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教育的一点点合理的成分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3-9 12:41:11 | 只看该作者
〉看她小的时候写的东西和后来父母教了以后的东西,大家就知道什么是悲哀了。

看看一修日记,也会有这种感觉,我已经尽量去弥补了,从不报什么作文班,他们的老师也很注意鼓励他自己的感想,但还是有些模式化。
我觉得模式化的东西影响孩子创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3-9 12:59:37 | 只看该作者
可是我们读了小学的孩子难道不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文的技巧,可一但掌握了技巧又变成了模式化。很矛盾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3-9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班里的孩子组织爱妈妈演讲,安琪儿妈妈告诉我,我们准备的演讲稿,孩子不用,就是要说自己想说的。
我说,很好,这才是安琪儿

模仿没什么不好,一味的模仿不会创造就不好,读经就是这样,要求我们去模仿,模仿那几千年的古老。
孩子们都喜欢新的,为什么我们总是拿旧的给他们?拿旧的约束他们?

之所以不喜欢读经,就是觉得它的思维模式禁锢孩子的创造力。这样弊大于利。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认同,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很多不如意,想想家长们自己,哪个不是读过很多经典,(从初中到高中、大学) 你们的生活,环境因为读经而有什么变化?受益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3-9 18:15:2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孩子喜欢读经,大概因为古文是人类早期的语言,其语义的含混迎合了儿童知识贫乏但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吧?其实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就是模仿,多多的模仿,以后才有领悟,才有发挥,才有创新。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些不同风格的语言,包括一些优秀的古文经典,其中不仅有优美的语言,还有思辨,有哲学,有历史,营养还是很丰富的。但想要孩子从这些文化遗产中受益,仅靠幼时背诵几篇古文是做不到的。Mace的孩子在他的日记中表现出快乐幽默的天性、旺盛的好奇心、活跃的思维、流畅的语言,是个心智发展很好的孩子。如何教育才能保护这些孩子敏锐的特性,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才是教育者最大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3-9 18:23:45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现在还有好多孩子连模仿都不会。看看边上的那些孩子有几个会模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3-9 20:38:30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现在还有好多孩子连模仿都不会
不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3-9 22:52:05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前两天看到本坛一个帖子,一位家长发现他11岁的女儿书包里有很多同学给传递的小纸条,都是些不适合那个年龄的话,他觉得困惑。后面有一位读经的老兄开了一剂药方:读弟子规! 我立马笑晕。
这种做法就好象是对一个快饿死的人,你不给他东西吃,而是给他讲什么大道理. 我也会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3-9 23:20:40 | 只看该作者
几天没来,变成这样,好玩啊!jerryhao的思维方式,由于经常拜读他的贴子,俺是熟悉的.他的思维导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奇怪滴. 孩子的诗,如果真要说诗的话,我说只能算是"涂鸦诗"。涂鸦是什么样心理状态、思维状态,可能大人们久违了吧?孩子的确是在模仿,这不奇怪。我惊讶的是孩子对古诗文语言气氛的体会。孩子先是自己吟出来,我在一边记录,然后让孩子看我记录得对不对。孩子会一个一个字地挑,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我的用字。孩子选的字很琼谣,连她给自己的故事里的人物起的名字也是很琼瑶的,还好她没看过琼瑶的东西,除了在三岁之前跟着保姆看过电视《还珠》《河边草》之类。这样的模仿,可能说薰习会更贴切点吧。我总觉得有一些类似“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的东西,是可以一种我们视野看不到的方式去传递的。但这种传递方式,在逻辑思维中是不能理解的。这是一个“非科学”的问题。 EDU的这个贴子,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诚实的一面。我一直怀疑EDU是某个人的马甲。如果真是这样,说明这个学者并不象我当初说的那样不负责昧着良心,说明我当初看错了。如果不是,那就是EDU自己的德行,诚实。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3-9 23:35:43 | 只看该作者
dawnch+-->引用:dawnch 几天没来,变成这样,好玩啊!jerryhao的思维方式,由于经常拜读他的贴子,俺是熟悉的.他的思维导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奇怪滴.
哇!老虫越来越夸张了,才一天没来,就成几天了。连我的思维方式都熟悉了,自然见怪不怪了,看来我不用申请马甲了。
dawnch+-->引用:dawnch 孩子的诗,如果真要说诗的话,我说只能算是"涂鸦诗"。涂鸦是什么样心理状态、思维状态,可能大人们久违了吧?孩子的确是在模仿,这不奇怪。我惊讶的是孩子对古诗文语言气氛的体会。孩子先是自己吟出来,我在一边记录,然后让孩子看我记录得对不对。孩子会一个一个字地挑,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我的用字。孩子选的字很琼谣,连她给自己的故事里的人物起的名字也是很琼瑶的,还好她没看过琼瑶的东西,除了在三岁之前跟着保姆看过电视《还珠》《河边草》之类。这样的模仿,可能说薰习会更贴切点吧。我总觉得有一些类似“物质构成的基本元素”的东西,是可以一种我们视野看不到的方式去传递的。但这种传递方式,在逻辑思维中是不能理解的。这是一个“非科学”的问题。
嘘……,可不要在Edu面前说什么非科学之类的,你可要小心啦,尽管你下面夸奖了他。
dawnch+-->引用:dawnch  EDU的这个贴子,让我看到了一个学者诚实的一面。我一直怀疑EDU是某个人的马甲。如果真是这样,说明这个学者并不象我当初说的那样不负责昧着良心,说明我当初看错了。如果不是,那就是EDU自己的德行,诚实。谢谢!
怀疑是谁呀,一杰吧,看你和他真是深仇大恨了。不过肯定不是,你应该也熟悉一杰的风格了,差得远着呢,这都瞧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3-10 00:16: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要与孩子的兴趣为主,只要她愿意学,无论是古代汉语或者是现代文学,都可以让她学让她背,让她成为先学习好礼乐的人才.我的做法是陪读,和孩子一起阅读,尽可能用通俗的语气,活跃的气氛,可笑的动作配合阅读,让她迷上阅读,再引导她改写别人的故事.让用她方式的表达.说的过程我不打扰她.让她变通.读多了,她脑子也活了,词汇量也多了.嘴里总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故事.............家长的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提供资料和环境,制造氛围,形成好的习惯让她终生受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35 , Processed in 0.25122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