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朝和番邦--你可能不曾知道的那些故事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1:48:09 | 只看该作者

又临危险了


张喜回去一汇报,谈判了,但没什么实质结果啊。

牛鉴有些着急了,又写了一封信,让第二天去取回复的人带过去。

信上说:赎城费俺们准备了60万,你们却要300万。要知道,南京是大明南京,而非大清的南京,虽然是省会,但不是通商码头,百姓们不富,不像广州与宁波那样有钱啊。本部堂见你们有和好之意,3次冒死替你们上奏皇上,你们却非得要恁多战费,俺的一片好心,被你们当作了恶意,你们非得叫俺皇帝着急,让俺重走琦善的老路吗?试问你们这样待俺,公乎不公乎?平乎不平乎?另外,赎省城一说,听起来不雅,这样吧,俺们准备送你们100万元,作为犒劳贵国官兵之资如何?

第二天等了一天,到了晚上派去的人才回来,他带回来了璞鼎查的最后通牒。

璞鼎查说了:两国相争,跟百姓没有关系,俺们要300万,是跟贵政府要。既然不给,俺们就要攻城了啊,说恁多废话干吗。你们现在就是在拖延,我们不等了,11日一早攻城。

其实牛鉴说的是实话,要他拿出那些钱来确实困难。广州赎城,钱都是那些行商掏的,南京没那么多富翁呢。

中外在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天朝发生一点什么事,首先想的是怎么去掏老百姓的腰包,让大家捐款啊,让富商吐血啊,到了这时候,官府就忘掉他自己的责任了。而在西方这都是政府的责任,要花钱不够,就发公债,借了钱去做,以后再慢慢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5:46:46 | 只看该作者
抽点时间争取把这段讲完

点评

哈,怎么,只把这段讲完而已?我快有心病了,跟俺家儿子一样。。。看一本喜欢的书,又盼着知道下面的故事,又怕故事不够长,看着看着就讲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17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6:11:1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可以谈判了


听到英军明天要攻城了,大家慌了,赶快又去找张喜。

出人意料,张喜对伊里布说他不想再去了,原因是去了也没用。

第一次登舰,是为了向英国人解释,钦差大臣等于他们的全权大臣,以便双方展开谈判,所以可以多聊扯几句。这一次去干什么呢,人家等的是钦差大臣或钦差大臣的代表,哪里还会有工夫和心情陪着你一个闲人坐一起嗑瓜子。

此时钦差大臣耆英尚未到达南京,但是情况紧急,也顾不得那许多了,伊里布给自己重新做一名片,无中生有地在自己脑袋上套了一个钦差大臣的帽子,此外附加一条:道光皇帝已下“便宜行事”的谕旨,以进一步证明钦差大臣属于英国人能够认可的全权大臣。

那个钦差大臣完全是伪造的。

便宜行事的谕旨倒是确有其事,这是哪里来的呢?原来啊,前段时间,耆英上奏了一个折子,里面带了一张据说是英国人在宝山发的告示,告示里说:都是因为我们商船当初在广东误伤了几个商人,大清国就不和我们通商了,这都有五年了。我们想求和啊,可是你们朝中的奸臣隐瞒不告诉皇上。我们来的目的啊,是清除那些奸臣,和你们老百姓没啥关系。你们依然安居乐业,那些黑鬼要是抢劫,你们就杀了他们,我们不会怪罪你们的。再过十天,我们就要北上了,到你们北京,直接和你们皇上去讲话去。

这篇告示肯定是伪造的了,但是谁伪造的目前还不清楚,但效果很好。

道光皇帝一看,怎么着,又要来北京啊,那可不行。

赶快降旨,你们谈和吧,怎么谈你们看着办就是了。

在另外一张照会上,伊里布明确承诺,可以启动谈判,一切不尽之言,都由张喜转达。

转达啥呢,就是答应给300万赎城费啊。

张喜带着这些去见璞鼎查。

看到张喜带来的名片和照会,他们认为这回没搞忽悠,是真要谈判了。

马儒翰一扬手:“赎城费三百万是小事,如能了结大事,三百万就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发表于 2013-8-21 15:10: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5#
发表于 2013-8-22 09:24:3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继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1:09:44 | 只看该作者
会的,前几天带孩子去玩,就暂停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3:30:1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条约的谈判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3-8-22 13:31 编辑

既然不打了,那就谈判条约吧。

8月12日,耆英、伊里布派张喜、塔芬布去谈判,塔芬布是耆英手下一个将佐。而张喜则被临时授予五品顶戴,担任了谈判代表。

英方则让璞鼎查的秘书麻恭少校和翻译马儒翰作为谈判代表。

说是谈判,实际上似乎没有什么谈的,张喜他们完全就是一名听客。

英方先讲解了谈判条件,然后把条约详细的写在了纸上,要求清方抄录一份,有意见的话,把意见写在抄件上,第二天带回来。同时要求把皇帝授权耆英“便宜行事”的圣旨带来。

张喜回去后就做了汇报,同时把英方要求抄了三份,交给了耆英、伊里布和牛鉴三大员收到以后,也没有看,直接就转给了他们的幕宾,那些幕宾们看了几眼,觉得这条件很苛刻,就扔一边了。

第二天张喜他们要去继续谈判啊,可是三位大员没有一个给出具体意见的,想要回抄件吧,那些幕宾都不在,也拿不会来,张喜只好空手去谈判了。

这天谈判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张喜辩称那些条约三大员们正在“逐条斟酌”(谁知道实际上人家看都没看),所以今天还不能给答复。皇帝圣旨在杨威将军哪里,还送不来……。

英国谈判代表急了:你们完全没诚意啊,还是在拖延时间,我们听说你们正在调动寿春的病员,肯定是想拖延几天,然后继续开战啊!我们不等了,明天是最后期限,不回复,我们就开始攻城。

张喜赶快回去汇报,三大员一听也慌了,赶快叫来幕宾,决定所有条件一概应准,只是英方提出在付清赔款之前,还要占领舟山、招宝山、鼓浪屿这三个地方还需要商议。

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谈判,南京条约就这么定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3:41:4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条约的签订

在天朝,越是大事情,实际上最终决策越简单。

第二天天没亮,张喜带着中方三大院的照会,和伪造的皇帝的授权,赶到英舰上去了。

同时也向英方说明寿春调兵,是谈判以前的事情,现在已经下令让他们回去了。

随后又进行了十几天的小细节磋商,但张喜被排除在外了,有更高级别的官员代替。

张喜被排除,是因为英方说,我们没准备攻城啊,那是口误。结果耆英借口张喜谎报军情,把他排除在谈判小组之外了。

随后的谈判有些小成功,清方谈判小组认为在条约签署后,英方就该撤军。而英方认为要是不占些地方作保障,无法保证赔款支付到位。

最后英方做了一个妥协,由三个地方改为了两个,招宝山撤军,不占领了。

其他条款基本没变,于是,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就这么确定了。

8月26日,璞鼎查进入南京,正式递交和约草案,耆英表示接受条约,并要求立刻签字,希望签完字,英国人赶快撤军。

英方不同意,他们还要高一个签约仪式。

终于8月29日,耆英和伊里布在条约上盖上了官印。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了,第一次战争也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10:13: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教科书里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是怎么讲述这个条约的呢?

我们教科书上这么描述: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我相信这就是大家所能知道的《南京条约》了,大约是一份概述或者叫总结。

为什么教科书不把条约全文放上去呢?是因为太长了么?

学生们有主动的去查找那个条约的全本么?

好,我把中文译文放在下面,共十三条,一点都不长: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
  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
  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点评

我记着鼠兄不是说过,有好几个条款是大清这边的官员主动加上去的吗?究竟是哪几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4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11:09:14 | 只看该作者

从现代眼光看南京条约1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3-8-24 11:12 编辑


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南京条约基本上是一部平等的条约,这就是教科书不敢把条约全文印在教科书上的原因。因为一旦印上去,以前那些谎言就无法再去进行了。

条约的第一款和最后的第十三款,不涉及平等不平等。

条约里的第十一款平等外交,属于最平等的条款。

条约里的第三款割地,在我们目前认为是最不平等的,但是在香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里却不提这条的不平等性,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人要求割地,和他们在其它殖民地是不同的,要求割让香港(以前希望是舟山),其原因是因为以前是不允许英国人在口岸居住的,尤其是他们的家眷,所以英国人需要一个类似澳门的地方以供商人及家属居住。

事实上第二款、第十款,同意开放口岸并允许上岸居住后,清方完全可以拒绝割让香港。

但清方宁愿给他一个无用的小岛,也不愿意让外国人入城。

所以条约上完全是皇帝赏赐了英国人一个居住的小岛,并非割让。如果说不公平,反倒是英国人被放在了一个受恩赐地位上了。

由于这个原因,到了1945年,所有不公平的条约被废除的时候,这条并未被列入不公平条款。

以后由于开放通商了,就再没有类似香港这样的割地行为了,而是改为了租界形式。

租界是每年都要交大量的租金的,而香港,尽管我们回归的时候说是租约到期了,但事实上没有一分钱的租金,这一点上说 ,真的亏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8 , Processed in 0.08300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