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etercatsea 于 2014-9-2 15:14 编辑
转:
第一计 望山走路——高效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当我们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自己的学习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维持和提高,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因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怀目标,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考试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实际运用: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 1.作为一个学生,其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分数上。 2.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达到各科的学习目标。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 4.对目标进行细化。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把长期目标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最后根据细化后的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另外,由于每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针对每一科目制订各自的细化目标。 确定了目标、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且执行了计划后,若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了,则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若没有实现,则要分析原因在哪里,然后重新制定目标、期限和计划。这里要强调的是,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动力的来源就是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后的成就感和下一个目标的期待和自信,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第二计 战略规划——合理计划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首先,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的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就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其次,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就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了考验。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还有,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该学习时就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就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最后,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实际运用: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周全。首先,留出时间锻炼身体。另外,安排出机动时间也很重要。 2.计划内容需要与学习相结合。针对每门课的弱势项目制订提高的计划。 3.制订计划,各科要均衡安排。一是弱项和强项之间的均衡;二是科目之间的均衡。建议任何长、短期计划应该覆盖3科左右,这样轮回的周期比较短,不会出现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现象。 4.长期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学习计划,既要有短期计划,又要有长期计划,而且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补充和更正。每天、每周、每月对所要做的事制订一个计划,这是短期计划,这样计划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引起重视。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计划可视作长期计划,其中目标的成分多一些。 5.计划需及时调整。当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以后,需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并对原计划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将会使今后的备考更加有效。 6. 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坚决执行。 第三计 因人而异——充足的时间是学习的前提 没有时间的保障,学习无从谈起,所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学习时间有限,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赢得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执行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忌浪费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学习时间的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在最佳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安排学习任务,"乘胜追击"。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自习时不宜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一边解题等。 3.注意在每天临睡前作一下总结,看当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及时间是否抓得紧等。 4.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更不能养成拖拉的习惯。 实际运用: 在时间安排方面,每天学习哪几科以及每科需要多少时间,这在制订计划时已经确定好了,这里主要解决如何筹措到更多有效的学习时间,以及如何科学地分配这些时间。 1.统筹安排时间。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非学习时间包括吃饭、睡觉、走路、娱乐、锻炼等必须支出的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上课时间,一是自习时间。我们无法挤占非学习时间,这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对于上课时间,要按照老师的进度来进行,别利用这段时间做别的事情,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剩下的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把它们按前面制订的学习计划分配到各个科目上去,做好这一点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筹措更多的时间。首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很公平,每天都有24小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同学发现自己的时间无法满足学习的要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非常零散,例如课间时间、等车时间、睡觉前时间……这些零散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忽视,每一段零散的时间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汇集起来就不一样了。其次,要好好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 3.科学安排时间。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天24小时中,学习工作效率有高潮和低潮,大多数人在上午8~10点、下午3~6点、晚上8~10点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力,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而中午1点左右是脑力和体力的低潮。每个同学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各个时间段的状态,根据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特点相应地分配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整段的时间用来完成需要思考的任务,例如做数学题、研究语文主观题的答题思路等,零散时间用来记忆最基本的知识,例如单词、公式等,思维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做理科方面的题目,记忆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记忆文科方面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