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上数学课后,越越跟我说现在觉得自己在数学上的反应越来越慢了,每次都不是第一个想出来的。当时我小郁闷了一下,这小家伙怎么又对自己没信心了呢?经过昨晚的事,我更确信了我之前的判断,不是他自己以为的一下子变笨了,而是数学解决习惯出了问题。
昨天晚上,回家作业只剩了点语文,所以不到七点就完成了所有的作业。剩下的时间让他做点数学,越越选了兴趣班的试卷来做。做到其中一题时,看他老半天做不出来,还把草稿直接打在试卷上,虽然是铅笔写的,可以擦,但为什么不直接写草稿纸上呢?而且只写了一点点,一直托着下巴在那儿想。我让他多动动笔、草稿写草稿纸上还不听,和我扛上了。我说那我和他一起来做,看谁先做出来。说实话,看了题,我也有点悚了,感觉自己也做不出来,但既然答应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做。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在我打了整整密密码码一页的草稿后,才找到了头绪,顺利地解出了题。小家伙还是不服气,说第一步他也想到了,但第二步没想出来了,这跟草稿不草稿没关系。
那好,再一起做第二题。这题比上题还简单点,关健是要把“M是中线”这个条件想方设法用进去,有了这个意识再去添辅加线就简单了。我做出来了,小家伙还是托着下巴,也不动动笔,在那儿冥思苦想。这下小家伙有点服气了,跟我说话时的语气都变了,我说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了。
八上的这两章几何内容,之前让他画过思维导图,他不看书都能很快画出来,说明内容他还是掌握得不错的。但为什么做题时就不会了呢?很简单,做题的习惯问题。其实,他之前一直是这样的,但因为初二之前的数学太简单了,所以问题暴露不出来。初二数学开始有难度了,不能再看一眼马上有解题思路了,好比走迷宫,你不多试几次根本走不出来。所以这时一定要多动笔,思路就是在多画多算中出来的;还有,给出的未知条件一定要想方设法用进去,如果直接用不了,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它用进去。
让他睡下后,越爸说我初二了还管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放手啊?我说你看他那样子,我能放得了吗?他说那你打算管他一辈子啊?这话他说了无数遍了。是啊,本来以为数学是我最不操心的一科,但现在碰到了问题,也只能这样陪读了,我相信再这样多弄几次,等把他扶上马了,我就轻松了。否则,不光是数学一科,今后到了初三或高中科学难了后,也会遇到类似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