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ty1122b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成长记录] 依依俩俩的初中生活(2001年3月 双女)

  [复制链接]
681#
发表于 2014-11-19 15:42: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是我弄错了,记得以前看蒋勋的说唐诗,书上是“晚年唯好道”,网上查是“晚年唯好静”。那天看到您的贴,就给您留言了,我把王维的这两首诗混淆了,哎!孩子也像我,经常背着这首很自然的就歪到了另一首。打扰了

点评

没关系,不打扰。  发表于 2014-11-20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09:4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4-11-20 09:50 编辑

爱莲说
昨天,孩子们的语文课开讲爱莲说。晚上,俩俩跟我聊起上课的一些事情。
俩俩:爸,老师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说:什么
俩俩:老师问我,周敦颐爱莲,那么他对牡丹的看法如何,他对菊花的看法又如何,他对陶潜的看法怎样。
我说:好问题
俩俩:我的回答是,牡丹,艳丽,甚至有些媚俗,平常人之喜。
我说:可以
俩俩:可是菊花呢,陶渊明呢,作者如何看待,我只是说,周很敬重陶渊明。但老师却要我答得更明确,我说不出,感觉好深奥。
我说:很厉害的老师。这个问题要这样想,周敦颐是什么人?
俩俩:大儒。
我说:大儒,没错。儒家思想复兴有两个高峰,第一是西汉,代表人物是谁?
俩俩:董仲舒
我说:对,第二高峰是唐宋,起始于唐,鼎盛于宋。起始是谁?
俩俩:韩愈
我说,很好,周敦颐上接韩愈,下接朱熹,他不是大儒谁是。
俩俩:是啊
我说:儒者讲究的是入世,经世,对国家要有所作为。我们读过他的‘送李愿归盘谷序’,这是他对隐逸看法最清晰的写照---羡慕,无奈,不苟从。
俩俩:我有点明白,对儒者而言,陶渊明那样的隐逸是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从骨子里还是要积极向上,要出淤泥而不染。
我说:是,我们再回到西汉武帝时期,有个隐逸之人--东方朔
俩俩:隐逸于闹市之中
我说:正是如此,我想周敦颐的思想也是这样,经世而不为淤泥所染。
俩俩:所以,周敦颐与陶渊明都是隐逸,只是周是入世,而陶是出世。唉,语文的最高境界。
我说:要了解历史,不仅是史实的认知,还有更高的层次,人的思想发展与变迁。你们老师很好,应该去跟她多聊。

============
孩子有想法了。

点评

孩子们厉害,爸爸更厉害  发表于 2015-1-9 13:37
佩服,1122BB道行很深。而且居然是学理工科出身的。佩服!  发表于 2014-11-27 15:46
由衷的佩服孩子和爸爸,都很厉害!  发表于 2014-11-25 08:22
好有学问的爸爸!佩服!  发表于 2014-11-24 11:35
爸爸太厉害了  发表于 2014-11-24 08:52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小荷听雨 + 3 + 3 赞一个!
liumimi + 3 + 3 赞一个!
helenminliang + 10 + 10 解说得太好了,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zty1122bb 花了 1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发表于 2014-11-21 07:53: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爸爸太厉害了
[发帖际遇]: 小熊的妈妈 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得到了 3 金币,多好啊,快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4#
发表于 2014-11-22 20:56:0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1122爸爸关于“读古文注释和翻译的方法”是如何做的,想要借鉴学习,孩子的古文不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09: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4-11-24 19:28 编辑

周末
星期六
上午:
周五晚上昨晚语英作业,周六是数学物理。
物理学到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的还不错。现在孩子们比较习惯于作业前看书,通常是20分钟读全解,20分钟作业。八上的物理多是概念、原理,有些外延,但综合运用的较少,比较容易,重点是能养成理科阅读的习惯。
我和孩子们讲,如果老师讲的内容多是照本宣科,就不要把精力放在课堂笔记上,而应当尽可能的认真理解所讲的内容。参考书讲得非常细致有序,感觉记笔记有点老套了。
重复了一些做过的透镜实验。
中午:
院里散步,俩俩和我在一起。
俩俩说起副科学习,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查理一世,克伦威尔。随后又说起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宣言,中国西北省份地理。北京初中不进行史地生的统一考试,孩子们还可以轻松的去喜欢这些可爱的学科。
下午:
时间不多,只能到不远的outlets逛商店,喝咖啡。
晚上:
去老人家。
回来,做茶艺练习,听着云水禅心,两个孩子很煞有介事。周一要到高中部表演,她们非常投入。
临睡:听HP6
星期日:
上午:
忙乎数学
中午:
有点小雨,孩子们顶伞溜达。初冬了,到处都是落下的黄叶,幸好院里的草坪还是绿绿的,权当是晚秋吧。
下午:
1)预习物理,做透镜的练习。
2)语文阅读理解
3)英语探诊
4)语文探诊
5)新概念三听写:Lesson31
6)读英文小说:one day,the Graveyard Book
晚上:
看疑案追踪--第4季:3,4,5
-----------------
忙得很,俩俩从学校带回了一本八百多页的小说---源氏物语,估计看不了两页。奇怪,怎么借出来的,感觉小说不是很适合孩子读,俩俩说她之前已经看了一百多页了,没什么不合适的。管不住了。依依读完“浮士德”,在读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名字说不上了。

后问,生命之歌,孤独者之歌。

总之,我真的跟不上了。

点评

没有和她细聊,晚上回家问问看。  发表于 2014-11-26 10:34
黑塞的书这几年才接触,我还挺喜欢的,不知道依依现在看会是什么样的体会。  发表于 2014-11-26 05:37
哈哈,您跟不上女儿的脚步, 我们这群粉丝也跟不上您的脚步了。。。  发表于 2014-11-25 12:50
[发帖际遇]: zty1122bb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2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09: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4-11-24 09:28 编辑
qiutianbb 发表于 2014-11-22 20:56
请教1122爸爸关于“读古文注释和翻译的方法”是如何做的,想要借鉴学习,孩子的古文不好,谢谢!

我们在暑假,或更早以前熟读背诵古文。
到了上课,随堂朗读注释,每天一遍,5、6遍,读熟后记背,做练习。在考试前,再温习一下,到了假期再把过往的古文注释过一遍,这就差不多了。
===========
我觉得就古文而言,即使是为了应付中高考,这些字词注释也应当进行长记忆,临时突击的短记忆不是办法。至于翻译,我想严复在阐述外文中译时的三字诀也同样适用---信、达、雅。
1)逐字翻译:翻译古文时,一定要顾全每一个字,千万不要望而生义。古文以字为单元,言简意赅,要特别注意古今字、通假字。
2)注意语序:古人的语言读法写法与现代人有区别,有些倒装句要顺过来才好听。
3)注意引申:古人的主宾语经常省略,要加上才比较清楚。
4)弄懂用典:古文人特别愿意引经据典,诗经、四书、春秋往事。遇到的时候,网上查一查,这样对于理解文章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7#
发表于 2014-11-25 14:07:01 | 只看该作者
zty1122bb 发表于 2014-11-4 19:54
现代文阅读理解,我们主要是从以下方面来学习。
一,阅读理解的导读书,比如黄保余。这本书,我们是每隔一 ...

依依俩俩爸爸,人教版的自读课本,在哪里可以买到么?我看了当当和来马逊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mary9685 发表于 2014-11-25 14:07
依依俩俩爸爸,人教版的自读课本,在哪里可以买到么?我看了当当和来马逊都没有。

亚马逊
http://www.amazon.cn/s/ref=nb_sb ... B%E8%AF%BE%E6%9C%AC

当当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D7%D4%B6%C1%BF%CE%B1%BE

----------------------------
如果还有问题,再联络。
[发帖际遇]: zty1122bb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1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
读到苏轼的‘放鹤亭记’。
观止编入苏轼的‘亭台记’有四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及放鹤亭记,都是感物之作,但是意境却各有不同。
喜雨亭记写于嘉祐六年(1061年),当时苏轼出任凤翔府判官,刚刚步入仕途,意气风发。
凌虚台记写于嘉佑八年(1063年),苏轼仍在凤翔,经历了一些磨练,对于官场的虚浮之风,颇不以为然。
超然台记写于熙宁七年(1075年),这时仁宗已逝,对于神宗信赖的王安石变法,苏轼持相当的反对意见,外放杭州又转山东,渐入中年,有伤感,但仍豁达乐观。
放鹤亭记写于元丰元年(1078年),由山东再到徐州,任知州。近二十年的仕途,颇有些倦意,因而寄隐逸之意于放鹤之感。
============
可以说,上面的四记是苏轼人生的第一个轮回。其中的主线是接地气、接人气,苏轼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四记的写作手法各有不同,历代评家记述很多。其格、调都很值得借鉴。依依俩俩虽然已熟读,但还是需要再多点体会。
[发帖际遇]: zty1122bb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2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0#
发表于 2014-11-27 13:09:38 | 只看该作者
zty1122bb 发表于 2014-11-24 09:16
我们在暑假,或更早以前熟读背诵古文。
到了上课,随堂朗读注释,每天一遍,5、6遍,读熟后记背,做练习 ...

把这个方子收藏了
[发帖际遇]: 热情的 小米2008 经常请喝酒,得到了新儿教酒神奖励 2 威望,太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9:26 , Processed in 0.164398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