是一名2011年开始在剑桥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他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在作者看来,这是剑桥教给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人问我在剑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是人。

那些历史上的名人不必多提,只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去学院餐厅吃饭,对面坐过来一位长者,英国人,已经90岁,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自己1947年曾在北平工作,后来在剑桥东亚系做了汉学家;酒会上偶遇学院的酒保,这个人在学院貌似只负责管理藏酒,但其本人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社长,也算是学术界的江湖人物。随便一顿日常午餐,可以听到德国战后的历史,可以了解意大利中世纪的宗教,可以搞清楚助听器是怎样发明的,可以讨论法国戏剧、美国电影、埃及政局及日本法律。

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已经不太准确,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一定是你的老师。

语言能力决定发展潜力

在所有这些人中,有一位作家是我非常敬重的。他本人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文学写作和加勒比研究,除教学以外主要以写作为业。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去植物园散步,他可以边走边告诉我们路边的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气味或者怎样辨别。每次提到某个信息说之后发邮件,他都一定会拿出本子记下来,回家后立刻就发。跟他随便闲聊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使用语言的时候是多么不准确——我发现自己经常用“这个”“那个”来指代事物,描述东西的位置就说“这边”或“那边”,描述距离就用“不远”或者“比较远”。而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让我解释清楚到底是哪个,到底在哪边,到底有多远。

然后我注意到,他在描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得非常准确,很少用代词,很少有歧义。甚至在蛋糕店里看到不知道名字的蛋糕都会问清楚它叫什么,怎样拼写。想想自己有时候见到不认识的词都懒得查一下,有时候说不清楚事情就干脆放弃不讲,有时候觉得没必要什么东西都知道名字,反正当面一比划或者用手一指别人就能明白了。但现在想来,自己写作不能很快提高,词汇量不见增长,这真的是没办法怪别人。之前学英语到处找方法找技巧,殊不知捷径就在于这种日常的积累和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

这些道理貌似一直都懂,也一直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一个肯下功夫的人,但只有亲身遇到了这样一位作家才看到了什么叫下功夫,才明白了什么叫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后来,写一段文字拿给他点评,本来以为已经写得很清楚的地方居然也被找出很多歧义。之前往往会抱怨说为什么我写得已经这么清楚了别人还是不明白,但那次被挑出问题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者意识”。

从国内读研开始,已经不知道写了多少论文,练学术写作的时候已经不知听了多少遍要有“读者意识”,要从读者的角度看自己有没有写清楚。但其实只有在真的被人从每个词每句话中挑出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有特别具体地明白到底什么是“读者意识”。

这样的学习经历是我之前没有过的,平时即便有人说你写得不清楚,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告诉你为什么不清楚,哪里不清楚,怎样才能更清楚。能给出这样精准的反馈,需要的不只是耐心,更重要的是足够强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我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准备选英语专业,一些人提出质疑,说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干嘛要把它当专业呢?虽然我当时自己有明确的方向,但却无力解释,后来也常常见到有人郁闷,觉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人都会说英语,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优势可言。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英语的确是工具,但恰恰是这个工具,如果你掌握得好,那它可以给你打开很多很多大门,通向很多不同的世界。如果掌握得不好,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表达自己,表达不出来就不能让别人领会你的意思,就没有办法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英语世界使用英语是这个道理,在中国使用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上去貌似人人都会说中文,人人都会写汉字,但是事实上,会用中文上街问路还是做公共演讲,会用汉字聊QQ还是写文章,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纽约时报中文版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叫《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他在文中提到说,“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我将没什么可教,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他们能够组合起一串串术语,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语般的句子结构。他们能够围绕碰巧得到的主题和意识形态概念四散转移,而仅仅这么做就能得到好成绩。但说到清晰、简洁的写作,毫无障碍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描述身边的世界——做不到。"

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件看来简单的事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夸张地说,在现代社会里,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很早之前就有老师告诉我们说,辩才一定是人才。不是说人人都要当作家或以文字工作为业,但不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写作,能够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个能力。

写作不仅仅可以怡情

拿写作来说,写作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愉悦感。去年在学院结识了一位来自澳门的访问学者,她在大学任教的同时是当地报纸的专栏作家。看到她近半年发在报纸上的都是她在剑桥的亲身感悟。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也有看到,我也有经历,但是看到她亲笔写出那些经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彼此保存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为他人贡献出了很多好的故事和想法。

对于作者本人来讲,写作会让人变得更精确,更注重细节,更刨根问底,更真切地关注他人。写作可以把私人的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非公共场合的写作,比如日常的邮件,如果能写得漂亮,也会让人很欣赏很感动。所有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薄薄的一层纸。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可以不夸张地说,文字即是人的思想,是生活本身。

难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结尾时说:写作,“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何时获得——都知道,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回到选专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实用”话题,写作不仅仅是一个用以怡情的艺术活动。正相反,写作,以及口头表达,是每一个人日常都会用到的一项技能。有调查表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从教育的角度看,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读写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之中,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书写历史的人是如何叙述的,而叙述即是语言的表达。那些影响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人,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引导大家通过某一个视角看世界。可以说,语言的作用不可低估,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可能说,我不想当领导,但事实是,对于语言的使用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者意识”也并非只是关于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在广义上看,我们表达任何信息,接收信息的对方都是我们的“读者”,无论你的读者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

在学院遇到的那位作家告诉我说,“读者意识”其实讲的就是怎样获得读者的信任;如果你的表达中很多地方都很模糊、有歧义,那么对方接收不到你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可能就会不再信任你,从而放弃阅读。这个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完全适用的。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作者和读者的信任一样,如果表达不准确、不合适、不得体,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但退一步想想,你真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可能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也相信这一点。但同时,通过跟这位作家的接触,我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有时候看到一句话会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动权。而所有这些,如果不是在剑桥亲眼目睹了一位作家的日常言行,我不可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文字于我来说可能至多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我也可能仍旧会沾沾自喜于自己已经算是过关的论文写作技巧。

我2011年秋天开始在剑桥读书,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年。每当别人问到我在这边学到了什么,我总是先想起身边接触到的人,以及这些人在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经验和学识。

很多人相信真正的教育是靠师长的言传身教,这一点我在剑桥体会很深。

关于写作,尤其是学术写作,我们去过数不清的讲座、研讨和研修班,但我从这位作家身上学到的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道理,没有什么宏大理论,没有什么框架和系统,但往往真正的学习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是通过朴素的日常语言引发的感悟和思考。

而一所好的大学最值得珍惜的也往往不是它能直接教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它为这样的日常学习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是它对人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细致入微的关照。

点评

赞同,学英文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了解世界、了解人文,变成一种享受!  发表于 2015-4-29 10:51
精确的语言能力是我们家的短板  发表于 2015-4-24 12:40
谢谢分享!谢谢!  发表于 2015-4-23 1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2:01:04 | 只看该作者
4月23
早:小同学惦着前一晚看了一半的《Elmer and the dragon》,早饭吃得比平常快了一倍,然后发现晨读是个省时又有效率的好法子, 简单易行,怎么之前没有尝试呢/
放学回来,看到路边店拴着只黄色的虎斑猫,小子忙跑过去,旁边有一小小孩也在蹲着看,人家伸手摸了摸它背上的毛,他也跟着摸,说太柔软了!这大儿童。。
话说那天写的“神秘数学卷子”带回来了,给老爸签字时俩人瞅瞅卷面心照不宣乐了好一通,原来有一解答题因为没有写“=”号被扣了0.5分,老师旁边还打了个大大问号?
首字母4篇。
弹琴40分钟。




点评

孩子的天性,都喜欢动物。我们家被狗咬过,可依然喜欢狗。  发表于 2015-5-4 10:04
我家的一直想让我给他养只狗或猫  发表于 2015-4-29 10:52
偶家小的也喜欢摸动物,有次差点给狗咬了,后来就不敢了。  发表于 2015-4-25 13:27
爱动物的小男人,值得信赖  发表于 2015-4-24 13:38
小朋友都爱动物啊……  发表于 2015-4-24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5:27:08 | 只看该作者
4月27日
一晃一个周末又过去了,就象眼下这天气,忽而今夏。
用小同学的话来说,只要完成了作文,其他的作业就都不叫作业啦。。草稿打得快,落在稿纸上第一遍改动若干于是再来第二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完了《我的理想》这篇,看来“理想”还是说说要容易,一落在之上就容易空泛
继续做老师邮箱留的“数的认识‘题2页。
每日练琴一小时,继续找回年前学过的《前奏曲》+海顿C大调奏鸣曲的结尾部分。
外出就餐,饭后遛会儿街,给睿买了几件新T恤,估计下周就可以穿短袖了。
观影记录:
周五:《闪电侠》19VS图书管理员10
周六:《国王的演讲》。这部迟迟没有看的原因,大概也是跟影片的主题不谋而合:看奥斯卡获奖影片也需要勇气。。嘿嘿。看完后感慨:Colin Firth影帝头衔名至实归,必须为乔治六世跟医生的勇气点赞,为To be or not to be这一千古谜题点赞。。
周日:《狗狗博客》01-03

点评

清,这位同学写的是想当音乐家这个理想  发表于 2015-4-30 09:49
睿的理想是什么?  发表于 2015-4-29 10:54
作文都是头等大事!  发表于 2015-4-29 07:49
跟着你们看电影  发表于 2015-4-28 09:05
钢琴坚持得真好。  发表于 2015-4-28 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8 18:0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4-28 18:12 编辑

4月28日
这两天作业少,完成之后在晚饭前还能从容做两篇首字母+一页数学卷子,也许是效率高了?但愿
练琴一小时。
继续听读《Elmer and the dragon》,生词不多,但是能主动开始查字典,从中学到一些旧词的新解释,比如Chest 当匣子(盒子)讲,算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阅读新一期的《意林》+《读者》。
最近开始对魔方感兴趣,拼出一面、二面后有点急功近利,为了能多拼出几面,不惜动手拆解开看其中的结构

点评

支持拆魔方,呵呵  发表于 2015-4-29 15:02
睿已经6年级了,还能坚持钢琴,那个效率不是一点点的高啊  发表于 2015-4-29 10:55
大睿的探究欲望很强,拆魔方比单纯拼的效果好得多呢。  发表于 2015-4-29 08:48
哈哈,我小时候玩魔方,一点没有耐心,都是拆掉重装起来:)  发表于 2015-4-29 08:15
直接是高效率啊!  发表于 2015-4-29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5-4-30 10:2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睿02 于 2015-4-30 10:36 编辑

4月29日
常规作业后:
首字母2篇。
饭前下楼跟小伙伴玩半小时,在花园里玩起了捉迷藏,跑得满头大汗,想以前都是他跟在大孩子们后头跑,现在人家都升初中高中了,他到成了个孩子王了,感慨时间飞快。
开始听读《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 P81/1674.这本之前看过同名电影,读过前两页之后,说跟电影有不同。
弹琴一小时。
听了曹灿播讲的《三国演义》(1-4)。尽管是儿童版的,听到曹操大开杀戒,还有“宁我负人,人不负我”观点时,睿同学连连摇头:太暴力太强势。。
听下来倒是有个意外的收获:不知不觉“拾”到N多的成语和俗语,发现耳熟能详的词原来是这么来的,原来是这个意思。。 继续听听看呗。
听完三国问小同学:还记得幼儿园看完漫画版《西游记》你那个独家点评嘛,他就乐,记得,5最“唐僧是最爱哭的人, 孙悟空是最爱生气的人; 猪八戒是最爱笑的人,沙僧最沉默的人,白龙马呢,是最勤劳

点评

呵呵,听评书三国,成语知道的更加多!  发表于 2015-4-30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24 , Processed in 0.092131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