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4-8-29 09:46 编辑
古文观止
读完《心术》,开始读《张益州画像记》。至此,老苏的四篇文章马上要读完了,随后就是大苏的17篇大作,估计要读到期末了。
《心术》是苏洵关于带兵打仗的论文,孩子们有些不屑,认为这是纸上谈兵。
我说:纸上谈兵也很有益,关键是用的时候要灵活。至于苏洵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应用能力,那就不得而知啦。
============
说文解字
最近读王力的古文常用字:阴,阳。有水南山北为阴(江阴、华阴),山南水北(洛阳、衡阳)为阳之说。
网上查到一解释,似乎有些道理:
1、中国位於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经过南方最后落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阳(光)坡,山南面的日照必然较山北面充足,故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2、中国地形是西北高,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倾向东南方向,河南岸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击、侵蚀,形成南湿北乾的情形,故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读孙立权老师的博文,有即、既二字之辨,查汉典,以供玩味。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即,就食也。——《说文》
例句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若即若离
既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例句: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