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苹果无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成长记录] Tony的中学生活(2001年4月)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13:0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初一语文学了一篇古文——塞翁失马。
Tony有一次偶然间问了我一个问题,塞翁家有几口人。这本不算问题的问题取让我糊涂了。
塞翁失马原文如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Tony迷惑在于:第一句提到有善术者,应该就是主角了。而后面一句“人皆吊之”的时候,“其父曰”,而后来“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出现了两个骑,那是否就是说,有一个善术者,还有善术者的父亲和儿子,共三个人呢?我初听到Tony这样问的时候,也是认为是有三个人,但文中最后提到的是“父子相保”又不像三个人

今天闲着,突然想到这个,就查阅了一些资料,记录一下哈
“其”在古文中有多种用法:
一、代词用法: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4。指示代词原指,那,那个,那些
例: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二、副词用法: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四、生僻含义
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从查到的句式来看,其可以做第三人称代词理解,也可以一个虚词,没有什么具体含义。就是为了凑音节。
根据最后一句的理解以及多年来各种版本的翻译,初步断定还是应该有两人,其是虚词的用法,不翻译较为合适。不过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如果其是生僻用法,那么《淮南子》中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地方也是这个用法。但现在没有时间查,暂按“父子两人”来理解吧。

哪天请教一下丫丫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27 20:56:54 | 只看该作者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其中的父亲,其中的孩子,他们的马。。。
就像说: 这父亲,这孩子,他们家的马。。

点评

谢谢贝尔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9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30 11:26:13 | 只看该作者
tony厉害,妈妈更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祝tony和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1:54:22 | 只看该作者
转眼寒假快结束了
今年Tony的寒假作业还是不少的,除了文科、数学、英语三本寒假作业外,
语文老师还留了手抄报、英语老师还留了抄写英语单词和翻译句子的任务。
不过,据衡水的亲戚说,那里的孩子是一天一篇卷子,这个量才叫大!比起来,TONY算幸福的
这个假期一开始,Tony写作业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加上去听了朱老师的课,一直到三十前,孩子的时间都占的满满的。
上一周,爸爸检查作业,发现了一些问题:
几本寒假作业,英语就算完成了,但数学作业有一些错误,还有一些是下半学期要学的内容,Tony作得就很不认真了,有很多还空着。
文科作业,填空、选择和判断题都写了。但作业一个也没有写,阅读也有很多空了下来
历史和地理作业中,老师没有讲过的也有很多是空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寒假作业和现在差不多,无外乎是每一门课一个寒假作业本。
我小时候写作业的时候是假期开始和结束这两个时间段抓紧。假期中间就以玩为主了。而且也是先写容易的,后写难的。而且难题往往都是和同学们问一问,会得大家都能做,不会的,大家就都不会了,那就留下来,等老师解决了。其实这个习惯是不好的,假期作业中的容易题也就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难题才是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的地方
所以,昨天爸爸就抽出半天时间专门和Tony过了一下文科作业中有错误或空白的内容,每一个内容并不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了一下应该如何完成。哪一项内容需要从网上找资料,哪一项作业需要自己认真写。一块整理完成,这些内容就变成了今天孩子的作业。

昨天检查作业,结果很满意,除了一篇作文和一个阅读题,其它作业都按要求补齐了,看来还是孺子可教的:)

点评

爸爸真认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7 17:13
一块整理完成,起到了监督不代办的效果。办法是好,可我这懒妈做不到啊,所以Jerry的基础功很不扎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4 1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20:22:22 | 只看该作者
开学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记录孩子的情况。
这次开学,风平浪静,孩子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

年后北京的空气一直很糟糕,上周五孩子上学,我们一起走的,Tony说:“要是再下点雪就好了,这样就不用上体育课了。”
我说:“现在北京空气污染很厉害,其实学校应该停止体育课,把体育课改为室内活动。”
Tony问:“室内能有什么活动?”
我说:“比如做做团队活动,做一些同学合作的小游戏,其实这些不需要什么场地也能做好。”

上班一到单位,我就收到了学校的短信:根据教委通知,北京未来三天将持续重度污染状态。全市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橙色”指令。学校停止室外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等活动,改为由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开展相应活动。
看来我们早上的谈话真是应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20:21:17 | 只看该作者
对我来说,背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特别是近些年,记忆力明显不像以前。可Tony的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大凡中小学的语文课文,老师没有讲过的,基本上看一遍就能磕磕巴巴地背下来,大凡老师讲过的课文,都能了解于胸。
不过也有例外,五年级暑假,语文老师曾经留过背诵古诗的作业,其中有一首李白的《将进酒》,Tony曾经背几次都没顺利学下来。
前几天听了朱老师讲李白,其中讲到《将进酒》。听完老师的课,我突发奇想,让Tony试背一下,没想到,很快就全文背了下来。
后来,听过《木兰诗》的吟诵后,我又让孩子试背《木兰诗》,这一首长诗也是轻松拿下。看来理解着记果然是有效果的。
能背下长诗,我们高兴,孩子也高兴。最近孩子背诵的热情又背点燃,每天回家都要背一些,从简单的《大风歌》,到《蜀道难》,我们背得不亦乐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20:25:05 | 只看该作者
上周学习朱老师的课《声律启蒙》,朱老师留了一个课外作业,就是从老师提供的:五字对、六字对和七字对中挑三个来对。一下课,Tony就从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中分别选了一个来练。五字对和六字对的都很快对了出来,到七字对的,Tony选得是“炭黑火红灰似火”没有对出来。
Tony爸爸看了看,说:“这个对子比较难。快算绝对了?”
Tony问:“为什么说这个对子难呢?”
爸爸说:“你看。这个对子里有三样东西:炭、火和灰。炭经火烧后就变成灰。而颜色也有三样,黑、红、灰白色,黑色与红色混合后成了灰白色。这里就牵涉到了你对子中的下一句话也要是一个事物变化的过程。而且你看,在上面一句的灰白色还是用雪来代替的。这就要求下面的对子最后一个字也不能是颜色,而要是一个让人一看见就能想到某种颜色的字”
“要这么难,我们就换个容易得吧?”Tony顺口说道。
“那怎么行,遇到难题才是我们提高的时候。没关系,我们一起帮你对这个对子。”爸爸笑着回答说。
“对了,对子对韵有什么要求,你跟我说一说?”爸爸接着问Tony.
“这节课朱老师讲,我们对对子要求偶数位的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要对应。”Tony回答。
“那你自己看看,下面这句,偶数位的字和最后一个字应该要什么韵?”爸爸说。
“嗯。炭黑火红灰似雪。第二个字是黑,是平,第四个字是红,也是平,第六个字是似,是入声,第七个字雪也是入声。那么对出来的句子的第二、四、六、七个字就应该是入、入、平、平。”Tony回答。
“好。那我们想一想吧。”爸爸和Tony一起看着字思考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20:27:02 | 只看该作者
这爷俩一开始是聚精会神地看着字思考,不出两分钟,两个人就开始由思考,变成了发呆。之后就是爸爸开始上淘宝,儿子开始吃起了腰果。
“你们俩,对对子呢啊!”我看不下去,大家提醒了一句。
“这就是绝对呀!”爸爸意味深长地说:cur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20:28:31 | 只看该作者
“爸,这个对子老师给了个下句。”Tony接话道。
“是吗?那我们就看看吧”爸爸说道。于是两人找到了聊天记录,果然,老师给出了下一句:“酒清人醉面如霞”。
“嗯,这么对到是也行,不过还是不好。”爸爸深吟良久,说道。
“老师的答案怎么会有问题?”我问道。
爸爸回答:“这个对子为什么有问题呢?你看,这个对子首先是韵有问题。按要求,双数的字和最后一个字韵要变,也就是黑、红、似、雪分别是平、平、入、入,那对子就应该是入、入、平、平。“酒清人醉面如霞”中的清字是不对的。不过,黑在古文也读’赫’,如果是这样读的话,韵还说得通;但韵说通了,意境也有问题,清和霞可以算是颜色,但醉是不能算成颜色的。这个对子还是很难的,反正有时间,我们慢慢想一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20:29:39 | 只看该作者
对子周末没有对出来,孩子就把问题带到了学校,结果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合适的答案。
爸爸也找一个大学老师的朋友请教,那个朋友跟他讲,这个对子是有出处的。我们一查才知道,这个对子是有典故的。原来这个对子与火锅有关:相传明朝,文学家杨慎,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结果,唯有杨慎对了出来:“谷黄米白饭如霜”。真是个好对,不过,从这个黄字我们可以推断出,对子第一句的“黑”的确是念“he赫”的。
俗话说:天下无语不成对。万事就怕个认真二字,这一周,我们全家开动脑筋想对子。爸爸先想出了陶瓷,因为这陶瓷是石头炼的,却发生了质变。但做成对子,还是比较难。因为烧瓷也是靠火,这样上下文都有火,明显不合适。爸爸又想出了玻璃,但也有同样的问题。看来这条路不行。只能从水上想文章了。什么东西遇水变质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三晚上吃完饭,爸爸突发奇想,高叫起来:“这个对子我对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7 , Processed in 0.07810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