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无事生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强烈推荐,一定要看看:海岚对安妮鲜花《路线图》的读后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6-4 21:56: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越看越沉重!在这样的一个时间
社会、文化
我到底想说什么呢?
坠落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6-5 04:49:08 | 只看该作者





+++





文章的专业性很强。此楼不歪是不正常的!
本来家长不需要看这么专业的东西,就象有病去医院看医生很正常,但若要自己翻医书从头学起,我就搞不明白这世界怎么会这个样子了!


细说从头一下: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但第一语言并不等同于母语。
第二语言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主要是按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先习得并掌握的语言是第一语言,后习得或学习的语言不管有多少种,都通称为第二语言。
语言的习得与学习:
学习: learning; 习得: acquisition

习得与学习的理论有很多,粗略地说,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学习,把“无意识地”学习语言叫做语言习得。习得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人类母语能力的获得。
学习与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语言学习要学习和习得相结合。


二语习得,是指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但习惯上称为“二语习得”。


这个圈子里有“野路子”和“应试”的说法。把自己在家弄的称“野路子”,而把学校有老师有教材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归为应试类。
其实野路子不野,类似于“习得”,而“应试”的作用也并不仅仅体现在应试上,而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普通和基本的做法。

在自己的教学中所看到的,中国学生常有的错误,在无论是“野路子”出身,还是学校英语出身的孩子都是共同的!由此可见那所谓的“野路子”规避不了母语负牵移的影响。绕了一大圈,还得走回老路上。
但区别也是有的。“野路子”出来的学生,很可能说错了不知是错,因为没有概念。学校英语出身的学生,说错了则知道是错的,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没有语法概念的,则需要去有意识有系统地学习;而有概念但却用错的,则需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去练。
其实无论是“野路子”还是“应式”还是“学校英语”的做法可以说是分工不同,承担了英语学习中某方面的工作。单用一种都不太可以很好地满足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
“野路子”大量从听力、阅读积累信息,好像是通过这种手段制造一个人工英语环境,然后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把英语类似母语那样去获得语言能力。这个路子,可以在某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但这种成果却非旦没有把英语成为这些孩子的又一种母语,而且连母语带来的影响都不能尽免。道理是简单的,事实是明摆着的:
1. “人工的英语环境”无论在质与量都与“天然的英语环境”不同;
2. 学习者有了母语的干扰。


而“学校英语”,因为资源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基础课程,而不能提供各项技能训练,如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学校英语”未能培养出能力,其实是个资源问题,并没有方向性的错误。
而如果把“野路子”与“学校英语”两者结合,其实就是实现了上面的说的:习得与学习相结合。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和语言学校的课程设计是一致的,并无新意,都是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然后加上针对各项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技能培训课程。
“野路子”忙来忙去,忙的只是补充了学校所不能提供的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而已,没必要厚此薄彼,让自己站在了有意识的学习方式的对立面。



听说读写,是四项能力。虽然根据世界普遍联系原理,我们不能说四项能力互不相关,他们也的确是有重要的关联的。但也必须要看到四者间的相对独立性。
能听不等于能说,因为这两者的运作机制是不一样的;
能说不等于能读,文盲就是个典型;
能读不等于能写,许多重视阅读的家长在某一天都会恍然发现,原来孩子不能写;
能读写又不能等于能听说,这就更是见得多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我经常爱拿学开车、学跳舞作例子。在这些例子里大家都很容易明白道理,但到了英语学习这块怎么就弄不明白了呢?
“输入够了就自然能说了”,这种自然的逻辑是怎么来的呢?
把世界各大舞团的基训和演出看个够后,难道就自然能跳舞了吗?
听说读写,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四个通道。有人会有通感的能力,但这毕竟还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关于语言与文化:
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想象一种语言也就是想象另一种生活”
由此可见语言与生活的关系。

搞教学的,毕竟要现实一点。
不注意语言背后的生活是不可以的,我甚至认为语言之间是生活的比较,而不存在翻译这回事。
要正确地使用语言,既有形式上的问题,也有语言意义上的问题。
而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可能充其一生英语就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能够把这个工具用起来就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目标。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应当允许在某些阶段出现语言形式大于语言意义的时候。


再从另一个角度为野路子泼点冷水。
那些通过习得在某部分先行一步(特别是在语音、听力、词汇量、阅读方面)的孩子,当他们想跟"学习"结合时,就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相反,那些主流道路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资源却是丰富的,因为市面上的各种学习资源都是为这样的学生设计的。

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单独使用,但问题是人们投机的心理,都希望有一把万能的钥匙而管到千秋万代!
这种东西哪儿有呢!!!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20 金币 +120 收起 理由
angelabird + 3 + 3 道破天机 :)
sunbaby020123 + 2 + 2 实在是篇好文!
wherezhang + 5 + 5 老虫的文章,每一篇我都仔细读。
Xieno + 100 + 100 我知道你一定有话说的!果然,精品啊!
Martina-Mm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6-5 10:2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13-6-5 04:49 发表

文章的专业性很强。此楼不歪是不正常的!
本来家长不需要看这么专业的东西,就象有病去医院看医生很正常,但若要自己翻医书从头学起,我就搞不明白这世界怎么会这个样子了 ...


似乎还是凌晨就跳起来写东西了,哈哈。

写得太好了!

我想根本原因还是这一代父母的矫枉过正,因为我们学的是哑巴英语,因为我们那时奇缺资源,因为我们被英语羁绊过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6-5 10:53: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必须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6-6 07:14:21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小女孩还在肚子里时,自己带着一摞国内照的B超片子看加拿大的医生。医生很吃惊:这些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的片子怎么会到个人的手中。

我们真的很累,看病要自己研究治病方案;吃饭要研究化学添加剂;孩子上学要自己研究教学大纲;现在为了孩子学英语,难道我们也得修炼成半个语言学专家?

顶上锅的说,一直感觉国内对英语学习的热度有点太高。

且不说孩子将来是否一定会在国外生活,即便孩子有朝一日一定会出来,为了孩子将来可能少受一点挫折,现在投入这么大精力是否值得?到然我也不同意“英语出了国自然就会好”的观点。不过有环境学起来确实会容易很多。

能够快乐学英语当然很好,就当多一项课外活动了,但是如果希望籍此能够深入西方的文化,恐怕能像无事同学一样让孩子真正接受中文让步英语的家长并不多(我也很好奇她准备孩子几时真正接轨 )。那就不必太和自己过不去,玩玩乐乐得了。

别拍,我也希望能找到十全大补的灵丹妙药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6-8 10:2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13-6-5 04:49 发表





+++





文章的专业性很强。此楼不歪是不正常的!
本来家长不需要看这么专业的东西,就象有病去医院看医生很正常,但若要自己翻医书从头学起,我就搞不明白这世界怎么会这个样子了 ...


学习了。

请教下,ESL和EFL除了语言环境不同,到底在学习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的理解,在中国学英语,就是学除了第一语言之外的第二语言,算ESL。 看完海岚写的,觉得似乎应该算EFL。 有点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6-8 10:4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equila_qq于 2013-6-8 10:24 发表
学习了。

请教下,ESL和EFL除了语言环境不同,到底在学习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的理解,在中国学英语,就是学除了第一语言之外的第二语言,算ESL。 看完海岚写的,觉得似乎应该算EFL。 有点糊涂了。


我们在国内学英语,当然是EFL了。ESL更多是指母语不是英语的家庭,后迁居在英语国家,学习英语。所以两者的语言环境差别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6-8 21:3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equila_qq 于 2013-6-8 10:24 发表


学习了。

请教下,ESL和EFL除了语言环境不同,到底在学习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的理解,在中国学英语,就是学除了第一语言之外的第二语言,算ESL。 看完海岚写的,觉得似乎应该算EFL。 有点糊涂了。





在中国学英语,的确是EFL。
"second language" 英语教学领域里所讲的ESL, teach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跟“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不是一回事。
这里归纳的比较全:
http://www.byhard.com/differences-between-efl-and-esl.html

EFL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和使用英语的机会的,这就需要在能力训练方面所需要的力度会更大;
另外EFL和ESL的学习目的也是不一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1717 + 2 + 2 没错,就是这个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6-12 15:30:0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帖子,强烈推荐,谢谢大家的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建议你去新儿教测试,那里还有更多海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6-12 20:54:29 | 只看该作者
好话题,进来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08 , Processed in 0.16892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