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appy_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悦读2014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0:57:37 | 只看该作者
补玉山居

飞机上和到达的当天晚上看完了《曾许诺》,侄女她妈扔给我一本《补玉山居》,严歌苓的,于是,每天晚上便有了读物了。

开始记这个笔记是去查当当的链接,才发现对此书的评论,摘几句过来:

--2012年中国文坛最值得期待的文学作品!最具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潜力的作家严歌苓首部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全新力作!一部当代中国的“新龙门客栈”
--一如严歌苓幽默犀利的风格,不同是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没有《白蛇》《天浴》那样凝重。《补玉山居》的故事距离我们今日的生活更近,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变迁、人居环境的污染破坏。几个主角的人生命途浓缩在大时代变幻莫测的版图里,十分有趣。喜欢严歌苓的读者一定要买哟,不喜欢的看过也会爱上她。
--严歌苓果然是叙事高手!《补玉山居》里的四段情感故事,刚好是关于军人、商人、艺人、罪人的四个社会截面,让我们看到二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在故事的嬉笑与跌宕起伏中去近距离观察它,审视它,读懂它。严歌苓依然写了很多边缘人物,也许这种边缘性的东西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因为在这个钢精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我们迷失的太多。读完后的确深感严氏的文字功底深厚,也让人看出了严歌苓对生活对人怀有的独特悲悯情感。所以这是一部最值得期待的严氏新作。

我很喜欢严歌苓的叙事方法:平实但不平常,简洁但不简单。情节在平实简洁的叙述中回环婉转,情结也跟着起伏跌宕ing。掩卷后,思绪还会继续伸展延续,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可能在这些延续中就开始偏离以前的轨道,接下来,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可能就看见得更多更深。

可是,要说诺奖潜质……不过,想想不要说话都可以诺一把,这样说似乎也不过分 。

整本书以山中小旅店为故事引出地,发生的故事却天南地北。如上面引用中有人说的,边缘人物多,所以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熟悉的,但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却又发现这些人物人言行又是我们很熟悉的,所以,可能我们身边的人就是这些边缘人,只是我们太关注自己,没有去关心过这些人罢了。四个人的故事非常独立,除了是山居回头客外,没有其他任何交集,相当于四个中短篇粘成了一个长篇。

如果爱看小说,不妨一读;也是打发旅途时间的好东西;还是睡前维持阅读习惯的好材料。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7 ... 389403000&ver=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2:10:2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大妞儿的贫嘴爱情

从亲戚家拿走,在飞机上混时间的书。

看完全书,感慨:现在出书也真是件容易的事儿!

但回想当年,一位退休老专家,想把他一辈子写的论文集结成书出版那个费神费劲儿啊,却又怀疑自己的判断。

扯远了,回头说这爱情故事吧。

一位大条的北京姑娘,和一能侃的北京爷们儿之间的爱情故事。似乎也没什么故事,校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遇上了,然后就煲电话粥,约会,吵点儿小架,闹点儿别扭,都小,小得甚至都算不上个啥情节。但万事万物就是这样,至简了就至纯了,就招人爱了,于是此书就得以出版了。

从到机场,过完安检,找到登机口坐下开始看,加上在飞机上的两个半小时,刚刚好打发掉所有的路上时间,不由在简单单纯故事之外,还加上一个赞字。

刻意寻找轻松打发无聊时间者,严重推荐此书。对文字组合排列要求高者请绕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4 ... 950167000&ver=E ;

点评

我一直用文怡家常菜的app,当年也是关注文怡的博客,追看她记录她的爱情。现在,文怡的孩子快一岁了,是个有趣的高龄妈妈  发表于 2014-10-14 0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2:24:22 | 只看该作者
大漠谣(上、下)

网友们当年追的书,也是说送人的,结果老年痴呆提前发作,彻底地忘柜子里了,正好国庆出游的路上看了《曾许诺》,全新的阅读体验,回家便翻出这个来看,国庆最后两天,窝在家里翻完上下两册。

与《曾许诺》一样,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从小熟悉的名字,也有好几个陌生点的名字。书中的故事情节也是生活中也好,以前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也好当中经常出现的,可把这两者套到一起,怎么看怎么有点错位的感觉。特别是看到最后,恍惚觉得又在看曾环传(晕,写不起那两个字了,将就用这俩吧)。

尽管对霍去病的名字很熟悉,但当年学历史时,对于考试要考名人的生卒年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也不记得他活了多大年纪。当看到书中说他以死换自由身时,脑海中那个廉颇老矣的形象怎么也换不成英年早逝的画面。于是不甘心地去找度娘想求个公正。结果如下: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呵呵,脸红啊,汗颜啊。不过,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俺又涨了知识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1 ... 951004000&ver=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22:24:34 | 只看该作者
云中歌

同事小美女推荐本书,于是这个周末及今天所有的空闲时间,全部陷在了这部三册的长篇里:公交车上看,去游泳馆的路上也在看,如不是街边美女大叫“姐,车!姐!姐!车子!车子!”只怕俺已经被倒车的小货车压于轮下 ,虽然美女看不到这个,仍然在此深深感谢  。

看来桐华及其喜欢汉朝的人,继上篇写霍去病的爱情故事后,这次又写了他女儿和大汉皇帝的爱情故事。既然是爱情故事,当然少不了山盟海誓,而涉及皇室,刀光剑影和权术谋诈自然也是不可或缺。所幸的是,作者没有再套用“死遁”的老套,而是曲散人尽。但不能免俗地却是爱情仍然是不用操心衣食住行人等的特权,所以也只能是故事而已。(这时,再次怀念池莉等作家早年的中篇,那才是我等芸芸小民的生活。)

既是快餐性质的读物,自然快快地参过。书中有些应景的诗词,感觉年代有些错位,却没有细细去查下,还有些日常用品,看来也是觉得时空错位,也没有问问度娘,而是快快翻过,现在确定的只有里面提到棉袄,但汉代时,棉似乎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那时的平常百姓也好,达官贵人也好,应该都还没有棉服可穿。

Kindleren上找的mobi版本。地址:http://kindleren.com/thread-87090-1-1.html

点评

看得真入迷啊  发表于 2014-10-14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20:48:13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看美国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很多人推荐的书,但因了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一直也没起心看。这次因为儿子让找政治经济相关书单,再次有众多网友力荐,于是开始看。

所以说偏食是个坏习惯呢,不但影响自身成长,还错失好多美味。估计今后这本书也会是我向别人办荐的书之一了吧。

全书都是书信形式,由一个住在美国的“林达”写给在中国的“卢兄”的信。从这些信里可以看见卢兄在他给林达的信里问了一些问题,林达在试图以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基本上是回答的关于“自由”的问题,但其实最终是落脚在“权利”,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也是美国宪法11条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书中是以林达的眼在看美国,以林达的脑在思考问题,以林达的心在感受文化冲击。但是如果我们仅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看这本书,所获可能会有限,而且“特色”又会成为我们拒绝思考的借口。

有两点是让我深感震憾的。

其一是我一直是信奉真理愈辩愈明的,所以一直也提倡在各种场合不回避矛盾,不提倡附和,而是应该大家讨论,在讨论中修正自己的观点,理解别人的观点,达成正确的共识,然后沿着正确的道路大家一齐往前走。但是作者特别强调了美国宪法认为保证“言论是中性的”这一条,是捍卫言论自由的首要条件。作者详述了美国对各种声音的允许存在,而不允许任何限制某种声音--哪怕这种声音是除发声者自己其他人都反对的--的行为的许多案例,也用大量篇幅写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以用思想的转变。看后,我真的深深为几百年前制定宪法条款的人所折服。再回头想想这两年看过的书,小说也好,杂文也好,确实是这样啊,历史总是在重演,而重演的过程中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时代的真理就是那个时代的谬误这样的事情总是在不停地重演,这个“言论是中性的”观点真的是保证言论自由的首要条件。而我们每一个个人,哪里又有资格说自己所思所想所言比别人的更真理更正确呢?

其二是关于对弱势人群(个体)基本权利的看重。这里所说的弱势者,除了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弱势以外,还包括某个特定场景中处于被动的一方。所以,在法庭上,对于被告的权利是想方设法保护的。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辛普森案,也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了大量的笔墨介绍这个对“弱势”保护的原则以及相应的益处。被告哪怕如辛普森这样的明星、英雄,当面对政府,而且又有高度嫌疑犯有谋杀罪,如果不采取假定无罪原则,不说在可利用证明自己清白的资源上远赶不上想证明其有罪的政府可利用的资源,单是气势上就输了“正义”。所以在法庭上,他是弱势的一方,也是受保护的一方。这一概念在美国深入人心,所以尽管最后很多人认为他有着谋杀罪行,但却很坦然地接受无罪判决。

很好看的书,很值得看的书。
http://www.kindle114.com/thread-2450-1-1.html ;

点评

加入书单中,,,,,  发表于 2015-8-26 03:19
谢谢99推荐的好书,最近正为这本书入迷呢~  发表于 2015-1-13 15:48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happy_99 花了 1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4-11-11 11:48: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女儿在学习分析宪法,拿美国的宪法和中国的对照一遍,感叹一阵,中国的很时髦,各种名词,这个主义,那个阶级,到现在看看,很多真的过时了,所以说,还是不要太时髦的好。美国的,直击人最根本的东西。

有的宪法是拿来看的,有的是拿来做标准的。

点评

所以慢工出细活儿是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14-11-11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8:08:58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看美国之总统是靠不住的

仍然是林达的书,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之二,全书主要解释美国总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辅以典型案例,切实地实行了理论联系实际,读起来也令人觉得生动有趣。

书中三个重要人物:马歇尔大法官,尼克松总统和克林顿总统。

全书读下来,第一个感觉是:美国总统惨啊!真的很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有人虎视耽耽地盯着。别说很多时候是想用手中权利为国民做点他认为的好事都会被批得体无完肤,更甭提要想用这权力来为自己谋得特权,怕是借三个胆子给谁谁也不敢在总统任上干这样的事儿吧。

第二个感觉是:美国总统惨啊!确实很惨,要管国内,要对国外,遇上国际事务,在外不敢放开了胆挣面子,好不容易表个态吧,回国就被国会给否了,真正个老鼠钻风箱,两头受罪。

第三个感觉是:美国总统惨啊!实在很惨,这边忙国家大事忙得扑爬跟头的,那边法院传票来了还得去出庭。打个官司耗光了积蓄,居然要靠募捐筹给律师的工钱 。

最后的感想,美国总统其实比较符合中国男性的择偶标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带出门风光惊艳,回到家任劳任怨。

下载链接同前一本书,这里不再单给了。

点评

加入书单中,,,,  发表于 2015-8-26 03:20
[发帖际遇]: happy_99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2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5:05:05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看美国之我也有个梦想

儿子的假期和国内的不一样,年底相当于我们的暑假,时间比较长,早早就计划了漠河游,以让这个要过几年纯夏天的人感受一下“冬天”。遥远的漠河,中途长,先到北京,刹一脚接着再到哈尔滨,再转机到漠河。偏巧从赤道附近回来的人儿很给北方寒冷面子,五天的旅行,居然有两天发烧!!啰嗦这一大堆,其实只想说,这一路上空闲时间有点多,等机时、呆在旅店时,总可以掏出Kindle来瞅瞅,这一瞅二瞅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三就给瞅完啦。

全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的“种族问题”,并且很耐心地讲解了我们以前的理解当中错误产生的地方。

我很喜欢这位作者的写作风格。慢慢地,细细地,但是把自己从头到尾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前脑中的前进轨迹描写得特别清楚。从书中可以看见他读过些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怎么样地冲击了他以前头脑中的什么看法,他由些做了什么样的判断,把自己的观点修正成了什么。读者顺着这条路走,犹如跟团旅行,一路有导游详细的介绍。作者与旅行团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并不赶着游客往什么地方去,而是摆出自己观点形成的原因和导致形成这样原因的材料,如果读者有疑问,完全可以顺着他说的这些材料去查原始文献,再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下来,又省力又收获大。这也是为什么我极力给孩子推荐此书的原因。

跟前面两本书读时有一个感慨非常一致:有时候,高效率并不是件好事。特别是在政府做决策的时候!一个有决断力的领导拍脑袋出来的政策,真还不如由两个愚民吵吵几年出来的协议有用。

点评

加入书单中,,,,,  发表于 2015-8-26 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5:05:45 | 只看该作者
呼兰河传

前阵子萧红一下子火爆起来,各种书单上一下子就冒出好怕好些书,原来一直没搞懂为什么,也是这次才听亲戚说是前阵子有部关于她的感情生活的电影出来引起的。不管怎么说,当年只看过她写的《生死场》,年代久远得已经记不得详细内容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网上MOBI版本多,请网友分享了她的两本,除《生死场》外,就是这本《呼兰河传》。

这是一本和《城南旧事》差不多的书,讲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是,城南旧事里记录的是自家人和邻居们人性中善的地方,哪怕是叫化子,仍然用他人性中的闪光点让我们感动着,但很可惜的是,大环境却很糟糕,闪光点的闪闪星光并没有照亮整个世界,所以读起来令人扼腕。在呼兰河这个小城里,我们读到的却更多的是人性中的恶。大环境读起来似乎还挺“民国”地,清静的小街小巷里,卖小零食的憨厚的小贩,买零食的淘气的孩子,生活穷苦却适中的人们……但具体到每家每户中去看,却发现外表看上去的诚实人家里却可以愚昧到用热水烫死团圆媳妇……

同样写愚昧落后的人们,但很奇怪的是,这两本书让我们感觉到文字的美,而有些作品里,这些文字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于是,丑陋的人便只能被丑陋的文字来描述,便有些令人不忍视了。不过,说到底,文字的力量却都在那里,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都会拉着你的情绪攀高落低,它都会带着你的心情悲伤欢喜,它都会变化着你的表情。

http://www.amazon.cn/呼兰河传-萧红/dp/B00AA7KAYE/ref=sr_1_1?s=digital-text&ie=UTF8&qid=1418712756&sr=1-1&keywords=呼兰河传http://www.amazon.cn/呼兰河传-萧红/dp/B00AA7KAYE/ref=sr_1_1?s=digital-text&ie=UTF8&qid=1418712756&sr=1-1&keywords=呼兰河传http://www.amazon.cn/呼兰河传-萧红/dp/B00AA7KAYE/ref=sr_1_1?s=digital-text&ie=UTF8&qid=1418712756&sr=1-1&keywords=呼兰河传

点评

呼兰河传,我特别喜欢,难得的是我孩也看了好几遍  发表于 2014-12-22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5:06:19 | 只看该作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亲戚家,有人百无聊赖重温了《鹿鼎记》后又无所事事了,正好看见亲戚家书柜上有这本书,便推荐给喜欢动物的他。左说右说终于说动他看了,却被前面那长长的关于这本书的产生的文字介绍弄烦了,于是动员他跳过第一章直接进入到下一章,人家仍然是看得懒眉懒眼的,正好俺收拾完东西,无所事事了,干脆就直接接管本书。

看过电影,看了一半的英文版,听了一大半的英文音频,所以前半本也是飞速地翻过。

内容估计大家都熟悉了,也就不再介绍。讲讲先看电影后看书的害处。电影里人物形象、环境景象都在脑中留了影了,而李安片子拍得那么漂亮,夜晚的星空、海上的风暴、海藻岛的神秘……都被他拍成了令人窒息的美丽图片。于是乎,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办法去想像那从天到海的闪电是什么样子的,却执着地想要在脑海中看清楚那闪电在海上的接点是在派的左前方还是右前方,无奈提前发作的老年痴呆却如俺的深度近视让眼睛看不清楚一样,糟糕的记忆也让俺看不清脑海中的画面 。

所以,以后这样看过大片的外国作品,能找到英文版的时候,还是看英文版吧,忙着查单词去了,至少不会这样纠结于记忆。

http://www.amazon.cn/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扬•马特尔/dp/B00A7J3KGK/ref=sr_1_cc_3?s=aps&ie=UTF8&qid=1418712826&sr=1-3-catcorr&keywords=少年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39 , Processed in 0.13650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