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读书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一本书:《放学后才是关键》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3-18 11:30:11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不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3-18 14:05:29 | 只看该作者
该书应该是强调家庭养育的重要性吧。非常赞同,尤其是孩子0~6岁,是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关系的关键期,也是孩子情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3-18 14:36:57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不同意见。

例如这一条:

第一任务就是师资改革。只要找到一群好老师,不管教什么,都一定是好的,都是对的。所以我觉得成功的教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先帮你的孩子找到好老师。
    再也不必被动地奢望学校给我们安排好老师,家长可以通过理想教育协会主动征选聘请好老师。就像古代的王公贵族,为了教好子弟,不惜一切寻找名师鸿儒。而协会对老师的严选过程就是教育质量的保证。
    当本书把这群好老师的教育内容,广泛传递给全国家长分享之后,大家应该会相信:好的教育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
    通过“邀集学伴、共聘教师”的课后教育模式,任何平凡父母都能找到好老师,都有可能给孩子不凡的好教育。

====
1、什么是好老师?
2、“给孩子不凡的好教育”的好老师,多吗?多到任何平凡父母都能找到?费用也平凡吗?
3、跟普及教育的教育资源是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点评

找到特定的好老师不容易,但如果不太挑剔,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导师的。具体看各人的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0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3-18 14:44:23 | 只看该作者
又例如:

有效学习的一大必要条件就是,孩子需要一群能彼此激励互动的同侪学伴。寻找好学伴,正是我个人版教改的第二要务。这本书不是学术空谈,而是一份教育改革的完整报告,更是一群“疯”孩子快乐成长的精彩实录。自从创社以来,我觉得最值得欣慰的地方是,有这么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被我们带离既定的教育洪流,摆脱课业淹没的黑白黯淡的生活,尽情挥洒童年应有的艳丽色彩,写下一章又一章丰富成长的欢乐岁月。

====
一个好学伴实质上就是择生。好学伴不一定是好玩伴,也不一定有好的运动能力,好的艺术天赋。就算全是好的,孩子正在在“好”的环境下成长,长大以后,在不够“好”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生存吗?会不会有道德洁癖?对待社会问题会不会整天想着“何不食肉糜”?

教育即生活,后面还有一句,学校即社会。

点评

好的学伴,这个“好”依然是个人选择。我对“好”的定义基本上是这样的:某个方面值得孩子学习,就算是好。对“不好”的定义则是,性格上有重大缺陷的,就不太好。当然即便是我认为不好的,也并不禁止孩子交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3-18 15:02:46 | 只看该作者
国内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又主要在于均衡教育资源和去行政化。体制的问题必须通过体制改革予以解决。

任何一个家长在体制外都无法对其作出根本的改变。家长能做的是不去附庸体制中恶的部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再有余力,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任何的普及教育中,要想孩子在学习的竞争中占优,比较公平合理的是依靠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家长、老师或学校。

个人浅见,供参考。

点评

你在这里强调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的竞争中取胜。那么你说的绝对有道理。我个人对孩子教育的理解是,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会生活,我着重的不是取胜。不取胜依然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这是我的目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9 0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3-18 20:03:21 | 只看该作者
好书!一定要去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3-19 08:40:56 | 只看该作者
找来看看,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8-2 03:48:54 | 只看该作者
ccpaging 发表于 2014-3-18 14:36
有些不同意见。

例如这一条:

这个帖子一直关注着。

试着以我的想法回答你:
1、什么是好老师?
2、“给孩子不凡的好教育”的好老师,多吗?多到任何平凡父母都能找到?费用也平凡吗?
3、跟普及教育的教育资源是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1、每个人对“好”的标准肯定都是不同的。应试的人喜欢对考试有心得的老师,有其他目标的人,自然也是盯着自己需要的那种老师,以此为“好”。就我个人的标准而言,能点燃孩子学习热情的就是好老师。人无完人,单独一个老师肯定没办法做到全方位的好,但在某个领域对孩子有影响,我觉得就很不错了。当然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老师很有办法搞定孩子,但那些方法是我所不欣赏的。比如最近出游,碰到一个老师,在聊天中我就发现他会用分三六九等贴标签的方式去搞定孩子,那他组织的活动我就不会去参加。
2、就我个人的需求而言,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不错的老师。我的孩子迫切需要的是补语文,我在这方面关注得就比较多。找了一圈下来,发现就便捷性而言,最好的老师恐怕是我自己。那就我自己去学了来融汇到生活中去点滴的渗透给他吧。其他科目么,数学没刻意找老师,英语找了个外教帮他补写作,孩子还是比较能接受的。如果不局限于本地,放眼全国,就更能找到合适的老师了,北京相对教育资源多一些,假期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去那边呆着,但其他地方也很不错,逐渐在梳理一些点的过程中连成一个面,让孩子能从中受益。
3、教育资源的问题没看懂,也许我漏掉了前面什么话,回头弄清楚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4-8-2 04: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悠悠 于 2014-8-2 04:05 编辑
ccpaging 发表于 2014-3-18 14:44
又例如:

有效学习的一大必要条件就是,孩子需要一群能彼此激励互动的同侪学伴。寻找好学伴,正是我个人 ...

一个好学伴实质上就是择生。好学伴不一定是好玩伴,也不一定有好的运动能力,好的艺术天赋。就算全是好的,孩子正在在“好”的环境下成长,长大以后,在不够“好”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生存吗?会不会有道德洁癖?对待社会问题会不会整天想着“何不食肉糜”?


****************************
我的看法:同样,每个人对“好”都有自己的定义。我从你说的“好学伴不一定是好玩伴,也不一定有好的运动能力,好的艺术天赋”中看出,你对“好”的要求是,孩子需要表现优异才算是“好”。我的想法不同。能跟孩子玩在一起的,我就认为“好”。人家都不跟他玩,怎么可能“好”得起来?只要能在一起玩,那么有一些行为问题、一些资质问题,其实都不是坏事。比如孩子的一个好朋友喜欢打人(有时候我的确心惊肉跳,看到过两次他打我儿子,一次是用鞭子抽背,一次是用重物砸他肚子,完全不留手,第二次孩子当场倒下半天爬不起来),但孩子依然觉得他不错,愿意跟他做朋友,他在与那孩子的交往过程中肯定也有收获,比如那孩子的知识面广,孩子肯定喜欢,至于他的缺陷么,孩子跟我说他也总结出经验来了,只要说话或动作上不招惹到他就没事了。但也有我儿子不感兴趣的孩子,类似乖乖牌的那种,他就不觉得好。孩子不觉得好的,我也不会勉强他,他自己会随着时间调整看法,比如说班里有一个很安静的孩子,我儿子以前从不跟他一起玩,后来我们组织一起出游,那孩子也在,玩过几次之后,我儿子就改变了看法,后来还去那孩子家过了一夜,也玩得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8-2 22:36:39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03 , Processed in 0.10166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