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朝和番邦--你可能不曾知道的那些故事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22:57:59 | 只看该作者

收获了三名英雄

沙角之战不同于定海之战,定海那时候守军没什么准备,而这次战斗英军早就宣告过,沙角、大角都有准备。

这一仗的战士们也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非凡的牺牲精神。

但这一战的唯一收获就是精神收获,产生了三个英雄。

第一位英雄是副将陈连升,他负责守护沙角炮台。

义律回到广州,派英船“皇后”号即前来虎门送信。这艘轮船和他派下的小船虽然都挂着白旗,但阵守沙角炮台的陈连升还是命令放炮攻击,把船打跑了。

老英雄当然没错,他不知道白旗规则,甚至也不知道琦善要来议和。

琦善接到信后,立刻写信道歉,并且跟英人说,白旗规则,自己已跟官兵交待过了,以后不会再出现这个事情了。

这次沙角作战,最终陈连升和他儿子陈举鹏都战死在炮台。

为了树立这两个英雄,我们课本里编造说这几位将军在哪里浴血奋战,杀死英军好几百人,由于卖国贼琦善不给发救兵,终因敌我悬殊而全部壮烈牺牲。

实际情况呢,这次战斗英军无死亡,受伤38人。中国共战死277人,伤重而死5人,受伤462人。

当时官员编造一些数据糊弄皇帝还有情可原,而现在的人,明明有考证的数字,非要把这些假的东西,编造无数故事,当做史实,去欺骗我们的孩子们,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家可以去东莞的博物馆看看,也可以去看看百度百科里有关陈连升的词条。

其实也不奇怪,你随便的找一个爱国主义基地去看看,里面全部是这类编造的谎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23:34: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位英雄

这第三位英雄就厉害了,他没有当场战死,而是被英军俘虏了。

原来这第三个精神英雄,干脆不是人了。它是陈连升的坐骑,一匹黄膘马。

这匹黄膘马就跟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那条狗似的,不但通人性,而且有节有义。

这匹战马被掳到香港,性如其主,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

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烟台的方向悲鸣嘶叫。

好心的中国人用饲料喂它,只有捧给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

民众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此马认为,琦善割香港给英夷了,所以拒食地上的嗟来之食!

每当近前看它的人讲到它是陈连升的战马时,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

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它长期忍饥挨饿,终于在1842年5月,因绝食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留芳的英雄节马。

有人写诗歌颂它,说主人是大忠臣,马是大忠马呢!

敢情中国的历史,都是以小说手法写就的。

中国的爱国热情,不是寄托到李香君、赛金花那样的妓女身上,就是寄托到马、狗这样的动物身上。

没有办法,人不争气,大家只好移情动物了。

点评

记忆最深的是节马颂了,许多人驻足唏嘘,可见多么深入人心,好有共鸣。其实这种东西才最害人。直白的歌颂反而会惹人厌,反而这种移情大法吸人脑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8 22:09
太有意思了!这不就是咱国人常有的“相信”和“坚信”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7-17 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发表于 2013-7-17 00:00:43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 发表于 2013-7-16 22:57
沙角之战不同于定海之战,定海那时候守军没什么准备,而这次战斗英军早就宣告过,沙角、大角都有准备。

...

今天一个外教还在说呢,不要去用百度,还是用google搜正宗的英文内容比较保险。虽然wiki并不能说百分百正确,但不算什么资料都多管齐下,尽可能的追溯到最原始的出处,是最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悠悠 发表于 2013-7-17 00:00
今天一个外教还在说呢,不要去用百度,还是用google搜正宗的英文内容比较保险。虽然wiki并不能说百分百正 ...

是,百度和Wiki,完全不是一类东西。需要掌握准确的知识就要去Wiki。如果想看看各种神话传说,就去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暂时停战

英军占领了沙角以后,并没有继续进攻虎门,反倒是把俘虏全放了,同时要求继续谈判。

英军的目的并不是打仗,他们主要是希望用武力来促成谈判而已。

英军提出了停战的五个条件,一、英军占领沙角,二,广州开始贸易,三、英国商人的税费在沙角缴纳,四、从现在起不许再建新炮台,五、琦善对赔钱和开放口岸等事做出答复。

关天培说,如果要和谈,这事也能行,但我们还需要商量,三天时间来不及啊,你先等等。

两边停战,英军占领沙角。

关天培则在悄悄地调兵,修建新的炮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0:0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谈判

沙角打败了,琦善终于同意见英国人了。

实际上他在1月20日,已经收到了道光皇帝关于开战的旨意了,根本不许他和英国人会谈了。

但琦善明白,打是打不赢的,他决定违背旨意继续会谈。

1月26日,琦善和义律会与虎门,争执的问题还是香港问题,义律说不给香港也可以,我们就站住沙角不走了。最后琦善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终止了这次会谈。

琦善虽然谈判不同意香港,但他1月13日就已经上奏道光皇帝说:广东洋面上,孤悬在外的海岛很多,如果不准他们居住的话,势必英国鬼子要攻击省城广州,而广东的水师,实在不能拒敌,孤悬海外的岛屿,他们根本就守不住,如果英国人强行占领,到时候广东水师,有没有能力去收复,奴才也不好说。奴才想,与其让洋人强行占领,不如皇上宽大恩德,他们也就知道感恩,而奴才替他们求个情,给他们一块地方居住。

1月20日,琦善又跟道光皇帝说,洋人已经答应把沙角的炮台还给咱们,把定海也归还咱们,奴才跟皇上求个情,原先葡萄牙人就租借澳门,不如也租给他们一个香港,洋人来通商,也好有个居住的地方。

在他看来英国人用沙角和定海来换香港,其实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2:15:15 | 只看该作者

穿鼻草约

1841年1月20日,义律迫使琦善同意拟订一份《穿鼻草约》,该约规定:
(1)割让香港,但仍由中国政府征收该地商业捐税;
(2)赔偿洋银600万元;
(3)两国官员直接平等地进行交往;
(4)于阴历新年后十天之内,即在2月1日之前重开广州商务。

同时英国车出了沙角,并答应撤出定海。

随后的日子里琦善和英国人开始讨价还价。

2月11日,12日又进行了两次会谈,琦善答应了相应条约,但没有签署。

和后来著名的南京条约比起来,这个草约可是温和多了。

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签署条约的,一方面道光皇帝不会答应,另一方面,英国外相也不会同意的。

但义律不管这一套,他认为琦善和他一样也是全权大使呢,看琦善同意了,就把香港给占领了。

广州巡抚宜良上奏道光皇帝,说琦善“私授香港”,这位第三位钦差也要倒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3:00: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位钦差倒掉

和伊里布相比,琦善显的更诚实一些,因为只要他才对皇帝实话实说,那就是打不过英国人。

1月27日,道光皇帝收到了沙角失利的报告,大为光火决心清剿英军。1月30日,他又任命了一位钦差大人,去负责这个清剿任务。这位大臣就是奕山,被封为靖逆将军,同时派杨芳、隆文为参赞大臣,从全国调兵,去广东打英国人。

2月13日,琦善收到这份旨意,他知道自己马上要被撤职了,前段时间,他都是在忽悠皇帝,现在他只能开始对义律玩缓兵之计了。

2月20日,道光皇帝收到怡良弹劾琦善“私授香港”的奏折后,大怒,下令将琦善就地革职,捆绑回京,接收审判。

第三位钦差也倒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6:54:14 | 只看该作者

虎门大战

琦善和义律拟定了草约后,琦善一直不签字。

2月10日义律再见琦善的时候,又下了最后通牒,10天以后还不签字,我就继续打。

19日英军再次占领沙角。

琦善告诉义律,说我真的病了,病的很严重,我头痛的很,你再给我几天时间吧,我的病一好,就跟你签合约。

24日,义律宣布《穿鼻草约》作废,同时,伯麦要求关天培,把虎门炮台交出来,竖白旗投降。关天培是军人,拒绝接受。

25日,英军到达了下横档岛,并且在这里建立了三个野战炮兵基地。

26日早晨,战斗开始,下横档岛的英军居高临下开始炮击。

清军很快就陷入了混乱,全军溃逃。

有些将领跑的比兔子还快,结果引来士兵的不满,士兵朝着逃跑的将领们开炮,谁跑的快就打谁,结果变成了英军与清军一起炮击逃跑的将领。

上午10点,英军开始进攻威远炮台。

英军很狡猾,他们不从正面攻击炮台,而是斜着攻击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的炮射程不够,而且只能直着打

看似威风的炮台,英军不前进,就一点用没有了。

很快炮台就被摧毁了。英国舰队派了300人搭乘小船登陆。老将关天培战死,其它的都跑了。

另外几个炮台也陆续被占领了。岛上的清军无路可逃,共250人战死,100多人受伤,1000多人被俘虏。

下午5点钟,战斗结束。英军报告,总计共有5人受了轻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7:16:40 | 只看该作者

杨芳到了

虎门被占领后,义律带着军舰逼近广州。

这时候琦善虽然已被撤职,但抓他去京城的旨意还没到。

琦善和怡良一商量,3月3日又派了广州知府余保纯去和义律谈判,要求停战。

谈判理由很奇怪,是琦善被撤职了。那意思就是说,你英国人太不够意思了,我和你谈判,你却打仗,害的我钦差大臣都被撤职了,太不够意思了。

义律让余保纯带回来一个新条约,新条约可是比老的草约苛刻多了,赔款涨到了1200,不光要香港,还要尖沙咀……。

给了三天期限,6日不答复,继续开战。

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5日,将军杨芳到了广州,大家一看,救星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07 , Processed in 0.10460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